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精华版

2020-11-21 18:35:01
相关推荐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 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 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4、古代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5、“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6、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7、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8、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9、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10、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1、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2、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13、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1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15、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材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要求: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16、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17、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 号:(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 (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 (2)表静默或思考

(3)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

(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8、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0、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答:一、内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

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21、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略.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2、说明方法: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的作文500字 动物作文100字小狗 说说心里话作文400字 关于雪的作文200字 关于责任的作文800字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素材 开心的一天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作文 一键生成作文的软件 父亲的背影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600字 雪中即景作文500字 什么也是一种美作文 春天的作文100字左右 消防演练作文300字 四级作文书信格式 五一见闻作文500字 美好的端午节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45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左右 舍与得作文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 海南语文高考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300字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北京旅游作文600字 冬天的雪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