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大工“超牛”校友:高考英语3分 靠奖学金攻读加拿大博士!

2020-11-21 19:10:01
相关推荐

生逢其时,必重任在肩。在那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他坚定信念,积跬步,致千里,抓住眼前每一个机会,努力求学,在化工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四十载。他深耕于干燥技术、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能量转换与存储等领域,发表期刊文章245篇,文章被引率超过17500次,不仅在多个专业团体任职,还参与多家国际顶级期刊的编辑工作。他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杰出校友陈国华。

陈国华,1984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工专业,1989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化学工程系硕士学位,199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能量转化与储存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兼职教授,世界化工理事会副主席。担任香港工程师学会化学工程学科主任以及第17届亚洲化学工程联合会会长,是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士及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多次任专业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曾任大连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第六届、第七届会长,长期关心支持大工在港校友发展。

在辽宁西部建平县,初中毕业的陈国华,在中专和高中的录取考试中均考取了全县第一名,“上中专还是读高中?我有些犹豫。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上中专意味着可以马上解决‘农转非’的问题,这是非常现实的。”陈国华回忆道。然而当时的建平县教育局局长坚定地劝说陈国华继续读高中,因为他认定,眼前这个聪慧勤奋的小伙子将来一定能上大学!来到建平县重点高中,陈国华的第一次蜕变,源自高中老师的引领。这群来自大连和沈阳等地,在学识上颇具水平的知识分子,将希望和理想寄托在少年们身上。陈国华走出县城继续深造的志向一下子被激发,填写高考志愿时,理科成绩优异的陈国华也填了工科志愿——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因为数学老师告诉他:“学工科做工程师,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建设。”而另一位来自大连的数学老师告诉他,化工是大工著名的学科之一。就这样,陈国华走出建平县,迈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的大门。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知道前进的方向。”陈国华大学期间一直坚定着读书深造的信念,也深知机遇可贵。那时,出国深造是个不错的选择,陈国华了解到化工系每年有两个出国读研的名额,但英文是必考科目。“我高考时英语只考了3分,英语基础基本为零,可以说是从ABC开始学起。”然而,在物资匮乏,英语教育尚不成熟的年代,超前的学习活动都要受到艰苦的客观条件制约。没有听力设备、没有学习资料、没有语言环境,陈国华的英语学习之路可谓是困难重重。

“我从学习托福考试单词入手,进而学习语法和阅读。因为考题后面有标准答案,我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循序渐进的。”1983年底的研究生考试,陈国华考取了专业的出国留学奖学金。正是这个奖学金,给了他攻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硕士、博士的机会。硕博期间,陈国华保持着每周六天半的工作强度,更准确地说,休息时间要视做实验的完成情况而定,午夜才回到公寓也是家常便饭。正是这样刻苦努力、不畏困难的精神,才使他在科研创新这条艰苦的道路上,向着目标的方向越走越远。

立足科学前沿,加强产学研融合,造福人民生活,是陈国华科技为民的科研蓝图中日益坚固的信念。1994年,陈国华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他发现之前所做的造纸干燥研究在国内没有太多应用前景,故而侧重研究高附加值材料的冷冻干燥。冷冻干燥被喻为“干燥界皇冠上的明珠”。一方面,冷冻干燥的物品贵重,如医药产品、纳米材料、生物化工产品等;另一方面此方法能在产品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获得粉状产品,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冷冻干燥的工艺极其复杂,在无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干燥系统构建和优化设计可谓难上加难。经过数年的攻坚,陈国华与王维博士突破了原有的冷冻干燥工艺桎梏,通过介电材料辅助的微波干燥和改善传质的方法来提高干燥速率,这项发明让陈国华在2007年获得世界结晶过滤及干燥论坛颁发的卓越证书。

在冷冻干燥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后,陈国华一直寻找机会将研究转向环境和能源领域,那是他多年来深藏心底的期盼。“做工程研究,归根结底要看到它改变社会、服务社会。目前,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一社会需求,我想利用自己掌握的科研技术去做出改变。”2007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正式落户广州南沙,陈国华出任绿色产品加工技术中心主任,这成为他将转而研究能源方向的契机。因为深知优秀电池系统对于能源产业的必要性,而电极材料是保障电池性能的关键。陈国华将研究课题定为先进电极材料的合成及改性。目前,他的部分专利已经转让给他和研究团队组建的创业公司,放大生产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下一代锂电池。陈国华希望,这些产学研紧密融合的科研成果能促进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突破相关产业的技术瓶颈和壁垒,最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陈国华坦言,大连理工大学给他带来了第一次人生和科学精神启蒙。大学入学讲座,学生部部长庄青老师从改革开放的大趋势谈到未来青年人的机遇,从勇抓机遇不负时代的“大理想”,谈到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小细节”,现在这些话还是让他记忆犹新。大四跟随陈五平教授做毕业设计时,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也让陈国华受益匪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300字 放风筝作文300字优秀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500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作文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 2010年高考作文 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600字 推荐一个好地方400字作文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一份满意的答卷作文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作文 以成功为话题的作文 高考作文网 关于环保的作文题目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关于食品安全的作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800字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战争与和平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作文 写狗的作文400字 美在我身边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平均分 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作文 植树节作文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