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40年校服时尚 一样的青春飞扬

2020-11-21 22:15:01
相关推荐

又是一年开学季。万千中小学生带上新课本,穿上新校服,迎来新学期。他们闪亮的眼眸和挺拔的身姿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活力,让人忍不住想多按几下快门,记录下这青春的模样。但今天故事的主角,却另有其人。

故事要从一张黑白老照片说起。1980年5月,春意正浓,一群中学生拿着试卷、背着书包,正有说有笑地向校门外走去。这一幕恰好被当时的解放日报记者捕捉下来。

从照片上看,这群学生来自上海市大同中学,似乎刚参加完一场考试,走在放学路上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题目。学生们的穿着都是颇具时代特色的“工装范儿”——单色上装,差不大多的裤装,单肩挎包,还有高“出镜率”的布鞋与胶鞋……正是这样的装扮,让身为“90后”的记者好奇。

照片上的你们,现在在哪?40年前上海中学生的“校服时尚”和校园生活是什么样,你们还记得吗?

出挑于人群的浅蓝色

7月的一天,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章晓懿收到妹妹传来的照片,那是记者委托大同中学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寻人启事”配图。妹妹问道,“你看看,照片上的人是你吗?”只瞥了一眼,章晓懿便认出,照片中前排左一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正是当年的自己。

带着惊喜与兴奋,章晓懿旋即将照片转发至高中同学群。很快,群里也“炸了锅”。如今身在天南海北的同学们凭借着记忆,一一认出每个出镜者,大家畅聊往事,思绪也飘向了远方……

1979年,大同中学迎来了新一届学生,章晓懿是其中之一。然而,进入重点高中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这些学生便在老师的提醒下认识到,宝贵的高中学习时间只有2年,在那之后,他们要迎来高考,走向人生的分岔路。

其实,高考能将他们引向何方,未来究竟是什么样,这群少年也许并不清楚。章晓懿只知道,她的选择多了。作为家里的老二,如果在三四年前,她本来的轨迹会是插队落户,独自离家到广阔天地闯荡。而现在,她可以参加高考,争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她决心努力学习,抓住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上海家庭仍遵循着“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摞补丁”的“穿衣技巧”。章晓懿家姐妹三人,常常也是一件衣服从大姐穿到小妹。校服发下来,就成了章晓懿自己拥有、为数不多的新衣服。放眼全上海,当时拥有统一校服的中小学也不过十余所。

更让青春期少女们兴奋的是校服鲜亮的颜色。章晓懿清楚地记得,学校给女生定的是浅蓝色的双排纽扣卡其布列宁装,穿上之后很神气,走在着装大多“灰蒙蒙”的人群中,更是显得时髦、出挑。女同学们私下觉得,这件浅蓝色校服与男生拥有的同一款式但颜色土黄的上装相比,更胜一筹。

校服只有一件,自然不能天天穿,只有春秋季的升旗仪式和正式活动时,大家才会换上“靓装”。细心的同学为了防止衣服起皱,前一晚就会把衣服折好放在床边,就连大大咧咧的男同学都知道,跑步、踢球的时候不能穿校服。一件校服,承载着年少的珍惜与自豪。

其实,每次穿上校服,章晓懿和同学们想得最多的还是学习。

就在章晓懿入学前一年,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号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自此,少年们跃跃欲试,盼望着进入高等学府,勇攀科学高峰。作为理科班的一员,章晓懿也在高考前受到老师的鼓励,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

后来,章晓懿把高中校服装进行囊,带到大学里。偶尔,她还是会穿上这件挺括的衣服;偶尔,她会凭着这件衣服认出其他考入交大的大同校友。清澈的浅蓝,是他们的初心,也是他们的青春。

不逊色于电视剧主角

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校服在上海还是个新鲜事物,到了80年代末,穿上校服的中小学生已经越来越多。根据1988年3月《解放日报》的报道,“上海市教育局决定在中小学逐步推行学生穿校服制度。”

同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校服设计的款式和季节性特点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报道称,“市教育局要求,校服分春秋季、夏季、冬季3种,男、女学生不一样,中、小学生不一样。”

同年6月,上海举办中、小学生校服款式评选。终评会上,几百名师生、家长,经过观摩服装表演,投票评选出了中、小学生的春秋季和冬季服装款式共40种。这40种款式后经电视台播放,进一步向大众征求意见。

步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与国内文化交流的进程加快,人们对于美观、时尚的穿着越发向往。当时摄影师街拍照片中,大红、靛蓝、草绿等明亮的服装颜色,西装、夹克、风衣、连衣裙等时髦的款式,正流行于上海的街头。

时尚之风也刮进了校园。那时,学生们崇拜的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范志毅,喜爱的港台剧、日剧男女主角,热议的动画片《灌篮高手》,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的审美和喜好。显然,要推出一套得到高中生认可并喜爱的校服,不容易。

在大同中学1995级校友沈洁如的印象中,她高二那年学校发放的正装校服,瞬间击中了少男少女们的心。不同于运动型宽松校服,正装校服更为正式。男生是一套藏青色的西装外套和西裤,女生则是西装外套和一条及膝的藏青色鸡心领连衣裙。在沈洁如和同学们看来,这身行头煞是好看。为了给这段难忘的岁月留念,她至今完好地保存着这身衣服。

不过,真正促使沈洁如保存校服的最重要原因,倒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看、多时髦。“在十几岁的年纪,它代表了一种身份认同。”沈洁如说。

生于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沈洁如和同龄人见证了社会的变革和飞速发展,更广阔而绚丽的世界向他们打开。“我是谁?未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沈洁如和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些和高考分数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正装校服所带有的仪式感和庄严感,与这种启发不无关系。沈洁如回忆道,无论是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全校讲话,还是与外校竞争的体育比赛,又或是高三那年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穿上正装校服站立在这些场合,她逐渐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的紧紧相连。

当校服成为“战袍”

“00后”会喜欢校服吗?提出这个问题前,记者心里并没有底。

今日上海,国际名品店铺林立,潮流小店“藏龙卧虎”,时尚之风几乎吹遍城市的大街小巷。全校统一的校服,能打动这些“新人类”吗?

2002年出生的蒋骋昊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答案。季节分明、面料舒适、颜值“能打”、动静皆宜、价格实惠……他报出了一连串校服的优点,随后强调了一点:每天都能穿,到哪都能穿。

小蒋的确热爱着校服,上课穿,踢球穿,去做实验穿,就连参加颁奖仪式、出席国际论坛时,也不忘穿上校服。2019年10月底,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召开期间,他穿着校服西装、打着蓝色领带,受邀和另外几位“少年科技英才”一起与顶尖科学家们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服就是蒋骋昊的“战袍”。充满朝气的少年在乎的早已不是一件件新衣服——重要的不是穿着什么,而是穿着这身衣服的自己做了些什么。

从1980年到2020年,40年间,这座城市实现了令人震撼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服也一如其他服装,紧随时代的要求和审美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每一代人经历校园生活、穿上校服,收获的都是不同的感悟。

在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看来,校服存在的意义却始终不变——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建立一种校园行为规范;与此同时,启发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实现人生价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严格要求自己 作文 赞扬中国的作文 描写晚秋的作文 朋友的事作文 怎么教孩子写作文 职业选择作文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作文 渴望为题的作文600字 打女朋友的屁股作文 关于鸟类的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大全 雨的作文开头 我最好的朋友300字作文 初中优秀叙事作文 人与自然800字作文 作文美丽的校园四年级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作文 暑假趣事作文提纲 今天真冷啊 作文 我的班主任英语作文 作文乐在其中600字 英语口头作文 种土豆的作文 高二开学作文800字 二年级关于植物的作文 love作文 从今天开始作文600字 暑假记事英语作文 关于端午的作文开头 成人大专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