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战疫堡垒“老友记”:一起拼命 永生难忘

2020-11-21 23:05:01
相关推荐

启程赴京参加全国抗疫表彰大会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心里老惦记着病房里刚收进来一个外地疑难病人,赶紧抽空看了一眼,还把患者皮肤感染的照片发进了自己家的“医生群”,请当医生的父亲和妹妹一起看看,“不放心啊,还是要先了解一下!”

本地疫情得到控制后,曾在定点医院拼搏过的专家们回归日常工作,但他们与新冠病毒的“过招”不曾停止。每周,有一群专家严格按照“排班表”,轮流到公卫中心查房,还要参与在公卫或疾控中心的病例大讨论。

这次获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的,有好几个是从“战疫堡垒”走出来的老朋友。一起拼过命,一起欢笑着走上荣誉的舞台,他们说,这是认可,更是责任;治病救人,义无反顾!

难忘寒冬,我们曾那么纯粹地当医生

“从没如此纯粹地当医生,脑子里只有抢救病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教授,带队最后撤离公卫重症病房,回想那段惊心动魄的生死战,皋源已云淡风轻,“艰苦是艰苦的,享受也是蛮享受的。”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他说的“苦”,是舱门内直面生死的苦。没有特效药,对病毒知之甚少,如何避免患者转危,这些责任压在身上,唯有想尽办法,再难也要上。皋源曾说自己每天都在练功——患者稍有病情变化,就是没日没夜地“站桩”。“陪着病人熬,熬过去才会有转机。”他说,守护在病人身边,一站就是两小时,全然不觉得累,离开时才觉得双腿都无法弯曲了。

他说的“享受”,是医者的一种本能。“我觉得医生就应该义无反顾、毫不推卸地冲上前线。在这段时间里,我全身心投入工作,没有任何干扰,基于病情提出自己的建议,就可以去实施和推进。”

与皋源有一样感受的,是他的老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颖川教授。2013年,李颖川也在这里参与了H7N9人感染禽流感的治疗。“那会儿没现在紧张,这次对抗新冠疫情应该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刻骨铭心。”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上海5家医院的5支重症医学队伍前往定点医院参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李颖川说,2月份是最忙最累的时候,当时的诊治水平受到新环境的极大制约,加上对新冠病毒完全没有认知,每天都如履薄冰,但都为了一个目标:让病人早点好起来。

舱里有好几家医院的团队,犹如搞“团建”,彼此帮助,并肩作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瞿洪平也特别有感触,“不同的团队取长补短,不同的专业配合协作,发挥最大优势,拿出最强技术,给生命最好的守护。”

“我、皋源、瞿洪平几个人本来关系就不错,我们都是搞重症医学的,平时经常一起开会,讨论学术问题,但关在一起那么多天还是第一次,培养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李颖川笑说,有一天,几个人在空地上踢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跳了一次大绳,连日来的压力和紧张抛诸脑后。调整情绪后,3个人又十分默契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现在每周回公卫中心查房,开车路过经奋斗过的A3,我都会停下来多看几眼。”那场战疫、那些人、那些场景已经深深刻在了脑海中。

走过春夏,这是我的坚守我的职责

胡必杰每周末也要抽出半天赴公卫中心查房,恢复医院日常工作后,“两头跑”的日子就没停过。“查房,给里面的医生一些建议,再看看病人的报告,看看核酸阴性的病人是否可以出院。”胡必杰说,现在的工作轻松了不少,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此前艰苦探索取得的成果之上的。”

回忆那个冬天,病房内外的专家们可谓摸石头过河,通过反复的尝试、讨论,逐步建立起一套有上海特色的用药机制、查房机制。他说,“我的重点是对感染方面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病毒的感染和继发的细菌真菌感染。”比如细菌培养,按照常规流程,一般需要3天时间,胡必杰让实验室尽快把细菌在培养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照片发给他,根据形态、数量可以大致判断这可能是个什么菌种,提前一天有针对性地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病情转重。

胡必杰是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微生物领域的专家,他说自己参与抗疫完全就是分内事。在公卫中心查房的时候,其他医院的医生纷纷向他学习,他也乐于分享知识。胡必杰说,这条路已经走了无数遍,公卫中心还为他保留了一间客房,尽管不再过夜,但房间从未撤掉。“我们这些医生也要保持练兵状态,平战结合,关键时刻才能随时拉出来打仗,不掉链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教授,每周二都会准时出现在公卫中心,与肺科医院的专家搭档查房。这次去北京接受表彰,他说自己要“请假”了。对公卫中心,张炜是非常有感情的,他把这块奋斗过的地方称之为“故土”,尽管本地病例已被消灭,但境外输入疫情依旧存在,经验告诉他,中医不能离开。“关口前移,早点用上中药,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是有好处的。”于是,他重新披上白大褂,每周来这里参与专家组查房,最近还完成了一份有关中医疗效的经验总结报告。

中西协同,刚柔并济,多学科合作的治疗方案如今已经形成常态,也是“上海方案”的精髓所在。张炜说,曾经的病房内外也有过带“火药味儿”的讨论争辩,但最终,包括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内的专家都认可,中西医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中医威力不断显现。上海采取“一人一策”治疗手段,有时候,甚至同一个患者采取“一天一方案”,这与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不谋而合。

张文宏说,“中西医就像不同的武功,有些武功快一点,有些武功慢一点,但不能说这个武功就没用,慢一点的有时反而更持久。”张炜说,在西医专家里,也有特别推崇中医的,比如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教授,他特别注重利用中药调理肠道。他是张文宏的老友,2月1日深夜接到组长来电“邀约”,之后便在公卫中心开启了“老友记”生活。尽管一度身体不适,毛恩强还是坚持工作,至今仍在参与查房。

重温初心,荣誉属于所有奋斗者

“孩子们或许不知道我是谁,但我却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曾玫在电话里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能感受到她情绪的细微波动。儿科医院是上海唯一的收治确诊患儿的定点医院,而曾玫所在的团队,不仅在本地疫情暴发期间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还前往公卫中心参与输入性病例的诊治。他们用精湛的技术与无私的付出,守护着青少年儿童患者的生命健康。

这次,曾玫获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她所在的儿科医院也收获先进集体荣誉,曾玫说,这是全体儿科人用努力换来的。她特别感谢了传染科的护士长夏爱梅。“我们治疗过的孩子,没有一例转为重症,护士们对孩子的精心照顾,也让很多家长十分感动。”曾玫说,患儿的治疗与成人有极大不同,“一身白大褂,一颗赤诚之心,学会换位思考,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不仅是医生,更是孩子们的家人。”

张文宏、胡必杰、皋源、瞿洪平、李颖川、张炜、曾玫,还有中山医院ECMO专家李欣、市公卫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王振伟等等……这些曾在“战疫堡垒”奋斗过的白衣天使们,捧回了沉甸甸的荣誉,也重温了战疫警报拉响后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我想,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瞿洪平说,他还在不断思考,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如何让患者得到更及时精准的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如何将自己的所学融入整个城市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皋源说,愿意继续为抗击新冠贡献自己的力量,假如有下一次突发应急事件来临,也依然会拼劲全力守护患者的生命。张文宏说,无数医生护士为抗击疫情留下奋斗的身影,他们都值得被铭记。

冬去春来,夏逝秋将至,承载生命嘱托,坚守医生职责。谢谢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深爱的城市和人民!

来源: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编辑:施雨

【来源:新民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参观博物馆英语作文 冬天作文450字 那时花开 作文 关于钓鱼的作文 董存瑞作文 出发作文800字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 打扫房间作文 亲情作文2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日语作文 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 成都旅游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 拔河作文300字 诗与远方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 作文精彩开头和结尾 木头人游戏作文 作文可以写什么题目 我的房子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二大作文 关于日出的作文 关于动物园的作文 北京游记作文 成人大专作文 竹子作文300字 再见了老师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