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笔——细腻的文笔表述

2020-11-22 01:45:01
相关推荐

1、什么是文采?

文采本指事物具有错杂艳丽的色彩,现多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通过其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因此,适当地修饰语言是可以达到增加文采的目的的。那么,一篇好文章斐然的文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整齐美:句式整齐匀称,多用整句。

②错落美: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自由地变换句子的长短和结构。

③丰富美:词汇丰富多变,绝无呆板的雷同和机械的重复;表达方式丰富而多变,绝无统一的模式。

④韵律美:整齐的语言铿锵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多变的语言自由而活泼,跳跃着欢快的音符。欣赏美的语言就象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充满美的韵律。⑤意象美:意象就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融合了髡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美的意象符合人们生活中审美习惯的,给人以美感,因而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引起心理上的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

⑥意境美: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他所描绘的客观环境有机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尽管它不完全是语言方面的问题,但语言的好坏总是直接影响到意境的美丑。

2、什么是文笔?

《辞海》:独立成篇、有组织的书面文字为文笔.

《现代汉语词典》: 文章的用词造句的风格:如文笔流利。简单地说是指一个人写作的风格、特色、条理、情节等。景物,情节,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好文笔。

文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文笔与积累、构思、立意、选材、布局、语言、表达、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笔和技巧。

“文笔”之说,始于汉代,流行于南北朝,《文心雕龙》就曾一再采用“文笔”的概念。如《风骨》篇的“固文笔之鸣凤也”,《章句》篇的“文笔之同致也”等。“文笔”是泛指诗赋、散文及各种应用文体,相当于汉代“文章”的概念。由于当时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人们不断从各种文体的性质上和形式上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于是又将“文笔”一词析之为二,即“文”与“笔”。“文”、“笔”之分,较早见于颜延之的“峻得臣笔,测得臣文”(《南史·颜延之传》)。《文心雕龙》也曾反复使用“文”、“笔”,如《时序》、《序志》等篇。

在《总术》篇中,刘勰还对当时的“文”、“笔”之别作过概括:“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是持此见解的。有韵或无韵这种形式上的区分虽然并非毫无意义,却并不能真正揭示文学和其他著作之间的区别。因为文学以外的各种著作,也可以以韵文形式出现。在萧绎的《金楼子·立言》中,对“文”、“笔”的区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认为屈原、宋玉等的辞赋之类,“谓之文”,其特点是“吟咏风谣,流连哀思”,“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而“笔”则实际上是指章奏之类的应用文,所谓“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以这种观点来区分文学和其他应用文在性质上的不同,无疑是更切合文学艺术的特点的。

3、什么是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4、何为细腻的文笔?

细腻的文笔往往是温柔而多情的,它有感染力,它能使人从细微之处体味到内心的情感、事物的神韵,它能使人进入宁静愉悦的审美心境。然而,笔墨粗疏却是初学写作者常犯的毛病。使语言文字从粗疏走向细腻,从草率走向精致是写作训练的题中应有之义。

能够做到文笔细腻,非一日之功,大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须有从容细赏的心态和丰富的审美体验

我们在读一些好文章时,常会感慨于自己虽也见过文中所写之物,但却未能用文字表述之,或者只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而已。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是用眼睛去看,而未能用心去感受,不能在心底留下什么痕迹,所以比“观察”更重要的是心态和体验。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①从三聚亭边穿过,再走过一个古朴的石牌坊,便是入云栖的小道了。和同伴一路走过去,我发现云栖竹径所经的路面铺设得极有特色,中间全是用青石板铺成的,两侧则用卵石镶铺,在青石板与卵石块之间又用黑砖相隔,嵌出了两条黑线,看上去非常的齐整。后来才知这路是按康熙年间的原状重修的。

②这里除了绿,任何异色都非常另类,偶尔露出一堵米黄色的僧房院墙,显得孤独而寂寞。这里的空气中,有些草根腥气,有些腐叶的霉味,那是山林的气味,还能听到顺叠石而下的叮叮溪声,皮肤体验到的是细雨雾化后的湿润凉爽……回家后连梦都是湿漉漉的,绿得沉甸甸的,哪怕朝阳初上,也晒不干晒不退枕边的梦。

这两段文字都是写景的。例①写了云栖小路的材质、铺法和色彩,它是那么的精致和古典,可以想见,作者缓步其上之时,一定是满怀欣赏之情,一定是把它当做一件艺术品的。所以,我们往往并非疏于观察,而是缺少闲适的心态、审美的情致和情感的自由释放。在写作的过程中,概括是不可少的,但也不能一味地依赖概括,因为它毕竟是抽取事物的具体意像和原汁原味之后而来的。

如果行文处处皆概念,文章必然索然无味而无具体细腻可言,比如将云栖的小路概括为“石板路”“石板与卵石相间”,虽也准确,但却只能给人笼统的印象。所谓细腻,有时也就是细述事物的特征而已。一些同学旅游归来,缺少的就是以细腻的文字展现所见之景的个性特色的能力,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在他们心灵里的投影可以说是模糊不清,混沌一片,下笔又何来清晰细腻?例②中的文字与其说是对景物的描摹,还不如说是对主观感受的强化、细化与深化。景物是寻常的,但作者除了运用视觉去观看,还调动了嗅觉(“草根腥气”“腐叶的霉味”)、听觉(“叮叮溪声”)和触觉(“湿润凉爽”),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比单用视觉自然更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文笔自然就细腻丰润。

二、要会对心头掠过的一缕思绪或直觉进行捕捉和放大

文笔的细腻实为心灵的细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灵世界少有电闪雷鸣、地震海啸,更多的是一些细微的感触和微妙的变化而已,善于写作的人往往能把它们传达出来,这就需要雷达般的机敏和细致。当瞬间的内心闪现外化为永恒的文字现实的时候,就有了一种鲜活润泽的美。

③我,一个平常的小女子,和女友上街,千挑百选地,买了新衣服回家,会欣欣然地打开衣橱往里挂,仿佛收藏的是一叶美丽的心情;郁闷时独自闲逛,也会带新伙伴回家,对镜反复试穿,然后轻轻拉开橱门又轻轻合上,似乎在这一启一合之间,满腔抑郁便已消散。而最温馨的,莫过于换季——有时,在一叠毛衣里看到一件已被遗忘的中袖绣花衫,就像是凭空捡了个宝贝,会开心地跳起来。因为,有了它,就不必替新买的麻布鞋子配上装了;更因为,有了它,某段相关的记忆就有了温度有了形状有了分量,就可抚触可把握可咀嚼回味了。

④我被一阵阵清幽而又熟悉的茉莉花香熏醉了。每见到这些花,总会勾起我丝丝缕缕儿时佩花的情景来,便迈不开脚步了。休管旁人笑我已是两鬓花白,也休论别人笑我“老妇聊发少女狂”。我本是茉莉的知音,只要我自己感受了这温馨的幽香,就心满意足了。晚来让它伴在我枕畔,在这沁人心脾的幽香中,我在梦中也会飞起一缕情思,追逐童年时的小伙伴,顽皮地玩耍去矣!

这两段委婉细腻的文字写的是对衣服或茉莉花的喜爱,似乎非浅唱低吟回环往复而不能表达作者对心爱之物的柔情蜜意。例③把衣橱开合瞬间或满足、或惊喜、或陶醉的感受一层层地抒写出来,并糅合了一种自得之情,一种女性所特有的娇媚之态。表现心灵的私语,宜用细腻婉约的文字,读之就像一圈圈细细的温柔的蜘蛛网缠住了你的心,有一种熨人心肺的绵长滋味,若是粗线条、快节奏,则难以把缱绻的情愫、隐约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④中的文字与例③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只有懂得生活、情感丰盈的人才会留一份细心和深情在那些原本琐屑的小事上。作者对茉莉花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而且融进了人生的纵深。茉莉花似乎已成为作者心灵的一部分,和那些经典的美好的体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细腻曲折之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虽老而不改其所爱,而这种爱又使其永与童心与激情同行。品读这样的文字,真有一种被千丝万缕的春雨无声地染绿心田的感觉。细腻的笔墨是温柔美丽的,却又寓含着启人心扉、拨动心弦的力量。

三、要学会对事物精神意蕴的深入开掘和娓娓细述

细腻,并不是对什么都不厌其烦地用工笔描述,那只能让人感到罗嗦,尤其是对那些人所熟知的事物,更无详写细述之必要。这时,那些写作高手的目光往往不是聚焦于其“形”,而是对其内在的“神”进行发散式的品味,赋之以生命、品格、精神,从而写得细致耐读,曼妙有味。细腻,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传神的笔法。下面一段写藤椅的文字就是如此。

⑤我总觉得那不是一把椅子,一把曾经几次修补,承受过几代人的灵魂与肉体重量的藤椅。它轻轻的,凉凉的,在白昼里,在空气里,我总能看见它在波动,底子是琥珀色的,在光的折射下,有的呈纯净的象牙黄,有的则是耀眼的金黄。它站在那里,很沉重地站在那里,我似乎能听见它的呼吸。它一到春夏就突然醒转过来,散发着一种光亮,一种让你直想往它身上一靠,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去想的光亮,一种安全的光亮,敦厚的光亮,老祖母额头的光亮。这的确是一把普通的藤椅,亲吻过小孙子藕节似的胳膊,亲近过那吐气若兰的女子冰洁的肩膀,亲抚过老者饱经风霜的肌肤,它吸纳了青春的艳丽,吸纳了年老的沧桑,吸纳了泪水汗水,吸纳了一坐十年冷的沉思默想。触摸它便是触摸已逝的韶光,触摸那匆匆离去的亲人的体温。

这段细腻的文字已远不是纪实性的静物描摹,而是开掘至精神层面的想像发挥。能否做到细腻,首先取决于能否有汩汩涌流的文思。有些人执笔为文,写不了几句便感滞涩不畅,大有无米而炊之难,此时又何来细腻流畅?究其原因,大概就在于过于泥实。比如写一把藤椅,若是作客观的描写,实在也无甚可写,这时只有用主观化、个性化的处理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才会有如潮的情思和斐然的文采。以这段文字为例,它先写藤椅的颜色和光亮,写得虚实相映,似是神物,灵气氤氲,然后又以三组排比句写出了藤椅所经历的世事沧桑,丰富的阅历已使其俨然成为历史的见证和岁月的象征。

细腻,与其说是一种笔法,还不如说是一种文学的方式,而文学的方式又是一种人性化的方式,是一种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的方式,是一种尽情发挥人的想像力的方式。中学生的写作是不同于作家的创作,却不应远离文学,远离审美和情感思维;正是由于文学的缺席,有些学生习作才变得干瘪无趣。只有在与文学的亲近中,日常的思维才能生发无数的触角,繁衍无数的空间,文笔的细腻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要有一颗敏锐而善感的心灵

文笔的细腻与否,归根到底,与生活体验的深广程度有关,与人的慧钝粗细有关。敏感,易领略得丰富;善感,易体味得深细。现代生活往往把人的心灵磨砺得粗糙迟钝了。现在,人们少有心灵的闲暇和宁静,于是在疲于应付中滋生了精神的倦怠,在时尚的引领下逐渐地丧失了自我,在心理长期处于焦躁不安的情况下,难有对事物的专注和对内心的细察。生活于五光十色、人欲炽盛的社会中,也许还是要在内心深处留有一点孤独寂寞,和种种所谓的新潮保持一点距离,这样才能使心灵葆有一份纯真的诗性和敏锐细腻的感受。

在现代作家中,孙犁先生是一位情感与文笔都极其细腻的人。这里有一个故事,不知能否说明他所特有的细腻。有位青年作家小时候生母去世后父亲回老家为他娶回了一个继母,他未能理解其父,觉得自己的痛苦多于父亲,所以一直埋怨他。孙犁先生得知此事后,写信给他说:“您的生母逝世后,父亲就‘回了一趟老家’。这完全是为了您和弟弟。到了老家经过和亲友们的商议,物色,才找到一个生过儿女,年岁又大的女人,这都是为了你们。如果是一个年轻的,还能生育的女人,那情况就很可能相反了。所以,令尊当时的心情是痛苦的。”这位青年作家读此信后大有感慨,说过去常看到别人说孙犁先生善于写女人,其实,他也是那样善于理解男人。从这个故事大概可以看出细腻的魅力,是孙犁先生的细腻解开了这位青年作家心中的一个多年的结。当我们了解了一点生活中的孙犁之后,再读他的作品时,就会对那些深入人物内心、细腻入微的描写有更深的理解。

孙犁先生的细腻,缘于他内向、孤独、深沉和略带忧郁的古典文人的个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