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徒手“日更”一部小说 是什么手速?聊聊巴尔扎克的“写作变现”

2020-11-22 01:50:01
相关推荐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

写作变现,就服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绝对算得上西方文学史上最高产的作家。从1829年起,他在20年内出版了近百部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是砖头一样的大部头。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了赶截稿日,巴尔扎克常常是几天之内就写完一部长篇巨制。比如,《乡村医生》是3天写完的,《赛查·罗皮尔》是1天不眠不睡写完的,就连那边几十万字的《高老头》也仅仅用了3天一气呵成。

“写作变现”这件事,巴尔扎克做到了极致!毕竟,他写小说就是为了发财。和他同一时期的雨果,靠《巴黎圣母院》赚了3万法郎,《悲惨世界》还没写的时候就跟书商开价100万法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可足足有90多部,这少说也能实现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

从巴尔扎克的“买买买”里,也可以发现,他的“写作变现”的确成功。比如,瓷器、酒柜、家具、雕像、珠宝,还有镶了绿宝石的手杖等,足见作家巴尔扎克的“吸金”能力之强。就连他的欠债,也让人瞠目结舌——42岁时债务高达20万法郎,购买力等值于如今1600多万人民币:这么多,竟然敢靠写小说偿还?!

在翻阅了两部传记、一部文学史之后,我对巴尔扎克的“写作变现”实在是“大写的服”!拼手速、拼篇幅,开公司、编报纸,撩贵妇、挖银矿,51年的生命时光,巴尔扎克不仅写出了《人间喜剧》这套旷世经典,更是亲自演绎了一部热闹非凡的“写作变现”悲喜剧。

“死磕小说”的过人之处

19世纪是小说的“黄金时代”。尽管写小说并非最赚钱的行当,但是因为服务于贵族阶级,赚取稿费之余还能收获荣誉,甚至爱情。因此,当20岁的巴尔扎克因为“文学梦”被父母切断经济来源时,他谋生和发财的首选便是写小说。

尽管终其一生,巴尔扎克都是在写作、还债之间奔波切换,但是他在“写作变现”过程中,死磕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三个闪光之处,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巴尔扎克手稿。

良好的写作习惯。巴尔扎克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无论去哪里,他都随身带着笔记本。碰到他认为可能有用的资料、自己想起什么念头或对别人的念头产生兴趣,都会匆匆记下来。有时候,他甚至可以走相当长的路,去看他所想描写的一条街或者一栋房子。毛姆因此称他为“伟大的记录者”。

尽管在创作初期巴尔扎克也为了拼数量而粗制滥造,但是他很快意识到弊端。此后,巴尔扎克养成了“打草稿——修改——亲自校稿”的习惯。先打草稿,然后重写、改正、变换章节顺序、删节、增添、改写,一部书稿往往要修改六七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为了保证书稿的质量,他还要求出版商在未来的版本中,容许他重新校定和修改。这样势必增加出版的成本,因此常常导致他和出版商的激烈争吵。

自律的创作作息。很多作家都有一套独具个性化的创作作息。巴尔扎克也是如此。创作期间,巴尔扎克的生活很简朴、很规律。他的创作日一般是这样度过的:

晚上7点,吃完晚餐立刻上床。凌晨1点,由仆人叫醒,起床写作。他会穿上白袍,一尘不染,他说写作时“该穿无污斑的服装”。接着,他“以烛光照明,用乌鸦翅膀上的一根羽毛写作,灌下一杯又一杯黑咖啡来提神”。早晨7点,停笔,洗澡,小憩。早晨8点到9点,出版商来访,交稿或者校样。上午10点,写作。中午12点,午餐,吃煮鸡蛋,喝水,再喝些咖啡。晚上6点,晚饭,简餐,配一点武弗雷白葡萄酒。有时候会和一两个来访的朋友小叙片刻。

超乎常人的勤奋。巴尔扎克绝对称得上“工作狂”。从上文的作息表可以看出,巴尔扎克每天的工作达到18小时。他的高产,和他超乎常人的勤奋密不可分。

巴尔扎克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出16页的书,修改和校对时间除外。他常常3天就会用掉一瓶墨水,更换10个笔尖。

有时,他会连续高强度写作两三个月,不露面、不社交,就连朋友都不知道他的去向。他还曾经创造了“将双脚泡在芥末水里连续奋战22天的纪录”。

天才勤奋起来,真是连魔鬼都要战栗。为了赶截稿日,巴尔扎克常常是几天之内就写完一部长篇巨制。比如,《乡村医生》是3天写完的,《赛查·罗皮尔》是1天不眠不睡写完的,就连那边几十万字的《高老头》也仅仅用了3天一气呵成。有时,他干脆吃住在印刷机边上。写一段、排一段。拿到清样后,再改、再排。巴尔扎克几乎是拿“日更”的精神来写小说,拿雨果的话来说,就是“结婚了、发财了、差不多死了!”

1829年,当巴尔扎克出版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朱安党人》时,巴黎的贵族读者们开始注意到这个“个子小小的,已经发福,肩膀宽阔,胸脯厚实”的30岁男人。当巴尔扎克继续死磕小说,在各种期刊和报纸上发表时,巴黎的贵族们开始对他的着迷。

茨威格在《巴尔扎克》中这样描述过读者对他的热爱:

世界各个角落都在阅读他的第一批作品,甚至八十一岁的歌德对艾克曼也表达了他对这位杰出天才的善意的惊讶。

从此以后,巴尔扎克终于如愿“被成就和许许多多的写稿委托搞得晕头转向的”。他也终于从低级文学的牢笼中挣脱,登上了真正的文学舞台。

“写作变现”踩过的深坑

巴尔扎克写了一个旷世经典《人间喜剧》,但是他自己的人生却是一出悲剧。他通过“写作变现”赚到的财富,都被他的奢侈挥霍、盲目投资消耗一空。42岁时,债务更是高达20万法郎,购买力等值于如今1600多万人民币。

他硬是把文学天才的“王炸”打成了人生烂牌。他在“写作变现”路上踩的坑,都不是一般的小水坑,而是深坑,以致于常年负债累累,终身为生活所困。

发展不擅长的副业。1824年,为赚钱疯狂的巴尔扎克决定经商,想更快更多地赚钱。

他首先和人合伙搞出版,拼死奋斗一年非但没有赚钱反而背上了1万5千法郎的债。

不甘心,他又先后借钱办铅字铸造厂、印刷厂、地产投资等,换来的却是10万法郎的债务。

1836年,他又买下了《巴黎纪事报》大半的股权,“几乎一人包办了报纸上的所有文章”,几个月的疯狂工作非但未能偿还任何旧账,然而又为他增添了4万5千法郎的新债。

赌徒般的巴尔扎克依然不善罢甘休。1838年,他又借钱去撒丁岛开采银矿,结果依然血本无归。

讽刺的是,他的这些“血亏”行业一转手,却变成了他人手里的“印钞机”。

尝试不擅长的文体。巴尔扎克在实业投资失败以后,还强迫自己转向比小说更赚钱的戏剧界,想通过戏剧来投机挣钱。

他的《第一小姐》被剧院经理冷冷地拒绝之后,由向圣马丁门剧院的经理建议把小说《伏脱冷》改变成剧本。可是他又迟迟拿不出剧本,最后被逼无奈、七拼八凑地弄了一个四不像的剧本《伏脱冷》。结局当然只能以失败告终。

这时候,巴尔扎克已经40岁了,可是折腾了将近20年,他却依然还是二三十岁的老样子。茨威格对他的评价虽然尖锐,但是一点也不冤枉:他在世俗的事物上还是那么天真、轻信和死不悔改。

巴尔扎克的想象和直觉,仿佛只在文学世界中奏效,当他真要把幻想变成金钱时,得到的只有永远也偿还不了的债务。

“文学天才”巴尔扎克,为什么在资本市场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空手而归?这也许和他是“数字白痴”不无关系。从他的作品中,也能发现,巴尔扎克总是在数字上犯下无数错误。

算不清楚人物的年龄。数字似乎就是巴尔扎克的克星。他在计算人物的年龄时总是犯错。在《贝阿特丽克丝》,他把22岁的路易十八的算成21岁,把仆人加斯兰17岁算成15岁;在《三十岁的女人》,他把姐弟两的八九岁的年龄差错算成一两岁。在《小市民》中,他一会儿说普皮列在“1820年他八十岁整”,一会儿又说“他从1825年起自称一百岁,实际上是七十岁”等等。

算不清楚事件的日期。巴尔扎克也常常在日期上犯错。在《三十岁的女人》中,有译者指出巴尔扎克日期记忆的错误:1813年的第13个星期日应当是3月28日,而不是巴尔哈克前面说的四月初,但从历史上来看四月才是对的,因为拿破仑最后一次检阅是4月11日,显然巴尔扎克的时间概念有误。类似的日期错误,明显的还有4处。

算不清楚金钱的数目。在小说中,巴尔扎克也从来没有搞清楚金钱的数目。在《小市民中》,巴尔扎克一会儿说赛里泽找到了4个抽斗的法郎,一会儿又说“至少9万法郎,每个抽斗3万”,四个抽斗应该是12万法郎才对。在《初入教门》中,巴尔扎克写道,哈佩佐恩对戈德弗鲁瓦说:“我去后您付给我200法郎”。然而在后文,付的却是100法郎,显然是前后矛盾的。这样的错误,在《公务员》《经纪人》《德·拉尚特里夫人》等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少。

总之,只要一涉及数字,巴尔扎克似乎就必定要踩坑。他做了近十年的生意总是赔钱,可是一转到别人手里却大多赚钱,看来,这不是生意本身的问题,而应该是巴尔扎克在开拓他的“文字变现”版图过程中,强行涉猎他最不擅长的“数字”领域,所犯下的错。

“写作变现”的傲人成绩单

很难统计,巴尔扎克到底通过“写作变现”赚取了多少财富。他的挥霍速度和投资亏空实在太惊人。

不过,从史料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写作变现”成绩单依然很傲人、耀眼。从默默无闻,到出名巴黎贵族社交圈;从无人问津,到雪片般的约稿、合同,作为作家的巴尔扎克,无疑实现了财富和人气的双赢,他的成功不可否认。

巴尔扎克博物馆。

选题的“慧眼”,助他平步青云。尽管在1821年到1825年期间,头脑发热的巴尔扎克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历史小说,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什么样的题材是巴黎贵族圈喜爱的。敏锐的巴尔扎克,迅速把“爱情、财富、荣誉和生命”等人们认为最重要事物的题材作为他的主要选题。同时,巴尔扎克还注重剧情的快速发展和强烈的情绪渲染,使得巴黎的贵族读者们,都对他的作品着迷。

创作的“天分”,助他爱情丰收。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也给他带来了许多新朋友,而他充沛的活力、好脾气和个人魅力也使他成了各种沙龙颇受欢迎的嘉宾,不少仰慕他才华的贵妇向他倾诉衷肠。还有不少贵妇,以书迷的名义向他写信,其中还有3位侯爵或者伯爵夫人和他发生了恋情。

他被世人所知的5段恋爱史,其中有4段都是和贵妇人,比如德·卡斯特里侯爵夫人,是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的直系子孙;比如伊芙琳·汉斯卡,是一位出生高贵又非常有钱的波兰女士,住在乌克兰5万英亩平底中的城堡里。既是是最普通的贝尔尼夫人,也是服侍过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德国乐师和王后的一名侍女所生的女儿。

高产的“作品”,助他生活富裕。从1829年发表《朱安党人》开始,直到21年以后病逝,巴尔扎克创作的作品数量惊人,每年都会写出一两部长篇小说、十几部中短篇小说。高产的能力,给予了他奢侈的生活。

他写新书的稿酬,让他可以搬进宽敞的公寓,花重金装潢,雇佣仆人,购买马车、瓷器、酒柜、家具、雕像、甚至是镶了绿宝石的手杖等,以及在裁缝店、皮鞋店、珠宝店挥金如土。毛姆甚至调侃他是“最早热衷室内布置的一批人”。有一次为了请客,他甚至重新布置了餐厅。

1850年,巴尔扎克和伊芙琳·汉斯卡结婚的时候,还在巴黎买了一栋大房子,屋内装饰极为奢华,据说光是装修就花了30万法郎。

巴尔扎克与汉斯卡夫人结婚的教堂。

巴尔扎克曾说:

拿破仑的剑做不到的,我的笔办得到。

从文学成就来说,巴尔扎克的“写作变现”无疑是成功的。他选题的慧眼、创作的天分、高产的作品,使得他的《人间喜剧》成为现代主义小说中难以逾越的高峰。他是毛姆眼中的“天才”和“最伟大的小说家”。

然而,从世俗角度来看,巴尔扎克的人生又是一出悲剧,他强行跨界转行、强行涉猎不擅长的文体,使得他的“写作变现”在经济上以破产和巨额债务而告终。用自媒体的行话说,就是领域极度“不垂直”。

巴尔扎克毁誉参半的一生,也给我们所有致力于“写作变现”之路的作者们敲响了警钟:

“写作变现”之路上,盲目扩张,文学天才的“王炸”也可能打成了“烂牌”。

参考资料:

1.【英】毛姆:《不一样的文学史》;

2.【奥地利】茨威格:《巴尔扎克》;

3.【法】安德烈·莫洛亚 :《巴尔扎克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3-27 21:28伴你走天涯[火星网友]IP:3391835832
    @鹅黄色的叹息日更小需要超强毅力和创造力还要考虑变现问题真不容易啊!
    顶6踩0
  2. 2021-03-14 02:46鹅黄色的叹息[宁夏网友]IP:3419532514
    巴尔扎克“写作变现”可是深不可测写作和商业间平衡真让人思考。
    顶0踩0
  3. 2020-02-29 08:04纯爷们☆♀[重庆市网友]IP:1729209039
    徒手“日更”部小?这手速确实让人佩服!
    顶33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仙人掌300字作文 春天的公园600字作文 享受生命中的温暖作文 我不怕因为半命题作文 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 糖果节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题目 关于坚持理想的作文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 一个夏天的早晨作文 立意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600字 垒高自己作文800字 我的老师三百字作文 初中暑假作文600字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文 禁毒安全作文 今天我很高兴作文 这也是一道风景作文 小白兔作文五年级 什么情结作文600字 关于惊喜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高考满分作文 我与朋友再见时作文 长隆野生动物园游记作文 立春作文 20年后再相会作文 做与不做作文 作文华为 我的表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