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让孩子患上懒惰病的 不是爸爸的“懒人基因” 而是妈妈三个习惯

2020-11-22 02:20:01
相关推荐

暑假到了,星星妈妈惦记着要开始实施她的“家务计划”。平时孩子学习紧张,现在总该有闲暇时间,可以学着做些家务了。谁知道几天“家务”下来,不但没感受到做家务给孩子带来的积极作用,还弄得鸡飞狗跳,不但孩子总别别扭扭的生气,她自己也为这个发火好几次!

哈佛大学有个针对家庭教育的20年跟踪研究计划,发现小时候爱做家务的孩子,就业率比不做家务的孩子高出15倍,犯罪率只有不做家务孩子的十分之一;爱做家务的孩子收入更高,连婚姻都更加美满幸福。更有学者从脑科学的角度研究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更聪明。

大概是看了这些报道的缘故,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做家务这件事儿,但是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孩子似乎完全没有享受到家务的乐趣,反而唧唧歪歪的好像得了“懒惰病”。弄得妈妈们只能哀叹,这一定是因为继承了爸爸的“懒惰基因”!

其实,孩子讨厌家务,并非是爸爸基因遗传的结果,而是因为妈妈们常说的三句话,让孩子掉入了“家务”误区。按照这样的方式强迫孩子做家务,不但没法令孩子更聪明,还可能助长孩子的“自卑”情绪,得不偿失。

习惯于直接发号施令,忘了教孩子怎么做

妈妈:“把你的玩具全部收拾好!”

小米:……

妈妈:“我说了很多遍了!快点收拾!你不收,我就全部丢掉!”

小米:哇哇大哭起来。

小米妈妈定下了“自己收拾玩具”的规矩后,这样的情景剧就在家里反复上演。许多家长都不明白,为什么让孩子收拾个玩具还要推三阻四,有时候还会哇哇大哭,真不如自己收拾,快很多不说,还能少生不少气。

其实,孩子拖延、大哭,很可能是因为他“不会做”。妈妈只习惯于发号施令,却没有教孩子应该怎么做。面对满地满桌子凌乱的玩具,孩子感觉无从下手,于是干脆“不动作”,最后被逼得急了就只能崩溃大哭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情绪,在孩子碰到作业“超级多”等棘手问题的时候,很可能会重演。孩子长大了,虽然不会再哇哇大哭,但是急躁、无助、愤怒的情绪却跟儿时“不收玩具”时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做好家务,也是帮助孩子学会面对繁琐的学业和工作。

推荐的方式:

妈妈:“你的玩具要收拾好了,20分钟以后,‘扫帚先生’要把玩具扫走藏起来一个星期!”

孩子:……

妈妈:“妈妈帮你一起收拾好不好?”

孩子:“好的!”

妈妈:“我们先把所有汽车放在这个盒子里……”

孩子:开始放汽车。

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跟他一起收拾是最好的办法。当你发现孩子开始慢慢熟练起来,就可以“只动口、不动手”,只提示他收拾的步骤,不必亲自动手帮他。再过一阵,就可以完全放手啦。

多说一句:

无论是收拾玩具、收拾碗筷、收拾厨房、洗菜摘菜,你觉得理所当然的许多家务,孩子却是第一次做,所以千万别跳过“教”这个阶段,直接扔给孩子,那只会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还无端生出许多自卑感来。

而对于爸爸而言也是如此,换尿布、喂午饭、穿衣服,这些爸爸们可能都不熟练,需要你告诉他怎样操作,希望达到怎样的目的。发号施令之前多说几句话,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习惯于埋怨孩子没做好,却忘了指引解决方式

妈妈:“你这衣服晾的,衣服都皱在一起的,回头怎么穿!”

孩子:……

妈妈:“让你端个汤,看你弄得满地满桌子都是!”

孩子:……

许多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都“笨手笨脚”的,常常打翻了这个、弄坏了那个,真不如自己干得快。妈妈们看到“一片狼藉”总习惯于唠叨埋怨,却忘了指引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孩子们听到这些埋怨,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还不如不做。

埋怨之后,下次你再让孩子帮忙时,他们会变得非常不情愿。这还可能影响孩子以后面对挑战的态度,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的孩子,不会愿意冒险尝试新的挑战,面对机会时也更容易退缩。

推荐的方式:

妈妈:“你看衣服这样扭着,晾干之后穿起来也是扭着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孩子:“把它抻平!”

妈妈:“这真是个好办法!”

妈妈:“汤洒了,你准备用抹布擦?还是用纸来擦?”

孩子:“用抹布擦吧!”

妈妈:“不错的选择!”

当孩子在家务中出现“失误”,我们要做的不是埋怨,而是引导他找到解决“失误”的办法。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纠结在“做错了”这件事儿上。有时候,孩子的办法会出乎意料的好,做家务也成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儿。

多说一句:

很多时候,爸爸不愿意参与照顾孩子,也是因为妈妈的埋怨,爸爸们的心理历程跟孩子没啥差别。许多爸爸都曾抱怨:“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还不如不做。”学会了“鼓励”技能的妈妈们,不但有机会让孩子爱上家务,还可能把爸爸也拉回到家庭责任中呢!

习惯于给孩子实物奖励,却忘了家庭责任

妈妈:“宝贝,该擦桌子了!”

孩子:“妈妈,给我个奖励吧!”

妈妈:……

许多家长习惯于在孩子做完家务后给孩子一些实物奖励,比如:糖果、玩具,甚至零花钱。每当有这样的“交换”存在,孩子就会产生误解,做家务是“不好的”,要用“好的”糖果、玩具、零花钱来换。

这不但降低了孩子做家务的“成就感”,还让孩子养成“无利不起早”的性格,甚至形成给奖励才做家务的习惯。但是,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绝不是“有偿劳动”。

推荐的方式:

乐乐妈妈每个月都会召开家庭会议,她把家里所有的家务列成表格,让两个孩子在里面打勾,每人每周都要承担至少一项家庭劳动。

多说一句:

实物奖励不但在家务安排时会“帮倒忙”,在孩子的学习中也是个“捣蛋鬼”。哪怕只有一两次实物奖励的经历,也会让孩子把写作业、考高分的目的搞乱。孩子会以为,学习是为了“奖励”,考高分是为了“买辆遥控车”,反而压抑了自己内在的学习动力。

当实物奖励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家长无法再满足的时候,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再也“提不起精神”,甚至进入迷惘期,不知道自己为何学习。许多大学生的困惑甚至“抑郁情绪”,都是来源于此。

我们做一件不愿意不高兴的工作,身体的各部分,都感到不安和无聊。反过来说,如果对于这种工作有兴趣、愉快,工作效率不但高,身心也感觉到十分舒适。因不适宜的劳动,使身心忧郁而患成的病症,医生称为懒惰病。——戴尔·卡耐基

在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家长们的“懒得教”、埋怨和实物奖励,却可能成了孩子们“懒惰病”的病原体,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无聊。摆脱这些教孩子的坏习惯,不必赖爸爸,孩子也能爱上家务,还会拥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我曾在职场如鱼得水,如今专心养育两个孩子。读了一柜子书,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幸福。关注我,希望把我的所学所用、经验教训跟您分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国庆游记作文300字 欣赏作文结尾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作文 爸爸戒烟作文 勤劳的爸爸作文 雷锋在我心中作文400字 幸福的滋味作文5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高中作文素材名言 大爱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500字 班级建设作文 写溜溜球的作文 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在海边玩的作文 公交车让位作文 作文漫画老师500字 倒叙的作文500字 告知信英语作文 有关困难的作文 挫折 作文800 炒糖豆作文 考试结束后作文 高考万能作文英语 春节前奏曲作文 二三事作文600字 关于六年级的作文 感悟亲情的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500字 我变小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