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给“前任”的情书|在亲密关系中 疗愈曾经的创伤

2020-11-22 02:40:01
相关推荐

今天是七夕,以往这个节日,朋友圈都很热闹,但今年却出奇的安静。今年的黑天鹅——疫情,让很多人的生活都被迫按下了暂停键,让一直习惯于冲冲冲的人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在被疫情困在家里的日子,包括亲子关系在内的亲密关系,因为狭小空间的耳鬓厮磨,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有的关系从冷到热,重新找回了初心,也有一些虚伪的貌合神离,终于因“面见真实”而黯然收场。

如果说亲子关系尚且有血缘支撑的话,那么亲密关系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竟然能够互相吸引,结合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有时甚至能超越血缘,成为心灵上的唯一。这也许就是爱情之所以让人痴迷的地方。

世界上最长寿的女人,137岁的日本女人大川美佐绪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长寿秘籍时,她回答说:要远离男人。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里,有一大片点赞之声,但在现实中,像大川美佐绪这样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多人一生都在追逐亲密关系,经历着其中的爱恨情仇,把自己的一辈子过成了一部停不下来的狗血电视剧。

但是,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对于曾经在原生家庭中伤痕累累的人来说,也同样可以成为疗愈自己的机会,借由一段崭新而包含爱意的关系,让曾经受伤的心重新愈合,获得新生。

官方在七夕组织了一个“创意情书大赛”的活动,这个活动给了我一些灵感,所以我今天也想写一封特别的“情书”。将它送给曾经疗愈过我的前任。

01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本质上只有一种关系,就是一个人和ta早年养育者的关系,剩下所有的关系,都是这一种关系的翻版。亲密关系,不但也不例外,而且应该是在所有关系中,最像原始关系的“关系”。

在我过去的文章中,有几篇关于“作”的话题的文章,至今经久不衰,引发共鸣,虽然这些文章写的都是别人的案例,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是的,曾经的我,就是一个歇斯底里的“作”货。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亲密关系与其他关系的不同:在朋友眼里,我讲义气、真诚、豪爽,明事理,少了一些女孩子的扭捏和矫情,所以基本上“男女通吃”,人缘不错,在我过往的亲密关系里,也许最初对方也是因为这样的特质而被吸引的,但结果却跌破眼镜。

我想,这这辈子最不堪、任性、跋扈、撒泼的一面,都在亲密关系里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越安全的亲密关系,有时反而越容易使人退行,退行到曾经的那个渴望爱而未曾得到的小孩。在成人的四种依恋类型里,我属于“高忧虑、低回避”的痴迷型(也称焦虑-矛盾型),我有理由相信,生活中像我这种类型的人不在少数。

高忧虑,指的是在“忧虑被抛弃”这个维度的恐惧指数很高,而低回避,指的是在关系中对于“回避亲密”的维度,渴望亲密,不希望回避。

所以,焦虑-矛盾型的表现形式,首先是渴望亲密,具体表现是在关系中容易越界,渴望毫无距离的亲密,但同时又对“被抛弃”有强烈的恐惧,总是担心自己被抛弃,在关系中容易表现出脆弱、警惕、贪婪、嫉妒的一面。

前一阵我写过一篇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文章,文章下面有600多条评论,其中很多是说自己就是这个类型,或者自己身边的人就是这样。而焦虑-矛盾型依恋关系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就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有类似的地方,区别在于程度上的差异。

所以可想而知,和这样一个渴望全面接触,不允许有一丝罅隙的人相处,是一件多么令人窒息的事情,又可以想象,和这样一个毫无安全感可言,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又被怠慢,从而心生绝望和怨恨的女人生活,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在亲密关系中,“作”的一方,其实是无意识中,将对方当做了自己的“理想父母”,通过对伴侣的“压榨”、“验证”,来寻求内心缺失的安全感。

所以,我常把“安全感缺失”比喻成一个人内心的坑洞,这个坑洞,对于人格发展水平较低的人来说,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另一半的包容,来进行填补,但是,并不是所有而坑洞都能被填满,因为有的坑洞并不是可以一点一点填上的“坑”,而是永远填不满的“风洞”——从左边刮进去,紧接着,就又从右边刮出去。

02

我和我的前任之间,介于“坑洞”和“风洞”之间。

说像坑洞,是我在我们在一起的15年里,真的被疗愈了很多。这种疗愈在当时也许并未表现出来,甚至是以“变本加厉、欲壑难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它却像在黑暗的土地里悄悄生长的种子一样,暗暗的生根发芽。

在我们分开后,这颗种子爆发出了惊人的生长力,让我在短短的3年时间脱胎换骨。

说像风洞,是因为在对方的宽容之下,我变得越来越任性,脾气越来越暴躁,越来越自私和跋扈。

“贪婪”几乎是每一个安全感缺失的人的共有的特征,这源于内心深处的匮乏感,表现形式,有的人是囤积金钱,不工作就焦虑;有的人是囤积感情,在感情里像一只永远吸不完血的蚂蟥,疯狂的攫取;也有的人囤积无用的东西,只有一切东西都触手可得,才会觉得安全和满足;也有的人囤积关系,恨不得认识全天下的人,觉得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就能用上......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却一模一样。能否由风洞转化为坑洞,而坑洞又能否被填平,取决于两点。

第一点是对方的人格发展水平。如果对方是另一种形式的人格发展水平不足,比如需要“对方的需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这两个人就可能会发展成一对看上去珠联璧合的爱侣。

一个依赖,一个需要被依赖,两个人互相满足,共同退行,形成一种病态的共生。

如果另一半的人格发展更健康,是更加安全的依恋类型,那么这样的人,对于有心理创伤的另一半是会有极大的疗愈作用,ta懂得包容、舍得给予爱,但同时又有边界。本质上说,这种疗愈更像是一种“再养育”,即用正确的方式重新养育了对方,让对方之前没有发展完全的精神内核,在安全且有规则的容器内,重新生长。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理想的爱人形象,这样的人我相信一定有,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的运气。

第二点是自己的自我觉察能力(自省能力)。坦白说,一个曾经匮乏的人,是需要一个阶段的自我满足,甚至是过度满足才能真正成长的。就像一个深坑,它必须有填上的过程。但是,如果一个人保持清醒,能够看到这个“填坑”的过程虽然让自己极度舒适,但却不能沉沦其中,而是将自己的目标定为“成长”,那么,当深坑被填满,ta就会逐渐成长和独立起来。

反之,如果沉浸在这种被满足、被宠爱、被包容的状态下不能自拔,则会原地不动,甚至退步,那样深坑就变成了风洞,越来越欲壑难填。

03

我和我的前任都是普通人。他没有理想爱人那么成熟的人格,能够引领我走出坑洞,但也不是自我价值感极地,享受被我依赖的人。而我,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犯错状态——我有比较高的自省能力,但在“知行合一”这方面却表现得意志力十分脆弱,贪图享受,不愿成长。

最严重的时候,我曾经让他给我买过一个奶瓶喝水,可惜,他买的是一个婴儿奶瓶,橡胶奶嘴十分小,喝起水来十分困难,所以我假装了几天“宝宝”之后,就自动放弃了。

渴望自己永远做一个众星捧月的宝宝,是很多人潜意识的理想,区别在于,有的人表达了,有的人不敢说出来。这其实都是退行和不成熟的表现。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自我负责”的责任心,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关键——看上去这四个字无比简单,也不难理解,但是,在现实中能够真正自我负责、愿意自我负责的人,其实凤毛麟角。

所以,有必要就“不能自我负责”的现象做一个列举:

比如,情绪上不能自我负责,需要他人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ta说了这个话,可气死我了!不跟我道歉,这个事就没完(我生气,对方必须道歉哄我)要不是ta如何如何,我能这么生气嘛!我刚擦了地你就弄脏了,气死我了

比如,行为上不能自我负责:

如果当初不是有那个意外,我现在早就如何了我就是命不好,说啥都没用都怨你,要不是你,我早就如何如何了我不会,反正我弄不了

比如,责任上不能自我负责

这不是我的责任,该找谁找谁去我不负责这块,这不归我管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凭什么我管?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你娶了我就对我有责任!

04

我和前任三观一致,性格互补,年龄相仿,家庭背景也非常一致,是别人眼里般配的一对。我们的分开,在朋友圈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我们是同学,所以很多朋友是共同的,以至于有人说“肯德基和麦当劳也分开了,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表面上看我们最终的分开,是因为生育观的不同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本质上,我们的分开有一定的必然性。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两个人能够互相促进和共同成长,那这段关系就是良性的,反之,如果两个人陷入纠缠、互相消耗,那么分开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少数有慧根的人,不需要走太多弯路,通过别人的教训就能轻松的躲避危险,踏上坦途,也有一部分认知水平较低的人,一辈子在同一块西瓜皮上反复跌倒,在一个泥潭里一直挣扎,一辈子没有走出来;还有一部分普通人,比如我,需要被现实教训,绕一个弯路,最终走向成长。

我们分开的最终决定是我下的,虽然那时候我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对不确定的未知更有着深深的恐惧,但我知道,如果我继续在这段关系里沉沦,只能消耗更多,也让对方痛苦不堪,所以,结束一段爱恨交织的纠缠关系,需要勇气,甚至是死而后生的决绝。

这是我很为自己骄傲的一点。虽然我的确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我却一直是一个勇敢的人,并不是我真的勇敢,而是我更愿意选择面对真实,做一个勇士。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防御,而卸下防御,需要勇气,这不仅仅是明白道理就能做到的。

在我们分开后的三年,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朋友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痛失了一个迄今为止我遇到的相对来说人格最健全的伴侣,错失了一段可以白头到老的姻缘,这是我必须为自己人格不够成熟付出的代价——属于我的沉没成本。

但在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正因为这样,才使我,也包括他,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我获得了心灵上的巨大成长,收获了灵魂的自由和前所未有的宁静。他虽然后来挫折重重,但也不断在历练和成长,他生性豁达乐观,这是他的人格基础,这使他在经历了无数挫折之后,仍能勇敢前行,在我看来,这也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昨天我们微信沟通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在事业上又获得了新的机会,生活也从外地回来,稳定了下来,我很为他高兴。他自然也知道我的近况,在聊天的最后,他说:共同努力,过好余生。我说:必须的。

分开对我们而言,不是结局,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还是非常好的朋友,还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只是彼此的角色更换,换了一种让双方更舒服、更利于成长的方式相处。

我也曾经写过关于“分手”话题的文章,也有很多人说受到了启发,其实,这些都源于我对生活的理解。在我看来,分手不是关系的断裂,更不是证明自己做人失败的证明,而是一种人生主动的选择。人生的本质,在佛家的说法是“无常”,用心理学的说法,是“拥抱不确定”,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意思。

变化即永恒,而我们能做的,是享受当下,活在当下。真实而投入的进入到每一段关系中,真诚的面对自我,勇敢的面对真相,活出精彩的自己。

活出自己,就是对所爱的人和这个世界最大的回报。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心理学的终生学习者与践行者。欢迎关注,互动,点赞,评论,打赏...

你的评论,可能会成为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我为自己写作,而产生共鸣的读者,只是刚好遇到我的“同路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兴趣爱好的作文 喜欢的美食作文 开学感受作文 自然美景作文 四年级450字作文 梧桐树作文 美丽春天的作文 高中作文八百字 雅思作文模板 关于传统的作文 喜欢的植物作文 澳门作文 英语作文金句 作文300字写人 初中三年作文 300字写人作文 高一作文题目 陪伴600字作文 万花筒作文 遇见作文开头 作文我家的小狗 稻草人作文 优秀作文700 过节的作文 去游玩的作文 爬山英语作文 文化遗产的作文 作文找春天 印记作文 家庭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