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读完吧!不久将来 马云一定是你的朋友

2020-11-22 03:10:01
相关推荐

大家好,我是胡栎,《新芽财经社》,记录真实的财富故事。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数字化麦肯锡亚洲总裁:与有趣的灵魂相遇,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方式。康妮以她丰富的职场人生感悟、哈佛商学院的求学经历,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将拓展人脉这个核心竞争力讲得有趣生动,清晰易行。这是非常值得阅读并付诸实践的一本好书!

瞻睿家族传承研究中心创始合伙人赵路云:《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就被它吸引了,与康妮老师的两次交往让我深信这个话题由康妮来写一定很精彩。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的哈佛毕业生返校活动中,康妮作为毕业十五年的校友牵头人,组织了一场和我们毕业十年校友的聚餐,当时就很佩服她能把那么多精英校友凝聚在一起的能力;第二次是受邀参加康妮的哈佛人脉课案例分享,有缘聆听了康妮的人脉搭建艺术。我发现康妮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能吸引不同背景精英的人脉达人。这次康妮把她的经验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分享出来,真的非常宝贵,相信每个读完此书的人都会在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方面打开思路,迈向实践之路!

结交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是一种提升自己学识道德的重要前提,也是一种我们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考虑。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如果你结交的人都比你优秀,你成为优秀的人的可能性就越大,用的时间也越短,这应该是我们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吧。

那么,我为什么要挑这本书读呢? 原因是我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偶然中看到了这么一句

“我当年在美国做麦肯锡合伙人,在北美地区有600个合伙人,其中像我这样在中国大陆接受本科教育的人,只有两个而同时期印度本科教育背景的合伙人,有近100个,足足占了合伙人总数的15%。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距?因为我们不重视领导力,不重视构建关系这个‘软实力’。”

一下子吸引到了我,当我再慢慢翻阅的时候,发现其中虽然很多理论有重叠,甚至是长篇大论某一个观点,但是这本书里实实在在关于人脉构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表面看上去很浮夸。细细思考和品味,其实是来自对职场的深入理解,真的会极大提升我们的人脉搭建能力,文章也列举了一系列的真实案例,让我更加坚定读这本书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康妮女士自序:

“人脉”这个词,是我在韩国公司上班时第一次接触到的,以前我们都说人际关系在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材里面,涉及中国的案例,在文化背景知识中往往都会提到“关系”这个词,他们会写出拼音Guan Xi,强调关系在中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其实关系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关系也是无处不在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会和其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我们会购买商品,获得服务,和亲戚朋友一起交际应酬,也会和同事、客户之间协作互动。是人,就躲不开和别人发生的各种关系,而稳定的关系,就是人脉。我更喜欢“人脉”这个词,它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词汇,“脉”是彼此关联的,是互相影响的,是动态的。

其实整本书都在刻意强调这个观点——你认识谁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康妮是一位华裔,她是这样理解为什么要选择去哈佛的:

第一,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哈佛商学院没有任何一门课是老师照本宣科、用教科书教学的,所有课程都是以一个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出重要的道理。

第二,庞大的校友体系。1908年建院,目前每年有900人的新生群体。此外,校友库数量惊人,而且校友们占据了《对富》500强公司、各大咨询公司、银行、投资基金的重要领导地位。这些校友就是你庞大的人脉网络,可以帮助你的事业甚至人生。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人脉的重要性,可就是无从下手,怎样从“知道”转化为“做到”,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学问,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需要打造持续的人脉力。这个过程就是从1到N的过程,既然有了目标,问题就是很多人一直对人脉搭建有认知误区——不愿意去麻烦别人,不敢去社交以及没有掌握得体的方法从而不会搭建人脉

这本书就是要针对这些误区和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指导,核心就是教给你社会交往的道,也就是核心价值观,教你如何从一个“不愿”、“不敢”或“不会”的人,变成人脉达人,变成别人愿意结交的对象。

从根本上讲,培养人脉力的核心观念就是以下三点:

1.保有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对世界、对他人真正地感兴趣渴望通过人和人的交往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通过对人的深入了解而认识他们的本真。

2.真诚、温暖是敲门砖。把你的真诚用言语、用行动,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光和温度,被你吸引。

3.为他人创造价值是引路灯。做事绝不要从利己和功利的角度出发,而是首先想到如何为对方创造价值。

第一章的主题:如何打造人脉力

答案一 懂得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把他们团结在周围,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①做到厚脸皮,不懂就要问,以下是康妮女士的真实案例:

我是在北京郊区上的小学和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高中我考到了北京四中一一当时北京最好的中学,一下子被学霸们环绕,我就跌到了中等名次。

我本身并不是智力超群的小孩,甚至有时在老师教授新知识的时候,不能一次领会,需要课下询问同学,让同学掰开揉碎了地讲,我才明白。可是这样的我,是怎么能在高考中领先,考到全北京市的前五名,获得奖学金,被大家开始称作学霸的呢?

除了纯粹的运气以外,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成为“非典型学霸”的原因,要归结于两点:第一,脸皮厚;第二,人

缘好先说说脸皮厚。我很小的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有一个远房表姐,她从山里的高中转到我们区中心来上学,发现自己在山里学的英文都不对。比如,她以前学的“ Good morning”,老师给教成了“下午好”,要多拧巴有多拧巴。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表姐都听不懂,于是下了课,表姐就去找老师,老师对这个乡巴佬没好气地说:“这你都不会,我怎么补?”表姐就厚着脸皮说:“就是因为我不会,才找您补习不是吗?”后来这个表姐凭着自己的韧性,高考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在工作岗位上也做得非常好。

妈妈当时给我讲这个故事,就是要教育我:在求知求问上面,千万不要脸皮薄。

脸皮薄的人往往是自尊心太强,自卑感也强,这两者在这里实际是统一的,就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说到根儿,就是不自信。

②真诚,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你在心里把对方当朋友,语言上、行动上就会自然表达出来,也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③喜欢帮助别人,绝大多数在我们看来是举手之劳,但是我们做了,别人就会念着我们的好处。

④Resourceful,就是有能力很快找到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帮到自己,也能帮到他人

⑤习惯赞美他人,非常正能量。赞美,可以帮助他人改善情绪,帮助自己把善意传递出去,从而鼓励到对方。

⑥真实,能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那么我们来看康妮女士是如何体会到暴露弱点也是一个用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呢——

小的时候我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人,不会掩饰,给人看到的都是真实的自己。所以在有些人眼中,觉得这个人为什么把心情都表达出来呢?她怎么这么脆弱呢?怎么这么多愁善感呢?怎么这么依赖他人呢?

我们年级的超级学霸是一个大家公认高冷范儿的女生,现在都叫作女神了。她对旁人并不热情,可跟我却非常熟络。这么多年以后,我还是班里唯一和她保持联系的人。我问她:“你觉得我身上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你想和我交朋友呢?”你猜她说了什么?

“最主要,因为你给了我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你是那么的不同,你把自己的想法大声地说出来,而我,只在内心呐喊那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

所以说,真实地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对友情的需要,对知己的需要,才促使康妮女士和这个超级学霸成了好朋友。

答案二 克服恐惧

有人说:“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我总是感到不自信,不知道怎么去限比我更资深的人连接。”有人说:“我很害怕走出第一步,做主动的那一个,怎么办?”还有的说:“我因为担心无话找话,陷入尬聊,干脆不出去社交了。”

①克服恐惧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要增强自我认知力。

《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1月刊登了塔莎.尤里希(Tasha Eurich)的文章《自我认知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它)》,里面提到:“自我认知有两种类型:内在的自我认知和外在的自我认知。内在的自我认知表现在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激情、心愿、与外界的和谐、反应能力(比如想法、情绪、行为、优势和劣势等),以及对他人的影响。内在的自我认知和更高的工作职位,更好的人际关系满足感,对个人的和社会的控制力,以及幸福感是正向相关的。

外在的自我认知指的是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的了解。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如何提升自我认知力——深刻了解自己的优势而不骄傲,了解自己的缺点而不气馁,平常心,无所畏惧。

②端正态度,拥有成长型心态

很多人害怕失败,害怕受挫,害怕不完美,都是他们的固定型心态在作怪。他们会用失误、错误、挫折来定义自己,一旦做得不好,不完美,他们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无可救药,自暴自弃。

③写出恐惧清单,和事实对照

其实大部分人担心和恐惧的,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你越担心,恐惧就会越得寸进尺

康妮女士列出的恐惧清单及心理克服办法:

1. 担心举止不得体,导致别人不喜欢自己——别人不一定会注意到我们的打扮,都是害怕社交的心理在作怪,只要不穿着奇装异服,就不会不得体

2. 担心嘴笨拙舌,陷入尬聊——其实每个人都更重视自己的发言,只要是陌生社交,多多少少都会有害怕的心理

3. 担心别人觉得自己没意思——着重思考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

4. 担心没有认识的人而被孤立——我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孤单者,可以主动寻找另外的孤单者搭话

5. 担心一定会搞砸谈话——只要做好准备,就应该胸有成竹

④康妮女士给出的建议是,放松的练习以及正念冥想的应用

而我的建议是,没必要生搬硬套,寻找一个适合自己放松的动作,社交前可以多做几遍;或者是在心里默念“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他们可以做到,我也可以”

这样做的目的是减缓紧张的压力。其实再仔细想一想,我们见到陌生人,起念和本心是什么?那就是真诚的对待别人,可以只当做人生的一个体验罢了。

答案三 交朋友,要看机缘,同样更要学会经营

放平心态,泰然处之,并不是我们遇到的所有人都适合去一一交朋友,相信总会碰到有缘人的

答案四 沟通得体者得天下

举个例子:

A小伙是我的粉丝,机灵透彻,虽然未曾谋面,但是在网上有很多交流。他的言谈显示出超出年龄的成熟。我很看好他的发展,也希望能给他事业助力,于是把他介绍给我一个做高管的同学,到我同学的公司实习。

他实习开始一周以后,我微信联系他,想了解一下他的工作情况,意外地发现他到现在还没有跟我的同学,也就是招他入公司的老板见面呢。他说老板很忙,不总在公司,而且不在一个楼层工作。

我赶紧提醒他:“这个不要等,即使老板很忙,你早点儿到公司,到老板的办公室门ロ,进去握个手,认个脸,亲口说声感谢,不耽误什么时间的。”

这时,他给我发了句:“您有什么想让我传达的吗?可以顺便帮您促进一下同学友谊,哈哈哈。

我告诉他:“你太逗了,我促进同学友谊会需要别人代劳吗?”他说:“确实,开个小玩笑。”

看似随意的几句微信对话,大家看出有什么问题了吗?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分寸感最难拿捏。什么时候应该亲切热烈,什么时候应该有距离感,什么时候正式,什么时候随意,能把与人相处的分寸感掌握好,真是一门艺术。

什么是沟通得体呢,其目的又是什么?

请铭记 请人帮忙,不管事情办成与否,一定要心怀感激,不要因为没有办成事情而心生怨恨,更不要在别人帮了忙以后,过河拆桥,对恩人不理不睬。

在本章节,康妮女士也教给了我们,通过第三方介绍的时候,如何联系到目标人脉并适当接洽,具体措施如下,肯定会给你以醍醐灌顶的感受!

1. 经第三方介绍后,应该马上与对方取得联系。如果你不马上联系,对方可能会抱怨介绍人怎么做这么没谱的事情。

2. 跟人建立第一次联系的时候,一定要打好腹稿,礼貌地就事论事,请教对方。

3. 想要在第一次联系时就给别人好的印象,就要学会放低自己,因为你要获取对方的信息与分享,那就一定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4. 请教别人,礼数一定要周到,向提供给你信息的人表示感谢是最基本的事。

5. 在和目标联系人联系以后,应该马上跟介绍人汇报下情况,让介绍人知道自己的介绍没有白费,同时表示感谢,有始有终,而不是介绍后就消失了。人脉维护是个长期的工作,也最能看出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做派和人品。

总结一下沟通得体的关键(可能会有重叠的理论):真诚待人;知恩图报;大方,大度;学会把握分寸;持有谦虚、学习的态度;持有自信、自然的态度

答案五 热情要有“度”

人和人交往都有一个度,尤其是把陌生人变成熟人这一步,除了你和某些人有特殊的化学作用,一见如故,其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上来就自来熟,然后出于好心也好,出于利益也罢,一味狂追猛打估计会把大多数人吓跑。适时适度地保持距离的联系就是初识时最恰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通过创造一起吃饭的机会来加深和对方的友谊。

答案六 性格内向的人,如何扩大朋友圈

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是首位定义心理学中“内向性与外向性”概念的人。

他认为每个人都属于“内向”“外向”两种性格中的一种。内向性格喜欢独处、思考,深思熟虑并且善于自省。内向性格的人可能对于参与他人的活动不感兴趣。外向性格富有活力,生动并且喜爱参加活动。他们在意外在世界的感受、物体与行为。他们极可能在独处时感到无聊。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是有外向偏好的。为什么这么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你常常会看到外向的人善于表现自己,因为他们爱说话,爱结交,所以在人脉搭建上也是如鱼得水,身边总是能围绕一些朋友,也更容易获得重视,得到资源和帮助。

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内向的,不喜欢,也不擅长交际,或者害羞,不习惯于主动交往。也有人说感到精力不够充沛,见多了人,甚至说多了话都感到累。那么内向的人在社交中真的处于劣势吗?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提出一种理论,他认为内向的人本身有很高的“觉醒”水平,容易感到刺激过度,然后就需要通过独处来恢复精力,储备能量;而外向的人天生的“觉醒”水平低,需要更多来自外界的刺激才能保持警醒,他们反而是从和他人的交往中获得能量。

内向性格既然有这么多的优势,内向者应该如何突破自己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去社交?康妮女士提供了五点建议:

1. 尽可能的给自己定制一个社交清单,合理的规划社交活动,每周都有计划是最好的,直到能把搭建人脉 融入自己的生活。

2. 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内向者不需要成为交际花、所以即使你去参加大的会议或者聚会,也应该着重建立和经营一对的人际关系。和一个人深入地聊一聊,会后24小时内跟进,而不是像走场的蝴蝶,最后只能把你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每次约朋友只约一个人,通过集中精力关注对面这个人,深入对方的心,从而成为更好的朋友。比如有的内向者根本不喜欢去party,而喜欢去逛图书馆。那么周末在图书馆待上半天的话,很可能会在那里遇到同样爱书之人,也可以交到朋友。

3. 给自己创造演讲和发言的机会,让别人来找你,变被动为主动。内向者很适合做专家,因为他们喜欢钻研。当你在某一领域有了一定的见解,就可以争取一些演讲、发言、讲课的机会,把专业知识传授给他人。在这个输出的过程中,因为你会站在主场的位置,站在聚光灯下,那么听众就会主动来和你接触,你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人脉了。

4.动静结合,让自己及时充电,不要把精力耗干。内向者从独处中获得能量,而在与人相处中消耗能量,一定要注意给自己及时充电,读书、看电影,听音乐都是很好的选择。

5.勇于走出舒适区,一点一点建立自信。凡事不求一蹴而就。习惯了独处的内向者,一下子让你跳出去主动社交,你可能会非常不习惯,因为你在舒适区里面待的时间太长了,很担心迈出舒适区就会恐慌。我想告诉你的是,在舒适区外面,其实是非常宽敞的学习区,而不是恐慌区。比如说,你第一次去出席一个行业会议,那么你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会议上的明星,只要认识一个人,能和你有深度的连接和后续的跟进,就可以了。晚上回到家,拍拍自己的肩膀,说:“我做到了。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第二章的主题:如何把陌生人变成熟人

答案一 从1到N,这样开始

①抓大放小,从“一”开始,做什么事都要抓好开头,找出着眼点和入手点。

②和陌生人找到连接点,为对方提供价值点,把他们变成朋友。很多看似难以达成的目标,只要努力和坚持都有它的可能性。

③遇到困难,寻找资源来解决问题。我们遇到困难时,不是首先被困难吓到,而是马上寻找资源寻求帮助。清楚地告诉他们你需要帮助的原因,和对他们工作的影响,真诚地、虚心地请教。一般资深职场人士都会帮一下好学、努力的菜鸟的。

④和老板(或者是生意上的紧密合作伙伴)要经常沟通

跟老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闷头苦干,不跟老板汇报,老板可能会觉得你在拿钱混饭吃,不知道你的进展、困难和需要,他对你的工作很难会满意的。当你需要他的资源和帮助时,或者你的工作受挫、有滞后的问题时,要及时沟通,这样他可以给出应对的方法,帮助你把工作完成。

⑤找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尽量场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答案二 如何与他人快速建立连接

我们初识一个人,什么是最有效的建立连接的手段?找到和对方的共同点。

为什么人们愿意与有共同点的人连接呢?

中国的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好像动物,同类聚在一起,是对自身安全的一种保障。和相似的人聚在一起,最开始可能也是自身生存和安全的需要。

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更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和自己相似的人当成“自己人”,把与自己不同的人当成“其他人"。身份的认同说到根本就是“我是谁”。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身份属性,

每个人的不同身份中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用来识别“自己人”的关键。

卡尔森商学院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对“自己人”身份上的认同感会让人和人之间产生更多的信任、互惠,因为共同的语言、习惯、想法会减少人们对被利用的担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会因为减少了不信任的成本而变得更高效。人们也更容易为“自己人”做出牺牲。所以人们在与初识者接触的时候,都更愿意与有共同点的人接触,更喜欢身份属性相似的“自己人”。

在和初识者接触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对方产生好感呢?找到对方的关注点。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先生认为:人心中最关注的是自己是否被重视,是否被认可。所以以对方为中心,就是找到对方关注点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的是,根据你初识者的身份、背景、职业、喜好等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注意话题的选择和分寸的掌握。初次见面不宜涉及太多家人和个人情况,接触几次以后,这些话题会自然浮出水面。比如你可以问对方上个周末做了什么,或者是这个周末有什么特别安排。水到渠成。

与人初识,从共同点出发,发现对方的关注点,是与对方产生有效连接的重要步骤。那么,换个角度,如何让对方记住你,并且产生愿意与你继续交往的愿望呢?

1. 双方有共同点

共同的学校、专业、职业、经历年龄、爱好等都可以让对方更容易记住你,愿意和你连接。

2. 你身上的亮点和特点。

每个人身上都有特点。也许你的名字很特别,也许你的美貌气质让人难忘,也许你的热情和真诚让人受到了感染,也许你有个非常特殊的爱好等等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拉近你们彼此的距离。

3. 你能为对方提供价值。

一个好的人脉关系,是从为他人创造价值开始的。

《别独自用餐》一书的作者法拉奇先生,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亲在一家钢厂当工人,母亲给镇里的医生、律师家里打扫卫生,这样的出身,应该说是没有任何资源和人脉优势的。

他小时候在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当球童,给一位叫 Pohland的女士服务。小法拉奇会关心这位女士,为了她的健康,甚至帮她把香烟藏起来。每次比赛前,他会提前到球场帮她查看果岭上各个洞设置的好坏,会提前测试果岭上球滑动的速度。他这样细心的服务帮助 Pohland女士赢了不少比赛,这位女士也就开始向朋友们炫耀,推荐法拉奇先生。

法拉奇先生工作非常卖力,很快就获得了“年度最佳球重”称号,也就有机会为更多大人物服务了。他从当球童的亲身体验中总结出,你帮助别人,别人往往也会帮你,这就是互惠原则。我们足够“在意”别人,就会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去为别人服务。

好的人脉搭建者会自然而然地为别人服务,为别人着想,为别人造福。即使初次相识,在谈话中,你也可以细心地发现对方的需要,为他人提供帮助。比如说与你见面的人有点咳嗽,你可以帮她买点药或者分享一个偏方。比如你看到对方的办公室有某种球,就可以邀请他去看一次重要的比赛等等。

答案三 发挥自身优势,为他人创造价值

哈佛商学院每年新生近900人,一开学,要学习三周的基础课,在这三周里,各种课程与班级都是随机安排的,,并且会在这段学习期间组建学习小组,就是给大家一个互相认识结交的机会。

每天课前,学习小组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讨论当天要讲到的案例,各抒己见,头脑风暴,分享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分析。学习小组讨论之后,大家上课的时候准备会更充分,发言也能够更加深入。有些同学如果没有时间读完所有的案例,借着学习小组同学的笔记,也能应付冷不丁的提同,所以大家很依赖学习小组。但是如果一直不准备,不贡献,总是依赖于其他同学,这个人恐怕很快就会被小组开除出去了。

读到这我们不难发现,在康妮女士的学习小组中,有着来自麦肯锡、贝恩等知名咨询公司的同学,和来自高盛、摩根士丹利这种大型投资银行的同学,并且这些同学在未来必定具备久经培训的战略性思维,高超的数据分析能力。其他的小组小组同学未来可能是GE、宝洁等500强企业的高管甚至是初创企业领导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进入一个学习小组,就是要进行自我推销,“我”能给这个小组带来什么价值?是行业经验,特殊才能,还是国际背景?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有不同背景的同学互相补充,所以自我介绍和推荐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要对自我价值有清晰的认知。这也是实现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切入点。

答案四 如何远离尬聊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没必要考虑太多,直接附上康妮女士观点即可。

1. 怀有好奇心,对对方真正的感兴趣,我们的目的是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2. 建立和对方的连接点,那么共同的兴趣爱好再好不过。

3. 为对方提供帮助(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 不要和不熟悉的人随便开玩笑。即使是自嘲,也要掌握分寸,不要让别人觉得你不正经,没分寸。

所以说,聊天真的是需要艺术的,康妮女士一直强调要学会聊天,这也是变成人脉达人的第一步。

答案五 一个帮你深入对方内心的问题

见到一个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在聊天当中,让你问他个问题,这个问题能让他滔滔不绝,还能把你们的关系推动到个更深的层面,这个问题会是什么呢?读到这你要思考一下你的社交激情是什么。

康妮女士也是直接给出了四个干货:

1. 赞美,是打消隔阂的第一步。

2. 问一个只有价值的问题。不要紧张,好好想一想你与对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用心聆听和顺势提问。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提问,可以先问点对方擅长的东西,比如画画、厨艺、运动,等等。

4. 重点!!!适当暴露自己的脆弱和柔软。

康妮女士是这样介绍的:在脆弱中变得刚强,在柔软中给人以力量。而当对方看到我像个普通人一样也会有烦恼,有弱点,有脆弱和柔软的地方,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精英或者领导者的时候,就会感觉跟我的距离更近,更能与我产生共情。

这就是如何与陌生人建立深层次连接的几个要点,特别强调我们要学会问一个能进入对方内心的问题。说到底,这些方法的核心还是真正地对他人感兴趣,真诚地与他人交往,散开真实的自己。做到真正、真诚、真实,你的人脉关系必将更广泛、更深厚。

答案六 五分钟社交,内涵就是快速识别与对方的相互吸引力,不过多占用彼此的时间,筛选是否有进行深入社交和人脉搭建的必要性,离开,或者留下跟进的信息。

“五分钟真的非常短,但是在一个大型会议、论坛或者鸡尾酒会上,五分钟就是你和第一次见面的人应该花的时间,一般这种场合也是你开始向上社交的绝好机会。”

想象一下,当你进入一个宴会大厅,人们已经三五成群地围绕着鸡尾酒桌站定交谈,你的最佳位置不是马上凑到一个桌子旁边,试图插人到别人的对话中去,而是走到饮料吧台旁边,排队拿饮料。这时,和站在你前面或者后面的人攀谈起来就是最自然的。

谈话可以从随便议论一下周围的环境开始,比如“今天来的人好多呀!”或者“今晚的自助餐品种真丰富”。或者找到对方外貌穿着的亮点称赞一句:“您今天的礼服(丝巾/胸针/领带)很漂亮(别致)呼!”“您的眼睛好亮呀!”以这样的赞美作为开场白。

下面,你可以进入下一个和会议比较相关的话题,比如“我很期待今天的主讲嘉宾XXX,您认识TA吗?”“今天会议的主题我很期待,在这方面您最近看过什么特别好的书吗?”或者“您是怎么成为这个组织的志愿者的?”

这样一系列的对话,都是发生在你领取饮料的过程当中,拿好饮料,你要是觉得和这个人完全没有共同话题和兴趣的话,就可以礼貌地移动到下一个地方了。如果简短几句之后,你就对这个人,或者TA的公司、工作性质,或者所拥有的资源感兴趣,就可以在旁边交换名片或者微信,答应对方以后再联系。这都是五分钟之内要结束的。不要让人党得你好像粘住一个人不放似的。毕竟大家来参加这种大型活动都是来结识人脉的。5分钟的谈话是个适度的开始,见面后的邮件或者微信跟进,是你回家以后要马上做的功课。

答案七 一盏茶社交

以下是康妮女士回忆小时候的情景,并认为15至20分钟是绝佳的一盏茶社交社交,让我们来看一下: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家里常常会来客人,与父亲谈事情。我观察到有一些人会来了寒喧几句,说了事情,然后起身就走,让人感觉椅子还没坐热,有点突兀。还有一些人会在我家待很久东拉西扯半天,已经完全是没话找话的地步了,就陪着我们一起看电视,可是父母也不能赶走客人。客人走后,我们会说这种人“尼股太沉”。

如果想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对话,15-20分钟差不多正好是沏好茶,一直到喝完一杯的时间。

那么,大家想要通过一盏茶时间来社交,核心就是建立一个有意义的连接,为将来的跟进和深交打下基础。

第三章的主题:如何熟人变成朋友

答案一 系统化地进行人脉管理

不知你有没有同样的问题:你平时会参加活动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可是这些人转眼就被你忘到脑后,或者像僵尸一样存在于你手机里的联系人名单上,却再也想不起来他是谁,在何时何地为什么见过面,为什么他会在你的联系人里,并且他还有可能关注着你朋友圈的一举一动?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你没有系统化地管理你的人脉。你可能辩驳说:“之所以成了“僵尸”,是因为我没有把这个人当作人脉呀?根本就不重要嘛,所以才没有互动。”

英国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150个人的社交圈这一数字概念,即邓巴数,也称150定律。他认为,因为人受大脑所限,能够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是150。

以下是康妮女士自己总结的长期管理和维护人脉的几个要点:

1. 记录要点。和陌生人初次见面,交换名片或者联系方式后,要把这次见面的具体信息和谈话主要内容记在名片背后或者手机联系人的备注项里。应该记录的信息包括见面时间见面地点中间介绍人外貌特征和特点,最好有张合影,存在手机联络人的头像处。

2. 及时跟进。在你与他人见面的24小时之内,一定要给对方发一封跟进的邮件或者微信、短信,在这个信息里面,你要表示很高兴见到对方,或者感谢对方在百忙之中拨冗,提到一些你们谈话的重要内容和受到的启发以及你要做出某种承诺,这样能给对方一种靠谱的印象。

3. 了解强连接关系和弱连接关系的区别。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在1973年发表了论文《弱连接的强度》。他在

哈佛大学读博士期间调查了麻省282个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看看他们是如何换工作的。他把连接强度按照本人在找工作期间和联系人见面的频率来划分(每周至少一次见面的一一频繁见面每周少于两次每年多于一次的一一偶尔见面:一年或一年以上才见一次面的一一极少见面。)他的研究表明:在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54个人当中,大多数人(占83.3%)是通过偶尔见面或者极少见面的人找到工作的。所以说大多数工作不是来自亲近的朋友一强连接,而是来自熟人一弱连接。

根据和对方认识的时间长短,联系的频率,感情的深度,是否自觉地互利互惠,以及是否有血缘、家族关系,可以把人脉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强连接包括和你相识年头长的,经常联系的,感情深厚的,而且你会经常性地给对方帮点小忙也常常受惠于对方的朋友,也包括你的家人。

弱连接是与你交往时间短,不常联系,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和投入,没有什么互利互惠的行为,没有家族血缘关系的人。如果要找这类人帮忙,需要自己主动发起行动去“激活”关系,比如校友、老师,家人的朋友等等。

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格兰特教授发现,将近17%的人从强连接那里发现了工作机会,而28%的人是从弱连接那里发现工作机会的。所以弱连接起到了重要的架桥作用。

弱连接关系往往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所以不要忽视弱连接关系的维护。希望大家重视起来,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友谊,把熟人转化成可以信赖的朋友。

4. 第四,分类设置,日常维护。

把每一个人脉按照对你的重要程度分类。重要的业务伙伴需要每个月联系一次,见面或者打个电话聊一下。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导师和背书人,要每6或者8周联系一次,不一定是有疑问,而是简单问候,让他们了解你的动向。不是那么重要的关系每个季度联系一次,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都可以。只是有一面之缘的或者级别高很多的领导,一年联系一次就可以了。

5. 就一句话,线上不能代替线下的人脉维护和管理。友谊和良好的工作关系是靠长久交流来巩固的。

答案二 线上社交的技巧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品牌,三娃马甲线女神是品牌,中年油腻男子也是品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一个自主经营的品牌。在线上,比如朋友圈里。如何经营要看你如何对待。

康妮女士是这样理解线上社交技巧的:如果你不能暴露自己柔软真实的一部分,别人将觉得你很难接近,很难和你成为朋友。朋友圈就是一个你可以做真实自己的地方,也是你展示更好的自己的地方。

那么她也从如何加好友,如何在网上保持联系和如何经营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个人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咱们没必要死搬硬套,经营人脉就像是修筑河堤,非一日可为,要细水长流,技巧和方法慢慢摸索就好。

答案三 如何建立深层的朋友关系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又都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这种亲密的关系,是我们幸福的重要源泉之一。那么如何和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呢?

1.朋友是麻烦出来的,找一点小事去麻烦对方。

很多人在搭建人脉上有一个误区:我不想麻烦别人,给别人添麻烦不好。他们从小就是这样被父母教育的,什么事情都要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凡事不求人,好像这样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慢慢地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多与人交往。也许你并没有想到,给予和索取应该是一个平衡关系。朋友其实是麻烦出来的!如果你主动请求别人帮你一些小忙,有助于信任的养成和关系的深人。

2. 朋友是聊出来的,散开自己内心柔软的部分,和朋友分享。

将自己内心柔软脆弱的一部分拿出来与人分享。我们内心真正关心的问题、疑惑和优虑,比如子女教育问题、对健康的担心、对老人的担心等等,都可以作为跟别人分享的话题。你有了困惑也完全可以去寻找朋友的意见,比如说事业发展的方向、跟老板同事的沟通之道、子女教育中遭遇的挑战或者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等等,都可以找你的朋友去分享。在打开内心分享的过程中就可以建立更深的感情。

3. 深层次的交往,始于深度地了解对方,启发彼此。如何深度地了解对方,首先我们对人要充满好奇心,要有意愿和诚意去探寻一个人的本质特征,问问这个人真正的激情、真正的动力、真正的爱好以及对TA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希望能感受到自己很重要。问启发性的问题,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真的想要了解TA,真的在乎TA的感受。只有这样,才可能建立一个更深刻的连接。

4. 真诚的为对方提供帮助。

5. 做真实的自己,去表达,而不是去表现。注意!康妮女士用了两个成语做了鲜明的对比——Express和Impress

这个回答的出发点是——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我们暴露出真实的自己,反而更容易和他人建立联系。因为别人会觉得:原来你也和我一样,会犯错,会不完美,那咱们可以交朋友了。

答案四 让人脉搭建成为一种习惯

人脉搭建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我们普通人可能不会每天计算自己早晨起床洗脸刷牙用了多少时间。为什么呢?因为这已经是习惯。它不会占用其他我们能意识到的可利用的时间。那么,如何让人脉搭建成为下意识的行动,成为一种习惯呢?

康妮女士有6个小贴士,供大家参考:

1. 不要独自用餐,要利用午餐时间搭建人脉。每天下班后和周末当然是家人家庭优先,所以工作日的中午,利用午餐时间和别人一起吃饭就是人脉搭建最高效的时段。

2. 不要浪费任何会议机会,要在会议中结识人脉。在你出席这种场合的时候,重点不是去了解行业知识,因为知识你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来获得。你的重点应该是去搭建人脉。

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哪些人会参加会议。怎么才能找到与会者名单呢?有时会议召集时会列出出席人,以此来吸引大家参与。你甚至可以找到组委会,自荐去帮忙,会议组织者有可能已经焦头烂额,这时候你提出去帮忙,并给出好的建议,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就能够得到第一手资料。把与会人员好好研究一下,准备好见面能够谈的话题。

关于这一点建议我认为,大家能吸取多少经验都行,因为每个人的社交能力不一样,等时间久了,慢慢就会养成习惯,都会成为社交高手的。

3. 利用碎片化时间关注他人。举个例子,在朋友圈点赞、评论都是和对方互动的好机会,不要浪费了。

4. 不要独善其身,要找到自己喜欢参与的社团组织,做志愿者和组织者。

有选择地参加社团组织,定期参与活动,是一个高效省时社交的法宝。

5.懂得感恩,不要忘记过去帮助自己的人。

还是之前说的:给予和索取是平衡的关系

6.要牢记,人脉不是一根线,而是一张网。广结人脉,整合资源,做社交圈的连接者。

7.要养成时刻记录和跟进的习惯。见过面,握过手,拿名片,转身走,绝对不可取。当你在会议或者面谈中见到一个新人,收到名片,谈过话以后,转身就要把你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这个人的特征,你们谈话的主要内容和对方的兴趣点记在名片育后,或者你的手机联系人备注栏,作为你人脉数据库中的重要资料。回家后24小时之内、应该给对方发个信息,表示很高兴见到对方,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见。

当你做到上面的这7点,你就不会觉得人脉搭建侵占了你的工作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学习的时间或者娱乐的时间了。人脉搭建不是要你刻意去开辟单独的时间和空间,而是存在于你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它不是生活中的额外负担,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你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而已。

答案五 中国人如何与外国人建立社交,拿美国人举例

害羞的中国人,如何融入美国人的社交圈

康妮女士在美国生活19年了。我们可以问她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美国搭建人脉和在中国有什么差异吗?美国人的处事方式是否跟我们中国人有很大不同呢?

1.不论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大家都是人,那么就有共性。

从基本物质层面来说:

①对饮食的需要,进一步就是对美食的喜爱。

②追求健康的身体,包括运动、养生、护肤等等。

③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渴望,包括对大自然的美景,对房屋装饰,对服装服怖,对美女和帅哥等等。

从精神层面来说:

①有好奇心,渴望获得知识,和对奇迹的内心震撼和感动。

②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认可和肯定。

③重视婚烟、家庭和亲密朋友,渴望从这些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

④可以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

⑤渴望有一定的社交圈子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人脉搭建中我反复强调的真诚,温暖地与人相处,找到人与人的共同点,和为他人创造价值,对哪国人都适用。上面的共性也提供了帮助我们寻找共同点的线索,即家庭、子女、健康美食、旅游、体育运动等都是很好的话题。

2. 很多人初到美国时都会觉得美国人很友好和气,尤其是在非一线城市里面,你在街上走,对面来的人都会跟你打招呼说Hello,或点头致意。但是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的人又会觉得美国人有些虚伪,太多客套,不会真正暴露自己。比如他们问你:How are you?其实并不是真的要知道你过得怎么样,你如果真的说“我过得不好”,再倒点苦水的话,那就越界了,让对方无所适从。

怎样在美国人的环境做到恰到好处的为人处世,相信以下的总结会帮助你许多:

①美国人大多愿意主动帮助别人,因为他们对陌生人首先选择信任。比如一辆车雪天在路上抛错了,后面来的车子很可能就会停下来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也是非常自觉的。比如康妮女士家门前的雪如果早晨没有及时清除,对门的邻居在铲好自家的雪以后,一般都会顺手帮着她铲掉。华人对陌生人警惕性比较高,和美国邻居的互动比较缺乏主动性。

②美国人的隐私观以及人与人的边界感都很强。他们把年龄体重、经济收人、婚烟状况、性取向等都看作个人隐私,不会随便告诉别人。有些中国老人习惯打听别人的收入,在美国就是非常不合适的。

③美国人更喜欢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孩子学校的家委会很多家长会积极参与其中。各种慈善机构,公益服务组织,美国人都积极参加。积极参与就意味着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的主要目的也是希望能为他人服务,并且自己的声音和想法能够被听到。

④美国人更喜欢表达感谢。如果你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吃饭,他们会写感谢卡给你。小朋友收到别人送的生日礼物,也会寄出感谢卡片。美国家庭会培养孩子感恩,给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写感谢卡片,从小就养成了习惯。

⑤美国人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一定会仗义执言。如果看到别人插队,他们一定会大声制止。

⑥美国人不喜欢跟别人发生金钱关系。美国人的金钱观是,他们一般不愿意和别人发生钱上的纠葛。

⑦大部分美国人其实是没出过国的。他们对外国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会有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去主动接触,所以你会觉得跟他们的关系非常肤浅,只停留在见面打招呼的程度。

即便是在异国他乡,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仍然是我们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有了以上几个答案,相信你也学到康妮女士为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展开社交的办法了。期待你很快就能找到新的朋友,搭建好自己的新人脉圈。我是胡栎,如果你有任何好想法都可以跟我探讨,谢谢。

第四章的主题:职场社交——让自己发光,别人才会被你点亮

答案一 如何“管理”老板

《哈佛商业周刊》有一篇经典文章叫作“管理你的老板”,在文章中约翰·科特(John Kotter)和约翰·加巴洛(John Gabarro)先生建议:

“大家试想一下工作以及如何有效率地工作。如何能够得到你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信息、建议,甚至许可?这个答案总会指向具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人——你的老板。如果不能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关系,那么这对你的工作效率会有巨大影响。”

康妮女士建议的管理‘手段’:不是媚上巴结奉承,也不是使用手豌来提纵控制,而是如何在尊重的前提下,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此获得老板的帮助,使你更有效地工作,也使你的工作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1.了解老板的工作习惯。

①以阅读为主的领导需要先看到文件、数据或提纲,再听下属汇报。这种领导你是不可能从楼道里的一番对话中知晓其决策的,他需要先看数据,仔细分析过,才可能跟你深入讨论这个事情。

②以听为主的领导需要你首先亲自汇报沟通,再看纸上的文字。如果你花很多时间准备报告,直接把报告呈现给他,他可能要把报告推到一边,而直接问你,重点间题是什么,解决方案是什么。

总结:如果掌握了你老板习惯的工作方式,今后的交流和“管理”老板能少走很多弯路。

2.了解老板的期望

作为下属,主要工作是执行老板的决议和计划,执行力是老板对下属最基本的要求。一定要把老板的期望搞清楚,以免用错了劲儿。

3. 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意见。

大多数老板都喜欢爱动脑筋的下属,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执行机器。

同样一个任务,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执行,要多思考,如果有好的想法,要和老板沟通,取得共识。如果老板否认了你的想法,也不要有挫败感,尊重他,不妨按照老板的意见去执行。

4. 工作主动,无论何时何种情况,都以积极的态度感染他人。

5. 使自己的老板更成功,老板也会帮助你更成功。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样说,具体应该怎样做呢。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康妮女士的真实案例吧:

康妮女士在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韩国公司。刚入职的职员都要从复印、冲咖啡做起。(如果是现在,同是北大清华贸大毕业的毕业生可能会表现出不满甚至是辞职)

她的老板语重心长地跟她说:“你的工作做好了,我的工作才能做好。我的工作做得好,我们中国的总裁才能做好。所以不要小看你的任何一项任务。”

就这样,老板的一番话让她感觉到很有使命感,即使只是帮同事制作名片、给公司定制文件夹这种简单的后動工作,她也认真对待,不会厌弃最平凡的工作要求。后来她做公司内部审计,熬夜到凌晨,把分公司的账目对得一丝不差;当她负责政府关系,把公司总裁与政府外事活动安排的十分妥帖,她的老板也因此受到嘉奖。再后来康妮女士申请商学院,时任老板的热情推荐信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6. 别为自己找借口,做有担当、令人信赖、可以依靠的下属。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有可能是无心之失,有可能是能力不及。别为自己找借口,不要指责他人,而要有所担当。积极找出防范措施和补救措施,力图把损失降到最小。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老板会觉得你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会将更多的机会给你。

7. 和老板建立良好的关系,从沟通开始。

尊重,信任,理解,都是由沟通开始的。

“每个下属应该至少每周跟老板汇报一次,面对面口头上最好,这样你可以马上收到老板的反馈,也能看到对方的情绪,不会发生误解。至少半年和老板坐下来讨论一下自己工作的里程碑,寻求他的反馈,给自己事业提出更高目标。”

8. 私人关系的建立,找到自己事业上的导师。

一个好的老板,通常善于发挥员工的潜能,帮助员工成长。所以跟自己的老板交流,为自己的事业路径做个打算,也是下属应该主动找老板商议的话题。

答案二 和同事的相处之道(其实我认为这点虽然很重要,但没必要记录太多的篇幅,因为每个人与同事相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也简单总结了康妮女士与同事相处所列出的几点小建议,对与不对 相信大家一看便知)

1. 做好本职工作,能让人信赖。

2. 尊重其他同事,不参与是非,不背后嚼舌根。

3. 赞赏别人,分享功劳。

4. 提供帮助,分享资源。当同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给出帮助。

5. 适度建立私交。

这里强调一个“适度”,意思是不要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除了工作以外,和同事没有任何私人交往,这样非常难把同事转化成长期的人脉资源,因为长期人脉资源肯定要有一定的友谊为基础。适度地打开自己,才会赢得长久的友谊。

6. 面对冲突不要退却。遇到和同事之间的问题和冲突的时候,就事论事,放低姿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地方,然后讲大局,把对方和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起,肯定对方的作用,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7. 发挥领导力,感染他人。

不要等到你有头衔、有职权的时候才发挥领导力。即使你不是项目负责人,也

可以提出好的建议,对自己的部分负责,协调好和其他协作人的关系,在复杂的项目中体现出领导和协调的能力。

8. 扩大公司内部的人脉关系。

很多人只把人脉网络集中在自己部门,自己的平级、下级和自已的直系老板,而忽视了结识公司内其他部『门的同事和领导的机会。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结识其他部门的人呢?有几个好处:其一,在需要跨部门协作的项目中,因为你在其他部门广结善缘,你的项目可能会推进得更顺利。其二,当你厌倦了现在的工作,想调换岗位、另谋职位的时候,你在其他部门有熟人和关系,公司内的其他部门给了你比换公司更容易的一个可能。

答案三 为什么升职的不是我?

如果你在职场打拼很多年,上升速度不如新人,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可能不知道背书人的概念。有的人凭着认真的劲头、极强的责任心、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向上沟通力,给自己无意中积累了背书人,为自己的事业上升起了极大的助力。就比如康妮女士:老板及同事强有力的推荐信把她送进了哈佛商学院。

升不升职、加不加薪,还真不是光凭个人努力就能够决定的。你做到了所有应该做的一切,但是没有背书人在后面挺你,为你争取,往往机会就会落在那些有人背书的同人的头上。你需要做的就是寻找背书人,最好3——4个,极大的把控风险给你带来的不稳定性。

谁能做你的背书人?

第一,背书人必须要身处决策层,能在公司高层人事决策会议上,说话算数。

第二,背书人必须要了解和信任你的能力和オ干。

第三,背书人愿意为你争取机会,不惜赔上自己在公司内的政治和社会资本来支持你。

能同时具备这三条的人,就可以做你的背书人。

答案四 销售的核心是位客户创造价值

有人说“销售就是要巧舌如簧”或者“销售要在酒桌上搞定客户”。偏巧这两样你一样都不占,既不是特别能说会道,又滴酒不沾。

我们应该学习康妮女士的方法,就是真诚、温暖,并且努力为对方创造价值。

真诚,包括真心地和对方结交,诚实、靠谱。在介绍公司的时候,努力地把优点和长处展示出来,给对方以信心。但是,如果不确定的,就一定要和技术人员验证以后再回答。即使得到的答案不是最受欢迎的或者客户想听的,你也要有一说一,提前打好预防针。如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方有失误,你一定要到客户那里真诚地道歉,不推卸责任,尽力地弥补,把时间抢回来。这样的态度,很快就会让客户接受。

答案五 职场必杀技:开拓高质量人脉资源的能力

对于这个标题,相信很多职场“过来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有的可能说是敬业精神和谦逊的态度,有的可能说是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还有的可能会说是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康妮女士给出的是五个其实看似可有可无的答案,但是值得细细品味:

1. 通过分享信息找到与他人的共同点,形成连接。

2. 频繁的沟通,増强双方的信任感。

3. 聚焦在“人”身上,建立深层次友谊。

从合作伙伴变成朋友的第一步就是利用一起吃饭的时间,聊和个人生活相关的问题。

4. 为对方提供价值。

5. 人脉的长期经营源于发自心底的善意。

切记!!!朋友关系的核心在于长期经营,它绝对不是功利性的。很多人会觉得人脉搭建是丑陋的,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搭建,不需要了,或者自己换了工作,就不会再和对方联系了。这种功利性的交往确实可以说是丑陋的,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人脉搭建绝不是功利性的,而是从长期考虑,是利他的,是双赢的,是从心里发出的对人的善意。

答案六 如何在职场上友好的分手

其实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真能做到康妮女士这本书的百分之70,你完全可以忽略这一章节,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

但是,请牢记胡栎的这句话:

你一生所有的经历,都应该是为你积累人脉资本做准备的。人脉,是一座一座桥梁,带你通往充满机会的彼岸。英文有一句话叫"Never burn your bridges",就是说不要烧断你的人脉桥梁。即使离职或者被拒,我们一样可以一种友好的方式结束工作关系,最好能够保存一份友谊。

答案七 全职主妇如何扩大社交半径(我们从这个标题就可以看出康妮女士是一个多么细心的社交达人,她考虑问题的时候会方方面面的想一下,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说这本书值得所有年龄段的人认真阅读)

美国劳工部2016年的报告指出:在美国43%的妇女结婚以后选择做家庭主妇。在填写自己工作一栏的时候,她们往往写上“Home Maker”,也就是持家的人。

请注意,在美国家庭主妇可不是只负责打扫卫生、做饭和带孩子,她们负责安排家里的吃穿用度,家庭的会计和出纳工作,花园的种植和管理,到孩子学校里做志愿者,到社会上做义工,等等。很多时候家庭主妇都感觉在家比上班累。

作为全职在家的妈妈,如何扩大社交半径?

1. 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

找到个你感兴趣的领域,不论是烹饪,还是园艺,不论是心理学还是管理,不论是精油还是外语,都可以在这个领域里系统地学习。

2.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是非要受年龄的限制的。

3. 搭建自己的人脉,不要减少对外交流。

谁规定全职主妇就一定只能待在家里呢?对于大多数选择全职照顾3岁前幼童的妈妈们,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幼小的孩子,压力最大,社交半径最窄,也最容易有挫败感。怎么做才能不斩断之前的工作联系呢?就是不要放弃每个可以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或许你可以找到未来更多地朋友与人脉资源。

康妮女士最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作为全职主妇的你,照样应该找到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使圈子多元化。不要忘记已有人脉的长期交往和持续管理。从积极帮助他人建立连接中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如果你能把这些人脉搭建的工作融入主妇的生活当中,就可以为你将来重返职场铺好路,或者为你追求自己有激情的事业转型埋好伏笔,还能使你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不感到和社会脱节,甚至还能为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做个好的榜样。一石多鸟,何乐不为呢?

第五章的主题:向上社交——跟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

答案一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

成功人士周围好像总是有贵人相助,幸福人土,也总是被有正能量的人包围着。

有激情的人,勤奋的人,感恩的人,真诚的人,积极的人,为别人创造价值的人以及本身具有巨大潜力的人,都非常容易吸引到别人,容易得到贵人的帮助。所以说人脉搭建不要只注重“术”一一方法,而更要注意“道”一一做人的根本,这也是学习人脉搭建的核心,也会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

答案二 “我”和马云之间隔了谁?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1967年进行的“小世界实验”。他让160个住在美国内布拉斯卡州的居民把邮包通过朋友或者熟人辗转寄给一个陌生人——一位住在麻省的股票交易员。实验结果发现,通过2到10个中间人(中位数是5个人),邮包递送到最终目的地。这就是“六度分隔理论”的来历。

那么问你个问题:信不信,其实只要通过五个人,你就能联系到马云?

仔细想一想,评论区可以给我留言,我会认真看的,哈哈哈。

答案三 结识大咖的诀窍——向上社交

当你参加一个年度论坛,发现一个业界大咖应邀出席做核心发言,你是否觉得跟他的差距太大,而没有勇气上前介绍你自已?等到会议结束,你忙不送地加入人群排队和他合影,你是否会唐突地跟他要名片?结果他说不好意思都发完了或者没有带又或者他给你一张没有手机号码的名片?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1. 在心里给自己加油,增强自信,提升气场,让你敢于主动出击。

2. 事前做好充分准备,找到可以与对方连接的点。

3. 真诚的为对方提供价值。

4. 阶梯形社交。

向上社交,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很难一步登天,阶梯形社交往往更有效。先联系比你高出一层的人,再通过她联系和接触比她高一层的人。前提一定是你的为人处事获得了比你高一层的人的认可,你寻求帮助的渴望是她认同的需要,她才可能帮你做引荐。找到能和关键人物说上话的人,或者联系广泛的人脉达人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你才能通过他们获得更高层的人脉。

5. 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坚持不懈才有机会。(简单来说,就是厚脸皮社交嘎嘎嘎...)

总结:向上社交,是人脉搭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向上,你的人脉圈子才可能升级;你本身的价值,随着人脉圈子的升级,也会升值,这样你就更容易搭建更多的人脉。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上升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学会向上社交的方法,克服害羞和恐俱,积极地与比自已更优秀的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把贵人变成你真正的人脉和朋友。

答案四 实用的社交技巧

1. 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意点:

①了解活动的场合,主要议题,出席人员的基本情况。

在出席社交活动之前,你可能比在社交活动当中更加忙碌,因为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②一定要自信,可以提前深吸一口气或者自己喜欢的减压动作。

③准备好一个自我介绍

无论是在宴会上和别人第一次见面,还是参加一个企业招聘的面试,我们都有可能被问到,让我们介绍自己。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请大家记住两条:1.别人对你给出的答案不一定关心,但是更关心你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自信,你的热情,你的能量,你的气场。2.回答这个问题的速度是关键,如果你迟疑,拿不准,停顿许久,或者说不出整话,都表现出你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缺乏。准备好一个30秒钟的自我介绍,看看是否能够马上抓住对方的注意力。

④提升对话的能力

举一个例子,我们学习一下康妮女士:如果别人问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那你绝对不能只说“巴黎”,你应该告诉他:“因为巴黎是老公向我求婚的地方,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另外我所喜欢的地方要有历史、建筑、艺术、美食和时尚,巴黎恐怕是这几类的完美结合。另外不知为什么,一走到香榭丽含大道上,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是自由的,心情格外舒畅。所以我每年要去两三次巴黎呢。”这样的回答你觉得怎么样呢,是不是会明显对整个对话有推进作用呢?

⑤应对突然提问的准备

如果你一到正式场合被突然提问就会两眼发黑,头发懵,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个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多锻炼练习总结的能力。在开会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心里一定要归纳出三条,可以是总结观点,也可以是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重要练习方法。长此以往,你的头脑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2. 现场应酬的技巧

①设定可行的目标

特别是有社交恐惧的人,需要给自己制定可行的目标。如果你只能接受小范圆的聚会,就不要先拿百人大会去挑战自己。你可以找到一些小型的论坛去参加,逐步让自己适应社交活动。

②早点到达

出席社交场合减少压力和恐惧的一个小技巧就是提前到达会场。比如说如果你参加鸡尾酒会,你要先到达会场,拿好饮料、选择一个让你觉得舒服的地方站立,然后和接着到来的客人闲聊几句,这就给了你几乎等同于主场的优势。

③带个朋友

如果你实在担心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情况下被孤立而产生尴尬,那么你可以请一个朋友和你一起参加活动。有了身边的友人,你不会陷入孤单无聊的境地,而且你们两个人一起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加入其他人的谈话,也将更容易。你可以通过介绍你的朋友给大家,增加和别人发生连接的机会。

④着装

着装要用心思,穿着得体会给人一个好的印象。

⑤微笑,聆听,提问

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内基博士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要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⑥肢体语言,尽在不言中

在大的社交场合下,不建议你面对面和一个人站着,这样不仅容易将口水或者食物喷到对方脸上造成尴尬,又可能让对方感到太亲密或有对抗性,而且这种站位不利于其他人的加入。建议你和对方身体各转45度,在你们之间形成一个直角,这样既能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又是开放邀请的姿态便于其他人的加入,另外如果你打算移动到下一个地方和新的人见面,也方便你撤离这个环境。肢体语言通过简单的练习就能掌握,只要你心里有这根弦,加上练习,在社交场合,就能最好地配合你的言语展示你的自信和力量。

⑦礼貌地离场

如果你陷入一个谈话当中,想走却不好意思走,怎么离场才不失礼貌呢?

你可以把脚尖转向他人或者门口的方向,眼晴离开对话人的脸,扫视一下房间,或者用视线去寻找吧台或餐台,或者用视线和笑容与远处的一个人打招呼。身体语言给对方一个信号以后,你可以礼貌地说:“不好意思,我要再去拿杯饮料,你需要吗?”“跟你聊得好开心。不好意思,我刚看到一个人,我得跟他去打个招呼,失陪了。”“很感谢您跟我的分享,过几天我们再找时间单聊。”

3. 采取主动

如果你想克服社交恐惧,建议你做主动的那个人。主动打招呼,主动邀请,主动约饭。主动给了你主场优势,让你在气势上就胜人一等,因为你的主动,你更有掌控感。

4.复盘总结,正向反馈

对社交恐惧的人,不需要一步登天地改造自己,每次集中精力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可以了。

每次应酬归来,记住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回想一下你的此次经历,复盘梳理,哪些做得好,有进步,哪些细节还有可以更好发挥的可能,或者有哪点应该下次注意弥补。

答案五 事业转型:从搭建人脉开始

胡栎:读到这里,其实康妮女士的社交干货我们已经学习十之八九了,我一直在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也是因为我目前也是处在创业阶段,需要学习更多的实战经验,有很多的想法是与康妮女士不谋而合的,两者在感应空间中的共鸣,或许是我能够写完这本书读后感(大约28000余字)最大的动力。本篇文章请您仔细阅读,一定会在搭建人脉和社交以外的生活细节处理帮到您。最后我们开启最后一章——第六章饭局社交:用美食经营人际关系

第六章的主题 饭局社交:用美食经营人际关系

中国古语说:民以食为天。这一句话概括了中国人对食物的态度。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是把人和人连接起来的重要工具。要想学会搭建人脉,尤其是要从“吃”入手。

答案一 美食是最容易建立连接的话题

关于美食的咨询,能很快让你和同事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因为光是谈论美食,就能给人很多联想,菜品的色香味形,餐厅环境,和谁进餐,各种美好回忆都被你的这一个问题勾出来了,对方很可能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面色变得更生动,因为美食的美好记忆给他的大脑带来了愉悦感,和你的关系也就更加融洽了。

答案二 主动组局,掌握饭局自由

主动社交,就要学会组局,把握主动权,邀请他人吃饭,和谁吃就是你做主了。那么你应该时常参加哪种饭局有助于你快速搭建人脉呢?

1. 对你目前工作、生活很重要的人。

2. 你喜欢的人。

3. 不熟悉,但是感觉有趣的或者可能有用的人。

了解的应该邀请哪些人,怎么做可以极大的提升社交的效率呢?

1. 找共同认识的朋友一起组局吃饭。

2. 找离对方工作地点近的地方,从午餐约起。

3. 邀请的时候讲清楚见面的主要目的,要搞清楚自己能够给对方带来什么价值,也要讲清楚自己需要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帮助。

4. 邀请一些可能有合力的人(比如同行业或者与你本行业密切相关的人)一起吃饭,告知被邀请者其他一起出席的人,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切记切记!!!

知道增什么,减什么,学会怎么增,怎么减,你才真正拥有了饭局的自由。

答案三 去哪里吃饭最得体

针对商务宴请,你要招待重要客户,理论上来说,一定要找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餐斤,越私密,服务越周到的越好。高档餐厅,酒店的中餐厅,会所,一般包房较多,适合商务宴请。

如果你想知道去哪吃饭最得体,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食地图最合适不过。我们来一下康妮女士的美食账本节选:

拾久(北京东三环双井附近):新北京菜,有包间,环境高雅,价格适中,菜品卖相和味道俱佳,山楂鹅肝、海参烧烩爪尖、拔丝榴裢和烤鸭必点。

夏宫(国贸中国大饭店):淮扬菜/粤菜,包间大厅环境俱佳,商务宴请消费,尤赞淮扬菜,糖醋大黄鱼,红烧小黄鱼,大煮干丝,清炒河虾必点。

北京京深海鲜批发市场(南城):海鲜,环境适合朋友聚会,不适合商务宴请,食材新鲜,价格便宜。

江户前寿司(望京店):日本居酒屋和寿司店,菜品丰富,有包间,人均200元,食材超赞。

江南灶(南京香格里拉酒店):侯新庆师傅主理,地道淮扬菜,菜品极佳,环境好,价格亲民,值得高铁专程前往。

这条分享就是建议你,在自己的人脉圈结交一些餐饮界的高手,你学到了吗?

答案四 早、中、晚餐如何选择

注意点:

1. 早餐时间仓促,以一小时为限,适合在时间紧迫的时候,和那些比较熟悉的,又因为工作原因必须见的人约。不适合约初次见面的人吃早餐。

2. 午餐能规避话题不足的尴尬场景。工作午餐适合没有深交的人,在一小时内,高效地聊天,即使因为种种原因话不投机,也不至于感觉到煎熬。而一小时的时间,又可以轻松地涉及几个不同层次的话题。

3. 能约出来晚上吃饭的,不是亲密朋友,就是非常熟悉的客户。晚餐一般要进行两到三个小时,时间投入大。你必须要有话题能够撑那么久,因此不适合和客户吃一对一的晚餐。如果是一大桌人吃饭,就比较容易应对了。

饭局的核心就是在充分准备好话题的情况下,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中,与不熟悉的人深入地交谈,通过分享观点、见解、情绪、情感来递进到更深层次的关系中。从弱连接向强连接迈开第一步

本章锦上添花之处:

点菜首先要谨让客人点,客人如果不好意思点贵的主菜时,你要伺机添上。只有客人拒绝或者推脱说不会点的时候,你再来点。点菜前做好功课,不论你是否去过这家餐厅,都可以看看美食达人的美食地图和餐厅点评,或者就用大众点评网或者美食林看看有哪些推荐菜式。记住,不要当着客人说:“我看到大众点评上推荐这个菜好。”点菜要点得胸有成竹,你可以说:“那我就点几道这里味道好的特色菜给您尝尝。”当你点菜点得好,客人吃得舒坦,也会在心里给你加分。

胡栎感悟:当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章时就觉得,康妮女士是位非常了不起的社交达人。她克服了人性的弱点,仅仅读文章可能大部分人都会不以为然,或许在心里说她不就是个去美国几年的家庭主妇,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这本书理论大于实际,但是仔细想想,成功的人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做起来的。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叫《隋唐演义》,非常经典。里面的大隋第二勇士宇文成都打架竟然敌不过秦叔宝和罗成二人联手。可见,不论小说中描述的英雄再怎么威武,到了现实也是“双拳难敌四手,恶虎打不过群狼”。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少理论积累成多理论,知行合一,搭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脉宝库,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我所写的每一个字,因为真的很有用。

本文属于胡栎《新芽财经社》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励志英语作文 大象的作文 高铁作文 节气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 人生作文600字 议论文800字作文 作文素材600字 写快乐的作文 作文四百字左右 故事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踏青 魔方作文 影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一次作文 温暖作文600 作文大全600 滑板作文 四百字左右作文 高考作文英语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 石榴作文 写篇作文 德语作文 生气了作文 作文争吵 作文美丽的风景 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