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了那么多书 为什么写作还是写不出来?

2020-11-22 05:15:01
相关推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多真的能文思泉涌吗?写不出来难道是因为读书少吗?

毋庸置疑,写作好的人,阅读量一定不会低。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杨绛一星期不读书就觉得白活了,冰心手不释卷,7岁就开始读《三国演义》,戴望舒嗜书如命也是出了名等等,纵观那些写作好的人,无不是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而这些大多是通过博览群书所获得。

所以,想要妙笔生花,是少不了阅读的,只有源源不断的输入,才有在输出时的信手拈来。

但是阅读量大,写作就一定写得好吗?显然不是。很多人沉溺于看小说,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要说阅读量那也是不小的,可是考试写个作文或者工作写个报告总结还是无从下笔。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读过的书和我们的写作之间,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转换还需要跨过座座桥梁。就像补品和病人一样,补得多不见得身体好得快,还需看补品是否适宜病人的身体?病人的身体对补品是否吸收进去了?病人是否积极配合,如保持好心态,做康复运动等?

所以,读了那么多的书,写作还是写不出来,不妨思考一下这三个问题:我们读过的书是否对我们有益?我们是否记住了读过的书?除了记住了,我们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思考?

对于这三个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是:读书要有功利性,有选择有目的的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作贵有新味,触发功夫少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功利性阅读

说到功利性,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这个词。如果我们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大可随意,但如果是为了获取知识,收集信息,那么功利性的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毕竟,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书是层出不穷的。有选择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去阅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的达到我们的阅读目的。

功利性的阅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对我们有益的书,二是重点阅读对我们有益的部分。

先来说下选书。现在很流行书单,网上有各种大咖推荐的书单,每个书单都有推荐的理由,方便大家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了解书中的内容,再决定要不要去阅读这本书,这可以作为选书的一个参考。但是这毕竟是别人的推荐,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比如:《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是一本再版多次的经典书籍,内容涵盖丰富,有的人看到的是沟通技巧,以“如何提升沟通效率”的角度推荐给职场人员;有的人关注的是人际关系,以“如何处理好亲密关系”的角度推荐给恋人们;有的人看到的是个人成长,以“如何塑造自我”的角度推荐给想要提升自己的人。

书单的推荐人在做推荐时,主要以他所看到的角度向我们推荐,而好书的更多内容还是要自己去挖掘。那么自己如何去发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阅读的书呢?

如果一开始我们没有关注点,不知道自己要阅读哪方面的书,可以留意一下平时脑海中闪现的想法,并用手机上的备忘录随时记录下来。比如看电视看到感兴趣的人物,记下来;和朋友聊天,聊到某个地名很想了解,记下来;逛街路过一个橱窗,被里面的色彩搭配所吸引,记下来等等,这些突然闪现的点点滴滴,可以作为日后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的重要参考信息。

如果我们一开始已有关注的领域,明确知道自己想要阅读哪方面的书籍,那么选书时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可以在网上搜索主题相关的书籍。比如我们想了解怎么写作,可以直接在当当网或亚马逊等网上输入“写作”,会很多相关的书籍跳出来,看一下作者和出版社,如果对作者和出版社都不了解的话,就刷一下销量评论靠前的几本书。

销量高评论好的书籍,一定是有原因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锁定几本后,点进去浏览一下目录,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比如,有的写作书是关于写作技巧的,有的是关于克服写作障碍的,有的是关于如何写小说的,有的是关于如何写文案的等等,这些在目录中都可以了解大概。

另外,也可以看下网上在推这本书时写的文案,或者看下这本书的封面的推荐语等,这些大多是浓缩了这本书的精华,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如果我们手里已经有了别人推荐的书单,也可以直接到网上搜索一下,看下目录和书评,进一步了解书的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再决定要不要进行阅读。以免书买来了,看到一半发现没什么兴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我们已经找到了想要阅读的书,它就可以作为一本枢纽书指引我们找到下一本想要阅读的书。比如,我们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说明我们对这本书的作者是比较认可的,那么可以做个横向阅读,接着阅读这个作者写的其他书。此外,我们也可以把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书、参考文献或者提到的其他作者的书也挖出来看看,做一个垂直领域的阅读。

比如,毛姆就经常在他的书中提到很多书籍和作者,喜欢毛姆的人,相信对毛姆提及的书籍和作者也会有兴趣了解,如此,我们便可以顺藤摸瓜挖掘出一系列自己想读的书。

选定书籍后,接下来说一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摒弃从头读到尾的习惯。不要觉得一本书要从头读到尾才算读完,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读完这本书,而是找到这本书对我们有价值的部分。

首先清楚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读了这本书我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信息?带着这个问题去书中找答案。主动意识会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专注,大大的提高阅读效率。

在正式阅读书中的内容之前,先浏览一下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掌握这本书的概要。序言、目录、后记等浓缩了一本书的精华要点,看完这几部分,便能清楚的掌握了一本书的结构层次。

掌握了一本书的结构层次后,就可以根据我们的读书目的,按图索骥的找到需要重点阅读的章节,然后把精力放在这部分内容,而其他章节大概浏览即可。

这个方法适用于除文学类的大部分书籍。文学类作品比较复杂,有的字字珠玑,需要细品,这种情况另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二 、学会做读书笔记

学会了快速有效阅读后,接下来就是要想办法把阅读的内容记住。钱钟书先生一生热爱读书,很多人觉得他记忆力好,过目不忘。杨绛先生说,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如果我们不主动记忆,1天后我们就会忘记大部分阅读过的内容,当遗忘曲线开始下滑时,通过重复记忆,曲线就会回升。

对于重复记忆,如果我们重复去阅读一本书,显然是大大降低了阅读效率。这个时候,读书笔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如果我们阅读时做了读书笔记,我们只需重复阅读这部分重点内容,就可以让记忆曲线回升。

这个方法,其实我们在学校时一直在用。在考试前,大家都是争分夺秒的看课堂笔记,有谁会耐心去重新阅读课本呢?只是这个记笔记的习惯,很多人毕业后就忘了,或者说懒得记,但更多的人是实在不知道怎么记。以前的课堂笔记都是老师敲黑板划重点的内容,当自己阅读时,有的人就找不到重点,不知道哪些内容值得记,如何记。

很多人所理解的读书笔记,就是简单的摘抄优美词句,这其实意义不大,读书笔记最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文心》,里面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到读书笔记,当我们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都在记些什么呢?

1)小到字词的用法,遇到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可以把这些例子归纳起来,这就是一条读书笔记。

2)看到某个句子一语戳中我们的内心,把它打动我们的理由写下来也是读书笔记。

3)阅读时,对于书中的话有疑点,或书中的观点与我们的生活有可相印证的时候,也可以记下来做为读书笔记。

4)我们平时读不同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觉,有的雄健有的柔婉,可以仔细对比这些文例,找出其中的规则并写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笔记。

5)很多小说的开端和末尾都是作者煞费苦心经过多次修改出来的,可以去发现总结有多少种写法,这也是读书笔记。

等等。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不仅仅是记录别人的思想,它更是我们读书时的一种判断。杨绛先生在整理钱钟书先生的手稿时,找出来大量笔记,笔记上面大多附带自己的议论,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文心》里面也建议我们用写议论文的态度去写,它不需要词藻修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必多说无谓的话。

大家都知道,议论文是须有证据的,例证愈多,论断就愈精当。在写读书笔记时,如果我们也用这种寻找挖掘证据的态度去归纳总结,相互引证,那么这些读书笔记就会慢慢在我们脑海里变成一个知识体系架构,形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从脑海里跳出来为我们所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三、锻炼触发的工夫

功利性阅读和做读书笔记,只是为写作打好基础,而要让写作得以蓬勃发展,我们还需要有触发的工夫。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这个“新”讲的就是触发的功夫。那么,什么是触发呢?《文心》里面这样解释: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比如: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

例如,我前面说到读书和写作时,联想到生活中的补品和病人,进而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如何“治病”这个角度,分成三个方面构建文章的结构层次,最后写出这篇文章,这就是一个触发。

再如,《文心》里面在讲叙事文和小说的区别时,也是一个触发的案例。作者说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而小说的本质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这样说,大家是否还是觉得很抽象?并不能清晰的呈现对于叙事文和小说的区别。

《文心》的作者就想到了生活中的照相和绘画,叙事文就好比照相,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而小说就像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这样的描述是否就比前面的生动了许多?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触发的功夫不仅可以帮我们搭建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呈现得更有力度。但是,触发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最重要的是触发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这里,不得不提到美国非常高产的作家雷.布雷德伯里,迄今已出版500多部作品,一生获奖无数。很多人写作苦于没有素材,而雷.布雷德伯里的素材仿佛信手拈来,而这就得益于他的触发功夫。

他一生都在收集各种意象,然后存储起来。他有个标题清单,列出了各式各样的名词:湖、旋转木马、钟楼、骨架、人群、老女人、罐子、宝贝、侏儒、怪兽、楼梯等等,他把自己的观察、奇怪的幻想、迷恋、恐惧、那些曾经在他生命中闪现的东西一一记录下来。这些清单,最后变成了一个个故事:《魔法当家》、《湖》、《罐子》、《从前有个老妇人》、《侏儒》、《小刺客》等等。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写作的禅机》这本书,雷.布雷德伯里把他的创作秘诀都写在这本书里了,从中你会发现触发的功夫贯穿着雷.布雷德伯里的整个创作,从他天马行空的字句里,你就能深深感受到触发的跳跃感,没点思想准备,还真跟不上他的行文速度。

对于如何锻炼自己的触发功夫,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并记录,多多思考。不仅仅是书里的世界,还有我们眼前包罗万象的现实生活,世间万物皆有联系,就等着你去发现去挖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后,以《文心》里面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愿我们读书破万卷,都能够下笔如有神。

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勤劳的环卫工人作文 游红豆峡作文 我的xx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作文800字初中记叙文 作文国庆节的一件事 关于国庆作文高中 他这个人作文 月考作文怎么写 我变了作文800字 美丽的赵河公园作文 感激老师作文 鬼的作文 我的理想演员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没有什么不可以作文 辩论作文600字 玩手机的危害英语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 成长感悟作文800字 小学生作文投稿邮箱 盛夏作文800字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六年级 我懂得了珍惜幸福作文 难忘的事作文700字 普者黑的作文 学会一项技能作文 如果我有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常用词汇 养小动物的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