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郭宣成:梁陈诗歌的多元化发展

2020-11-22 07:30:02
相关推荐

梁陈诗歌的多元化发展一 梁陈诗歌的三种类型

自梁迄陈,文学思想开始多元化发展的时期,诗歌创作亦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大体说来,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如他的《答张贞成皋》:“匈奴时未灭,连年被甲兵。明君思将帅,方听鼓鼙声。吾生恣逸翮,抚剑起徂征。”文风质朴。

第二类是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主要有齐末梁初的吴均、何逊和梁陈两代的阴铿等人。他们都是重自然、重真情的诗人,都持崇尚自然、追求真实抒发个人情怀的创作倾向。其特点是离开宫廷生活的圈子,继承汉魏古诗传统,表现行旅、离别、思乡、念友等情怀,写得感情细腻真挚,没有矫饰痕迹。但在表现形式上与汉魏古诗不同的是:古诗多直抒胸臆,写景只是一种抒情的借助物,点到为止,这点到的景物,往往足以引发感情向着浓烈的顶点发展,如岁暮之蛄蝼悲鸣、白杨悲风,如《明月何皎皎》、《冉冉孤生竹》之类,它的描写带一种重在传神的性质,而忽略细部描绘;而吴均等人的景物描写却是细腻的描摹,由此表现处于此景物中之心境。他们一改古诗那种高度概括地写感觉情思,变为写眼前景物。如吴均的《赠鲍舂陵别》:

落叶忽纷纷,蝉声犹可闻。水中千丈月,山上万重云。海鸿来倏去,林花合复分。所忧别离意,白露下沾裙。

落叶、蝉声、白露、水中月与山上云,显然都是别时景象,观察得很细微。但吴均的诗还受古诗那种直抒胸臆、写景只写轮廓而非具体描写方式的影响,所以被评为“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梁书》本传),但到底还是比古诗发展了,开始注意写眼前所见了。到了何逊和阴铿,便把浓烈的质素的抒情融入到眼前景物的细腻描写中去了。如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更促膝?

与何逊相比,阴铿更趋于华丽,但细微地写眼前所见,则十分相似,如《五洲夜发》: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溜船唯识火,惊凫但听声。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第三类是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是此时文学思想的主潮,其创作上的代表即宫体诗。

二 宫体诗

萧梁时代思想环境宽松,没有严格的思想禁区,有较为自由的思想活动空间。皇室生活闲适,社会风俗奢靡,这些都有利于宫体诗这种娱乐性质文学的发展。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509)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期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永明文学重装饰、清闲、游戏的性质,已经不知不觉地向着明确的娱乐说的方向发展。沈约、谢朓等人虽然还不能算作宫体诗人,但他们的一些诗在题材与写法上与后来的宫体诗人并无二致,如谢朓的《夜听妓》:

琼闺钏响闻,瑶席芳尘满。要取洛阳人,共命江南管。情多舞态迟,意倾歌弄缓。知君密相亲,寸心传玉盌。(其一)

这种诗可以毫无疑问地称之为艳诗,说明永明诗歌中已经孕育了宫体诗的最初形态。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531)萧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天监八年,徐摛为晋安王萧纲侍读,其时萧纲7岁,开始写诗,深受徐摛影响,史称:

(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梁书·简文帝纪》)

(徐摛)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粱书·徐摛传》)

初,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时肩吾与东海徐摛、吴郡陆杲、彭城刘尊、刘孝仪、仪弟孝威同被接赏。及居东宫,又开文德省,置学士,肩吾子信、摛子陵、吴郡张长公、北地傅弘、东海鲍至等充其选。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构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梁书·庾肩吾传》)

什么是宫体诗,它的范围有多广,包括哪些诗人,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迄无定论。一般来说,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此时湘东王萧绎身边的文人也尽多宫体诗人,侯景乱后一度沉寂。

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史称“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礼宾诸公,唯寄情于文酒”,“偏尚淫丽之文”(《陈书·后主纪》)。江总善为诗文,“然伤于浮艳,故为后主所宠幸。多有侧篇。好事者相传讽玩,于今不绝。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共陈暄、孔范、王瑳等十余人,当时谓之狎客”(《陈书·江总传》)。

宫体诗创作特点之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游戏。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妇女及男女情爱之诗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古诗十九首》中也有描述,但那都是写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挚情怀和发自内心的深沉爱恋。宫体诗人在处理这方面题材时,却是用一种观赏的眼光去处理,要从这观赏中获得愉悦。因此他们着意写妇女姿色的艳美,写她们的娇态与媚态,写她们的香汗、娇靥、玉腕、钗鬟鬓影、薄衫细腰,而且常常带有挑逗的意味,把女子的姿色往性方面联系,给人一种性暗示,如:“唯余一两焰,才及解罗衣。”(纪少瑜《咏残灯》)“谁知日欲薄,含羞不自陈。”(萧纲《率尔为咏》)宫体诗人还常写妇女独寝的苦恼,如:

“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知人相忆否,泪尽梦啼中。(萧绎《闺怨诗》)“如何嫁荡子,春夜守空床。不见青丝骑,徒劳红粉妆。”这实际上是一种男人眼中的妇女心态,是男人把妇女看做性伴侣和行乐对象时的虚拟代言。极力渲染妇女离不开男人和性事。更有甚者,还写同性恋:“揽绔轻红出,回头双鬓斜。嫩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怀猜非后钓,密爱似前车。”(萧纲《娈童诗》)

宫体诗的另一特点则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诗文的写实技巧最初明显地表现于咏物与山水描写中,但在初期并不能做到细腻真切地刻画客观物象。从谢灵运开始的山水诗,才把客观对象的细腻刻画作为追求的技巧。宋、齐以后的咏物诗,才精微细致地进行了物象的客观描绘刻画。宫体诗人的咏物诗数量最大,几乎无物不咏,就其技巧而言并未突破其前辈。但他们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便是从咏物转向咏人,把女人当做物来描写,写她们的姿色形貌,完全从形似着眼,写得细致入微。如写女性的眉眼,种种情态无不毕具:“送态入频蛾”、“关情着媚眼”、“脉脉正蛾眉”、“因风且一顾,扬袂隐双蛾。曲终情未已,含睇目增波”。又如: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湿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萧纲《咏内人昼眠》)

细腻到连美人睡久印在玉腕上的席纹都写到了。可以看出,宫体诗人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

宫体诗及尚娱乐、重写实的文学思潮是魏晋以来重抒情非功利的发展倾向的继续,是文学觉醒过程中的一种极端的表现。由于宫体诗人群落特定的生活内容与特定的环境气质,他们便把这抒情局促于窄小的天地之内,以娱乐的态度来写妇女来咏物。但就它的写实倾向与艺术成就(接受民歌的影响、重形似的描写、讲求声律之美等)言之,其实也是文学史上重艺术特质、非功利的文学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懂得了 作文 圆作文 纸条作文 2000字作文 作文500字六年级 西湖的作文 第一单元作文 追寻作文 二年级小作文 兰花作文 四年级300字作文 手写作文 画画作文 让作文600字 作文在路上 五十字作文 作文我的心愿 写学校的作文 经验作文 优美的作文 作文200字左右 舞台作文 孝 作文 作文好句摘抄 英语作文高一 优秀作文400 成长作文开头 孙悟空作文 韩语作文 我的世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