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曾经 河南有一只CBA球队

2020-11-22 09:20:02
相关推荐

河南,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但与之极不相配的,却是职业体育的一片荒漠。是的,我们有建业——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除了北京国安之外第二支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球队,被称为中国职业足坛的活化石。然后呢?天冠男排,奥瑞克电梯女排,济钢女篮,还有NBL的洛阳中赫和赊店老酒。作为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篮球一级联赛CBA,有许多河南队员的身影,却没有一支河南的球队——这也让人不胜唏嘘。

其实,在历史上,我们大河南也有过一支CBA球队——河南仁和男篮,而且在联赛征战了两个赛季。但是,2006年,这支球队在河南球迷的不舍、不解和愤懑中,最终搬到了山西,成为了现在的山西中宇。这些年,山西中宇战绩不俗,曾闯入CBA半决赛,培养出了段江鹏、葛昭宝等国产明星,也引进过马布里、邦奇威尔斯等NBA大牌。虽然成绩并不未定,但是凭借着CBA的金字招牌和火爆的球市,拥有众多拥趸,知名度和曝光率居高不下。

反观河南男篮,自06年之后,就好比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从此一蹶不振。不仅顶级篮球职业赛场不见踪影,就连全运会成绩,也是一落千丈——从2005年的全运会第五名,到2013年的全国27名。河南男篮的下滑之快,处境之窘,令人唏嘘。

05年十运会的第五名,是河南篮球的巅峰时刻,接下来就是坠崖式下跌

今年距离河南仁和男篮搬至山西,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我们不禁要问:当年河南仁和男篮到底为什么能从河南顺顺当当地离开呢?

十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当年的队员基本都退役了,相关当事人也都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现在再追究这个事,已经于事无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当时的主管部门坚决反对,那么CBA还会有河南男篮的一席之地。但是,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顺利签字?却一直不被外界得知。

感谢网络的发达,让我在网上搜到了当年河南本土两家报纸对这件事情的报道,一篇是《大河报》任磊老师的报道,一篇是《东方今报》陶辉老师的报道。今天老徐就投机取巧,把当时的报道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这样分手不回头?CBA猛龙即将离开河南落户山西

2006年09月05日 大河报 记者 任磊

近日,篮管中心CBA办公室主任郝国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篮管中心已经基本同意了仁和男篮的搬家请求,但办理相关程序还需要时间,可能本月底将会有正式的文件公布。

昨天,仁和猛龙男篮俱乐部新闻发言人张北海在山西太原考察场馆和住宿的情况。他介绍,仁和男篮在山西新的篮球俱乐部已经注册成功,并已经上报到了中国篮协。张北海表示,他们现在就等中国篮协来太原考察场馆,如果这里的条件符合准入标准,在中国篮协的批准文件下发后,他们就会从济源搬到太原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仁和男篮将要从位于太行、王屋二山脚下的河南济源,静悄悄地搬往山西。

一切都在秘密进行,当记者7月27日在济源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怀疑这是不是“道听途说”,因为此前没有关于仁和男篮将要搬家的一点风声。

仁和俱乐部似乎集体失语,从管理人员到队员、教练,上下口径如出一辙,一律是“不知道”或“不清楚”。

相对于仁和男篮的遮遮掩掩,河南省体育局透露了信息,主管此事的球类中心主任杨青山表示,仁和俱乐部已经提出了搬家的请求,省体育局原则上也表示了同意。

8月上旬,斯坦科维奇洲际杯篮球赛期间,消息得到进一步证实,搬家之事已经进入尾声。一位在南京参加CBA联赛委员会工作会议的篮管中心工作人员证实,仁和俱乐部向他们递交了相关事宜的书面申请,“既然仁和想走,河南不留,山西又愿意接,我们乐观其成”。据了解,篮管中心关于仁和搬家的批文9月底就会正式下发。“万事俱备,只待文件”,仁和与济源篮球城在CBA比赛和日常训练的费用也已经交接完毕,二者在经济上已无任何牵扯。

书面文件未下,仁和还在济源训练,但口风已经松了很多,俱乐部新闻发言人张北海承认,“名字已经起好了——山西中宇,主场就放在太原”。文件一下,仁和就可以改名换姓,同河南说“拜拜”了。

第二次搬家→搬家并不新鲜

仁和搬家,这事并不新鲜,几年前,他们就玩过一回——在这次搬家事件的处理上,仁和不像去年请蒋兴权“出山”那样走漏了消息,保密工作十分充分,而且给山西省体育局打过招呼要求严防泄露消息。所以,当山西省将有一支CBA球队的传言在圈内盛行时,山西的媒体居然从当地的体育局还打探不到一点蛛丝马迹。对于搬家的原因,几方口径出奇一致,“仁和集团的主产业目前都在山西,搬家只是企业的正常转移”。

此言不虚,仁和集团创业之时,漯河、新安是大本营,所以,对篮球非常喜爱的仁和集团老板王兴江于2001年在郑州注册了一支乙级球队,名字就是河南仁和,并且当年以冠军身份进入甲B。不过,2002年河南省体育局的球队——河南宏力男篮,也顺利升进甲B。一省有两支甲B球队,而且都是志在冲A,名额有限,困难可想而知。恰恰此时仁和集团的业务向山西拓展,于是仁和男篮趁势搬到了山西,名称也改为以企业的名称命名——山西宇晋。

王兴江对篮球的喜爱,非常人可以理解。当年仁和男篮在郑州训练时,他每周都要从山西开车五六个小时过来与队员打打球、聊聊天,然后再回厂里,搬到济源距离近了更是如此。为了冲A,王兴江为山西宇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队员从全国各地找,也曾引进过欧阳贵景、梁达等小有名气的球员,还找来过当年山东的立陶宛教练利玛斯。不过,连续三年,宇晋冲A无果,依然在甲B徘徊。而与此同时,河南宏力在薛玉洋、王磊等几位年轻的明星球员带领下,2003年一举拿到甲B冠军。在离开中国篮球顶级联赛32年之后,河南再度成功回归。

薛玉洋,03年NBA二轮秀,詹姆斯的同级生

当年的王磊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4年,主营钢铁的仁和集团在搬到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几年之后,短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联姻→短暂的甜蜜

2004年5月,新赛季的CBA还有半年开打,在各队都为取得好成绩磨刀霍霍时,河南男篮却还在为钱的事儿发愁。当时,河南男篮是所有职业球队中唯一没有冠名的球队。

2003年河南男篮冲A成功,企业的赞助经费一年仅有60万元,不过当时是赛会制比赛,买外援、住宾馆、坐火车、发工资,省着点花还勉强够用。参加CBA,要主客场比赛,没个三五百万元根本玩不转,但是,河南却没有企业钟情篮球,没人愿意为此投资。当时,业界曾一度传言,河南男篮也要像女乒那样跑到外省寻求支持。本报曾经刊发过记者程永兵撰写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河南男篮有点难”,详细讲述了河南男篮的困境,呼吁企业为河南篮球出一份力。

正在河南男篮一筹莫展之时,6月份事情出现了转机,连续两年都没有如愿冲上CBA的山西宇晋的母公司、河南仁和集团瞄准时机出手。“你有票,我有钱”,仁和“曲线冲A”,花个800万元买下了冲A成功的河南男篮。

仁和的出现,无疑像雪中送炭,资本的注入,一下子解决了困扰河南男篮的所有问题。消息一经传出,各界莫不欢喜,此举甚至被誉为多赢,媒体形容“河南篮球好似饿虎下山”、“中原虎谋求双线发展”等等。各界沉浸在一片欢呼和喜悦之中,美酒与鲜花,笑脸和掌声都一齐送给了两家。当时,没有人想到仁和以后还会搬家,所以合同中不知有意还是无心,没有明确标明仁和男篮必须代表河南参加联赛,只是写上了有义务代表河南参加国家规定的比赛,如全运会、城运会等。而这,为河南仁和现在易帜迁址埋下了伏笔。

准确地说,仁和收购男篮只是一种市场行为。这种做法,似乎也顺应了体育市场化的发展潮流,走在了国内体育界的前列。现在回头看,当年只卖了八百万元,如果再等两年,转手可能就是两千万元。不过话说回来,以当时中国篮球的环境,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波澜→人员调整埋下隐患

初期的合作还算过得去,起码外界看起来一团和气。但是,一手将河南男篮带起来的原主教练刘永国却被出人意料地闲置,虽然俱乐部给了他一个总经理的名号,集团却派下来董事长徐建斌。仁和对外说,刘永国的工作很重要,主要负责俱乐部的经营,其实一支球队哪有多少经营的事,也就是卖球票和销售广告板。

在球队的构成上,原河南队员保留了几名,从山西宇晋调来4人,主教练是一名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教,另外配上从山西宇晋过来的两名助教张德贵和王长友,原河南队的教练刘克明和李国卿被弃用。

在这样一种人员组合的情况下,一支球队想不出问题都不可能。于是,六轮之后输了五场,外教下课。又过几轮,出现七连败,球队已经出现了不和的迹象。秋风秋雨愁煞人,当时有媒体给仁和男篮总结“河南猛龙五病缠身”,这使得球队高层紧急开会,并由此引发一名负责人离开俱乐部。好在后面赢了几场比赛,风雨飘摇中的河南队才得以躲过崩盘的危险。

迷迷糊糊地打完一个赛季,仁和男篮还算达到了预期目标,获得了北区的第六、联盟的第十名。王兴江对这个成绩可以接受,而且他对俱乐部的前景充满信心,表示要在几年内打进CBA前列,他为当时的状况打了个比喻,“这就像私企收购国企,没几年时间很难改造好”。

洗牌→怎一个乱字了得

2005年,河南篮球再一次创造新高。继四年前拿到全国九运会第八名之后,在十月份结束的南京十运会上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勇夺第五名,主教练恰恰是在仁和男篮负责经营工作的总经理刘永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河南仁和也创下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一个纪录——连续两个赛季客场无一胜绩,而且2005~2006赛季的成绩倒数第一。

为此,有不少球迷感慨,同是河南队,为何一个第五,而另一个却如此惨淡?

王占宇当年也是猛将一名

这一年,仁和中的河南队员只剩下王磊、崔磊和王占宇三人,张春雷只打了几场便销声匿迹。李建新退役,李维刚离开,原来定好回来的薛玉洋奇怪地被永久转会到新疆,刘永国也彻底离开了俱乐部,回到体育局。不但如此,主教练张德贵在夏训之后挂印而去,俱乐部不知什么原因,又从澳大利亚请来一名外教,但是却给安排了一名不配合工作的助教,年纪不轻的新人也从山西陆续补充过来。仁和球队整体大换血,好像又成为了一支“升班马”。第六轮主场对新疆的比赛中,王兴江对外教的指挥十分不满,甚至不顾电视的直播镜头,对着外教大喊“你那些战术是个屁”,亲自披挂上阵指挥。

王兴江被誉为中国库班,经常在场边大骂裁判,但是比库班更牛的是,他还会替教练安排战术。

顺理成章的,仁和继续输球,然后是外教下课,但出人意料的是,“救火”的居然是一名新外教。然后盲人骑瞎马,继续输得一塌糊涂。联赛打完一算账,成绩还不如去年。

竞争→新济钢诞生

费了几年劲挣下的CBA门票,辛辛苦苦培养的男篮被人家买走,这事多少让人心有不甘。手中还有一些球员,也在当打之年,总不能指望着到矿山、乡村打个邀请赛练兵。于是,河南省体育局今年6月23日又成立了一支球队,期望用三年时间冲上CBA。能够出现“中原德比”,要说这也是河南篮球的一件好事。巧的是,这支球队的合作企业就是仁和男篮连续两年的背后广告赞助商——河南济源钢铁公司。

在合作两年之后,仁和与济钢两家钢铁企业似乎有点同床异梦了。今年,河南济源钢铁公司先是放弃了与仁和男篮的合作,然后将河南仁和集团麾下的企业洛阳新安县线材厂收编,接着与河南省体育局合作,成立河南济钢篮球俱乐部。河南出现了两支济钢男篮(仁和男篮俱乐部在CBA联赛中的名称是河南济钢男篮,简称河南济钢),媒体在报道时,不得不在前面冠以“老”和“新”,以示区分。

新河南济钢男篮的主场也在济源篮球城,这让仁和男篮有些不爽。此时,仁和似乎已经开始实施出走计划。当新河南济钢男篮还没成立之时,仁和俱乐部的管理层就有人发话,“大不了搬走”。

新济钢男篮的成立,让时间好像又回到了2002年宏力和仁和在郑州二虎相争的态势,仁和男篮在济源再待下去,似乎也没什么意思了。

出走→早有预谋?无奈之举?

成绩不佳,让承办比赛的济源篮球城有些想法。今年联赛结束后,篮球城负责人明确告知俱乐部,“下个赛季,最好你们自己负责球票的销售”。

篮球城一名工作人员给记者计算,上赛季篮球城把球票承包过来,一个主场比赛给俱乐部8万元,要说这个价钱在CBA各个主场里是非常不错的。济源是篮球城市,群众篮球基础雄厚,打球、看球的人很多,而且消费能力也比较强,但球队的水平提高不了,成绩也说不过去,主场动辄就输个几十分,士气低落,观众越来越少了,经营起来着实困难。

对于篮球城的要求,仁和俱乐部未置可否。

从当初购买河南男篮开始,仁和男篮似乎就没有想着要在河南扎根。不管第一年在郑州,还是后来到济源,俱乐部都没有按照准入制的规定建立自己的训练基地,住宿和训练场地也是租用,给人的感觉是走着瞧着。去年,仁和计划在篮球城附近长期租一个小楼,原来想着做球员宿舍和俱乐部办公地,甚至当时的负责人已经计划好哪儿做会议室,哪儿做办公室,但不知为何也被搁浅。

前途→新济钢能否承担重任

“当初体育局与仁和签订的协议中并没有对人家比赛的地点有所限制,所以我们无法干涉人家的去留。”省球类中心主任杨青山对仁和的搬家有些无奈。

“我们也做了一些补救措施,譬如说要求俱乐部同意明年让王磊、崔磊、张超等人回来。”杨青山表示,球队走了,人才不能外流。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从理论上来说,虽然王磊和崔磊明年与仁和的合同到期,但当初仁和是整体购买球队,王、崔二人与省体育局已经没有关系,明年完全是自由人的身份。即使明年不回,或者改投他队,从队员的发展和切身利益而言,于情于理都完全可以理解。而按照体育局的初衷,已在NBL锻炼了一年的新济钢球员明年会更加成熟,再加上王磊、崔磊等人的加盟,完全有望明年再造一支CBA的“升班马”。

一支CBA球队的离开,对刚刚开始繁荣的篮球市场来说无疑是个打击,而人才外流,更是让河南篮球后继乏力。今年在北京举行了“美国之路——篮球夏令营”,其中获得MVP的小伙子季祥,就是郑州的队员,不过他却被上海东方挖走。省球类中心主任助理刘永国为河南篮球的现状有些忧心,这位带领河南男篮获得全国第五,思路开阔、敢于创新的学院派篮球人,正在谋划着一项旨在推动河南篮球发展的大动作。“河南是人口大省,并不缺篮球人才,关键是培养和选拔。我们计划举办河南省自己的篮球联赛,有了咱们自己的联赛,等于给各地的苗子和篮球人才充分的锻炼和出头的机会,这才是我们河南篮球发展的根本之路”。

山西队成立时的定妆照,河南球迷看了心里会酸酸的......

仁和男篮远走山西更名中宇 河南CBA一切还得重新开始

2006-9-7东方今报 记者 陶辉

在近一个月的纷纷扰扰之后,尘埃终于落定。9月5日,中国篮协召开联赛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批准原河南仁和俱乐部迁至山西太原,并更名为山西中宇俱乐部。这也意味着河南球迷今年将无法在家门口看到CBA联赛。

经过两年CBA联赛的磨砺,各方面正在逐渐迈向职业化,在河南已经拥有了雄厚球迷基础的河南仁和俱乐部为什么要迁址到山西?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人之将走,其言也善”,尽管仁和俱乐部对出走原因不愿多说,但我们仍然能够从两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寻出一些端倪。是联姻还是败笔 合同初签便留下隐患 2003年河南男篮冲上甲A,但这支“CBA新军”却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一年60万元的经费已不能支撑这支队伍在CBA立足,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河南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再向这支球队注入资金。正在河南男篮一筹莫展的时候,仁和集团出现了,他们用800万元买下了河南男篮。苦苦挣扎的河南男篮似乎一下子就走出了泥潭,前途一片光明,但正是在这个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的合同背后,为本次仁和男篮的出走埋下了最大伏笔。

情况是这样的:在河南省体育局和仁和集团签订的合同当中,并没有关于这支队伍将来不能离开河南或者以河南男篮的名义存在的约定,只是规定队中的河南籍球员有义务代表河南参加国家比赛,例如全运会等。因此,在河南仁和男篮确定要迁址山西时,各方面没有任何的理由和法律上的手段限制他们出走的脚步,河南仁和俱乐部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顺利完成了向中国篮协提交申请、正式迁址山西太原、更名山西中宇俱乐部等诸多看似复杂的程序。是成绩还是买卖 经济利益成主要因素 在仁和俱乐部向中国篮协提交的迁址更名申请中,提到的原因是“股东股权的变更以及冠名商的要求”。事实真是如此吗?记者昨天联系到了原河南仁和俱乐部的副总张北海,他给出了一个官方的解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决定,因为仁和的主要产业还是在山西。”

事实上,三年前仁和集团决定买下河南男篮时,就不乏对自身产业和经济利益的考虑。2003年,仁和集团在河南的产业正处于上升期,当时在漯河和洛阳两地都有仁和的工厂。因此,以800万买下冲上CBA的河南男篮,不管是对于酷爱篮球的仁和老板王兴江还是对仁和在河南的产业来说都是一笔“精明”的买卖。仁和俱乐部将主场分设在济源和洛阳两地,也有经营上的考虑。

王兴江对篮球是真爱,但是归根到底,他还是个商人。

然而,河南仁和男篮在过去的两个CBA赛季中成绩并未达到预期目的,第一个赛季排名第十,而第二个赛季竟然排名倒数第一。与此同时,仁和集团的经营也出现萎缩之势,这也影响到了对河南男篮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两年的合作伙伴济源钢铁集团今年将不再与仁和集团合作,而是与河南省体育局一起成立了“河南济钢男篮俱乐部”,并且收购了仁和集团在洛阳的产业。因此,不论从球队还是企业的经营方面,仁和集团都没有“心情”再留在河南,出走显得合情合理。是环境还是体制 山西态度提供助推力 在张北海所提的官方原因中,山西省政府以及山西省体育局对仁和男篮迁址山西的积极态度也非常关键。据悉,仁和集团是在山西成长起来的,主要产业也都在山西,而对于正处在困境中的仁和俱乐部来说,山西省各方面的积极态度无疑成为一种非常有力的助推力。山西省政府对迁址更名之后的河南仁和俱乐部开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用张北海的话说:“就是将我们作为山西省队来看。”

据悉,山西省体育局要求将省内各个体校的篮球队员都纳入新成立的山西中宇俱乐部中,并且将中国篮协的拨款全部用于俱乐部,另外,在山西临汾的训练基地也进入了收尾的阶段。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打消了一直埋怨“外部环境不好”的河南仁和俱乐部一切关于迁址后的顾虑。 三年前,河南球迷因为这支球队而骤然跌入幸福,而如今,河南球迷再一次因为这支球队像当初跌入幸福一样跌入失落。河南男篮的出走为河南球迷留下了什么,而河南球迷何时能重新在家门口看到CBA,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很令人迷茫的问题。 回首,每个主场都是一票难求 已经确定要离开了,回顾在河南的两个赛季,一直在俱乐部工作的原河南仁和俱乐部副总张北海仍有点留恋:“在过去的两个赛季当中,不管是第一个赛季主场在郑州还是第二个赛季主场在济源和洛阳,河南球迷都对这支队伍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可以说,我们的球市在全国来说都是屈指可数的。”

的确,正如张北海所说,第一次迎来CBA的郑州球迷每一场主场比赛,都将火车头体育馆坐得满满当当,他们的热情之高,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而第二个赛季,因为中国篮协实行“准入制”,郑州没有一个体育馆符合中国篮协的要求,所以河南男篮无奈离开了郑州,将主场设在了济源和洛阳。然而,主场的搬迁,并没有影响到河南球迷对这支队伍的热爱,每场主场比赛,都是一票难求。掌管球队球票的张北海也成为最头疼的人,找他要票的人太多,后来张北海无奈在比赛当天只能关掉手机。离开,在“她”最美丽的时候 这个赛季,经过了两年CBA的磨砺之后,河南仁和男篮不管是从俱乐部管理还是从球队建设来说,都较前两个赛季有了很大的提高。俱乐部加强了细节的管理,而球队也史无前例地选到了两名优秀的外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不管是俱乐部副总张北海还是河南球迷和媒体,都正在憧憬着球队这个美好赛季的开始。然而今年7月末,河南仁和男篮迁址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连张北海也感到惊讶,当时他就表示至少在今年俱乐部不可能有所变化,因为距联赛开始没有多长时间了。当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只是一个假新闻的时候,一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8月初,河南仁和已经向中国篮协提交了迁址山西的请求,之后便以闪电般的速度出走。心痛,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其实,这次出走对于俱乐部来说冲击很大,在过去的两年当中,我们在河南已经有了很好的球迷基础,而且媒体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这么一走,一切都得重新开始。”作为河南人的张北海颇有点心痛地说。

至于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张北海欲言又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俱乐部可能有一部分原因,但是我要说的是,环境也很重要。”

今年6月23日,河南省体育局成立了一支球队,队员全部是河南籍的球员,并且以这样的班底参加了今年的NBL,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甲B联赛,该队最终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当初,在这支队伍成立的时候,省体育局的愿望是在未来三年内冲上CBA,然而在河南仁和男篮出走之后,“冲上CBA”的任务显得异常紧迫。失去,何时再有CBA? 据悉,在河南仁和男篮出走之时,河南省体育局要求明年允许河南籍球员回河南效力。原仁和俱乐部的河南籍球员主要有王磊、崔磊、邓超三名球员。而明年,王磊和崔磊这两名河南男篮的标志性人物与仁和的合同都将到期,成为自由球员。省球类管理中心主任杨青山的想法是:“今年我们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明年等王磊和崔磊回来之后,我们的实力会更强,那时我们就有希望重新回到CBA。”

崔磊,曾经是河南篮球的代表

当然,这是最好的结局。然而,像王磊这种全国多家CBA俱乐部都觊觎已久的球员到时能否顺利地代表济钢男篮打球,仍然是个未知数。不过,从今年济钢男篮在NBL的比赛来看,这支队伍虽然没有能力太突出的球员,但是这支球队的凝聚力是原河南仁和男篮所没有的。

以上就是当年的两篇报道此事的两篇文章,这两位记者老师也都是我倾慕已久的偶像,十年前的文章现在读起来依然是行云流水笔下生花。虽然采访对象有所不同,文风也有所不同,但事情在这儿摆着,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CBA联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球队估值,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尤其近两年CBA取消升降级,和NBL之间的互通关系也被堵塞,而且CBA暂不考虑扩军,这也造就了CBA球队资源的稀有性。

河南的球迷梦想着有一只自己的CBA球队,梦想着能够在自家门口看到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梦想着可以为家乡的球队加油助威。

但是,现在,这也只能是梦而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句子 做一件家务事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100字 崭新的生活作文500字 作文童话三百字 我毕竟走过作文600 时光匆匆的作文 推荐台灯的作文 坐飞机作文300字 五一劳动节作文100字 照片里的亲情作文 六年级作文第五单元 怎样提高写作文能力 高兴作文300字 春作文500字 个人与集体的作文 我眼中的月亮作文 立冬包饺子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初中 作文开头好句 有关探索的作文 校报作文800字 小仓鼠的作文400字 什么样的军训作文 草原风景作文 我想变成孙悟空作文 校园里安静的角落作文 感动作文450 母爱高考满分作文 追光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