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造飞机的空客发布飞行汽车?事情的真相都在这篇文章里

2020-11-22 12:10:01
相关推荐

日内瓦车展上,车企自然应该是参展主力,而那些设计公司、小众跑车公司也并不少见,但是,造飞机的也来参加车展,这绝对会超出一些人的意料之外。

这个造飞机的公司叫 AirBus,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客。他们这次和意大利设计公司 Italdesign 联合参展,发布了一个足够有创意的「交通工具」。

说它是「交通工具」,是因为我们并不能简单的以飞机或汽车的概念去形容它。这个名为 Pop.Up 的「四不像」,其实是一套模块化、全电动、零排放的概念交通工具系统。重点在「系统」二字。当然,它目前还只是概念。

先上个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一辆外形比较概念的小车,小车头顶还有一个巨大的「无人机」。如果你每天都关注科技新闻,或许已经在国内一些媒体的报道里看到了它,有人把它称作是「空客发布的飞行汽车」,甚至有耸人听闻的,把它冠以「人类首个飞行汽车」之名。

事实上这两个说法都不准确。我们特意到 Italdesign 和空客的联合展台看了看,以下是一些第一手信息。

Pop.Up 这套交通系统,是基于「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的大前提而设计的,为的就是提升出行效率。

总的来说,Pop.Up 系统由三层概念组成:

一是形状为胶囊的「座舱」,它的特点在于可以连接两个不同且独立的电力推进模块 (地面模块和空中模块)。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如火车或超级高铁) 也能和 Pop.Up 胶囊整合在一起;二是以用户为基础的运营平台。这个平台能管理复杂的出行方式,提供作为替代方案的使用场景,并且确保无缝对接的出行体验;三是用户和交通工具之间的交互设计,包括胶囊座舱内的交互,以及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交互。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是一套以共享为诉求的交通工具系统。

从硬件层面来看,它的特点在于「模块化」。

从图片上看,是一辆车+一个无人机的组合,但事实上,「胶囊座舱」才是整套系统的核心。就像上面说到的,这个座舱既可以和无人机连接(空中模块),变成「载人飞机」,又可以和车辆底盘连接(地面模块),变成「电动汽车」。很多人看到图片会好奇那个无人机到底干什么用,实际上就是用来跟这个胶囊模块「合体」的。

这个胶囊长约 2.65 米,高约 1.41 米,宽 1.54 米,可以乘坐两人,空载质量 200 公斤,采用碳纤维制成。

地面模块长 3.115 米,高 0.68 米,宽约 1.9 米,它包括了一个 15kWh 的电池组(15 分钟充满电),两台总功率 60kW 的电动机,和胶囊「合体」之后,可以提供 130 公里的续航水平,最高车速 100km/h。

至于空中模块,它实际上是一个 5 米*4.4 米的巨型无人机,采用电力驱动,8 台电机总共可以输出 136kW 的总功率。

地面模块、胶囊以及空中模块内部全都配备了电池组,每个模块在进行连接时,电量高的模块将为电量低的模块自动充电。

胶囊模块可以分别和二者「合体」,所以这就给城市无缝交通提供了可能。可能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当你堵车堵得特别烦躁的时候,就特别想直接飞到你的目的地。空客的这套系统,就完全符合这个应用场景的需求。

如果你是一个 Pop.Up 的用户,怎么用它呢? 首先,通过一个 App 来计划和预订旅程(也就是所谓的「叫车」)。运营平台系统会根据用户的特征、时间、交通拥堵状况、成本、乘坐需求等要素来自动给出最佳交通解决方案, 将空中模块、地面模块或其他交通工具连接至乘客的胶囊,同时兼顾乘客的偏好和需要。

当乘客到达目的地后,胶囊的空中模块和地面模块会自主返回特定的充电站,继续等待下一个用户。

另外,胶囊还能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

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乘坐的都是同一个胶囊,乘坐空间不变,变的只是运送这个胶囊的「介质」。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整个系统里对用户来说最吸引人的一个特点。

而坐在胶囊里的乘客,也不用担心行程太无聊。从我们现场观察来看,胶囊里有一套基于大屏的人机交互系统,通过它,可以浏览视频、听音乐等,以此来打发时间。更有意思的是,它还配备了社交功能,通过屏幕,用户可以查看好友具体位置,并且直接发送约会请求。另外,诸如提前预定餐厅这样的功能在「Pop.Up」上也能看到。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层概念。这个概念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和无人驾驶车是一样的,都是「用户在车里做什么」的问题。

另外,这块屏幕还可以显示导航路线、电池电量以及飞行/行驶速度等信息。

空客有一个名为「城市空中交通」(UrbanAirMobility)的部门,这个项目就由这个部门负责。总经理 Mathias Thomsen 告诉 GeekCar,实际上在他们之前,这种无缝交通的概念已经有不少人都提出过,但是空客相比他们更进了一步,把天空这个「第三维度」添加到了这个交通体系里。

他还提到,如果真的把这个概念变为现实,除了需要航天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通力配合之外,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建设基础设施,并且确立监管框架。

Italdesign 的 CEO Jrg Astalosch 也提到了第三维度的概念。在他看来,如果想要设计未来的城市车辆,传统汽车就不能单独作为大城市的交通解决方案,还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以及智能化的基础设施、App 应用程序电力系统、城市规划、社会层面等各个要素。

从理论上来说,Pop.Up 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不过,如果真的把它变成现实,其实需要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很多。比如,最简单的,怎么确保无人机一直稳定靠谱?不管是在天上飞还是在地上跑,怎么确保对接状态下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如何设计运营系统后台?如何说服当地政府建设系统所需的基础设施?如果深入去想,类似的质疑还可以列出很多。

不过话说回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的记忆 作文 我确实错了作文 家长的风俗作文 挠姐姐脚心作文 作文200字小学 打屁股作文1000 打屁股作文打赌 时代楷模作文 真的变了作文 小黄车作文 myfavouritefestival英语作文 国庆作文700 那年花开 作文 作文表格打印 红色电影作文 插阴作文 网络暴力 作文 抽屁股作文 挫折的作文800字叙事优秀作文 窗 作文 作文酒 和 作文 作文 考试 猴子 作文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