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辨证思维能力提升训练

2020-11-22 14:20:01
相关推荐

1.7 辨证思维能力提升训练

魏源水韵

1.7.1方法金指

[要义] 1、理解什么是辨证思维;2、理解辨证思维及其相应规律在作文中的应用,并把握辨证思维在作文中如何运用的方法。

一、导语: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5+6=?”,多数同学回答说:“11”。“还有其他的答案吗?”同学们一时哑然,真闹不清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老师见到这种情况,在“=”的后面写了“7”,然后说道,有5个同学 来到了教室,接着6号来了,所以教室里现在有7个学生。同学们一听,顿时哗然,纷纷举手,各种奇妙的答案脱口而出。有说“5+6=1”的,因为“5”就是没有的意思,没有了5个,那么6就只剩下1个了;有说“5+6=0”的,因为5是没有,6就是溜了,所以是0;有说等于“-1”的因为5被假借走6个,不就是-1了吗?

二、分析与应用

1、分析辨证思维的定义

“5+6=11”在数学领域里是唯一的一个结果,但在其他领域里,它却可以是“7”、“1”、“0”、“-1”等等,这位老师很会启发学生,很会开启他们的智慧大门,而这一创新的过程里主要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呢?可能有人说,是发散思维,但最关键的应该是辨证思维。

何谓辨证思维?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白马非马”,白马本身是马,为什么又不是马了呢?因为白马是马,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白马是白色的马,而不是红色、黑色的马,也就是白色是它区别于其他马的一个特征,从这个特征上讲,白马确实又不是一般的马了,故有白马非马的说法。由此例我们可以看出,辨证思维就是告诉我们不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而要多角度的思考,从中找出它和其他事物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再归纳出各自的特点。辨证思维在哲学上体现有三大规律,即个性与同一性,对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下面我就这三大规律来谈一下辨证思维在作文中的运用。

2、一些重要的辨证思维类型

⑴发散与聚合“发散”指从不同角度、路径扩展进行思维。“聚合”是指聚中地、针对性地进行思维。笔者认为,针对 体语言文字,要灵活运用发散和聚合思维。通过思维的先发散后聚合的训练,使学生思维有张有合,在这样的过程中,达到了深入理解的目的。 ⑵求同与求异 从人的思维特点看,往往习惯于求同思维,而缺乏或忽略求异思维。思考时抓住“求异点”,激发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从辨异求同,发掘挖深角度上看,可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正的反看,反的正看,灵活运用求同、求异规律,准确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通过求异思维与求同性认识,就可以准确、高效的达到思考和追求的目的。

⑶表与里“表”与“里”的关系,就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它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本质和处部现象关系的。这种辩证性思维,容易地达到准确理解与深入写作,很容易拿到作文的思维高分。

3、辨证思维的规律在作文中的运用

⑴个性与同一性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都具有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水”、“车”、“动物”、“植物“,它们都是一个普通的事物概念,同时在它们同类事物当中,每个事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火车,汽车,汽水,白开水,小草,杨树等等。正是这些事物的独特特征才使我们这个世界显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莫泊桑向福楼拜学写作,福楼拜让他学习的第一课就是练他的眼力,让他站在车站上观察过往的行人,要求他从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找一个人物进行刻画,要求让福楼拜一眼就能从人群中把他认出来。莫泊桑恪遵师命,仔细地观察,终于成了世界短篇小说大王。莫泊桑的写作,就渗透着辨证思维。因为他观察的是所有的人,“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而那个“让福楼拜一眼认出来的人”,却普遍当中特殊的一个。这个过程就是同中找异的辨证思维方式。再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的刻画“驴粪蛋上下了一层霜”,鲁迅《故乡》中对豆腐西施的刻画“细角伶仃的圆规”。

我们刚才谈了同中求异,同样,我们还可以异中求同,找个别现象背后的规律、本质。例如《祝福》中,关于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众人高兴的祝福声中一步步的推进的,祝福声依旧,但祥林嫂却慢慢地走向了地狱。这就是祥林嫂命运的变迁和欢乐的祝福相比,以乐写悲,显得异常凄凉。还有魏巍的《我的老师》虽然写了7件事,但我们不难发现,每件事都透漏着作者对蔡老师的爱。

⑵对立与统一

任何事物,任何事件中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能找到矛盾对立的双方,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小说有了矛盾,才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戏剧中有了冲突,才能扣人心弦,散文中有了“矛盾”,才使语言变得清新自然。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讲到了大与小的辨证关系,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小事做起。“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同样阐述了这个道理。《雷雨》正是作者设计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使我们在矛盾双方的激烈斗争中,感受人性的美与丑美。《论语·两小儿辩日》中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辩解,更加显示了辨证思维在文学中的魅力。茹志鹃的《百合花》正是那小兵的羞涩和女兵的大方、新媳妇的大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及他们为解放战争奉献自己的一切高尚思想的同一,使我们在硝烟中感受到了战士的可爱,人民的淳朴。

⑶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说:“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神,都要和自己的时代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黑格尔对哲学的认识是在对前人观点否定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马克思的观点则又是在否定黑格尔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哲学认识论上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在作文中照样需要。如“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告诉我们愚公的不愚,智叟不智,面对困难要有不畏艰险的精神。我们运用否定精神,就可以对此质疑,因为我们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大可不必移山,反而应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事业。这一否定会令人为此叫绝;“班门弄斧”讽刺那些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我们可以否定它,提倡“毛遂自荐”、“弄斧必到班门”,因为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竞争的时代,再默不作声,自己的才能只有被埋没;秦观正是在否定前人看牛郎织女星悲伤的基础上,在《鹊桥仙》中写到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佳句;《冷香飞上语文》的作者敢于否定大多数人认为语文是“读读书,写几篇作文的老八股”的观点,才有了对语文丰富多彩的遐想;那位语文老师敢于否定那“5+6=11”的权威结果,才使同学们茅塞顿开,开启了智慧之门,提出了很多有创新意识的观点。

否定,就是否定他人,肯定自己;否定就是创新。试想,别人嚼烂的东西放到你的嘴是什么滋味。所以,作文要敢于的有理有据的否定他人,肯定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写出精美的文章。

例如:针对“重复与变化”这个话题,我们的前辈写了一篇文章,我们共同来欣赏。

示例: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者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突出某一效果,表达出某一思想感情。

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画)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有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道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1.7.2示范分析

一、如何运用辨证思维进行作文创新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应学会由点到面、由主到次 、由表及里的辩证分析。高考作文特别强调辩证思维的特点。如1990年高考作文试题,第一个小姑娘提 出玫瑰园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要求写一篇关于玫瑰园是个坏地方的议论文。这个 小姑娘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却不是主要的方面,没有用两分法看问题,不符合辩证法的观点,这样立意就 不能高深。1993年高考作文首先要明白梧桐脱皮新旧交替的含义,这就是事物的新陈代谢,人的新老交替, 认识到这种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就能体现出作文的辩证艺术。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选择雨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这不仅仅是写社会公德方面的文章,而且要综合运用辩证思维 来分析,才属上等的作文。

那么,如何运用辨证思维进行作文创新呢?

首先,要了解这辨证思维的几个小小的分支,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质变和量变的规律去提炼观点,设计情节。毛泽东曾说过:“客观形式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认识新形式中的新矛盾,与之联结。”这告诉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找到它们的辨证关系,然后再下手去写。

其次,就这些分支,认真的分析问题,设计情节或提炼观点。如根据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规律,我们在写话题作文时,就可以多读一些成功的作文或不成功的作文,从中总结经验和规律,然后,再跳出这个小圈圈,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或创设一个新的作文形式,这就跳出了那种“传统的三段论”、“一事一议”的老框框,给人以亮丽的美感。这一过程同时也蕴涵着质变和量变的规律,因为只有慢慢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找到一种适合自己表情达意的载体。荀子在2000多年前曾提出“天行有常”,而且还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因此,在作文时,我们必须抓住矛盾的双方,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它们的辨证关系,再巧妙的设计、构思,使其超越原有的观点和形式,充分显示自己的创作水平。

1.7.3训练仿真

1、辨证思维导练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要使立意新颖、独到充满创意,一般应从这方面入手:要敢于对习惯、常规和所谓流行的否定。例:用蜡烛比喻教师就有陈腐之嫌。用星星、月亮、大树怎么样?如果能写出它们之间的恰似点,不是一种新的意境吗?人们习惯把美好和圆满的关联看成是天经地仪的,直至把美好和圆满合二为一“美满”。认为美好的东西就一定是圆满无缺,这时,你能拟出《缺陷也是美丽》的标题,不是会让人眼睛一亮吗?美神断臂的维那斯,谁会因她缺少一只手臂,而不认为她是美丽的呢?人在河边站,那能不湿鞋,这是常理。于是,有人偏提出“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的论点,其语虽谈不上石破天惊,至少也是振聋发聩。

这一切都是辩证思维的结果。生活本身就充满了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爱迪生因耳聋而少了许多社交活动,却能专心致志于他的发明创造。挫折和失败是坏事,可是,在强者面前却成了前进的动力,在懦夫眼中成了不可逾越的大山。

考场作文无不蕴含了这一生活中颠扑不破的真理,作文的立意,因了辩证的思维而提升了作文的思维品质,深刻了文章的立意,而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

例某生考场作文: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了一颗珍珠,爱不释手。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总觉得碍眼。心想,如果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就会变成无价之宝。可是,剥去一层,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剥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生活中,得与失,美丽与缺陷往往并存。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以“珍珠与黑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充满了辩证思维的话题作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生活的真实。如果立意停留在生活中有美丽也有缺陷,其思维品质就有失平谈,如能拟出“缺陷,也是一种美”,就熠熠出辩证的光辉。

又如高考作文全国一卷,以一则寓言为背景材料,展开议论。围绕“乌鸦的不自量力和悲剧结局”如果仅把立意定格在“凡事要力而行”其思维品质就有失浅薄,如果拟题为“学会欣赏别人的拥有”,“失败也是一首颂歌”,立意就深刻多了。这种深刻,恰是辩证思维的结果。

可见,要使作文立意创新,就必须学会辩证思维。如何掌握辩证思维?不妨这样试试:在生活中凡事要多想多思,学会全面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一切事物。让自己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发散思维状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困难中寻找有利因素,进步时想想还有哪些不足。经常做这样的思维体操,就会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写作时,自然就会“辩思泉涌”了。

2、辨证思维训练仿真

题目:“孤独之我见”

例文:

孤独这种感觉往往使人畏惧,但我却认为它是一笔财富。记得曾在某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能战胜孤独,你将会得到许多。事隔太久,也许这不是原话,但其基本精神大抵如此。

记得初见这句话时,我兴奋得如同找到了知心朋友。因为那时我正感觉很孤独,心中有话无法向别人倾诉,压抑的情绪无处发泄,常常感到无助和失落,这种感觉在很长一段时间曾令我异常痛苦。

这之前,我也曾经有过许多朋友,他们使我幸福得像只快乐的小鸟。因为那时的我是在“矮人国里充高个儿”,所以感觉总是那样称心如意。就算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也可以无所顾忌的向朋友们倾诉,所以我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孤独。说实话,直到现在,我还认为那种感觉真好

后来,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缘故吧,我和许多同龄的女孩儿一样,慢慢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它是那样可怕,挥之不去,避之不开,如影随形。面对孤独,我曾不断地自我安慰:“慢慢就会习惯的,孤独很快就会过去的。”但我仍然无法习惯在孤独中生活。直到碰到杂志上面的那句话,我的心情才豁然开朗:原来我已经在不经意中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为此欢欣鼓舞,一连几天夜不成寐。后来每当孤独向我袭来时,我总是用平常心态去迎接它。我把孤独看成一只吉祥鸟,在她的陪伴下,我变得一天天成熟起来,再也没有了儿时那种轻飘飘的感觉。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会面对孤独。只要你能把它看作一笔财富,在孤独中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那么你一定会生活得更充实、快乐和幸福的。

我们提倡辨证思维,但反对机械照搬;我们提倡辨证思维,但反对诡辩论的无中生有;我们提倡辨证思维,但反对脱离现实世界空想;我们提倡辨证思维,更提倡把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放飞思维的翅膀,打开知识的大门,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中翱翔。

1.7.4 迷雾导航

一、雕虫小技

迷雾之一:

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但分析论证的时候,对事物的某一方面强调得过分,成了站不住脚的“过头话”。

导航措施:

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质联系,把握好分析、判断的分寸。

迷雾之二:

只注意事物的一面,不注意事物的另一方面;重视了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导航措施:

要多角度、多侧面的去看待和分析事物。

迷雾之三:

只是静止地孤立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导航措施:

要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分析事物。

总之,学会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

二、未雨绸缪——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反映在逻辑上要求人们必须把握研究事物的总和,从事物本身矛盾发展、运动、变化把握它。反映在议论文写作上,要求作者能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察、分析事物,并用这样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使文章的内容不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辩证思想通常包括个性和共性(也就是个别和一般、特殊与普通)、绝对与相对、事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和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正面与反面,美好与丑恶等辩证法。

1、通过批判性阅读学习辩证思维

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重视感受、体验、咀嚼、涵泳,感受体验、储存走出来再整体审视、质疑、讨论、争鸣、补充,进行批判性阅读。阅读不应只是被动吸收、借鉴,更应积极主动批判,要打破对名篇的崇拜与迷信。如对《雷雨》主题的解读,由于受庸俗社会学评价标准,历来认为它暴露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社会悲剧,周朴园的性格只能是虚伪自私,而不能是精明、宽厚。其实曹禺在《雷雨》序中明确表示:《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也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天地间的‘残忍’……我的情感要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由此可见,《雷雨》主题是否也可解读为:人面对着一个为人所无法洞悉的、使人即使怀着最善良的愿望仍要归于失败的某种力量或原则所控制的世界。从性格论看:周朴园固然有虚伪的一面,但不乏有温情、宽厚的一面,“他是真诚地认为自己在怀念鲁侍萍,见了鲁侍萍他真的以为一张支票可以偿还三十年的痛苦。想象不出精神痛苦和金钱之间的区别。”(按:孙绍振语)只不过相对于前者,后者显得苍白无力,周朴园的温情宽厚掩盖不了他的自私、虚伪。

同样,对《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性格的解读,若从正向思考,玛蒂尔德很虚荣、追求享乐。但从反向思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身上还有许多可贵品质:坚强、纯真、质朴、善良、诚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辩证分析,不但把握住人物的主性格,也把握人物多重性格组合。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2、品味新教材中蕴含的辩证法

新教材中选入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论述,《灯》中对光明与黑暗的顿悟,《记忆》中对人性崇高自私、美丽丑恶、痛苦快乐的剖析,《我与地坛》超越生死的思考,《我的空中楼阁》中“动与静”、“大与小”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米洛斯的维纳斯》残缺与完美……无一不染上强烈辩证思维和理性色彩,若能对文中涉及矛盾关系细加品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对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3、通过语言训练培养辩证思维

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章熊先生曾说:“议论文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者,其原因大多是囿于常规,没有找到一个突破口。”所以以句子为单位进行训练,可以快速调动学生思辩的积极性且便于操作。如:围绕镜子、蜡烛、沙子等物,应用逆向、发散思维能力,从正反提炼事物的寓意。以“镜子”为例,从正反立意。①你对它微笑,它也会对你微笑。你对它发怒,它也对你发怒。②镜子能展现美丽的容颜,却不能让美丽永驻。③破镜固然能重圆,但感情的裂缝却难以弥补。④镜子能照射人的外表却不能透射人的内心。⑤以自己为镜是孤芳自赏,以别人为镜是取长补短。⑥镜子是无私的,它不因你的地位高而吹捧你,不因你的地位低而贬斥你。但又是自私的,只反映别人的缺点却不能反映自己的缺点……通过系统训练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就提高了。

4、通过辩论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是彼此用一定的事实理由来阐述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矛盾,以便达成共识,从辩论中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可以开展以“……的利弊”为主话题的系列辩论,子话题有:中学生上网利弊谈攀比风利弊、看武侠小说利弊、考试作弊利弊、送礼利弊。也可以利用成语旧题新辩,如:“东施效颦”、“班门弄斧”、“名师出高徒”等旧题目,可以突破这些成语中不够科学的思维模式。还可利用网上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及“中学生辩论赛”,欣赏优秀辩手的出色表现,在学习辩论技巧的同时,也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总之,培养辩证思维,就能自觉地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生活,对事物作出全面的观照,客观的分析和公正的评判,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掌握好分寸,恰如其分地表现生活,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文章立意深刻,论述更透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 小制作作文 七夕作文 奥运会作文 小小作文 作文秋 万能作文模板 考研 英语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