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产家长们的焦虑 不停让孩子学各种兴趣班 还学出了鄙视链

2020-11-22 15:30:01
相关推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LD讲故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本世纪最毒的迷魂汤。如果你还不是为人父母,会觉得这事无所谓,可一旦有了孩子,你就不得不信。

中产焦虑,其中有一项就是对孩子的教育焦虑。在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门槛是年收入50万元以上,年消费30万元以上。中产家庭的孩子,学习各种兴趣班,包括英语、钢琴、绘画、舞蹈等等。

曾经有位妈妈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钢琴,周二围棋,周三英语、周四书法、周五跆拳道、周六作文,只有周日可以自由活动。很多人觉得,这个妈妈实在丧心病狂,却不曾知道,这样的安排已经是不少孩子的日常。

孩子学得压抑,中产父母却不厌其烦,甚至还有兴趣班鄙视链,这个鄙视链,可真是有意思。

兴趣班鄙视链

体育类兴趣班鄙视链:马术>高尔夫>击剑>网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游泳>跑步

在中产爸妈看来,运动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挑战,是毅力与耐力的体现。

近几年,马术突然火了起来。朋友圈没晒过娃在马背上的照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产。一节课500~1000块钱,中产爸妈咬咬牙。如果只是周末骑着马在室内跑一圈,顶多算个入门。后面租马、买装备、寄养的价格是呈指数倍增长。

为什么是马术呢?首先,马术够酷,别人问孩子有什么技能,马术两个字从嘴里蹦出来就不一样。另外,马术能提高圈层,帮孩子筛选到高阶层的朋友。

除了马术,高尔夫、击剑也备受中产妈妈青睐。学高尔夫的,俱乐部入会费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学费还要另算;学击剑的每次击剑课50分钟,让孩子体会那种带上头盔拿起剑、向对手敬礼的仪式感;

很多中产爸妈报兴趣班的初衷是为了开发孩子潜能,一不小心变成了名利的角逐场。孩子的兴趣班,是父母的眼界、能力和阶层,孩子的兴趣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

乐器类鄙视链:管风琴>提琴>小提琴>长笛>萨克斯>架子鼓>钢琴

中产父母小时候,学钢琴的家庭非富即贵,如今已成为养娃标配。有家长调侃“孩子班上40人,学钢琴的占一半,登台表演要摇号”。

相似的还有古筝、吉他和尤克里里。十年前,抱着吉他唱一首《董小姐》就可以追到心爱的女生,如今成为天桥底下艺人的饭碗。

小提琴就不一样了,一个是贵,一把发音健康音色优美的小提琴起码三四万;另一个是难,小提琴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找准调,培养出一个小提琴苗子需要的是运气。

另一个近几年比较火的乐器就是大提琴,可配乐可独奏,数量稀缺,已经有了鄙视小提琴的苗头。

然而,这些在管风琴面前都得夹着尾巴走,管风琴就是音乐厅本体,学得咋样也没人敢问。

棋类兴趣班鄙视链: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军棋>五子棋>跳棋

在棋类运动中,学围棋的站在人类智力的巅峰鄙视一切,其他棋种都是肤浅的游戏;

学国际象棋的鄙视学象棋的只能跟老头过招,没有胸怀世界;军棋、五子棋、跳棋在前三者眼中根本不算棋,就是一哄孩子玩具。

然而, 所有学棋的都被其他类别的兴趣班鄙视,这不是有钱的样子。

中产父母的焦虑

近几年,逻辑思维、机器人编程、乐高建构、儿童戏剧等新兴兴趣班如雨后春笋,鞭笞着中产父母的钱包。

有人做了统计,有八成家庭的课外教育投入超过1万,有五成家庭超过2万。在一线城市,文化课+艺术+体育的组合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养娃标配,2018年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2019年变成了八万。

所有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在竞争中落后,仿佛教育就是一场游戏。时间就是金钱,600块钱一小时的课,谁都耽误不起。

如今的名校,门槛越来越高,没有拿得出手的特长,连简历都过不了。为了挤进名校,有人卖掉五环外远大新,花1000万买下学区老破小;有人放着大房子不住,每月1万5在教育资源丰富的片区租个小两居陪读。

他们给孩子报班刷卡的时候,你才反应过来,这可能是你一年的开销。要看一个人有多少钱,数娃最靠谱。有一个娃的是准中产;有两个娃的是土豪;有三个娃的是土豪里的战斗豪。

教育阶层分化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代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中产家长是焦虑中的焦虑。

不只中国,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也一样。举全家之力,把孩子托举得高一点,是全世界父母共同的期许。数据显示,全球82家私人辅导机构,美国有49家机构,英国8家,中国6家,加拿大2家,德国2家,韩国,日本各1家。

在全加州第1的惠特尼高中,为了拿到最高的GPA成绩4.0,学生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每天灌下4杯咖啡,保证自己可以精神充沛进行学习。在英国,课外辅导已经上升到军备竞赛级别,有27%的英国孩子参加课外辅导。

越往上走,阶层跨越越困难,越没有绝对的公平。对于渴望进入顶尖学府的中产孩子来说,不管多少技能,进入学校都是不一定的事情。

中产和中产的孩子们,只能不停地努力工作和学习,必须接近满分,才有可能成为那1%。

有人说家长把自己和孩子逼得太狠了,让孩子自由选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好么?其实,大多数家长并不是指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是不想让他在残酷的竞争中坠落。

不停地逼迫孩子学习各种东西,是当下社会的现实,也是一个畸形的现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