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注意看这里!普通艺术爱好者观展指南

2020-11-22 17:30:01
相关推荐

撰稿丨记者 何安安

当我们在看艺术展时,我们在看什么?当我们在参观大师作品时,怎样才能有所收获?层出不穷的艺术展,是否都值得一看?当下流行的多媒体“网红”展,观看价值到底在哪里?当我们置身于巴黎卢浮宫,却发现什么都看不懂,又该怎么办呢?

正如翁昕在《如何看懂艺术2》序言里所说的那样,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只需要支付机票和博物馆门票,就可以走到几乎任何一件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真迹面前,它和我们所站的位置相隔不到一米。但显然,这些位于恒温恒湿展柜中的画像,在博物馆中不过是一件件孤单的文物,它和我们之间有着许多隔膜。翁昕认为,只有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看懂艺术。

《如何看懂艺术2》,翁昕 著,未读艺术家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9月版。

还记得今年下半年伊始,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毕加索作品展每天都排起长龙,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也成了网红打卡圣地……这些杰出艺术大师的作品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越来越近。但是,对于这些展览来说,我们要的可能不仅仅是成为“日均到场数千人”中的一员,越来越多的普通艺术爱好者,希望可以知道圈内人究竟如何观展?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轻松愉快地享受一场艺术展呢?在日前于北京中信书店举办的一场以“像行家一样参观艺术展”为题的分享会上,独立艺术经纪人、知乎艺术达人翁昕根据自身多次参观中外展览的经历,讲述了在面对几十个展厅、上百个艺术家作品时,该如何有的放矢。在翁昕看来,威廉德库宁和弗朗兹克莱两位上世纪活跃在纽约的抽象艺术大师,绝对是看展的行家,“他们有一个主张,说欣赏艺术就跟平常吃饭是一样的。如果一口气在一顿饭当中吃了太多的菜式,就是消化不良,所以他们主张,看画的时候也要尽量少看,要看得精。”

翁昕在一场以“像行家一样参观艺术展”为题的分享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观展经验。

看展的当场要把注意力放在作品本身

翁昕首先强调了在观展前进行阅读的重要性。那么,读艺术史读的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阅读艺术史?艺术史能告诉我们什么?艺术史又是什么?

翁昕以莫奈的作品《睡莲》为例,这些印象派的史诗级作品到底好在哪里?一个初看者可能会感觉画面很好看,颜色很养眼。那么,如果阅读完艺术史后,重新看莫奈的这幅作品,是否就可以完成一篇四百字的作文,说明自己比之前更懂艺术呢?并非如此,看艺术史并不要往自己头脑里加入知识点或者成见,“莫奈的画作好在哪里,他的作品和之前的艺术家创作风格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我们读艺术史的时候要读的内容。”

莫奈《绽放的睡莲》,约1914-1917年作,拍出了8468.75万美元的高价。

那么,艺术史都要解决哪些问题呢?翁昕以《大卫》为例,《大卫》是《圣经》里的故事,《圣经》中用大卫的桥段说明信仰的力量,而这正是艺术史率先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个作品讲述了什么故事。这之后,艺术史需要说明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米开朗琪罗一定要做这件作品吗?这件作品是因为它是米开朗琪罗做的才有名气、才重要,还是米开朗琪罗因为这件作品奠定了他的地位?”翁昕说,接下来,艺术史还会关心米开朗琪罗为什么要做这件作品?是谁找他做这件作品的,以及做完这件作品以后发生了什么?在米开朗琪罗之外,多纳泰罗、贝尼尼等艺术大师又会如何演绎作品等一系列问题。翁昕说,了解这些东西,可以让我们在观看艺术时产生更多的联想。

展览前言除了策展人自己对展览的理解外,更多会向读者阐述这个展览讲述了什么事,展出了哪些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和今天的我们有什么联系和影响。翁昕说,这些展览前言和艺术史书不同,往往会非常简明扼要,涵盖许多方面的内容。这种阅读会让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将观看展览的体验,变成阅读展览的体验,“而事先对艺术史的积累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我们看展的时候能说得头头是道,而在于看展的当场能够解放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品本身。”翁昕说,观看艺术展的核心在于观看,而不是阅读,“如果只是阅读的话,我们就舍本逐末。即便是阅读艺术史得知《大卫》是超过5米的巨大雕像,但是这个‘巨大’的感受只停留在概念上,只有亲自观看我们才能意识到这样的尺寸有什么样的价值。”

在博物馆里拍照是一个跟自己对话、思考的过程

翁昕出身于艺术世家,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苏富比艺术学院(伦敦)。回国后,翁昕成为独立艺术经纪人,为中国藏家介绍并寻找海外经典大师名作,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大小博物馆、画廊、艺术机构、私人基金会等,服务藏家包括大型私人银行顶级客户。同时,他对每件名作的前世今生了然于胸,除了在知乎Live等平台以及书店进行过数十场分享会外,他还筹划写作了艺术科普书籍《如何看懂艺术》系列。在他笔下,深奥的艺术史也变得容易读、便于记忆。

《如何看懂艺术2》插图,契马布埃,《圣母子与两天使》(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

有效运用时间是翁昕提出的第二个看展的观点。“有效运用时间不等于抓紧使用时间,这两个有很大的差别。”翁昕以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为例,所有人去卢浮宫都要看《蒙娜丽莎》,但后面一整片区域收藏着非常重要、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的古埃及和中东的文物,却鲜有人光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看展的时候,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观展热情和体力,同时过低地估计展览的信息量,大部分人看完《蒙娜丽莎》所在的区域就没有了体力,“看展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展品往往是看不完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翁昕的建议是在出行之前制定主题。

第三条则是把艺术带出博物馆,也就是说,让参观艺术展览获得的体验,能够在生活当中延伸更久的时间。翁昕给出的一个基础建议就是在看展之后购买和展览艺术家相关,或者和展览主题相关的书籍,“我们没有必要一上来,就一口气看整个世界的艺术史,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开始,可能体验会更好。”

第二鼓励的方式则是在博物馆里拍照,不光要拍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还要拍作品中那些感动自己的细节。“拍照的好处是什么?”翁昕说,拍照实际上是一个在跟自己对话、思考的过程。同时,拍照可以留下让自己感动的瞬间,却不会影响我们在现场的观展体验。除此之外,他还鼓励大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照片,“艺术史是他人的观点,而你分享出去的,选择拍下来的,才是跟你有关的艺术史。”

《如何看懂艺术2》插图,博纳文图拉贝林吉耶里,《圣方济各祭坛画》局部。

那么,当我们涉及沉浸、互动的当代作品不明所以的时候,要怎么看呢?翁昕的建议是,像威廉德库宁他们那样,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翁昕将自己看不懂的作品分为三类:一类叫做看不懂也很讨厌;第二类是看不懂而且我没感觉;第三类叫做虽然看不懂,但是觉得好像很有意思。但不管我们在现场的时候知道还是不知道,并不会改变我们观看作品的体验,“观看本身在现场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 何安安

编辑 | 李阳

校对 | 薛京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恐怖作文 我的玩具作文 我的幸福 作文 作文大纲 约定作文 作文我想对你说 我的幸福作文 勤劳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的作文 跑步的作文 作文批注 作文300字四年级 日常生活作文 乒乓球作文 逆境作文 英语作文七年级 后悔的作文 动物园的作文 青春600字作文 分手作文 励志作文素材 的自述作文 的那一刻作文 作文好题目 展望作文 母亲节 作文 作文好的开头 初一下册作文 沙滩作文 成长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