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刘强东一夜白头!中国企业家:不敢病 离不开 放不下 死不了

2020-11-22 18:00:02
相关推荐

文章来源:创业报

中国的企业家都是扛着棺材上路的。

上个月月初,马云在杭州集结了4万人为阿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成人礼。

马云,中国首富,在许多人眼中,他自然是成功的代表,可他却在生日会上说:我有生以来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阿里巴巴,因为工作占据了我的所有时间……如果有来生,不会再做这样的生意……我不想谈论商业,不想工作。

小编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许多人都只看到企业家人前显贵,却没看到他们人后黯然流泪的一面。

《乔布斯传》全书中,乔布斯一共哭泣157次,平均三页哭1次。企业家往往是越坚强越脆弱的一类人,他们在困难时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但在回首往事时,却也有泪点极低的时刻。

中国企业家是最累的群体之一,而对很多第一代创业者来说,他们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不是不想停下来而是不能停下来。相比人,他们更像一台机器,充电一小时,就可以待机一天。

马云的老婆曾说,儿子是马云创业的牺牲品。这是中国企业群体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家,只有企业,没有家。

王健林:9天9夜没睡跑贷款,最后1分没拿到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中国前首富王健林创业初期为了拿到银行贷款,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每天都去银行堵行长,坚持了两个多月,最后还是一分钱都没有拿到。

除了缺钱,王健林还说在做商业地产的前三年里,打了222场官司。平均5天打一场官司。

承包商欺压、客户控告、银行瞧不起,熬过了这样的压力,才有了能定下一个亿小目标的王健林。

宗庆后:骑三轮车送货,逼出来的营销天才

从青丝到白头,宗庆后挥斥方遒的年华都给了娃哈哈。2017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而这位72岁食业老人依旧奔波在公司的最前沿。

42岁贷款14万元创业,每天靠三轮车代销汽水及冰棍到坐拥800亿成“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这其中的艰辛几个人受得了?

创业30年,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365天就有300天在市场一线。别人上班都是朝九晚五,他是朝七晚十一,有时候年都是在公司过的。

老一代企业家都是遭了大罪,吃了大苦的人。宗庆后曾说:小时候苦惯了,后来做生意也吃过不少苦,钱都是自己一点一滴辛苦挣出来的,但真的不太会享受。”

刘强东:京东面临倒闭,34岁一夜愁白头

大众眼中的刘强东无疑是人生大赢家,爱情事业双丰收。其实在2007年他借助资本力量,大规模扩张,京东著名的自建物流,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可他这种快速扩张的模式,必须有资本不断注入,才能持续下去,万一资金链断了,前面的努力就功亏一篑。刘强东并不走运,第二年,他就赶上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8年,刘强东长期失眠,焦虑不堪,34岁的他一夜白了头发。

柳传志:创业初期被骗300万,从未动摇

柳传志40岁创业,放弃了中科院的高薪厚职。创业资本20万,不到半年就被骗了14万,3年后又被深圳一家私人进口公司骗走了联想300万元,柳传志曾说,当时杀了对方的心都有了。

柳传志曾感慨说,“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不动摇,是他创业的制胜法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企业家跟创业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企业家经得住击打,永不止步。

刘永好:我们不是一夜暴富

所有的创一代都不是一夜暴富的。刘永好二十岁之前,没有穿过一件像样子的衣服。举债养鸡接了一个大单,货交出去了,钱没收到,走投无路之下,甚至萌生了要从岷江的桥头跳下去的想法。

人就是这样,没有逼到分上,谁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如今刘永好是多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2016年,胡润百富榜,刘永好家族以425亿财富排名第30位。

刘永好如今已经是一位六旬老人了,苦难没有打垮他,反而使他愈发乐观。刘永好曾说:“我们不是一夜暴富者,深知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我们企业的底蕴是踏实稳健的、生机绵绵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创建百年希望。一切务实、不讲排场、不图虚名,不抽烟,不酗酒、不打牌,每天开销不超过100元,吃穿随便,得体就行。”

富有但却过着简朴充实的生活,这是刘永好与许多成功者不同的地方;这是新希望多年来蓬勃发展没有倒下去的原因!

企业家面临着什么?

商业评论家王育琨在著作《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中,这样描述中国企业家的刚硬与脆弱:

因为那太阳般的盔甲过于耀眼,人们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达不了他们的心灵。在人们眼里,他们像那盔甲一样的坚硬,直到有一天,那坚硬的躯体轰然倒下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硬的身躯会毫无征兆地坍塌。

这似乎也可以用中国历史上流传的一句话进行解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企业家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而一旦选择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如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所说,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企业家承担着身体、精神的双重压力,负重而行。

1、大多数人是工作狂,积劳成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用在企业家身上恰如其分。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一把手,经常面对千头万绪的企业发展问题,大多数都是工作狂,没有睡到自然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工作时间长、作息不规律,即使有病也一再拖。

李开复患病前,经常和年轻人比赛熬夜,半夜回邮件;网上曾流传过王健林的一天作息表,他早上4点起床,健身45分钟,工作量约是16小时;马云一年飞行了800多个小时,平均每天2小时在飞机上度过,走访了33个国家和地区;柳传志讲到他得病时,往往病好了第二天就又立刻工作,后来变成一个常态,经常地半个月左右就要犯一次;《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说“乔布斯在死前一天还是在工作”……这种作息及高强度的工作在企业家中并不是少数,而如今89岁的李嘉诚、87岁的巴菲特还坚持在企业的一线工作。

王健林一天行程表

不愿意说累,似乎成为中国企业家的通病。青岛啤酒的彭作义突发心肌梗塞意外去世,大中电器的胡凯、爱立信的杨迈都死于心脏病,日本曾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在一年内相继突然去世,而这背后更多是积劳成疾,过劳猝死。

企业家如此拼命,长期高负荷工作,身体的健康状态让人堪忧。而中高层管理人员上行下效,越来越多的人也被疾病、亚健康侵蚀,亦不容忽视。

2、背负的精神压力巨大

在郭家学想要自杀的那个下午,查出端倪的员工赶到办公室。他们说:

如果你死了,你就把所有为了梦想而追随你的同事们都害死了。你死了是要大家心死吗?你死了,父母兄弟孩子的痛苦你想过吗?那么多帮助你的朋友的感受你想过吗?你死了,几万名员工的饭碗怎么办……

这样的话语无疑一字一字地敲打着郭的心,身上有如此多的期望,生命已不只是一个人的。人要好好活着,而好好地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实际上,一旦一个人长期背负的期望、压力过多时,这就很容易导致抑郁症,企业家、一把手群体中并不少见。法制周报曾提到一份公开资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为自己摆脱不了的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身亡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

柳传志在刚开始办企业的时候,多次有过太大的惊吓,他说“差点儿吓出神经病来”,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自曝患过两次抑郁症,毛大庆在万科转型最艰难时期患上抑郁症。

而互联网行业最有名的抑郁症患者,就不得不提到张朝阳。张朝阳用“悲催”来形容他的2012年,他焦虑、抑郁,精神上常常处于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之中。“我什么都有,但我就是很痛苦!”他最终选择闭关一年,几乎与世隔绝。而等他重新在公众视野中露面,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中国互联网教父级的人物带领搜狐如何面对后来居上者,这也是他要面对的新课题。

企业家也许比外界想象的要承受更多,更为脆弱。何伊凡曾在去年清明节时,总结了三十五位企业家的六种死法。他发现每逢宏观环境趋冷,出口不景气,民间借贷崩盘、银行收贷、反腐高峰,都会出现集中的企业家跑路、自杀,或者遭遇暴力伤害事件。

压在企业家身上的“四座大山”

中国有一群坚持奔日子的人,一群愿意做大树的人,企业家们正是这样的人。而吴晓波观察到很多人觉得做企业越来越累。

企业家很脆弱,但他们更不敢病、死不起,为何?背后其实是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这些无疑是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处理政商关系大多要靠企业一把手

冯仑曾总结了 30 年民企的三种死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商摩擦。政商关系的问题是企业死亡率第一的原因。湖畔大学研究企业死亡率第一位的也是政商关系。

中国的商业环境中存在着两种资本形态的企业,一种是国有资本,一个是民营企业,甚至还被称为非公企业,这种称呼无意间也加剧了两者的分化。在前不久《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 500 强榜单中,中国上榜公司有 115 家,80% 的中国入榜企业是地方国企或央企。民营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很多领域,民营企业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扮演跑龙套的角色。而民营企业家亦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辞职下海,弃官经商的梅永红讲过他在地方政府工作期间,看到很多官员对企业家吹胡子瞪眼睛,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令人心寒。

亲、清的政商关系定调,给民企松绑,让民企看到更多希望,但也需要企业家更有智慧地维护和经营。尤其是一些在地方的大型民企,早期有公有资本参股,后来被充分授权,发展壮大至今,这其中的权力平衡并非一般人可以驾驭。

2、中国民企大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内部管理跟不上

除了华为、万科、联想、新东方等少数大型民企外,中国有超过 2000 多万个中小企业,这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发展过程中,捉襟见肘、跌跌撞撞、死扛硬挺、野蛮生长,在奔跑中调整姿势,这是中小企业的真实写照。

中小企业在初创前期,几乎一切的导向就是生存、活下来。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合理而完善的人才梯队管理制度是极大的奢侈品。很多民企的一把手也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大权紧紧地握在自己手里,亲力亲为。这更容易导致一家企业以创始人为大,严重依赖单独的某一个人。这也加剧了一家企业的风险。

3、很多第一代创业家没有做好交班

根据 " 新财富 500 富人榜 " 的数据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民营企业家占比为 67%,这意味着近七成的中国家族企业需寻找接班人。未来五到十年内,我国将有 300 万家民营企业面临接班换代的问题。

麦肯锡上海区董事总经理张海濛先生曾在岛君的采访文章《民企转型的三大动因、成败关键、老板格局…这篇讲透了》中提到:

实际上,大部分第一代的创业人现在刚开始要交班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已经不太来得及。我认为现在很多的中国第一代创业家没有做好交班,没有对自己下一代的领导层做好安排。

选择家族的内部人接班企业,这是第一代企业家的优先选择,也是中国民企接班换代的最典型、最常见的模式。新希望的刘畅、娃哈哈的宗馥莉、碧桂园的杨惠妍是目前已成功接班的 "80 后 " 二代。而即便从小接受培养的二代也未必愿意接班,比如曹德旺的儿子曹晖。

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初创人选择职业经理人的接班模式。柳传志把联想的接力棒交给了杨元庆,王石把万科交给了郁亮等等。

第一代创业家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前,就意味着依然要奔波在企业的第一线。

4、外界舆论与资本的压力

小编曾在现场听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对自己的股东和员工说:公司股票能否持续增长,最大风险是我的身体是否出问题。

一个企业家对稳定或提高一家企业股票市值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也因此,一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创始人或老大身体若有了异样,公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多是稳定军心,守口如瓶。

而一旦一个公众人物的病情被曝光后,很容易迅速成为各大媒体争先转载的头条,也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比如乔布斯、李开复。当乔布斯患有胰腺癌的消息在 2004 年被传出后,整个 " 苹果世界 " 陷入了一种恐慌。

一把手保持健康,不光是对自己,而且是对企业员工、投资人、资本市场的一种交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做家务作文100字 岁月的礼物作文 我爱劳动作文 做家务的作文300字 冬韵作文 有幸遇见你作文 绿箩作文 难忘的事作文300字 吹糖人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高中 友善作文600字 四年级上册作文300字 关于本领的作文 英语四级作文多少分 小学生寒假作文 不一样的什么作文 我的笔友英语作文 语文报杯作文大赛 我的童年500字作文 我的一天作文300字 新年快乐英语作文 踢足球作文300字 什么改变了我作文 全国优秀作文选 屠呦呦作文素材 我的姐姐作文400字 成长经历作文600字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社会实践活动作文 懂你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