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欧阳修的书法及理论 书法漂亮 说理明朗清晰

2020-11-22 18:10:01
相关推荐

欧阳修( 1007- 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上,吉州庐陵(今凤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忠。

欧阳修嗜古好学地通群书,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晚年留意书学,其书爽然有资,超将流俗,苏轼称之为“笔势险劲,字体新丽,精勤敏妙,自成一家”。他于天下会石之刻无所不闻,又从而品菜,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其中颇多论书见解,文其《欧阳文忠集》中有《试笔》-篇,其中也有不少论书小品。在对于书法的认识上,欧阳修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学书为乐。他口为书法艺术乃是人生的一种乐事,请看他《试笔》中的数则:

[学书为乐]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真草书]自此以后,复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作字要熟]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然患少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耶。

欧阳修结合书法的特征和他个人的体会提出“学书为乐"的主张.大约基于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一、书法是一种玄妙而富于魅力的艺术,使人学之愈久而好之愈笃,这是由于书法本身的变化无穷,表现形式的抽象性所臻,因而欧阳修以为其少年、中年所喜之他事,旋又生厌,唯独书法“愈久益深而尤不厌”。唯其令人不生厌倦之心,可用以遣时消日,故书为人生之一乐事。

二、作书是极简便的,它能给人以静的乐趣,适合于净窗明几的环境,“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因而欧阳修极注重书法的静中之乐,其《笔说》中有《学书静中至乐说》一则云:“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要得静中之乐者,惟此路。”然,学书须寓心于其事,然又不害情性,故书为“寓于有益者”后来冯张。书是君子之艺”的说法;与欧用修此说相通。

三书法具有“乐其心的作用,这里涉及到了书法创作的作者心态问题,书家作书不同于作家作文和画家作画,要完全凭借创作者的构思创造出件艺术品.

而书法创作无借固定的字形,要求作者在此基础之上表现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因而它既要“离心”,又不必劳心著力,当个人作书时,他便忘了纸墨之外的客观世界,然北创作又毋须一个冥思苦索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书法创作的一种惬意感。

欧阳修说:“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笔说.夏日学书论》)可知在欧阳修看来,书法是一种最宜自适的艺术,故它“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

由此立论,欧阳修往重书法创作应顺其自然,以寓心适意为目的,而不必断断于工拙。他说:“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目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役之劳,岂非人心数 于好胜郡!”(试笔.学书工物)

他反对在书法上要穷极精力面争奇斗胜的习气,仅视书道为一种遭心消目的手段,故主张自然流露,不以工抽系于心。他对前代书法的评驾也贯以此种标准.故《集古录跋尾.晋王献之法帖》中说

余尝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丰皆吊哀候病。叙啖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面逸笔综兴,淋滴挥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丽,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绝.徐面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以为奇观而想见其人也。至于高文大册,何尝用此,而今人不然,至或弃百事.弊精疲力,以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者,是真可笑也

可见他对晋人书的推重在于其书出乎真情平意,不求刻意为工,由乘兴挥酒而自然工妙。因而他评虞世南的《千文后》说:“右虞世南所书,言不成文,乃信笔偶然尔,其字画精妙,平生所书碑刻多实,皆莫及也。岂矜持与不用意便有优劣耶?”(《集古录跋尼》卷五)

显然.欧阳修以为不用意而写的字反高于矜持著力的作品,因于前者能得自然纯朴之美。故他标举适兴而作,反对矫揉造作。

其《试笔》中有《风法华》条云: 往时有风法华者,偶然至人家,见笔便书,初无伦理.久而祸福或应岂非好怪之土为之迁就其事耶?余每见笔辄书,故江邻儿比余为风法华。”可知欧公本人作书也率性而发,自然天成,不择时地而出,正与其寓心消日,不较工拙的主张契合。

然而,我们说欧阳修论书重自然兴会.并不是说他排除规矩格法。 相反,他是极为嗜古尚法的,他的《集古录序》中就明确表示了自己好古面能专一的祈尚。他说,“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专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贪者皆关故于其间,故得一其所好 于斯好之已笃.则力虽来足,犹能致之”可见他对古代碑帖的爱好是是极深的.故其论书也以好古为尚,他特别对唐代书法表示出钦佩和仰慕,曾说:“余常与蔡君谟论书,以谓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费废于今。余之所录,如于顿高骈,下至陈游璨等书皆有,盖武夫悍将暨楷书手辈,字皆可爱。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唐人书见于今而名不知于当时者,如张师丘、缪师愈之类,盖不可胜数也。”(《集古录跋尾.唐安公美政颂》其跋(范文度模本兰亭序》中也说:“自唐末干戈之乱,儒学文章扫地而尽,宋兴百年之间,雄文硕儒比肩而出,独字学久而不振,未能比踪唐之人,余每以为恨。”可见他对唐人书法的极度推重,以为唐人工书是一种时代风气,即使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其传世的书法作品也都可观,这是由于社会普遍重视书法的结果,他深病宋人之书罕有工者,由于宋人好高骛远,不屑著力于书,欧公说:“盖自唐以前贤杰之士莫不工于字书,其残篇断稿,为此所宝,传于今者,何可胜数。彼其事业超然高爽,不当留精于此小艺,岂其习俗承流,家为常事;抑学者犹有师法.而后世愉薄,渐趋苟简,久而遂至于废绝欤?今士大夫务以远自高,忽书为不足学,往往仅能执笔,而闻有以书自名者,世亦不甚知为贵也。”显然他的崇古卑今,尊唐抑宋是具有针砭时弊意义的,同时又表现出了他对“师法”的肯定,书不失法,即有可观,唐人重法,故最合欧公论书之祈尚。,其《集古录跋尼》中说:“颜公忠文之欧阳修在唐代书家中最低阳月 其为人尊严例劲,像其笔划。”(《唐颜真卿麻姑坛记》)又说:“节胶如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长之.然愈久而愈可基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 ,然虽多而不厌也故虽其残缺不忍弃之。”(唐原行公书残碑》)“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唐颜鲁公二十二字帖》)可知他对颜真卿的推重主要在于其忠臣烈土的品格,由于颜氏在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忠贞不屈的气节,故欧公认为他的字也有一种刚毅之气,他的《笔说.世人作肥字说》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随与纸墨泥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唯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由此充分表现了他以人品为书法的首要标准,世虽有工书者而人品不足观,则旋即泯灭无闻。欧阳修论文学曾主张“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也就是将文章作为人之道德品格的附庸,以为只须道胜,则文章自然能工。可见欧氏的书论与其文论是一致的, 表现了他对文艺的看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与人为善作文600字 小学作文我的朋友 没有水的日子作文 消防演练作文 菊花的样子作文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200字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文 我的读书生涯作文 英语作文提建议 二年级关于玩具的作文 我心爱的物品作文 我正开启未来作文600字 诗歌形式作文 什么的力量的作文 无锡南禅寺作文 自由与规则作文 小学生写信作文 诚实最珍贵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怎么写 写人作文方法 作文我眼中的 考研英语作文看谁的 人与自然作文300字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怎么写 消防安全作文350字 守护生命之源作文 作文校园里的桂花树 我的经历作文600字 四年级作文写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