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独特的文学思想 被评为宋文中最高成就的一家!

2020-11-22 18:35:01
相关推荐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入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又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六一居土集叙》,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的,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思不知之,知之思不能达之于口与手”,《苏轼文集》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例如“日与水居”的人“有得于水之道”。所以苏轼主张文应像客观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本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第”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古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泪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苏轼文集》他的自我评价与读者的感受是相吻合的,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著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文却依靠挥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ー。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应付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

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习气逐渐减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史论和政论已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例如《日喻》中的两段比喻:生而吵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日:“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箭,亦远矣,而者不知其比去些而求之人也此文论证了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依赖片面的见闻,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掌握事物规律的道理,说理十分透辟,但它的说理是借助生动的事例,或者说是通过文学形象来展现的,所以它给读者的印象不但深刻,而且生动鲜明,既能使人得到知性的认识,又能带来审美的愉悦。又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方面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另一方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也是夹叙夹议的范例。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它围绕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根据实地考察的见间,纠正了前人的说法,并引申出对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不能“臆断其有无”的哲理,思路清晰,论证透辟。尤其可贵的是此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的,例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寥塞几笔即画出一个幽美而又阴森的境界,读之忧如身临其境,作者赏探险、务实求真的情怀也随之展现无遗。而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是直接配合议论的,堪称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闻人如吾两人者耳。全文仅八十馀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岩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轼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与人为善作文600字 小学作文我的朋友 没有水的日子作文 消防演练作文 菊花的样子作文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200字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文 我的读书生涯作文 英语作文提建议 二年级关于玩具的作文 我心爱的物品作文 我正开启未来作文600字 诗歌形式作文 什么的力量的作文 无锡南禅寺作文 自由与规则作文 小学生写信作文 诚实最珍贵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怎么写 写人作文方法 作文我眼中的 考研英语作文看谁的 人与自然作文300字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怎么写 消防安全作文350字 守护生命之源作文 作文校园里的桂花树 我的经历作文600字 四年级作文写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