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开封小笼包成了今年河南中招试题(附各科试卷答案解析及查分途径)

2020-11-22 19:45:01
相关推荐

6月25日,2018河南省中考第一天考试结束。记者邀请了河南省实验的名师,第一时间对语文、历史、化学等科目的试卷进行了解析和点评。今年试题难易程度如何?考生得分和失分点在哪里?小编带你先睹为快!

点评中考语文试卷:紧扣核心素养 着重能力考查

河南省实验学校英才中学初三年级长、初三语文备课组长 赵亮

试卷紧扣核心素养 着重能力考查

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整体构成依然是四块: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阅读量明显提高,第一篇阅读《父亲的长笛》篇幅很长;书写量变少,第二篇阅读《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题目由4道改为3道。

试卷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集于一体。整体难度不大,但对学生答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恰好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是否得高分由学生答题精准度高低决定,换句话说,全面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探究、归纳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如第6题,分析两则材料一句话得出结论,以及解说漫画的内容并说出漫画的寓意。考生必须仔细分析材料的内容再分析之间的联系,才能准确概括出主要内容。再如:议论文阅读,共3题,每题4分。第11小题,"重视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是什么",分值4分,要深入阅读文本,仔细筛选信息,才能得出准确而全面的答案,这是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

整体问法常规 侧重稳中有变

试题中没有出现偏、难、怪的问法。问法都很常规,但是都有细微的变化。例如:第4题名著,任选一题作答。其中第(2)问是延续近4年的常规问法;第(1)问是看图片解说《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的一个故事情节。又如:记叙文阅读,第7题问法是"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的几件事",还是整体感知的考查,但是概括角度发生改变。第9题,结合句子,揣摩我和父亲的心理。不是常规的以第一人称揣摩当时的心理活动,而是分析句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体现人物各自什么心理。所有的试题,都要有条理作答,如果没分析出答题的维度,学生是很难得到满分或高分的。

传统美德忘不得 注重分析少套路

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第6小题,对诚信的考查,2道小题既让学生明白传统美德丢不得,更以灵活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3道选择题难度较小,其余试题表面很平常,都要结合文本仔细分析才能得出完美答案。如:第10题,考查"母亲的作用"空背答题套路是不行的;文言文阅读第18题,"悲"从何处来?不能死记硬背老师讲的三、四两段的景物描写作用,要分析文段,自己总结概括;古诗赏析第20题,任选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就很灵活,修辞角度(反复),句式角度,使用标点等角度都可以,但一定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少答套话,落在实处。作文题目更是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字"最懂我的那个人"。"最"表程度,"懂"的具体体现,"那个"单数,"人"现实的,历史的等,角度灵活;忽略任何一个字都可能造成偏题。

整张试卷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分析的能力。要走进文本,忽视套路,重视写作,体味生活。让语文学科对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点评郑州中考作文:真情实感是法宝

原题:2018河南中考作文题目(二选一)

1.最懂我的那个人。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

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 (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解析:【作文(1)】最懂我的那个人

今年河南中考作文改变了沿用三年的半命题形式,确为命题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该题目紧扣生活,倡导学生说真话、讲真事、抒真情。命题指向关注身边,贴近心灵,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发现,学会感受,易于学生动笔。写好本题的关键是“那个人”的立意确定,一分为二看,由具体到抽象,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人,可以是历史中的某个人等,思路就打开了。审题是要看清题目的每一个字,“最”表程度之深,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忽略或者说学生不好把握的;“懂我”不仅仅靠主旨词的出现次数,更需要通过具体的事、具体的细节让阅卷老师感受到,是真的懂,“事实胜于雄辩”;“那个”限定了数量,是那个不是那些;“人”的理解直接决定作文的立意深度。

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想要在中考的众多作文中抓住老师的眼球,那就要有特色——要么立意有深度、要么真情实感做得好,要么构思巧妙,要么语言特色鲜明……真情实感是法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能感情真挚的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写作过程中,打通审题关,闯过立意关。接下来就是构思关,首尾段要出彩,力求出新,中间主体段落的安排尽量让老师快速找出能显示你行文思路的标志,或脉络句,要有细节,有描写,有过渡,5~7段最合适。篇幅750左右适宜,卷面不要有勾抹。

解析:【作文(2)】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引用两则名言并附上解释,这就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难度,但,对于平时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不建议学生写,学生练得少的事实下,还是有一定难度。写作此文的关键在于找出两个名言的共同点,两种不同的人在处理个人和他人的态度的对比,立场很鲜明,可以得出:每个人都应反省自己,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要苛求别人。

材料作文提炼好观点后,再拟一个吸引老师解释主题的题目,其余的流程和命题作文就相同了。

总之,作文,之所以叫“作文”而不叫“写文”,是因为作文有塑造的意思,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简单的呈现,那只能是审讯记录式的文章,而我们的作文是要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活”的作品,真挚的情感应贯穿始终。

【附录】作文十大指标

一段描写 两个名言

三句好话 四种标点

五种修辞 六个段落

七百来字 八股不要

九个成语 十分整齐

点评中招历史试卷:这些主观题 你找准立意了吗

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初三历史备课组长 赵胜男

试题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依托 高频考点、周年热点备受青睐

1、高频考点充分考查: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一五计划,新中国外交,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欧洲一体化,战争与科技,改革开放,工业革命等历史主干知识在试卷中均有所体现。

2、周年热点大胆考查,并不回避:对周年事件的考查是本套试卷的一大特色,选择题中的明治维新、《共产党宣言》及欧盟,非选择题:22题戊戌变法专题,23题改革开放专题,24题英国与工业革命专题,25题慕尼黑会议,均属于周年热点考查。

3、历史小作文题型依然保留,命题视角与去年相同:采用对比类题型,相应的切入周年事件考查。

4、动手能力考查今年并未体现,可能让广大师生松了一口气。

试题特点:以能力考查为抓手 各种能力渗透试卷始终

1、材料性越来越强,材料与解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新结论层出不穷。

整套试卷无材料不成题,史料形式多样:图片史料,文字史料,数据(表格)史料等;史料内容丰富,来源广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如选择题第8题,选取图片史料——电话的出现,再如选择题11题,选取日常生活“流行语”,用这样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悟得懂的生活场景来考查相应的历史知识,令人赏心悦目。

2、要求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卷中得到贯彻。

主观题22题、23题、24题每题三问,第一问基本属于表象型问题,让学生直接通过阅读史料和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第二问属于原因探究类问题,承接第一问,探究第一问的原因;第三问属于启示、建议、理解类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相应结论。三问之间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考逻辑,对于理解力偏差的学生也是有挑战性的。

3、对比能力再次得到彰显。

21题,中西文化(切入点:中西方戏剧)的比较,23题,改革开放前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24题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交通工具的变化,25题两次国际会议的对比,虽然具体题型不同,但命题思想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将本国不同时期的对比,关键大事前后的对比,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对比,不同时期的国际会议的对比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试题关注点:彰显文化自信 渗透学科综合素养

文化自信是近几年历史试卷命题的关注点之一,这也是学科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充分体现。本套试卷古代史的考题(选择题第1题,主观题第21题)分别以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化为切入点,既体现了河南的本土性,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点评中招化学试卷:开封小笼包成了试题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组长、河南省教学标兵 王海

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等原则。

1.试题知识覆盖全面,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今年中招化学试卷知识覆盖面大,试题全面覆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主题下的十九个二级主题,考查内容的指向和落点紧紧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且试卷中容易题分值约占50%,充分体现了基础性。

2.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力度。今年试卷中直接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11个。另外还有关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方面的考查。

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弘扬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体现时代性和地域文化特点。如试卷第3题关于“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目标以及减少空气污染的认识;第8题关于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对硅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这些题不仅体现了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注。另外,试卷第2题“开封小笼包地方特色美食中瘦肉富含营养素”的考查,体现了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另外,试卷中铜丝导电性的利用、铝制品耐腐蚀原理的应用、焙制糕点发酵粉碳酸氢钠等的认识,均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重要的关系。试卷发挥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功能。

2.聚焦实验探究,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试卷第24题中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探究,在创新探究能力方面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如试卷中第25题第(2)问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第(3)问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而且这几个题目解题思维涉及到分析解释、科学创新、实验设计、解决问题等,突出考查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

3.突出变化观与守恒观等观念。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中第12题关于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的判断;第13题关于含碳、含氧、含钾、含铁等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第19题关于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关系的框图推断题等。这些题均是对化学物质的变化与元素守恒的体现,体现了化学独特的魅力。

4.突出体现化学学科“三重表征”特点。宏观现象与微观探析并以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特点之一。试卷中第21题通过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来体现化学学科独特的学科素养。

强化逻辑思维与化学计算能力等学科能力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1.本试卷中第22题需要的分析推理能力;第23题必备的分析后用简图表达化学知识的技能;第25题(2)问对图象分析做出的成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均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2.本试卷中选择题第14题和第20题涉及的计算题,需要化学思维与计算能力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化学计算能力较高,这些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化学学科素养才能在考场上从容面对。

总的来说,试题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试卷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联系生活,倡导学以致用,着眼学生长远发展。试题积极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2018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是一份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的优秀试卷。

附中招各科考题

赵亮,河南省实验学校英才中学初三年级长、初三语文备课组长

试卷紧扣核心素养,着重能力考查

整体问法常规 侧重稳中有变

传统美德忘不得 注重分析少套路

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初三历史备课组长赵胜男

试题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依托 高频考点、周年热点备受青睐

1、高频考点充分考查: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一五计划,新中国外交,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欧洲一体化,战争与科技,改革开放,工业革命等历史主干知识在试卷中均有所体现。

2、周年热点大胆考查,并不回避:对周年事件的考查是本套试卷的一大特色,选择题中的明治维新、《共产党宣言》及欧盟,非选择题:22题戊戌变法专题,23题改革开放专题,24题英国与工业革命专题,25题慕尼黑会议,均属于周年热点考查。

3、历史小作文题型依然保留,命题视角与去年相同:采用对比类题型,相应的切入周年事件考查。

4、动手能力考查今年并未体现,可能让广大师生松了一口气。

试题特点:以能力考查为抓手 各种能力渗透试卷始终

1、材料性越来越强,材料与解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新结论层出不穷。

2、要求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卷中得到贯彻。

3、对比能力再次得到彰显。

试题关注点:彰显文化自信 渗透学科综合素养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组长、河南省教学标兵王海

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等原则。

1.试题知识覆盖全面,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今年中招化学试卷知识覆盖面大,试题全面覆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主题下的十九个二级主题,考查内容的指向和落点紧紧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且试卷中容易题分值约占50%,充分体现了基础性。

2.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力度。今年试卷中直接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11个。另外还有关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方面的考查。

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弘扬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体现时代性和地域文化特点。如试卷第3题关于“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目标以及减少空气污染的认识;第8题关于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对硅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这些题不仅体现了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注。另外,试卷第2题“开封小笼包地方特色美食中瘦肉富含营养素”的考查,体现了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另外,试卷中铜丝导电性的利用、铝制品耐腐蚀原理的应用、焙制糕点发酵粉碳酸氢钠等的认识,均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重要的关系。试卷发挥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功能。

2.聚焦实验探究,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试卷第24题中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探究,在创新探究能力方面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如试卷中第25题第(2)问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第(3)问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而且这几个题目解题思维涉及到分析解释、科学创新、实验设计、解决问题等,突出考查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

3.突出变化观与守恒观等观念。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中第12题关于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的判断;第13题关于含碳、含氧、含钾、含铁等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第19题关于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关系的框图推断题等。这些题均是对化学物质的变化与元素守恒的体现,体现了化学独特的魅力。

4.突出体现化学学科“三重表征”特点。宏观现象与微观探析并以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特点之一。试卷中第21题通过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来体现化学学科独特的学科素养。

强化逻辑思维与化学计算能力等学科能力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1.本试卷中第22题需要的分析推理能力;第23题必备的分析后用简图表达化学知识的技能;第25题(2)问对图象分析做出的成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均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2.本试卷中选择题第14题和第20题涉及的计算题,需要化学思维与计算能力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化学计算能力较高,这些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化学学科素养才能在考场上从容面对。

河南中考成绩约在7月8日前后、较早的可能7约5日发布,查询方式请收藏(参照2017年):

网络查询:

考生可登录登录本地中招办网站查询本人的考试成绩。

电话查询:

考生可使用全网电话(所有手机及固话)拨打河南移动12580及河南联通114查询。

考生可以到原初中毕业学校领取成绩通知单,零星报名的考生持准考证到郑州市中招办直接领取成绩通知单。

地市查询网站郑州http://ztc.zzedu.net.cn漯河http://www.lhjy.net三门峡http://www.smxjy.cn/新乡www.xxjy.gov.cn信阳http://www.xinyangedu.gov.cn濮阳www.pyzsxx.cn许昌http://www.xcsjyw.com鹤壁www.hnhbedu.net焦作www.jzedu.cn南阳www.nyedu.net周口http://www.zkedu.gov.cn/平顶山www.pdsedu.gov.cn 驻马店http://www.zmdedu.net开封www.kfedu.com.cn商丘www.sqedu.gov.cn安阳http://www.anyangedu.com/洛阳http://zk.hagaozhong.com济源http://www.jyjy.gov.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亲节祝福语作文 迎国庆贺中秋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渴望什么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一幅画作文 写一篇关于新年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四百字 西湖游记作文400字 新年感悟作文600字 关于写人的作文五年级 关于诚信的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好开头 可爱的小狗作文100字 河源的变化作文 2050年的地球作文 今年吉林高考作文 难得这样作文600字 走进大自然作文600字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我有一个梦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450字 快乐春节500字作文 母亲让我自豪作文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什么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什么 关于冬的作文600字 有关科学技术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