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邱炜煌:在命运的枝头微笑|散文

2020-11-22 21:35:01
相关推荐

《文学天空》网刊首发原创优秀作品,是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及其他杂志的选稿基地,主发青春、情怀、乡土、都市、亲情、留守题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类作品。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散文之窗: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雨天,在那个有些突然的日子,大舅走了。这样一个勤劳、善良、永不觉累的长者溘然离去,这样一个坚毅、乐观、始终在命运枝头微笑的生命说走就走,留给我无尽的哀思。

我一直生活在外婆家,大舅看着我长大。年少的我,不懂生活的艰辛,觉得他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还整日乐呵呵的。家里用的水都是大舅一担一担从河里挑上来的,看他船头挑水就像欣赏表演:水桶翻个跟斗,满满的一担水就上来了,然后双脚从船沿轻轻点过,到了船头纵身一跃,顿时桶里漾出几朵晶莹的小水花。那时我想:如果举行挑水比赛,大舅一定获得名次。几年后我也学会了船头挑水,而且能像他一样在行走中换肩,一口气挑到家。但他总不让我挑水,怕我压坏了身子,我只能作为“候补”,在他外出的时顶上。后来城市有了自来水供应点,一分钱一担水,大舅依然挑他的河水,不知是因为省钱,还是离不开走惯了的信江。

曾几次跟着大舅搭顺风车去武夷山砍柴,他砍大树,我就捡小枝。每当听着他富有节奏的砍伐声,看见应声倒下的大树,我便渴望着快快长大,做一个像他这样的男子汉。砍好了树,我们就地啃着家里带来的干粮,然后又匆忙把木柴运下山,坐在路边守候返回的车。虽然多少年没走过那段路了,但那道弯、那陡坡、那溪水依然清晰。

那时能烧上柴火的算是体面人家,家里还得买些煤。记得经常与大舅、舅母去电厂买极便宜的煤灰,一元钱一平车。我们每次都把车压得满满的,拉回家就难了。电厂那道坡又陡又长,我们仨一前两后地走着S路,大舅像牛一样艰难地拉,还不停地喊着号子协调我们步调一致。如今我想,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也许他心里倒愿人生如爬坡,只要社会给自己机会,再大的困苦也不怕,再深重的磨难都可以承受。

大舅始终是忙碌的,天天一身工作服,无论车钳刨铣、粗活细活,几乎样样精通,是城里二轻系统的“名师”,经常被外单位请去“救急”。下班回来,经常被邻居缠着修这修那,而他总是乐此不疲。望着他忙碌的背影,我时常这样揣测:他在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快乐自己,他的生命在劳动中光彩夺目。是的,他属于平凡,习惯于在车间里穿行,沾满油污的笑脸是他的本色,脱掉工作服、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反倒不舒服。所以上头重用他当副厂长,没多久就主动“辜负”了信任。他看淡名利、不图安逸,他就喜欢大家唤他“寿柏师”,他的笑脸在车间和工友中最灿烂。

对于大舅,如果说劳动是命运的馈赠,那清苦便是他无悔的选择。他当过企业班组长、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副厂长,唯一的变化就是“官”越大,下班越晚,越顾不到家。好在后来自来水、煤气进入寻常百姓家,家里对他的依赖越来越小。印象中以前他很少上桌吃饭,而且总有理由姗姗来迟。我和妹妹不懂事,老是多占少吃,吃不完的饭菜就往他碗里倒,而他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大舅,那时你一到吃饭就慢腾腾,是否为了避免浪费而特意守候我们的残羹剩饭啊?那时我们随心所欲地“欺负”你,你是否觉得特别亲切和甜蜜啊?

尤其难忘大舅的“一毛不拔”。大舅拿了几十年的工资,却从来没有自己支配过,婚前悉数交给母亲,成家后全由老婆支配,可以说是身无分文。多少年了,我经常咀嚼那“一分钱的故事”。

一分钱,对五十年代生人有丰富的内涵,它是水果铺里的一节甘蔗、租书摊里的一本小人书、糖果店里的一颗水果糖或8粒豆豆糖,运气好傍晚可以买到一支开始解冻的棒冰。所以那个年代每个小孩都有自己“一分钱的故事”,而我的故事便紧连着大舅。

那时我才五岁,懵懵懂懂地上学,吃零食的兴趣远甚于功课。那时小孩哪有零用钱,得向大人“讨”。不敢向父母开口,就打大舅的主意。一天中午大舅去上班,我在家门口守候着他:“好舅舅,能给我五分钱吗?”大舅反问:“要钱干什么?” “买铅笔”,我不敢说买东西吃。他便补了一句:“我身上没有钱”。上班的人没钱,谁信呀。我想,可能是自己要多了,就降低要求:“那给四分”。大舅还是没松口:“四分也没有”。我上学正好与大舅同路,不相信磨不出他的钱。于是一路上缠他,成了他甩不掉的的“尾巴”。最后我让步到极限:“那就给一分钱”。这时他才“兜底”:“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说罢,把衣袋一个个翻开我看。我终于绝望,心里埋怨大舅:还是大人呢,怎么身上一分钱也不带!多少年过去了,大舅老拿这事取笑我。疼爱我的大舅,你当时是否懊悔:怎么就不带些钱身上,免得嘴馋的小外甥失望呀!

舅舅在物质上并不富有,但在精神上绝对充实。他一生俭朴,自己几乎不花钱,也玩不来麻将扑克,与赌更沾不边。我们知道他的追求他的快乐他的价值,就是做厂里的好师傅、邻里的热心人、家里的好儿子、好父亲、好大哥、好舅舅,可不曾料他退休之后又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于是他的角色又多了一个:文字圈里的“痴人”。

他脱下工作服,便回到了写字台,痴迷于写作,小说、剧本、诗歌、散文、随笔,什么都写,还在北京晚报、团结报、光华时报等报刊发表过一些作品。但毕竟成功率不高,尤其是那些上万字的电影剧本往往石沉大海。见他那么辛苦那么痴迷,我曾劝他选择放弃,凭自己的技术赚点钱贴补家用。以至他来我家谈论作品时,有时不耐烦甚至泼冷水。

其实我应该懂他,因为家庭成分高,他小学一毕业就走进大山读“共大”,那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找碗饭吃。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学,但一直深藏这方面的渴望,笃定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如今不再有沉重的生活压力,何不遂了心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既使再累再难也无怨无悔。于是我惭愧当初“务实”地劝他放弃,后悔没有耐心听他絮叨自己钟爱的作品。戏写人生,人生如戏。有的人应付角色,草草收场;有的人则尽显风采,华美谢幕。我的大舅显然属于后者。

生活的强者应该直面既有的苦痛,敢于挑战降临的灾难,笑看人生,永不屈服,大舅便是这样。“文革”使很多无辜的人蒙冤受屈,他也未能幸免。厂里不知谁在领袖画像背面练字,同事抗不过刑讯胡乱指认,大舅突然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与老母亲和新婚妻子隔离。因为舅舅人缘好,看管人员网开一面,允许家人探监送饭。我也常随大人探望,默默望着他心里难受,他却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主动问我学习怎么样,脸上依旧透出笑意。我当时就纳闷:这样善良的舅舅,怎么一下就成了阶级敌人呀!若干年后,我看见舅舅与当年“出卖”他的同事谈笑风生,心里好憋屈。舅舅淡笑道:他也是出于无奈,过去了的就永远过去吧。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句子:度尽劫波今犹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即便是走向人生终点,大舅仍然保持自己的坚韧、从容与微笑,没有畏缩,不曾恐惧。他接受理疗期间,我们一起回忆开心的往事,冰冷的病房笑声飞扬暖意融融;大年那天下午,携妻子探望刚回家的他,夸他精神好,他高兴地告诉我们“过年可以吃肥肉了”;临终那天中午寒风透骨的凉,我似乎有所预感,巴了几口饭就冒雨往医院赶,守侯他一生最后的分分秒秒,看着他喘气由强到弱,直至静静逝去。他慈善、安详的脸似乎告诉我们,他只有生的渴望,没有死的恐惧,他将把微笑带入天堂。

大舅走了,可仍然不离左右。从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到“乔迁”时的鞭炮声声,我在他身边生活了30年,关于他的记忆和感动又何止这些。还记得风乍起,他爬上房顶为我的小屋捡漏;常忆起三更夜,他和舅母陪着我推车送妻子去产房;不曾忘结婚前,我俩一起为“新房”浇铺水泥地面;总回想那年集资建房,他为我四处奔波借钱未成的沮丧与无奈;好感动那次屋顶上出现奇臭腐烂物,他一马当先爬高清扫------

大舅走了,又总是音容宛在。那爽朗的笑声,仿佛昨日;高谈阔论的神态,依然清晰;架着老花镜敲打键盘的痴迷样子,时常浮现;酒桌上一块肥肉抵一杯酒的老顽童形象,永不消逝------

大舅走了,就这样天人永隔。然而又怎能隔得断,我们在大地深情缅怀,他在云端注视着人间,给我们美好的祝福。

他走了,但无论何时,只要仰望星空,我就会看到一颗平凡而闪亮的星。

本文由邱炜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作者简介:

邱炜煌,江西省文化名家,曾任江西上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江西省作协会员,在《求是》、《人民日报》、《红旗文稿》、《学习时报》、《理论动态》、《党建》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00多篇理论文章,在《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星火》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曾获全国性随笔征文奖,著有专著《经典效应解读社会主义》和文集《荒村听雨》《思想者说》。

审稿:王金花

关注文学天空,阅读更多精彩作品:

刘思树:萍水相逢的萍|散文

李丽芬:同学如手足|散文

卢自有:走进雾灵山|散文

张九九:曾经我是留守孩子

张志鹏:我们的大杂院|散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 感谢作文 小作文是什么意思 什么即景作文 环保主题作文 我学会了包饺子的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作文 风景这边独好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500字 放风筝作文300字 母爱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