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500年一遇旷世奇才钱锺书 一个“不正经”的知识分子

2020-11-22 22:25:01
相关推荐

文:花喷喷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句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出自《围城》一书。

而对于它的作者,大家更是再熟悉不过,他就是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的钱锺书。钱锺书还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学昆仑”、“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有外国记者还曾说过,来中国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长城,二是见钱锺书。

他到底是怎样的才华无双,才赢得如此多如此高的赞誉?

01

行走的百科全书

1910年10月20日,钱锺书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正是著名的中国外史专家、古文学家、教育家、清华教授钱基博。小钱在周岁“抓周”的时候,在众多物品中选择了一本书,还紧紧抓住不放,于是父亲便给他取名“锺书”。

也许是名字的巧合,又或许是家风的原因,钱锺书果然很钟爱书籍,幼承家学,熟读古籍,和父亲一样,古文根底深厚。

四岁的时候,钱锺书已经看完了《三国演义》、《说唐》等小说。不仅如此,他还会对这些作品发表自己的评价,也不管说得对不对,父亲钱基博经常被气得不行,教训他说:“你这般乱说容易挨揍知道不?!”

钱锺书的母亲沉默谨慎,父亲又一本正经。而他本人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才有点父母的样子,全神贯注,可只要放下书本,他便活泼好动,又有点单纯幼稚的痴气。

他常常跟着父亲去茶馆听说书,又喜欢到书摊上看各种小说。回到家后,经常手舞足蹈地将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钱锺书中学时,父亲对他的写作一直不很满意,他就努力读书,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章。有一次,他代父亲为一户人家写墓志铭,父亲对他的文章赞许有加,钱锺书因此高兴得睡不着觉。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进步,钱锺书的文笔也愈加稳练。

钱穆先生写《国学概论》时,邀请钱基博作序,而钱基博则将这个任务交给钱锺书。当钱锺书写成后,钱基博觉得他的序言观点独到、笔法老练,竟一个字也未作改动。直到《国学概论》出版,也没有人敢相信,这篇序原来出自一个20岁的年轻小伙之手。

1929年,清华大学录取了一位19岁的怪才,他就是严重偏科,数学只考了15分的钱锺书。可钱锺书的国文和英文都几近满分,总分也在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57。其实当时清华的录取标准是国、英、算三门主科中,有一科在85分以上,可录取;各科平均分及格,可录取。所以钱锺书顺利进入清华学习,师从吴宓。

初入大学,他就以惊人的记忆力名震清华园,乔冠华称之为“照相机式的记忆”。曹禺对此表示不相信,于是让吴组缃去试探试探,吴组缃找钱锺书推荐几本英语禁书,没想到钱锺书竟哗啦啦写下了40多个书名,还附带了内容简介。曹禺看到后,对钱锺书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清华的四年里,钱锺书考试总能拿第一,破过清华“超等”的成绩记录,甚至在报刊发表文章近二十篇。奇怪的是,他上课从来不记笔记,还看闲书。连吴宓教授都感叹道,“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锺书,他们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1935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这是历届中外庚款留学生考试中的最高分。于是钱锺书成功留学海外,而且是进入牛津大学学习。

画家黄永玉曾经画过一幅《凤凰涅槃》送给外国友人,但又怕友人看不懂画,于是打算附上一段文字说明。可是黄永玉查了很多资料,还请教了很多学者,都找不到“凤凰涅槃”的出处。

后来他就找到了钱锺书,钱锺书直接表明这是郭沫若自己编出来的。钱锺书又思考了一番,慢慢推导,“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于是就让黄永玉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本,结果黄永玉真的找到了相关的依据。

除了学识渊博,钱锺书的翻译水平也比得上全国翻译家中的顶尖高手。有一次,众人因“吃一堑,长一智”的翻译苦思半日不得,最后请教钱锺书,钱锺书脱口而出就是“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此般传神的翻译,顿时令人拍案叫绝。

02

民国第一毒舌的狂傲才子

都说张爱玲的毒舌能秒杀一切段子手,可是在钱锺书的面前,张爱玲根本不够火候。因为从小就爱吐槽,总是怼天怼地,连父亲都拿钱锺书没办法,所以才给他改了字叫“默存”。出自《汉书·扬雄传》的“默默者存”,意思是少说话,默无言,就能避灾免祸,得以长久生存。

然而,随着越长越大,钱锺书毒舌的功力却是越来越深厚。就连林徽因、沈从文、林语堂,甚至鲁迅都躲不过他的嘴。

钱锺书和妻子杨绛在1949年后住在清华,养了一只小猫,但小猫却经常和邻居家的猫打架。而且自家的小猫还打不过邻居的,于是“猫奴”钱锺书就准备了一根竹竿替自己的爱宠出头。

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一本《猫》来对林徽因好生讽刺了一番,因为他们的邻居就是林徽因,钱锺书家的猫就是被她养的猫挠伤的。

“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交游最广,并且,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

其实这部作品里被讽刺的还不止林徽因和梁思成,当时活跃在北平的知识分子几乎都被钱锺书吐槽了个遍。例如,“讲话细声细气,柔软悦耳,隔壁听来,颇足使人误会心碎。但当了面听一个男人那样软绵绵讲话,很多人不耐烦,恨不得把他像无线电收音机似的拨一下,放大他的声音。”,大家猜测这里暗喻的应该就是沈从文。

钱锺书不仅是“狂”,而且还十分“傲”。

钱锺书看见同学常风上课时在读《国学概论》,他便得意地对常风说:“这序是我写的,只是用了父亲的名字。”钱基博得知此事后感到有点不爽,在《国学概论》再版的时候就拿掉了这篇序文。

钱锺书留学回国后就进入西南联大教书,成为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教授。但只任教一年,钱锺书就离开了。当时流传了这样一段话,据说是钱锺书说的,“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这已经不仅仅是狂傲了,甚至可以说是目中无人。因为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前辈,但钱锺书居然对他们作如此评价。结果后来在细究之下发现,这段话出自周榆瑞的文章,而文章中写明是引述李赋宁的话。可李赋宁却表示自己从未听过钱锺书这样说,他自己没有说过听过钱锺书说这样的话,也不相信钱锺书会说这样的话。虽然李赋宁亲自下场辟谣,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说了出去就收不回来。

其实对于老师吴宓,钱锺书倒也的确“不敬”过一回。当时温源宁邀请钱锺书为吴宓的文章写书评,而钱锺书却顺手“点评”了一下老师的爱人,认为对方“言语带着讥诮”。吴宓看后自然心生不满,后来钱锺书还专门因此事写信向老师道歉。

有一次,钱锺书竟还挑战权威,他在翻译毛选的时候,发现原文有错误,书中写孙悟空钻入了牛魔王腹中,事实上书中并没如此写过。于是上级连忙调动全国各个版本的《西游记》进行验证,发现钱锺书果然没错,最后领导人不得不亲自修改原文。

还有一回,钱锺书被点名参加国宴,结果他一再拒绝,说自己很忙,就是不去。通报的人也十分无奈,征求钱锺书的意见,说他身体抱恙不能出席如何。结果钱锺书毫不领情,“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我很忙,我不去!”

03

“钱傲天”的底气

钱锺书这么狂傲,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天赋异禀,所以天生张狂?其实,他张扬的底气,他狂傲的资本,除了三分天赋,还有七分努力。

大家只知他有照相机式的记忆,艳羡他的百科全书式大脑,却不知道他满腹经纶是因为他读过多少书。刚进清华时,钱锺书已经立下志愿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在学校的时候,一周阅读中文经典,一周阅读世界名著,交错地进行。每次他到图书馆借书还书,怀里必定抱着五六本巨著。别人觉得枯燥无味不愿意看的字典和辞典,他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除了大量阅读,钱锺书还会做读书笔记,杨绛曾经写过一篇《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里面提到他做笔记花的时间是阅读时间的一倍之多。而且,做好的笔记他还会“学而时习之”,他给自己定下了规矩,“中文、英文的笔记每天看,周一、三、五看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笔记。”

后来他考到庚子赔款留学生到牛津学习,也是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博览群书。牛津图书馆的书不能外借,他也是用做笔记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还用古文、英文和法文各写一遍。

钱锺书一生记录了不少笔记,但因为各种原因遗失了一部分,而现在留下的,光是外文笔记就有170多本,加上打字稿,全部外文笔记加起来多达3.4万页。

而且钱锺书在牛津大学完成了学业,毕业论文也通过了考核,但他并没有申请学位,他认为那不过是一纸文凭,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不应该让一张纸耽误了自己汲取知识的宝贵时间。于是他在离开牛津后,继续前往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期间遍读了法意德等国的文学原著。

他也不仅只会吐槽各名学大家,而是连自己的刺都挑。虽然自己是出了名的才子,但钱锺书从未为此沾沾自喜,对自己的著作总是抱着严谨严谨再严谨的态度。每一个字句,每一句引述,他都要翻查核对,因此别人总是很难从他的书中挑出错误。就连私人信件,也没有错别字和语病。

他的狂傲,其实是对知识和学术的较真与虔诚。

04

一个纯净的读书人

抗日时期上海沦陷,不少人都逃到国外以避难。以钱锺书的学识,如果外逃出国,在西方汉学界必是首屈一指的地位,但他和杨绛却选择坚守上海。可他们的决定,却被一些人指责他们是吃不了苦头,留在上海是为了当过滋润日子的汉奸文人。

其实当时钱锺书一家在沦陷区的日子非常艰难,钱锺书也没有工作,一家三口只能挤在一亭子间里,就连三餐都不得温饱。

有伪军妄图借他的名气撑场面,他还写了一首《剥啄行》,“海风吹臭杂人畜,有豕彭亨马虺隤”,让来客又气又羞。

如果这样都算是汉奸文人,那真正的汉奸该有多十恶不赦。

困于上海,也让钱锺书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希望将中国悠久的文学传统留存于世。1941年至1946年间,钱锺书完成了三本著作,《围城》、《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

抗战胜利后中国解放,钱锺书依然没有离开大陆,他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不愿离开。在大陆即将解放前他就收到了很多邀请,杭立武请他去台湾大学做系主任,香港大学邀请他去做文学院院长,朱家骅请他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牛津大学也请他去当教授。但钱锺书通通回绝,他说,“故国之外不是无世界,但不是我的世界。”

杨绛也在《我们仨》中说道,“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钱锺书不唱爱国调,但却是最铁骨铮铮的爱国者。

五六十年代时,他进入了毛选英译委员会,六七十年代,他也幸运地没被打成右派。有人说,那是他靠巴结得来的好结果。

事实上,钱锺书全凭自己翻译水平高的本事才被推荐进翻译组。而他也从来不问政治,对政治保持沉默,远离权力中心,不攀附,不站队,少社交,他只是一心钻研学问。

尽管没有打成右派,但仍然被众人批斗,而钱锺书即使戴着高帽子、挂着大牌子也依然保持乐观,不畏缩,也不惊惶。

后来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改,在众人的一片唉声中,钱锺书和杨绛一如从前,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劳动完了就一脑袋扎进书堆中,门外动荡,我自怡然。施武文称他们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过滤功能”,不论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他们都能不受干扰。

不少人在文革中连性命都不保,而钱锺书坚持撑了下来,还完成了巨著《管锥编》。全书以古文写成,却引用了古今中外近四千作家的上万本著作,注释了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学术界的“超级文献”,平均每年被引用28.5次。

李慎之称,《管锥编》完全没有提到三十年来统治全中国的意识形态,全书似乎都在“自说自话”,和时势、政治一点也不沾边。

因为钱锺书从来不会直接对政治发表观点,洁身自好就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我没必要说,因为我不想当政治家。我说了会耽误我很多时间,我的时间就是我的生命。我要把天下的书都读尽,把中国文化看透,把西方文化也看透。我想做的,是开拓万古之心胸的事情。”

如果现代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这个典型必然就是钱锺书。

05

独立于“围城”之外

钱锺书在《围城》里将婚姻比作一座城,他本人跟杨绛也早早地成了婚。但于他而言,他从来不是进入到一座围城之中。因为他和杨绛的爱情、婚姻,虽然有常人的琐碎,却是“围城”的例外。

他们相识于1932年,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前,两人一见钟情,还急着撇清有关自己的传言——“我没订婚”,“我也没男朋友”。

两人初见便相爱,三年后就走入婚姻的殿堂。1935年7月13日,两人在苏州庙堂巷举行了婚礼。那一年,钱锺书24岁,杨绛23岁。

冰心说他们的结合是“中国作家中最美满和最幸福的一对”,实际上,两人门不当户不对。钱锺书出生于传统人家,而杨绛却是新式家庭的女儿,强调男女平等。

婚后钱锺书因为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而杨绛却还未毕业。考虑到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丈夫,杨绛还是决定随钱锺书到英国牛津求学。

钱锺书对家务一窍不通,杨绛只好全部包揽;钱锺书总是闯祸,也是杨绛替他收拾妥当。就算杨绛怀孕住院,钱锺书一个人在家总是把家里的东西弄坏,杨绛也只会说“不要紧”,不会责备。

杨绛用无限的温柔与爱去包容钱锺书,钱锺书也在爱意中,慢慢学会了体贴。

有一天,杨绛还没睡醒,钱锺书就到厨房里为妻子准备了丰盛的早餐:煮鸡蛋、烤面包、热牛奶、英式红茶。杨绛说这是她吃过最香的早饭,而此后的数十年,钱锺书每天都会为妻子做这样一份香喷喷的早饭。

抗日战争时,上海已经沦陷,钱锺书和杨绛决定留守上海,生活很苦,女儿钱瑗却又体弱多病。一家三口在小小房里,熬到抗战胜利。

钱锺书和杨绛被母校清华聘请,于是三口之家从上海回到了北京,心想终于过上好日子,没成想,不久后就遇上十年动乱。夫妇两人作为文人又被批斗又被下放,虽然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他们从未分离。此后的二十年间,他们仍旧相依相守。

两人在清华园的一次相遇,便是66年的陪伴。钱钟书曾用一句话形容和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也许就是世间最美爱情的模样,他们走进了围城,却从未为围城所困。

06

以自己的方式活出真实的一生

十年动乱结束后,钱锺书和杨绛依旧是埋头默默做学问。1980年,《围城》再版,被译成英、德、法、日、捷克等多国语言的版本,钱锺书因此更加扬名海外。

他变得越来越出名。

哈佛大学教授哈里·莱文应邀来华时特地去拜访钱锺书,两人相谈甚欢。但莱文回程时却一直闷闷不乐,原来他在和钱锺书交谈后发现对方实在太渊博,自己知道的事钱锺书都知道,而钱锺书知道的他却一无所知,让他感到十分惭愧。

钱锺书和其他学者出访美国,在耶鲁大学操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行演讲,也震惊了在场的外国人。美国汉学家艾朗诺更称赞钱锺书像一瓶香槟酒,一开就大发,没想到中国学者的学问如此之好。

他也很怕出名。

有一位英国书迷想要拜访他,结果他就在电话里幽默地婉拒:“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名人录》,想要以巨额酬金邀请钱锺书作为第一辑的嘉宾,也遭到了谢绝:“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他去当客席教授讲学,给出了丰厚的报酬和条件,还可携夫人杨绛同往,可钱锺书依旧不为所动:“你们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样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你们以为,他们听得懂吗?”

他的一生只追求两件事,学术和家庭,其他凡尘俗事他看不上也不想参与。

钱锺书八十大寿将至时,有关部门想要给他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但被他坚决拒绝,他表示自己不愿去应酬。

1998年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临终前他吩咐妻子,不必大事铺张,只要安安静静地把他送走就好。

中国学者何其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者大有人在,专于治学又擅创作者也不止他一个,凭什么只有钱锺书被誉为500年难得一遇的旷世奇才?

因为他活得透彻,却犹如静水深流,不显不露。他知世故而不世故,是真正的谦谦君子。他总是给人恃才傲物的感觉,但他就是有狂傲的资本。他“自大”却外冷内热,活得比任何人都真实,无论是生活、家庭、还是工作,他都活出了最真实的自我。

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钱锺书。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花喷喷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9-13 14:59D14[云南省网友]IP:3406104530
    钱锺书虽然有时候不正经,但这正是他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顶0踩0
  2. 2022-01-09 15:23ろбち仴兲ゾ[广东省网友]IP:1870860631
    钱锺书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智慧,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顶0踩0
  3. 2021-05-07 15:46刘洪仁[上海市网友]IP:1729393031
    钱锺书不仅是个才华横溢的作家,更是一个思想深邃的知识分子。
    顶4踩0
  4. 2020-09-02 16:10依楼[黑龙江省网友]IP:3414439850
    钱锺书真是一个匠心独运的文学奇才啊!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动物世界作文400字 喜欢冬天的作文 热干面的作文 万能作文开头结尾 吸引人眼球的作文题目 遇见朋友作文 童年游戏作文100字 记一次田径运动会作文 申论作文题目没写 最美的遇见作文600字 友情的力量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讲解 2013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调皮的同学作文 描写秋天果实的作文 2019全国1卷语文作文 长鹿旅游休博园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喜欢的小动物 学书法作文 写老师作文的好开头 祖国山川作文 写母亲的作文开头 值得的作文600字 献给老师的祝福作文 水上公园作文300字 感动作文记叙文 关于守纪的作文 一件小事作文300字 平凡中的伟大作文素材 学素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