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原创散文:寻访先生

2020-11-23 01:00:01
相关推荐

读高一时,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见一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订书广告,摸着自己兜里的两块钱,选了好半天,订了两本书:一本是老舍的《鼓书艺人》,六毛三分钱;一本是钱锺书的《围城》,七毛八分钱。当时,受语文老师影响,知道文学大家“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序,就先看了那本《鼓书艺人》。而《围城》,我一直以为是一本关于打仗的书。钱锺书何许人也,也不甚了了。所以,这本比《鼓书艺人》厚一点儿的书,就给我放在高考结束的那个署期看了:“红海早过了……夜仿佛纸浸了油……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突然发现小说还有这么写的,我一口气读了两遍,书中我画的重点线以及诸多的不成熟的感怀之语,遍页皆是。以致于后来,我随意翻到书的任何一页,都能立马进入先生所勾织的世界里跟着喜笑感伤或稀嘘嗟叹。此时的“钱锺书”三字,超越了我从语文课本里了解到的诸多作家,真正成了我心中的大师。

那之后,到《围城》电视剧拍出来之前,我曾向很多文人好友推荐过这部充满了文人浓浓书卷气的大师之作。我说他的幽默前所未有,我说他的比喻奇谲诡异,我说他的国学底蕴自厚不薄……我说这是一部真文人写真文人的纯文人小说……然而,我却遭遇了各式各样的拒绝。一个朋友居然因此给我上了一通外国现代派文学的课,什么卡夫卡、加缪、艾略特、博尔赫斯、詹姆斯·乔伊斯,甚至大谈特谈我迄今还未读完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显而易见,我的这个文友皮里阳秋地否定了我对《围城》的不二热情。

我心里别是一番滋味。

《围城》电视剧火爆荧屏以后,街面上突然间到处充斥着各种版本的《围城》了,一时洛阳纸贵。我在暗地里窃喜,暗地里开始嘲笑那些文友的拉大旗扯虎皮。偶一天,我再去书架上找寻我那本1980年(或1981年)版的深蓝色封面的《围城》时,突然发现书没了……难道,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们,终于知道周粟的香了?我苦找了半年我的“周粟”,问遍了所有可能“窃”书的朋友,未果。

于是几十年来,我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好像我不是弄丢了一本书,而是把“周粟”的粟主——钱先生给弄丢了。

杨降先生在她的回忆文章里说钱先生少时就“痴”,我想我一直放不下此事,也许就是因为我把“先生”弄丢了,而先生又因为他的“痴”便不会自己再找回我的书架了。后来,我又补买了两本不同版本的《围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有三联书店的,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却一直不安,一直觉得自己还缺点儿什么……

缺什么呢?

这一年——2016年7月,我来到钱先生的老家——无锡,参加一个诗会,在诗会上,我听说先生的故居尚在,一时竟激动得不行,想着一定要去寻访先生。既然几十年前我把先生弄“丢”了,说不准这一遭我兴许把他给寻回来。我想,在无锡,太湖我可以不看,大运河亦可以不游,但先生的故居,我是非去不可的。

于是,未待诗会结束,在订回程机票时,我便预留了一天的时间,为与先生的这次“邂逅”,准备出了充足的情感铺垫期。

那是7月6日,一大早,我就顶着江南淅淅沥沥的梅雨,开始去无锡的小巷寻访先生了。

先生的故居其实挺好找的,在无锡老城区的建康路,但我却花了一个多小时的工夫。我先后寻问了20多人,特别是在一个大马路的拐弯处,在离先生故居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地方,我向一个老奶奶问路,老奶奶一听我的外地口音,便极尽热情地帮忙我,她虽然并不知道我要找的是谁人的故居,这故居究竟在哪,但她却用我一个字也听不懂的当地方言俚语,帮我寻问其他过往路人,直到打听准为止。最后,最确切的信息就是来自这位不知情的老奶奶。下午,当我原路返回时,我是多么希望还能碰见这位老人家,我要再次谢她,郑重其事地谢。我觉得我问路时的谢太过匆忙,连个头都没点一下。

这样,我终于在一个叫建康路的小里弄里找到了先生的故居纪念馆。

故居不大,内庭很逼仄,但进得屋来,不由得不叫人肃然起敬。先是在一个簿子上认认真真地签上我的名字,然后,过去拜过先生的雕像,我才安安心心地逐屋逐室地走。

故居分三进院落,第二进的院子最大,也不过10几个平方的样子,两棵大树和一丛修竹又盘踞了几个角落,显得院子更小了。两个学生模样的志愿者,在窄狭的过道上洒扫,那么轻,仿佛怕打搅了先生的清静似的。这会儿,梅雨渐渐地停了,一抹疏淡的天光从天井里照进来,轻手轻脚的洒扫者,怕是已惊动了那抹刚刚眷顾下来的阳光,让我觉得,加上那抹阳光,这院子显得更拥挤了。

说句实话,我的感觉,除了这个三进院落的老宅子外,其他摆设是否我们后来的人依样画瓢地附庸上去的,也未可知。但我宁愿相信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百十年前先生家的旧物。比如,先生睡过的床榻,先生坐过的条凳,先生用过的书案……我想象着孩童时的先生如何在几个院子里跑来跑去,在天井下天真地望着井上的天光,在房廊里听梅雨洗濯竹叶的沙沙声,在窄窄的过道上跑向一进院的家塾里去背书……

许是南方河渠纵横,水网密布,土地就显得格外金贵了。先生的故居名曰三进院落,但其实空间的窄仄实出我的想象。想起我的老家东北,矮趴趴的泥土草房,诺大的庭院,孩子们在院子里疯跑,培养出了十足的野性……

江南的庭院,也许正是这种空间的拥挤,就培养了孩子们性格里的另一种倾向——喜静而好书。先生后来求静而善思的秉性,也许就是在他孩提时代这种环境里养成的亦未可知——这当然是我的臆测,不足为凭。

我走到最后一进房子,发现有先生的书买,又听说有故居纪念图章相盖,忽觉得盖有纪念图章的书也许不比我丢失的那本逊色几分,心下便颇涌感动。先生的书我虽不缺,但还是又购得三大本,一一看着服务员钤好每一本上的印章,我才怀抱着一大摞书走出了这座老宅,虽然依依不舍之情犹在,但还是心有所属地做了告别。

离先生故居不远处,拐一个弯,有一座古式茶楼。我料想这也许也是一座老建筑,没准儿,先生生活在这座江南小城时,许是他知道或者光顾过的一个去处。于是,我临时起意,决定抱了先生的大书,再到茶楼里感受一番。

我不知道我究竟要去感受什么,但总觉得那毕竟是先生曾经见证过的茶楼,我是有必要一去的。

缓缓地踅进茶楼二楼,我选了一个临窗的位子坐下,要了杯太湖绿茶,一时入定,就不由自主地展开先生散着淡淡墨香的书卷……

那个下午,我一直坐在那个临窗的位子上未动,认认真真地感觉着先生一行行一页页的字字珠玑。我终于明白,使我多滞留小城一天、所要寻访的,也许就是我此时此地所清晰地感觉到的、先生人格里的那种坚硬的书卷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的滋味作文 地震作文 作文期待 作文技巧 那一刻我长大了500字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400字优秀作文 穿戴式跳d放在里面逛超市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优秀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5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 我的微幸福作文 窗外作文800字初二 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因为有了你作文 friendship作文 闲不住的奶奶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400字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代写作文 知足常乐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