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唐朝文学体裁多样 文人提倡古文运动 散文成为文辞中的中流砥柱

2020-11-23 02:05:01
相关推荐

唐朝文学体裁多样,文人提倡古文运动,散文成为文辞中的中流砥柱

隋唐时期文章的体裁有诏、令、奏、疏、诗、赋、箴、铭、志、碑、记、诔书、启、序、述等,它们以各种不同的体裁体现出独自的功能,统称之则为文学或文章。唐文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便是由骈文至散文的演变过程。唐人把先秦两汉的散文文体称为“古文”,把汉魏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四六对仗的文体称为“骈文”。骈文自六朝以来到隋及唐初,流行于整个上层社会,官文书中,无论诏令、表奏、书疏多用骈体。

骈体限于音韵对偶,堆积典故,文辞虽颇华丽,但由于受到文体形式化的拘束,妨碍了思想的发挥和文意的表达。因此,一些在文学上有造诣的文学家不满意于这种骈韵的束缚,在文坛上提倡回归到先秦两汉的古文文体的写作中去。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复古,实际上却是要求打破骈文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典雅、不重现实时尚的陈旧框框,要求文章直抒胸臆,从现实出发摆脱骈韵的束缚而加以改革创新。这个历时很久的文体变革,后人称之为古文运动。

反对骈体、提倡散文的文体革新,早在隋代文帝时期已开其端。在北齐时任中书舍人、隋时任治书侍御史的李谔在开皇时便“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为由,上书指出当时文风之弊。他说:“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民之本,《诗》、《书》、《易》、《礼》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叙贤,明勋澄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兢骋文华,遂成风俗。

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惟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兢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卯,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遂相师祖,久而愈扇。”这是对魏晋六朝以来文辞崇尚华艳的形式主义的批判。

要求文章载道,“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但是这道奏疏在当时“兢骋文华,遂成风俗”的情况下,只是提出了问题,并不能改变积习已久的文风。到了唐初,陈子昂接步文坛,他力纠浮华,以政论散文在古文运动中树立了先驱地位。他的论事书疏如《上蜀川安危事》《上蜀川军事》、《上西番边州安危事》、《谏雅州讨生羌书》、《谏政理书》、《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复仇议状》、《与韦五虚己书》等等都在内容和风格上革除了骈体趋末弃本的不良倾向,重视文章内容,揭露时政的利害得失,论事则酌古御今,辨析事理,在文字上则气势激扬,宏丽流畅,语言上则简练质朴,无繁文缛语。这种文风深得此后文士们的赞扬。

天宝时,萧颖士便称赞陈子昂的文章“文体最正”。中唐时梁肃则称赞陈子昂的文章为唐朝首创。他说:“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次则燕国公张说以宏茂广波澜;天宝以还,则李员外(李华)、萧功曹(萧颖士)、贾常侍(贾幼邻)独孤常州(独孤及),比肩而作,故其道益炽。”提倡用古文写作,在唐玄宗开元以后相应地得到了一批有识文士的赞赏,并彼此推波助澜。李华、萧颖士、元结、梁肃、独孤及、李舟、柳冕等人都先后从不同方面,通过理论阐发及实践创作,各自对古文运动起着推进的作用。到了中唐,又有韩愈柳宗元以其一生的实践,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他们提倡作文要与道相结合。

所谓道,即家所宜扬的忠孝仁义、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即通过道以达到匡民济世的目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古为今用,为现实的政治服务。他们强调作文要除去陈言滥调,反对剽窃陈陈相因,强调语言的创造性准确性,文章表达要力求文辞通畅,说理、叙事、言情都应该服从于社会生活,“言必己出”,抒写出心中所想所思。由于他们都是文坛领袖,朋友和门徒众多他们彼此间呼应、鼓动倡和,这样,在文坛上便形成一股极其有力的声势,动摇了四六骈文长期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从而开创了散文新文体。

后来人们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把韩、柳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不是没有缘故的。继韩、柳之后,李翱、皇甫湜、沈亚之、孙樵等人也都纷纷提倡散文写作。如李翱强调文章要意新辞奇。他们对推进散文创作都做出一定贡献,不过他们的名声则不及韩、柳影响深远。到了晚唐,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继之对散文创作有所建树,他们的散文多带有现实的批判精神,对社会的各种弊病进行了深刻的针砭,从而对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推进立下了不拔的功绩。

总之,唐代的古文运动不是奠定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通过长期地有一群文坛人士积极参与,并以各自的散文创作汇合成浩浩荡荡的大军而奠定的。还应指出,文章由骈变散,这还与唐代士人身份的改变,并广泛参加整个社会的活动、积极地参与政治分不开。关于此点,已分别散见于有关各章节中,这里就不再深加论列了。经过唐人对古文运动的不断革新与努力,到了宋代,散文终于彻底地摧垮了骈韵文体。从此韵文时代宣告结束,散文也就成为文辞中的中流砥柱。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爱的作文 小升初作文 命题作文 爱国 作文 写动物的作文300字 关于传承的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 盼望作文 雅思作文 幸福的作文 这边风景独好作文 兴趣爱好作文 国宝大熊猫作文 幸福作文500字 成长的作文600字 作文难忘的一件事 看图写作文 优秀作文题目 未来的我作文 等待作文 绽放作文 6年级作文 写自己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作文我的植物朋友 保护环境的英语作文 学无止境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可爱的小狗作文 下象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