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孩子不爱读课外书?用这4个方法 让孩子轻松爱上阅读

2020-11-23 02:25:01
相关推荐

“老师,我家孩子挺喜欢语文课的,但就是平时不爱读课外书,怎么办呢?”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这是我在执教5年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问题。尤其是2019年,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改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之后,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还“扬言”:“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这个爆炸性的新闻无疑让所有人为之一颤——

高考语文试卷卷面字数由7000字增加至10000字;阅读题量增加5%~8%;阅读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内阅读和四大名著,而是涵盖哲学、历史、科技等多种类型……

这意味着未来语文的教学将更注重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考查孩子的文章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于是我们开始慌了:阅读能力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升的,可孩子就是不爱读课外书,我们到底该如何引导呢?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几个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01.选择与孩子年龄段相匹配的优质课外书,切忌揠苗助长

最近,一个沈阳小朋友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视频中的他,一边背顾贞观的《柳梢春花朝春分》一边哭,一边控诉作者:“第三句‘微谢樱桃’可好玩了,我就想问问为啥要谢谢樱桃啊?”

看到这个视频,我简直哭笑不得。半大点儿的孩子,理解力还不够就要求背这么难的古诗词,每一个字在他眼中都是莫名其妙的,除了先哭为敬,真是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我也曾教过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他的妈妈是大学教授,从小就要求他努力学习语文,3岁开始背诗,4岁开始认字,还没上学就要求读纯文字版的名著。可是孩子毕竟只有6岁,即使认识每一个字,但理解力跟不上,每天又必须完成妈妈布置的阅读任务,久而久之产生了抵触情绪,连带着不想上语文课,每天在课上不是低头抠橡皮,就是啃手,全然不似在其他课上的活泼模样。他甚至对我也产生了敌对情绪:“讨厌语文课!讨厌老师!”

我问他妈妈:“为什么不先让孩子读绘本呢?我在课上推荐的绘本更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的妈妈也很个性:“那些绘本都太幼稚了,对学语文一点帮助都没有!”

重视阅读固然好,但语文的学习无法一蹴而就,我们在选择课外书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段和兴趣点,从简单绘本到少儿读物,再到经典名著,循序渐进,才有助于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急于求成,总是会起到反作用的。

如果你不知道选择哪些优质的课外书,不如看看教育部推荐的书单,覆盖小、初年龄段,同时涵盖科学、历史、文学多方面内容,能全面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文末附教育部书单)

02.如果孩子不喜欢某本书,不要强迫他必须阅读

即使有了优质书单的推荐,但我们在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只“拦路虎”——孩子就喜欢那一两本书,其他的看都不看,这可怎么办呀?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这类问题,比如课间时发起读书小调查,问同一个班的孩子们喜不喜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有的会说:“特喜欢!我就爱看唐泰斯越狱那一段!”有的却说:“写得什么啊,看不懂在讲什么。”

遇到说不喜欢的孩子,我通常会告诉他们:“不喜欢的话就先不看,读读你喜欢的书。”

可能你会说:“这怎么行呢!这都是经典啊,怎么能不看!”是的,如果孩子不愿意读,不要勉强他们。哪怕10本书里他就喜欢1本,那也很不错了。阅读也是需要看缘分的,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理解力到了,或许有一天他回头再来看曾经抛下的书,会突然如获至宝地读起来。我们应该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前看不下去的电影或电视剧,突然有一天发现居然这么好看!不是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启蒙阶段的阅读,我们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点进行选择。如果孩子喜欢飞机,那就给他买讲解飞机结构和原理的绘本;如果孩子喜欢海洋,那就让他了解抹香鲸、鲨鱼的故事;如果有一天孩子盯着蚂蚁搬家看得起劲,那就适时引入《昆虫记》这本书吧。

阅读也需要契机,如果契机还没到来,不如先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去看他们喜爱的书。你一定希望听到的是:“妈妈,我想看《昆虫记》。”而不是你每天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喊的声音:“宝贝,《昆虫记》这本书写得特别好,看看吧!”

03.言传身教,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

过年回老家,叔叔向我大倒苦水:“我家那俩娃,一天天的刷抖音比我还厉害,根本就不爱看书,愁死人了!”我问他:“你下班回家都会干什么呢?是不是瘫沙发上就开始刷抖音了?”叔叔想了想说:“是啊,但我是我,我这年龄又不需要读书了,他们不是啊!”

孩子们最擅长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行为准则直接来源于父母。父母一回家就刷抖音,他们会觉得,刷抖音很好玩很正常啊,你看我爸妈就天天刷抖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相反,我一个学生的父母就做得很好——每晚固定9点到9点半,全家一起阅读。大家选择各自喜欢的书籍,爸爸读经济学的书,妈妈读历史故事,孩子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完大家再用10分钟做一个简短的交流,说说阅读的感受。

就这样短短的半小时睡前家庭活动,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自习课上,写完了作业的她也会主动拿出课外书来阅读,刚上五年级,她已经能够轻松阅读《左传》、《东周列国志》等文言文著作了。

可能你会说:“唉,我毕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摸过书了,怎么捡得起来?”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要求孩子去做好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乃至终身老师,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传递正确的阅读观。

04.阅读的目的不只是提高成绩,更是塑造气质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在课间抱着《作文选》狂啃,我一般会去耐心告诉他们最好不要读《作文选》,读课上讲解过的名著更有帮助。有的家长却不能理解,认为阅读名著效果太慢,不如直接读《作文选》,甚至背诵优秀作文,让成绩有显著提高。

这个时候我们或许要问一问自己,我们希望孩子爱上阅读,真的只是为了那一个个鲜红的成绩数字吗?这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吗?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朋友们应该还记得,2017年第二季的总冠军被年仅16岁的武亦姝拿下,惊人的诗词储备量让所有人叹为观止。多数人对她的记忆,也许是一次全国冠军,也许是613分的高考成绩,也许是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我记住的,却是她在台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气质,和宠辱不惊的从容心态。

一个未成年的少女,是如何做到气定神闲看待挑战和困难的呢?答案是阅读。从小日积月累的阅读,塑造了她的内在气质,成就了最好的她。

阅读不该带有功利性质,长久的积累当然能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但更关键的是让孩子从书中吸取营养,获得心灵的满足,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也不希望孩子在高考中拿到了13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却在多年后带着自己的孩子外出旅游时,看到夕阳下的大好河山,想不起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剩下“我去,好美”的感慨。

易中天曾说:“读书分为谋生和谋心两种:谋生的读书是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为的是找个工作,这不是真正的读书;而谋心的读书是为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正确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养成一生阅读的好习惯,让他们为了“真正的读书”而读书吧!多年以后,他们读过的每一段文字,了解过的每一个作家,记住的每一个故事,都将沉淀为内在的气质,蓬勃生长为他们渴望的模样。

附:教育部推荐书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 写作文听什么歌写得快 与书为伴作文500字 成考作文大全600字 我的烦恼800字初一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600字 感谢生命中的美意作文 守望花开作文600字 小黄车作文600字 首尾呼应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想对妈妈说作文3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600字 我读懂了什么作文600字 番茄炒鸡蛋作文300字 街头见闻作文500字 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的作文 寒假的趣事作文400字 生命的色彩作文800字 除夕之夜作文500字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文 菊花优秀作文300字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真想什么作文400字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作文 myfamily英语作文5句 开学第一课作文200字 互联网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500字 有朋友真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