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还能怎么逆袭?

2020-11-23 03:25:01
相关推荐

这是答案派的第 1 篇文章

图片来自互联网

0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商业化的普及,很多年轻人开始追求所谓的“精致生活”。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有自己的追求并没有错,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今天想就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聊聊。

之前,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隐形贫困人口”一个扎心的热词】一文,文中提到网络上的流行词“隐形贫困人口”,指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更多是指自我消费不节制所造成的——不是没有钱,只是花得多而已。

比如说年轻人的一两件奢侈品——品味的必要彰显;每场不落的电影——社交的有效谈资;与小姐妹一同订健身餐——保证观念不落伍。记得很多年前,有篇文章很火,名字大概是《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星巴克》。今天,一杯星巴克,已是年轻人找个地方休息的标配,消费升级了,奋斗显然有了其他灯塔。

卡尔马克思说过:到了现代社会,一切人类所珍视的东西都会用钱来交换。

无论是人际交往、家庭生活、上学,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钱。全社会都在传达一个信息:没有钱就是不行。

如今这个时代,物质资源极其丰富。当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满足时,就开始向往更高层次的追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照生理与心理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存、安全感、归属感、自尊、自我实现。

通过这5个层次,我们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成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生存和安全感。属于物质和生活层面的需求。这也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需求。

第二个层面是归属感、爱、自尊及自我实现。这已经是上升到了人类更高阶层的需求。属于精神和情感层面的需求。

比如说现在很多年轻人,生活上追求仪式感,经常组织同学聚会、过生日一起唱K、在朋友圈晒旅游大片,很多时候是给外人看看,要让别人感觉到我的生活很有趣,有意思,在欢声笑语之间体验仅存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年轻人偶尔聚会吃饭,交流放松一下其实也没什么,只要有节制的消费也都还好。对于家境相对好一点的年轻人来说,物质消费于他们而言没有那么重的心理负担。

可是,对于家境条件一般的年轻人来说,一旦把持不住自己,禁不住诱惑,过度消费,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父母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还供着学费,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钱,从哪儿来?

于是,类似校园裸贷的事件层出不穷:2017年4月,厦门华厦学院大二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因卷入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选择自杀;深圳大一学生不堪贷款压力跳楼身亡、海口24岁女大学生因裸贷在宾馆烧炭自杀;大学生“裸贷”照片从互联网平台陆续流出…

裸贷:是女大学生用裸照获得贷款。在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漫步在校园,你会发现校园中有很多提供给大学生贷款的小广告,各种网络借钱平台比比皆是。

年轻人比较单纯,对钱的概念模糊,觉得来钱快,因此就中招了。

一位女学生所说:“裸贷就像谈恋爱,无非就是被人看身体。”

一位男学生曾说:“如果缺钱会给我带来压力,看到喜欢的女孩子都不敢勇敢的去说我爱你,哪怕借1000块钱,都维系着最底线的一点尊严。”

其实校园贷的利息是很高的,周息利息甚至高达30%,很多学生因为一时冲动,各种平台各种借贷,拆了东墙补西墙,由此陷入了恶行循环。

据尼尔森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90后”“00后”约占总人口的23%,中国年轻人有着追求品质生活的愿望,信用消费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近6成工作90后拥有实质性负债,43.3%的年轻人认为使用信贷产品是更精明的消费方式,其中更多工作95后认同这一理念。

除房贷外,年轻人的信贷资金主要使用在生活与休闲方面:包括提升生活品质、基本生活用度、休闲娱乐、运动健身。

真正的贫困,从来都不是金钱的缺乏,而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对欲望的不克制、对生活的不负责。

图片来自互联网

02

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追求“精致生活”的背后,究竟有哪些看不到的真相操控着年轻人的心魔呢?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具有一定的炫耀性。

典型的例子就是年轻人购买奢侈品,比如限量版的包包、新上市的某牌口红、某果手机等等。

很多商家为了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拍摄高大上的宣传片,设计精美的包装,找名人代言,各种广告形式蜂拥而上,目的只有一个,增加年轻人对某个品牌符号的认知与情感认同,讲述这个品牌是为你而生的,代表一个独特的你,一个高等阶层的你。

喜欢炫耀消费的人往往不太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只要能显示和别人的与众不同,就会果断买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讲,商家鼓吹年轻人要活在当下,要早早开始化妆,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

女人一定要拥有(某款彩妆、护肤品)才能成拥有全世界;

只有先买买买宠爱自己才会值得别人来主动爱你;

年轻的女孩子往往喜欢追求时尚和新潮,过于感性,面对能让自己变美的产品时会冲动消费。

据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得到肯定评价,或者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买东西。

我国每年超800万高校毕业生毕业,并且数据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工作岗位竞争激烈,生存困难。不仅如此,即便工作结束后朋友圈也常被这样的文章刷屏:

你还在上班,身边的同龄人已经创业年薪百万;

就如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活着我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反正买不起房,索性在物质消费上放松自己。”

很多年轻人讨厌延迟满足,喜欢及时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比如说你想达到英语6级的水平,你需要学习语法,练习发音,熟记短语等等方式,这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不会在当下给你反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牺牲掉很多和朋友、家人相处的时间。

及时满足简单理解就是享受当下,及时行乐的意思。而及时满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玩游戏。

玩游戏并不像考英语6级那样有很长的时间反馈周期。相反,游戏的每时每刻都会提供各种奖励给你,比如积分、金币、更厉害的装备、限量版的皮肤等等,让你爽到爆。

当你玩游戏时,脑中就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会传递给人兴奋和开心的信息。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所以,玩游戏真的会让人上瘾。

当我们喜欢一个事物,多巴胺会让我们大脑产生快感和依赖,这种刺激很多时候往往自己都无法控制。比如刷朋友圈、刷某音、剁手党支付的那一瞬间等等。

迷茫、焦虑本身是一种生活常态,是生活的必经阶段。

不要指望其他人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你,你只能靠自己。

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想被社会所抛弃,作为年轻人来说该如何做呢?

图片来自互联网

03

我们一出生下来,就处于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大量的信息让我们无从选择,所以很多的年轻人对于“人生”的概念是模糊的,对此完全没有任何规划。

同时,国内的填鸭式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只要求我们追求标准答案,然后记住。

比如拿考试来说,试卷中会有很多选择题来让你选出正确答案,只要平时你稍微下点功夫学习,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出错。而在美国的教育中,选择题很少,主观论述题很多,主要让你写出对于某个话题的想法和做法。

回想一下,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当我们对某个知识点的论述过程提出质疑的时候,老师会不会说:“不用讨论过程,你只要记住最后的结果就行。”

在这里并不是说国内、国外教育的好与坏,只是说一下区别。就是这个区别,让知识本身被标准化了,也让我们的思维禁锢,所以没法融入到学习中的乐趣。

以致于我们都在讲标准正确的话,写合格的文字,人的思维也越来越同质化,最后,理论学的不少,可实践能力并没有什么提升。

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以为只要找到那个标准答案就能把问题解决掉。可生活不是演戏,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因此,要做到重新审视自己,敢于质疑,走出思维牢笼。

具体怎么做呢:

1.阅读经典书刊、文献

举个例子来说,有人问你:对于现在的建材行业你怎么看?假设你正是处于这个行业的人,别人冷不丁问你也会一脸懵逼,不知道从哪儿说起,淡淡的回答一句:不太好或者还行吧。

与人交流,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框架或者沟通思路是非常低效、痛苦的。

还拿上边的例子来说:对于现在的建材行业你怎么看?

接着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回答:

行业角度:对于公司制定的目标存在的痛点问题(包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客户的痛点问题)

技术角度:现在行业发展的现阶段有没有技术性颠覆来提高效率(比如滴滴打车APP的出现链接了客户与私家车,降低了空驶率)

岗位要素:行业中最核心的关键岗位是哪里,以及为什么这个岗位很重要)

阅读经典书刊和文献的好处在于,你可以系统学习某个领域的具体知识点,建立起知识体系架构。面对同样的问题,通过学习帮助你认识全貌。

2.制定小而美的目标。

当你把文章看到这里的时候,证明你是希望自己能够改变,能够变得更好的人。

比如说你想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如果刚一上来就要求自己每天必须阅读3个小时的话,你会很痛苦,得不偿失。一方面你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忙,可能时间不太好控制;另外,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被打断,你的内心也会变得烦躁,整个过程下来也得不到什么反馈。

所以小而美的目标是比较适合你的,把一天看 3小时书变成一天看 30分钟书,从小处开始,才能真正坚持下来,慢慢培养成就感。

3.走出自己的圈子,像高手学习

猎豹CEO傅盛曾在文章【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提出:

一个人的认知状态有四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是人的四种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更可怕的是,95%的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甚至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碌碌无为的人是大多数。

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没有思路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行业内的高手沟通:因为你身边的大多数人和你拥有着同样的认知,即便你们探讨很长时间不如行业大佬跟你讲半个小时收获大,因为他们有体系化的解决思路。

找到这些高手渠道有很多,比如在行、知乎,或者行业的交流会。

图片来自互联网

爱因斯坦说: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愿屏幕前的你,终有一天成为真正的高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