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庄浪四老」庄浪素有“书画之乡”之称 历代书画名家倍受尊崇

2020-11-23 03:30:01
相关推荐

庄浪素有“书画之乡”之称,历代书画名家倍受尊崇。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李毓香、张宗裕、王自通、焦克敏为代表的老一辈书法名家,因为他们共同诞生于文化积淀深厚的庄浪大地,终其一生酷爱书法艺术,长期为家乡老百姓服务,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德艺双馨的“庄浪四老”。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粗浅认识,试对他们的个人生平、书法渊源、风格特征及主要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鉴赏。

一、妍润娟秀的李毓香书法

李毓香简介

李毓香(1921- 2008),字苕生,号朝阳山人、清雅轩主人。阳川乡李湾村人。1946年7月毕业于兰州师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甘肃教育学院进修一年,长期在庄浪中学、南湖中学教授语文等课。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国书画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陇原书画协会理事、平凉崆峒书画社顾问、庄浪县书协名誉主席、庄浪老年书画协会理事长,被庄浪县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1987年,获陇原书画大赛一等奖。1989年,作品收入《平凉地区书画选集》及《陇原书画集》。1993年4月,被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授予“世界铜牌艺术家”称号。1995年9月,一件书法作品在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书法类特别等级作品。

传世作品《李毓香书法作品选》,收录其代表作行草书文天祥《正气歌》、苏轼前后《赤壁赋》、韩愈《石鼓歌》,正楷《千字文》,临作隶书《新莽量铭》等。

李毓香书法风格及特点

李毓香擅长行书,字体妍润娟秀,章法气贯神足。

深厚的家庭文化熏陶。李毓香出生于教育世家阳川李氏家族。祖父李岳伯,清末生员,设馆授书行医。父亲李思益,静宁高等小学毕业,设蒙馆授学十余年。丰富深厚的家庭教育,奠定了李毓香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对书法的学习兴趣。

钟情于传统书法艺术特别是“二王”一脉的书法学习继承。这种学习体现在用笔、结字、气韵多个方面,形成字迹清秀,温润遒劲,潇洒自然的艺术风格。其诗《书诗》曰:“一代书风兴有由,太宗学王称千秋。明清王家宋赵董,蔚然成风总追求。”此诗非常恰切地说明了他的书法师承王羲之、王献之,追求赵孟、董其昌的风格。

多方面的学养滋润、丰富了他的书法艺术。从诗词曲赋、历史哲学、自然地理、乡贤名宦等汲取营养,不断给自己注入原动力。

自幼受祖父岳伯影响,开始学习颜真卿碑帖。早期,得到甘肃名家魏振皆、裴建准、张观雪等先生赏识指教。40年代初,在叔父广仁先生引见下,得到于右任先生指点和鼓励。60年代初,得到马竞先(字雪祁)先生推荐和赞扬。1989年7月,撰文《诗书画兼长的王耿光先生》,指出乡贤王耿光的诗、书、画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1990年3月,他作诗《寄语南京柳焕烈先生》,表现了与庄浪书画家柳焕烈先生惺惺相惜的珍贵友谊。1991年6月他著文《金陵道尹王舍棠》,对乡贤王舍堂的生平、诗词、为人、做官进行全面介绍,并对其陇上名士风采、为官清廉的官德表示由衷地赞扬。

以诗言情,纵论书道。诗歌,既表达了他对书法的认识和观点,又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功底。例如,他的《读书论有怀》:“献之书独潇洒心,挥毫落纸若操琴。擒纵自如规范在,美之所在千古钦。”对王献之书法的擒纵自如、坚守法度的认可。《书事有感》诗曰:“奋笔挥毫缘源流,不到精熟死不休。池墨笔冢传佳话,功成在此又何求。”表达学习书法艺术的坚强决心和毅力。《书怀》诗曰:“书道本为高尚事,不费岁月岂能工。无功为书率其性,物论将与俗书同。”表达艺海无涯,学习书法绝非一日之功,必须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观点。

李毓香书法,在笔法上,以中锋用笔为主;逆锋起笔,行笔快速流畅,一气呵成;收笔或出锋或回锋,灵活多变;用笔提按分明,注重轻重有度,粗细对比。在结字上,自然、大方、稳重、匀称,没有大开大合的过度夸张。在气韵上,点画呼应,上下呼应,有一种气贯长虹、一泻千里的流动感和生命力。整个章法和谐统一,处处透露着传统书法的书卷气。

依笔者所见,先生书法由于书写过于流畅,又中锋用笔,线条显得单一,缺少变化,失去了耐人寻味的精准和细节。倘若他更能强化“运笔”的控制力,适当地降低行笔速度,在用笔上再多一些侧锋,做到中、侧锋兼施,转、绞法并用,就一定会增加点画的变化性和线条的丰富性,就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李毓香书法作品欣赏

行书横幅《猗兰操》 此作结字工稳,连带自如,平和气静,全篇透漏出优雅和谐、俊美灵秀的书卷之气。

行书苏东坡《赤壁赋》 此作作于农历壬申年(1992年)秋月,时年作者72岁,正是“人书俱老”之时,笔法之精到、布局之合理、墨法之精妙、字形之俊美都达到了相当水准,堪做先生的代表作。

行书韩愈《石鼓歌》 此作作于农历壬申年(1992年)冬月。石鼓文系我国最早石刻,秦代所为,韩愈作歌以赞。李书笔法圆润,潇洒自如,酣畅淋漓,与行书《赤壁赋》同属其代表之作。

行书对联《濡墨旧传羲献笔 挥毫新擅柳苏文》 此作用笔圆润劲健,字形变化不大,字字独立,左右对称,落款简洁。

二、气韵生动的张宗裕书法

张宗裕简介

张宗裕(1926— 2006),字子厚,笔名长弓。阳川乡张家大湾村人。幼入私塾。1948年毕业于岷县师范,先后供职于甘肃省教育厅、岷县中学。1950年回庄浪一中执教,后担任学校总务主任。1965年起历任韩店、朱店和南湖等中学校长,历多次政治运动,仍然投身教坛,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为庄浪教育事业奉献40年。1989年退休。2006年10月去世,享年81岁。

曾任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平凉地区书协理事,庄浪县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被平凉市文化出版局授予“平凉市著名书法家”称号,获得平凉市第一届“崆峒文艺奖”,被庄浪县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书法作品先后被收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甘肃省书法集》等,其书法成就被《书法报》、《甘肃日报》、《甘肃每日新闻网》介绍。

2004年7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张宗裕书法作品集》,收录其代表作30幅,涉及真、草、隶、篆诸种书体,中堂、对联、横幅、条幅多种形式,兼收花鸟画作4幅。

张宗裕书法风格及特点

张宗裕先生毕生酷爱书画艺术,真、草、篆、隶皆能,尤擅草书。其草草法精熟、用笔灵活、结字多变,行云流水,迹古有新。醉心王羲之、怀素、孙过庭、张旭草书,间临《曹全》《娄寿》诸碑。教学之余,临池不辍。临近退休,任然孜孜不倦,攀登艺术高峰,于1986年完成中国东方艺术函授大学学业,期间受到书法名家任政、赵冷月等当面点拨。

作品沉雄博大,中国书协第三届理事冯志福赏其作品“结合多变而不失势,运笔劲健而骨法洞达,笔融神畅,可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矣”;上海书法家钱沛云赞其书法:“墨韵生动,变化无穷”。著名书法家张旭光评其书法:“笔法精熟,淋漓痛快,八旬老人,墨随时代”;著名书法家李松为作品题跋“仰观先生榜书颇感震撼,耄耋之笔如此内力充盈,笔致如此凝实,亦似雄鲵振起,感喟不已”。

焦克敏(平凉书法名家)评其书法:大草写草不潦草,落笔准确,抒情不忘法度。行草稳健流畅,气势连贯,笔笔呼应,腕不停运,字有断处而意相连。尤其是多字篇幅的作品,快节奏,短线条,左开右合,好像把零金碎玉巧妙地组装成锁链,加上左右自然摆动的建行形式,给人以一条彩练当空舞的全新感受。

梁晨曦(原庄浪县书协主席)评其书法:张先生书法作品,不论何种书体,都显得浑朴、端庄,厚重中见灵动,变化中求和谐。用笔追求浑厚老辣、斩钉截铁,富有气势和力感。结体端庄大方,交错有致,奇崛寓于平正之中,险而能稳,开合如仪。章法上则揖让顾盼,疏密相间,掩映情飞,气韵生动。

张宗裕认为,把握书法外在形体并不难,难的是体会书法艺术的内在形体———动态关系。书法艺术属静态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动”是它的生命。从点画组成到章法结构,特别是线条的力感与节奏变化,其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静中有动的辩证过程。

张宗裕作为饱经沧桑的知识分子,其勤奋好学的精神,谦逊待人的品格,安贫乐道的风范为县内外书法同行和广大群众所称道。他的书品和人品,正像他的字“子厚”一样,突出一个“厚”字,浑厚大度,既有雄厚的传统功力,又不失时代气息,堪为楷模。这也是庄浪广大群众喜爱他的书法作品的原因之一。

综观张宗裕的书法艺术,他在严格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静中求动,体现着音乐般的节奏与张力,笔势变幻莫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线条蕴含无限生机与激情,以“卧而似颠,斜而复正,断而还连”之状,呈现出一种生命律动之象;以欹正、挪让、虚实、错落经营布置的结构章法,形成波澜壮阔、万象飞动的磅礴之势,融会传统而具浓郁的时代气息。

张宗裕书法作品欣赏

行书对联《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此作结字工稳,笔势开张舒畅,线条劲健有力,由于夹杂了个别草字,章法更显灵动。

草书中堂韦庄《台城》 此作作于农历壬午年(2002年),作者时年77岁,已到“人书俱老”的年龄,正如著名书法家张旭光所评:“笔法精熟,淋漓痛快,八旬老人,墨随时代”,堪称先生大草之代表作。

草书中堂《书者散也》 此作内容为东汉书法理论家蔡邕《笔论》句。书写风格确如句中所言“任意恣情”,挥洒自如,线条劲健有力,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充分表现出书家对墨法运用娴熟,干、湿、浓、淡 ,变化莫测,丰富多彩。

草书条幅《仗剑行千里》 此作内容为唐代王昌龄《答武陵田太守》诗。整体章法疏朗,错落有致。结字有开有合,线条或连或断,节奏分明,气势贯通。

三、生涩老辣的王自通书法

王自通简介

王自通(1933-- 2014),字省三,良邑乡杨王村人。甘肃省职工学校毕业。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生前系庄浪县文化馆干部。曾任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庄浪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被庄浪县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参展,1987年获陇原书画大赛三等奖。1991年获“羲皇杯”中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展中年组佳作奖。作品入选《艺海撷英》、《中华书画金石家大辞典》。

王自通书法风格及特点

王自通先生毕生从事文化工作,终生酷爱书法艺术,临池不辍,对书法艺术虔诚有加,坚持为庄浪群众写字送字;他为人低调,勤俭朴素,待人谦和,对人相托之事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成为土生土长的书法家和家乡人民喜爱的文化工作者。

善作行书,尤擅榜书。他在作榜书之前,铺纸濡墨,凝神静气,预想字形,做到意在笔先;书写之时,大胆落笔,一气呵成。由于榜书字数稀少,字形较大,一笔有误,则通篇不惬。所以运笔速度很慢,力求精准到位,一丝不苟。总体来看,其榜书笔锋丰腴雄伟,结体致密有骨,用笔沉着自然,笔含韵致,富有涩感。

其楷书工整清秀。从庄浪县档案馆馆藏其誊抄三年完成的清代《庄浪县志》本来看,字字珠玑,结体工稳整齐,笔画劲健挺拔,既有欧体字之劲遒,又兼赵体字之秀丽,成为艺术与史料完美结合的珍品。其用功之勤、存史之重、书艺之高可见一斑。

王自通在谈到书法时说:“笔笔好,才能字字好;字字好,才能篇篇好”。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涉及了书法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四大要件。同时,它深刻地道出了书法的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结体布局必须要善于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黑白相间,左顾右盼,虚实相生,长短粗细,轻重缓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注意每一笔的起承转合,“回腕藏锋,处处留得笔住”,又要注意通篇的自然和谐,没有“信笔”,没有丑字,这样写出的作品才算是好作品。仔细观赏先生的行书作品,给人总的印象是用笔生涩老辣,墨色变化多端,自然雄强大气,灵动中透露出尊法守规的特点。

先生晚年身体欠佳,但仍然多次参加县上举办的各种文化下乡、书法义卖等活动,坚持用书法回馈社会、回报家乡。

王自通书法作品欣赏

行草中堂《道德千古事 文章六经来》 此作章法疏朗,字形方正,字字独立,落款简洁。

行草对联《右军书法将军画 吏部文章工部诗》 此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用笔的老辣生涩特点。起笔的尖、圆、方、逆、顺,笔中的涩、留,收笔的出锋、回锋,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或牵丝或笔断意连,极富变化。

草书条幅《艺海春涛》 此作充分展现了作者写大字型榜书的艺术优势。灵动自然,大气磅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行书对联《春云夏雨秋夜月 唐诗晋字汉文章》 此作结字工稳,字形大小基本一致,左右对应。

四、刀削斧劈的焦克敏书法

焦克敏简介

焦克敏(1940--),笔名可敏。盘安乡焦湾村人。1959年毕业于平凉师范学校。曾任中学教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平凉分校书法课讲师、甘肃电视大学庄浪工作站汉语言文学课讲师。长期供职于庄浪县文化馆,馆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平凉地区书协副主席。被平凉市文化出版局授予“平凉市著名书法家”称号,被庄浪县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早年,陶醉于写诗作画,发表各种文学作品22万字,1972年主攻书法,作品曾参加《甘肃省第一、二届中青展》、《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大展》、《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大展》,并参与甘肃省《丝路节》筹备工作。《敦煌艺术展》、《群星艺术展》、《建国30周年献礼作品展》,以及《唐诗宋词杯》、《神龙杯》、《大足石刻杯》等全国大赛,先后获金、银、铜奖20多次,于省、地电视台展播、报刊发表200多幅。收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书法家选集》等20多部典籍。有作品被送美、日及东南亚几国展出。

2002年7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焦克敏书法集》,收录其书法作品26幅。

焦克敏书法风格及特点

其行书瘦硬刚健,挥洒自如,参魏融隶,刻意创新。西北师大唐师云教授评其书法曰:“其书,刀削斧劈,如危岩古松,一枝旁出。”

首睹其作,焦氏书风扑面而来,给人强烈的风格特征和视觉冲击力。

经过半个世纪地艰辛探索,焦克敏对书艺不断吸收、改造、过正、求异,修就了风格鲜明的“焦体”书法:结字方正凝重,用笔方入方出,浓墨重彩,繁茂热烈,浑然一体。此为焦书之形态风姿,不难看出其取意于碑。线质活脱、飘逸、夸张、强调,线条的方向感和运动感均反常规而行,此为焦书之生命活力之所在。窥见其取意于帖,而独于创。

一次偶然的机会,焦老来到县委党史办,我们向他求字,他没有谢绝。首次目睹他现场挥毫,只见笔在手中灵活使转,忽中锋,忽侧锋,忽左侧,忽右侧,变幻莫测。有时提笔,有时按笔,捻管穿插,稍加停歇蓄势,又二次发力。偶有奇笔落纸,笔走险处,人为造势,

用笔娴熟,艺高胆大。现场观看,实属享受。

“书通则变,变了才有自己”,焦克敏以此论为鉴。他说:“我要从传统的跑道上,跑出偏离跑道的辉煌。”他这样把握自己,其作品走过健劲溢美,风流倜傥,步入奇峭险峻,浑厚雄惕,奔渗跳荡,磅礴壮阔。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冲动。表现手法颇具匠心,不对称中求对称,不稳定中取稳定,字字立骨坚实,篇篇工稳热烈。从新的离合结构巧妙组织线条,波撇屈曲劲若挥臂运斤。

焦克敏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他像—个勇敢的弄潮儿,义无返顾地跳入艺海,奋力拼搏,恣意抒发。他作画、写诗、写小说、写剧本、谱曲……正当风华正茂,心性好奇的他,想把艺术殿堂中十八般兵器都侍弄一番。他的自作诗书法成为他抒情达意的重要形式。

教师出身的焦克敏,为人乐观积极,谦和淳朴。他虽然拥有一个灾难深重的家庭,但他“从不愿意撕开自己的伤口给别人看,让别人替自己分担痛苦”,仍然坚持学习、创作,终以“诲人不倦”为宗旨。他尽力奖掖后学,甘为人梯。他的学生遍及兰州、宝鸡、定西、固原、平凉,其中既有青年书法爱好者,又有党政领导干部,不少人已成国内有名的书法家。

艺无止境。2013年1月,先生参加由平凉市文联、平凉市书法家协会、平凉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由平凉老一辈书画家葛纪熙、章岚、李鸿文、何清荣、崔振世、胡晓云自愿组合、自费筹资、自主策划的“平凉七闲”书画作品展,表现了老一辈书法家艺术之树长青,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焦克敏书法作品欣赏

行草横幅《我作波涛笔底声》 此作内容是其自作诗,字字方正独立,字形大小基本一致。为了追求变化,作者主要通过用笔的提按、用墨的浓淡、个别笔画的夸张、字体的结构位移(如“声”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大小、夹杂个别草书(如“笔”“于”“翁”)等多种方法,使书作充满动感和生气。

草书中堂《仰天但使心无愧 出世何须人尽知》 整体厚重墨浓,气势夺人,虚实相间,字形大小夸张,落款、印章皆有特色。此幅作品也可以看做作者信奉“文以载道”、“书法养德”的注解。

草书对联《拭目天庭云舒卷 塞听官场人起落》 此作为其自撰联,字形大小夸张,用笔奔放流畅,上下连带自如,墨色浓淡有度,落款也富有特色,自然天成。

行草条幅《垂缕饮清露》 词作内容分别为唐代虞世南的《蝉》、南宋陆游的《柳桥晚眺》、唐代祖咏的《终南望积雪》。章法上字距紧密,行距稍宽,疏密结合,确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感。纵行忽左忽右,但总是围绕中轴线运行,呈现运动态势。落款为穷款,干净利落。

五、点评后记

“庄浪四老”各自独特的书法艺术面目,已经被庄浪人民熟知和认可,但是,因为受历史的局限和个人禀赋的影响,又都有不可避免的艺术缺憾。虽然如此,还是瑕不掩瑜,他们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一个重要艺术群体,又都受到庄浪人民的喜爱和尊敬。应该说,他们在庄浪普及书法教育、提升大众艺术品味、精心栽培书法新苗、热情奖掖后生进步、繁荣庄浪书法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真是“功莫大焉”,为发展庄浪书法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庄浪四老”已经有三位先后作古,我想写作此文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为人,了解他们的书法艺术。

在此文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庄浪四老”之一的焦克敏、原县文化馆馆长张立群、县文联主席王亚斌、紫荆中学教师李新世等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作者及图片提供:贾思刚(现任庄浪县委党史办副主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12-27 08:07幸福阳光[天津市网友]IP:736116929
    庄浪素有“书画乡”称历代书画名家倍受尊崇。这里艺术氛围定很浓厚吧!
    顶0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牵挂话题作文 第一次开卡丁车作文 作文有趣的游戏 最近的作文素材 以充电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最熟悉的地方作文 赏雪作文500字 匠心筑梦作文800字 火灾的危害作文 雨后的景色作文600字 关于沉迷手机的作文 最是难忘的表情作文 幸福的英语作文 秋天的作文五年级 土豆作文400字 勤奋好学的作文 物联网英语作文 《答案》作文 三年级作文名字 感激的作文600字 老师您好作文300字 我的同学500字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五百字 抱怨信英语作文 歌唱祖国作文 我的同桌小学生作文 梦想在前方作文 人物描写四百字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