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父母的焦虑一重接一重 如果能够想通这几点 就可以不攻自破

2020-11-23 04:40:01
相关推荐

文|小鱼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这是个焦虑的时代,信息化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却也给每个人套上了一层焦虑的枷锁。

为了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从巨大的人群中突破出来,每个人都费尽全力,甚至在孩子身上费尽全力。

这就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直升机式家长”、“铲雪车式家长”,都恨不得自己来替孩子走完接下来的人生路,正因为不能,所以父母们的焦虑一重接一重。

处在当下的每一个点上,你不会知道焦虑带来了什么?但如果你能跳出几年或几十年,就会发现越焦虑越无用。何必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紧张,也让孩子成为一颗高速运转的陀螺呢?

01关于焦虑的那些事儿

1)聊娃成了焦虑的主战场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只要家长们聚到一起,聊的话题一定是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

哪怕原本没什么想法的家长,在听到其他家长报出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名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从心中生出一股巨大的焦虑。

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技多不压身,反正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别浪费了时间。

乍一听这好像很有道理,可这样的看法是基于什么层面上呢?这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把其余的东西都抛却开,只考虑孩子学什么有利这一件事。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可能同时出没于好几个兴趣班,英语、舞蹈、奥数、少儿编程。因为每一个都很重要,家长无法做出取舍。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概念,叫机会成本。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当他在做这一件事的时候,他就丧失了做另一件事的机会。

就像大人在面临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考虑哪一种选择是最好的一样,育儿时也请不要迷失本心,考虑一下对孩子而言,究竟用时间去做什么更好。

最好的成长,难道真的是课本上的几道数学题、几个生僻的英语单词?这样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常说,教育不是为了让人获得知识,而是为了让人获得学习的能力。难道相比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社交能力不是更重要吗?但这些能力有几项是坐在课堂中学来的呢?

我没有不鼓励家长送孩子上兴趣班的意思,孩子学一两项特长,的确是有用的,但不能让孩子背负过多的压力,这样不仅浪费了机会成本,也会让孩子样样不精。

其实有时候,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玩耍这件事。

在诸多科学研究中都证实:玩耍才是孩子认知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方式。

在这样的自由活动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哪怕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玩耍,也是件一举多得的事情,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社交能力。

不是所有收益都是在眼下能看到的,父母要理性考虑。

2)把目光放在别人家孩子上

在一些喜欢比较的家长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孩子。一是别人家孩子,二是自己家孩子。

而通常比较的方面,是所有别人家孩子擅长的,其实有的孩子本身挺优秀,但父母永远不满足。因为他总觉得孩子没有A的钢琴弹得好,没有B画画画得好,没有C那么爱说话、活泼。

家长只看到了别人家孩子擅长的某一个方面,就认为孩子在这方面存在不足。

其实一个人身上哪能聚集那么多的优点?家长不能把所有别人家孩子身上的优点集合起来,来和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这是不公平的。

就像家长在买车的时候,都会考虑到每一个优点,综合性价比。为什么到孩子身上,就看不到了呢?反而以偏概全。

3)焦虑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增长

还有些家长,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操心的命。对于孩子,他每个阶段的焦虑都不一样。

很小的时候,担心孩子挑食长不高;

上幼儿园的时候,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着;

上小学了,担心孩子基础打不好,适应不了上学的节奏;

上初中了,又担心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考不上重点高中;

哪怕考上了重点高中,又担心孩子不能考上好大学;

以此类推,好专业、好工作、好伴侣、好家庭、生孩子等,孩子未来一生中将要遇到的所有问题,父母都提前考虑到了。

如果要这么算,父母的焦虑何时休?有必要吗?

02如果能想通这几点,父母的焦虑就能不攻自破

1)家长眼里的缺点,都是孩子正常的表现

孩子生来就是爱玩的,并且大脑要在逐步发育之后才会越来越成熟,还要经历好几个敏感期、叛逆期,才能逐渐拥有自己的认知。

他们不是不听话,也不是只知道玩,这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而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也是日后生存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并对这个世界运作的联系越来越了解。

还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内向。可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外向一样不分好坏。

也许,他不像外向的孩子那样能说会道。但做事情往往会更加理智,深思熟虑后才会正式去做,并且具备较强的观察力。

还有些孩子,他们的内向只表现在某一个阶段。比如两三岁的平行游戏阶段,这时他们的表现就是喜欢独自玩自己的游戏,等到过了这段时间,就会主动对社交性的游戏产生偏好。

包括孩子撒谎的问题,都是孩子发展认知的一个必经阶段。

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只需要加以引导,而不是忧心忡忡地担心孩子从此变坏。

2)不要对自己和孩子双标

很多父母对孩子抱有较大的期望,都是希望他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要重蹈自己年轻时的覆辙。

可家长有没有想过,把一些自己尚且做不到的事,强行加到孩子身上,是不是有些双标?

很多人长大之后,都会对自己小时候遇到的困难缺乏感同身受,好像孩子做不到就是他不够努力、不够聪明。

实际上,这是种在正常不过的现象。世界上本就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只会让他走向毁灭。

接受他是你的孩子,鼓励他尽可能地奋斗,而不是强迫,这才是父母的爱呀!

3)孩子拥有无限种可能

父母总是会想,是不是孩子按照我所说的这条路去走,就会成为我理想中的那一类人?

可事实是,生命成长本身,就是一件具备不确定性的事情,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

就像父母想让他学医,可孩子偏偏就喜欢画画;父母想让他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孩子结婚,可他偏偏爱上的人就很平庸。

孩子的生命本来拥有那么多的可能性,父母凭什么认为自己想的就是最好的呢?

现在的年代已经不比从前了,从前的消息很闭塞,人的眼界也很窄。如果一个农民不会种田,就会饿死,一个秀才如果永远也不能及第,就只能一辈子碌碌无为,穷酸度日。

可现在机会比以前更多,摆在孩子面前的有无数种选择,只有他真正感兴趣的,心甘情愿选择的,才会愿意为之奋斗,家长的焦虑反倒更像拦路虎了。

03如何区分哪些是需要的焦虑,哪些是不需要的焦虑?

实际上,父母有很多事情都是没必要焦虑的。

比如孩子说话晚,只要不存在生理上的疾病,到一定时间就会学会的。孩子上课不主动发言,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之后,整个的人生走向。

焦虑并非完全是件坏事,但要看父母焦虑的是什么。在该焦虑的时候焦虑,才是有益的。

如果要考虑什么是值得焦虑的话,要将其危险程度与焦虑程度进行匹配才行。

就像孩子厌食、不吃饭,身体就会变差,影响到健康问题,属于非常危险的程度。

孩子学习不好,可能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但他这辈子仍然可以幸福快乐地活下去,这只是中等危险。

而孩子期末考试没考好,只是当时的一种状态,只要孩子愿意努力一点,就能把成绩提上去,这属于一般危险。

家长没有必要把不应当焦虑的事情上升到太高的高度,不仅给自己添堵,也常常会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不应该的事情,将孩子越推越远。

说到底,家长的这种过度焦虑其实更像是一种病,一种对现在自己的人生不满意的病,因此希望孩子来达到理想的状态,结果杀死了孩子本身的无限种可能。

有句古话说的特别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家长如果能放宽心,亲子间的问题也就不会那么多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myweek英语作文5句话 关于植物的作文300字左右 国庆小记作文 游白帝城作文 c位现象作文 古筝考级作文 晚霞的作文300字 普通话作文 美丽花园的作文 学期计划作文 会动的植物作文 优秀作文结尾摘抄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 寓言故事作文200 校园里的记忆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小康社会作文 早春作文400字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 我真快乐作文450字 课间趣事600字作文 爱国故事作文400字 总分总结构的写景作文 读着作文 写麻雀的作文400字 我的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重拾友谊作文600字 以排比句开头的作文 攻克难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