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今年高考题有何特点?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2020-11-23 12:25:01
相关推荐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8日讯(记者 黄京)一张试卷、一道试题不仅关乎考生成绩,也可能反映出整个高考命题的趋势变化,并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指引方向。今天,三湘都市报记者邀请部分学校老师对今年语文和数学科目高考试题进行解读。

【语文】

语文试题的“五个字”感想

怡雅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姜杨

对于今年的语文题,有“五个字”感想。一、“读”:对整体阅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突出经典阅读。二、“写”:扎根传统与凸显应用。所谓的“任务驱动”,其实英语高考已经考了十多年了,而“关注时政与家国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接轨”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导向。三、“问”:题干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了,一句话,不猜迷!四、“答”:模式的作用越来越弱,“就题答题”越来越重要。今后的教学,回归语文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含语言逻辑),才是王道。五、“导”:整张试卷(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体现了两个坚持:1、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双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每道题的底色;2.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落脚点在工具性。

响应时代精神,落实劳动育人理念

周南梅溪湖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刘鑫

今年语文试题延续前两年风格,依旧是不回避社会热点,积极响应时代精神和国家号召。在作文题设计上,更加巧妙、更接地气,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加有话可说,有话好说。相信今年会涌现出更多真正优秀的作文。还要注意到,自2016年以来,全国一卷作文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无论是2016年的“奖惩观”、2017年的“中国观”、2018年的“未来观”,还是2019年的“劳动观”,基本不在审题环节“伤害”考生,话题也贴合考生实际并直指当下。分值达60分的高考作文,不仅仅考查审题,更需要考查考生的思考表达、价值判断、社会参与、甚至是眼界情怀。所以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指导作文教学时,不单要注意方法、技巧的指导,更要重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同时,试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

师大思沁中学语文教师叶辉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以德育为魂,展现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爱国与奋斗精神,以智育为基,紧衔高中课程标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体现了全面育人理念,果然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量身定制之作。

也难怪,与2018年相比,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仅是个别文字表述略有调整,变化实在不大,对于曾在心中无数次描摹其轮廓的一线老师来说,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延续2018年的题型,有谱。

一、容量

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的容量在匀速增加。就全国I卷为例, 2017年高考语文阅读量7830字,2018年阅读量8817字,而今年不出意料增加到9029字。

二、题型和内容

全国卷(I)论述类文本阅读夺命9分题(1-3题)、语言文字运用第17-19题不难;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奇。

饶有嚼头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

《理水》节选自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在小说中鲁迅游戏笔墨,借一个荒诞的故事来讽刺现实,而试卷中第8题“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命题者显然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中国的脊梁”,强化奋斗主旋律。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稍稍用心读点书的高中生想来都不陌生。此题系简析题,宜结合文本,先总后分。

对于第9题“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粗心成性不重视审题的考生会一脸懵逼。这道题其实不难,强化训练碎碎念叨的模板无非是从结构、形象、主题、手法等方面下手。陷阱在于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

这道题不但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鉴赏能力,也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只知周迅,不知鲁迅”的新生代,用时代大师鲁迅来引导其成长,颇见命题者的深意。

【数学(文)】

注重能力考查,试题贴近生活

怡雅中学高三文科数学教师黄启艳

今年数学试题,突出了数学学科特色,凸显学科素养导向,注重能力考查,试题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数学教育评价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选择题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主观题前三题考查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属于常规题型,难度与往年相当。第四题考查导数中恒成立问题,第五题考查解析几何,命题形式新颖。较去年这两题位置互换,难度明显增加。大纲中对线性规划、逻辑命题、三视图等不做要求的题型没考,这应是与新高考命题方向接轨。总体来说,客观题与去年难度稍有提高,主观题难度明显增加。建议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基础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的培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对考生要求更高

周南梅溪湖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孔凡龙

为顺利向新高考过渡,今年文理数学同题率增加,这无疑对文科生要求提高了。对考生的要求,也不出意料地从“理解”、“知道”转变为“理解”、“掌握”,强调“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今后,考生复习时需要回归知识本质,理解应用方法,对三大主线“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优先着手,全面复习“扫雷”,打好基础,再适当使用部分理科数学试卷,培养题感。

【数学】

把握时代脉搏 考查核心素养

师大思沁中学教师 唐其美 宁爱春

随着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结束,亿万人瞩目的高考数学试题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试题整体体现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立意过渡,体现了高考“稳定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考试的题序进行了“时代脉搏”的调整,坚持平凡中考查学生的掌握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试题中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基础,贴近中学教学实际,有利于高中教师切实落实“三基”教学,在坚持对数学能力考查的同时,也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

1、 试题难度与效度

随着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结束,与2018年比有学生吐槽说:本来以为数学换汤不换药,谁知今年连碗都换了;今年数学出卷思路,文科生当理科生,理科生当华罗庚;出这么难是为了选拔陈景润式的天才等等。虽说所以考生知道今年较往年要难,但面对难题时应对的措施与心理承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文理科数学整体难度在0.5左右。

文科学生做好识记和初级应用基础题(选择1-3、6、填空13-14、大题17、18第一问,19第一问)以及中档应用中档题(选择4-5、7-11、填空15、大题18第二问、19第二问)可以达到100分左右,若能在灵活应用、综合应用难题中按照有条不紊,有序的将知识进行等价转化可以达到优秀成绩。

理科学生做好识记和初级应用基础题(选择1-3、7、9填空13-14、大题17、18第一问,19第一问)以及中档应用中档题(选择4-6、8、10、11填空15、大题18第二问、19第二问、20第一问)可以达到100分左右,若能在灵活应用、综合应用难题中按照有条不紊,有序的将知识进行等价转化也可以达到优秀成绩。

2、 紧跟时代脉搏,考查核心素养

随着新高考的即将实施,命题紧跟时代脉搏,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数学6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程理念(特别是个性创新、自主学习、回归生活)在试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合理创设情境,体现教育功能。理科Ⅰ卷第(15)题引入了非常普及的篮球运动,以其中普遍存在的比赛结果的预估和比赛场次的安排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体育问题。文科Ⅰ卷第(6)题设置了学校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的情境,考查学生的抽样调查知识。这些试题在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

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文、理科Ⅰ卷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劳动教育。文科Ⅰ卷第(17)题以商场服务质量管理为背景设计,体现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倡导高质量的劳动成果。

文科试卷中第16题立体几何求点到面的距离,理科试卷中第12题,立体几何求球的体积问题考查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素养;文科第4、17题、理科第4、21题在大段文字叙述的基础上,考生需要理解题意做出抽象概括,体现了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素养的考查;文科第5、10、11、12、16、19、21、22理科第5、10、16、19题,都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素养的考查;理科第11、20题,是对分类讨论与整合思想素养的考查;理科第16、20、22题,是化归与转化思想素养的考查;理科的第18题还考查学生了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体现思维的优越性,提高了学生的区分度;理科的第23题,解法灵活,切入点多,体现了学生个性创新。

3、突出基础,灵活考查数学本质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是提高学生成绩的立足之本。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有效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稳中有变,助力破解应试教育。2019年的数学试卷,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试题的排列顺序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主观题的布局进行动态调整,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4、关注阅读,综合考查应用能力

2019年的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题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理科Ⅰ卷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些情境来源于追梦新时代,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性,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在常规解题思路中进行微创新,设置了较大的计算量,对于中档以上学生加大了区分度;第20题是以导数为知识题材,以零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于导数工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函数模型第一次出现了对数函数加三角函数,导数与函数题位置也前移一题。学生可能心里准备不足;第21题压轴题是概率统计与数列的综合应用题,压轴题的阅读量较大,语言比较难以理解,数量关系太多,这些造成了时间不够,理解不透,方法选择错误。同时选做题难度加大(且文理同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第一问参数方程化一般方程的消元技巧性强,造成认知上的困难。不等式问题不同于以往的解不等式问题、绝对值不等式与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尽管题目的思维难度不大,但是解题方式比较新颖,考生需要具备较好的推理论证能力。整套试卷设问由解、求转变为证明,让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档次,导致学生在考场上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给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了更多改良的方向。

问考哪得清如许,为有研考源头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高考考场的主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做到;手动不如口动,口动不如脑动,做到手动、口动、脑动相结合,就能做到知行合一,提高执行力,是核心素养下,新课堂教学中的有力抓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大基石——理解数学 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共同构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理解数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理解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理解教学”是“教在心灵”的基石。

【数学(理)】

重复练习难得高分

明达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刘光雄

今年高考数学全国I卷稳中有变,主要体现在主观题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在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查难度上进行了动态设计。今年试题在去年的基础上,把概率统计与函数压轴交换了位置,且概率统计与数列综合,一改以往高考数学考查已经僵化的面貌,又生动有生命力,有活力起来了。选做题的难度也有所上升,尤其是23题,单独考查不等式的证明,使学生有点猝不及防。

基于上述变化,不少考生觉得今年的数学很难。高考数学在对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主动调整适应能力的要求变高。其更加体现高考对数学学科素养、能力考查的教学导向功能。目的也很明确,要逐步改变以往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就能得高分的面貌。这种变化,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也给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大纲上的每一处都会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更加注重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不按套路出牌,引导学生摆脱题海战术

周南梅溪湖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张鹏

本次试题小题多数较为常规,大题17题、18题也很普通,学生大都能较为顺利完成。从19题开始依次为圆锥曲线、导数、概率统计题,相比往年运算思维难度均有增加。另外,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避开了平时的练习套路,难度加大。

今年试卷突出了对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数学本质的考察,希望引导考生脱离以往的题海战术。同时,加大了计算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的数学试卷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非套路题”,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计算,磨炼意志品质,多涉及不同类型的数学新题。

数学学习不能一味刷题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论、竞赛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微力量高考总部校长叶军

今年高考数学全国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很强;第二,注重数学的应用性。要紧紧围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来理解判断高考数学命题趋势。

应对新形势下的数学高考,需要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注意:一、加强对课堂教学进行修正,施以数学应用;二、加强培养学生理解概念本质,培养学生准确的运算能力;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从陌生到熟悉的化归能力;四、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写作能力和精准的考试得分能力。什么叫数学表达写作呢?通俗可理解为,两个同学解答大题答案相同,但因为解题过程不同而得分不同,这就是因为数学表达写作不规范造成的。数学写作一直是中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却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通过数学写作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加深知识理解、记忆和运用,更可以培养思维、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因此,今后学会数学写作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必备能力。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足够时间让学生彻底反思易错易混点,滚动式检测其效果,切莫寻套路或者一味刷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袁欣]

[来源:三湘都市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级作文模板万能 关于六一的作文 社会公德作文 秋游作文400字 我爱老师作文 抓娃娃作文 350字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材料 初三学生作文 走亲戚作文 反省自我作文 培训英语作文 观后感600字作文 作文国庆见闻 挫折作文600字 高尚的作文 四级考试作文 成人高考作文 北京中考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 银杏树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教学 小考作文 雾霾作文 高三语文作文 我的名字作文 工作文件 童话故事 作文 看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