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马克思的故事】领导“武器的批判”(《卡尔马克思》漫画连载 第三集)

2020-11-23 12:50:01
相关推荐

【马克思的故事】第三集 领导“武器的批判”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句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还有一句是“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你锻造的思想武器再精良,如果不用到战场上,也是一堆废铁。马克思并不是书斋里的那种学者,一旦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到来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从书房奔赴战场,带着自己的思想武器去武装无产阶级,去直接参与现实的革命斗争。马克思参与现实斗争,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个是组建政党,一个是办报纸。这两种方式,都是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凝聚无产阶级力量的现实手段。

缔造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在历史上,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敌人,就是封建土地贵族,无产阶级是跟在资产阶级后面一起斗地主的,这个时候,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是一种佛系青年的态度——“都行,可以,没关系”;后来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地位太低,于是想和资产阶级商量商量,我们做彼此的天使吧,建设大同社会,佛系青年的态度就变成了就成了儒系青年的态度——“稍等,抱歉,对不起”;再到后来,发现资产阶级根本没有和你做彼此天使的打算,而且剥削压迫得太过分,无产阶级就搞些无政府主义的密谋暗杀行动,发动暴力革命,图一时爽快,这个时候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就变成了道系青年的态度——“闭嘴,走开,你算老几”。

道系青年的态度,集中体现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时候无产阶级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激进革命组织。像法国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还有德国流亡者在巴黎成立的正义者同盟。这些团体在组织原则上是密谋性质的,碰面接头对暗号,像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在理论上也不科学,布朗基、魏特林这些共产主义早期的领袖,他们威望很高,但是主张用工人的战斗激情去战胜资本主义,“智力只起着很小的作用,没有激情就一事无成”。

无产阶级需要一个新的不漏风的活塞,形成强大的推动力,而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就是这个新活塞。苏凝/画

马克思说这是比较粗陋的共产主义理论。这怎么能行呢?无产阶级得有自己的政党,来对无产阶级运动进行有组织、有原则、有理论的领导。没有这样一个成熟的政党,无产阶级只能是一盘散沙,看似人多,其实力量并不大。关于政党和阶级的作用,我们可以拿活塞式蒸汽机做个比喻。无产阶级的愤怒好比是蒸汽机里的蒸汽,雾气腾腾看似有很大的能量。但是,如果蒸汽气缸里的活塞老是漏风,那不管蒸汽包含着多大能量,也会跑的干干净净,形成不了一点推动力。无产阶级在当时就需要一个新的不漏风的活塞,这样引导他们的愤怒,形成强大的推动力。而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就是这个新活塞。

正好在这个时候,1847年,正义者同盟的代表莫尔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希望他们能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改组,并撰写一个纲领性的文献,问马克思什么态度。马克思能有什么态度啊?当然是选择答应啊。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立即着手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改造,把名字改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把正义者同盟之前的口号,“人人皆兄弟”,改成了后来大家都知道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主义者同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第一个工人团体,但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产阶级的历史,并为无产阶级谋划了出路,写了一本小册子,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献。这就是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

1978年,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在太空对接,宇航员携带了《共产党宣言》1975年俄文袖珍版。苏凝/画

从1848年首次出版以来,整整有170年了,《共产党宣言》共出版过200多种文字的上千种版本。十九世纪出版的这个小册子,翻译成中文两万多字,几乎席卷了二十世纪所有政治风云,影响力巨大。现在网络上有个段子,说某人牛的不行,就说“你咋不上天呢?”其实,《共产党宣言》真的上过天,不是天空,而是太空。1978年,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在太空对接,当时宇航员携带了1975年俄文袖珍版。

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仍然散发着思想魅力。2016年,美国权威机构调查,顶尖大学学生课外阅读书目top10,其中排第九的是《共产党宣言》。不光在美国,在欧洲大学校园里,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校园里也受到欢迎。有个英国民间调查机构在其报告中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校园游荡。”就是这样一个对后世影响力巨大的小册子,在当时就是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领导改组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献。

莱茵河畔的斗争

《共产党宣言》刚出版,油墨未干,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推倒了欧洲1848年革命的多米诺骨牌,革命浪潮迅速波及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家。马克思恩格斯立即停下手头的研究工作,返回普鲁士的科隆,创办《新莱茵报》,投身革命运动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新莱茵报》撰写了四百多篇文章,非常具有论战性和实效性。苏凝/画

从1848年到1849年,《新莱茵报》坚持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新莱茵报》详细地记录了欧洲各国旧政权如何倒台,反对派政党如何上位的历史事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了四百多篇文章,文章非常具有论战性和实效性,产生了很大影响。恩格斯曾经说:“这是革命的时期,在这种时候从事办日报的工作是一种乐趣。你会亲眼看到每一个字的作用,看到文章怎样真正像榴弹一样地打击敌人,看到打出去的炮弹怎样爆炸。”这份报纸虽然是日报,但经常出增刊,因为革命时期每天爆发的事情太多太多。一开始,这份报纸有很多股东,但是后来很多股东发现马克思思想太激进,就纷纷退股。

在报社陷入困境的时候,马克思一个人拿出了7000塔勒来维持报社的日常运营。这个钱主要是当时马克思从母亲那里拿到了一笔遗产,再加上典当结婚的时候燕妮带过来的银器,一共凑了7000塔勒。这是什么概念呢?1843年马克思找到一份工作,主编《德法年鉴》,当时的工资是一年500塔勒。这应该是不少的一笔年薪了,因为马克思有了这个工资,燕妮的家人才放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马克思。马克思一下拿出了7000塔勒来维持这份日报,相当于14年的工资收入总和。这份报纸在一年之后被查封,马克思不得不独自偿还机器设备的款项、工人的工资以及其他的开支,把这个钱都赔进去了。关于赔钱这件事情,马克思在自己的文章和信件中没有提到过,燕妮给马克思的朋友的抱怨让这件事情为大家所知,而当时的事情参与人也印证了这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马克思付出了多少钱,而是表明这么一个事实——马克思为了保卫要塞不惜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

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有彪悍的一面:他头发蓬松,叼着雪茄,穿着睡衣,摸着口袋露出枪柄的手枪,眯着眼看着前来挑衅的士兵。苏凝/画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下,《新莱茵报》拥有6000多份订阅量,成为德意志联邦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由于对当局的犀利批判,报社时刻都有被查封的风险。恩格斯后来回忆说,“编辑部有8杆步枪,250发子弹,以及排字工人头上戴着的红色雅各宾帽,使我们报馆在军官们眼中也成了一个不能用简单的奇袭来夺取的堡垒。”由于情势危急,马克思在当时都是随身配枪的。说当时有两个普鲁士士兵来马克思家里找茬,说《新莱茵报》对他们进行了侮辱,要求马克思出面说明情况。马克思当时什么打扮呢,头发蓬松,叼着雪茄,穿着睡衣,手插在口袋里,摸着口袋露出枪柄的手枪,眯着眼看着前来挑衅的士兵。也许是没想到马克思还能有这种气势,两个士兵纠缠了一会就灰溜溜走了。这个画面,让我们看到革命导师马克思彪悍的一面。

1849年5月19日,《新莱茵报》也被查封,马克思用红色字体印刷了最后一期,以示抗议。在最后一期的报纸上,最上面的位置刊载的是一首诗,作者是弗莱里格拉特——别了,但不是永别,他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弟兄们!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我将立即披甲返程!

欧洲1848年革命,从性质上来说是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逐渐强大起来的资产阶级共和派,为了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力,向封建贵族和金融贵族发起的一次冲锋。各国无产阶级加入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阵营,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在革命运动中,马克思号召工人起来支持资产阶级的左翼。比如“无产阶级没有权利把自己孤立起来;无论看起来多么艰难,它必须拒绝能把自己与同盟者分裂开来的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没有我们这样不喜欢资产阶级统治……但是我们向工人和小资产阶级说:宁肯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里受苦,也不要回到已经过时了的旧社会去,因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以自己的工业为建立一种使你们都能获得解放的新社会创造物质条件。”这是马克思当时的策略。但是这个策略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所以,马克思在《新莱茵报》的文章当中,很少提无产阶级应该怎么办。

1848年革命结束之后,马克思被驱逐到伦敦。在伦敦,马克思自己开始对这场革命进行总结。“当时,我们认为,工人阶级在资产阶级的解放当中也会得到自己的解放,现在看这是一种幻想”。列宁就吸取了这个教训,他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这篇文章中,特别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保证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成功。对于中国革命而言,领导权也很重要。在统一战线中,如果不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权,我们就可能遭受像“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那样的失败;反之,坚持了领导权,我们就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后迅速崛起。

马克思对这个教训的总结非常精辟,他在1852年的一篇文章中说,“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同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

后来,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著名的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的组建非常困难。英国的工联主义盛行,宪章派势力强大;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是蒲鲁东主义的天下;德国是拉萨尔派的天下。各派之间有很多分歧。在工人运动如此分裂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组建一个国际联合组织?这反映了马克思的国际主义思想。他说,工人阶级本质上是国际主义的,不可能存在一个民族内的工人阶级。马克思有句名言,工人阶级分散的努力,只能导致共同的失败,联合起来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话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在第一国际期间,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起义。马克思一直非常关注巴黎公社起义的进展。马克思和巴黎公社领导人之间有过很多通信,马克思对巴黎公社事业有过不少具体的指导,这些信息只能从当时相关人的只言片语才能了解,但无法找到直接的原始史料。马克思把巴黎公社看作是“我们党”的事业。首先因为巴黎工人阶级是运动的骨干。其次,第一国际的巴黎会员是公社中最自觉和最英勇的战士。这也体现了国际和公社之间有着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对第一国际给予充分的指导。正如时人所说,“国际的幸运在于,它在成立的时候就有一个伟大的头脑给它指出正确的道路。”当时的巴枯宁盛赞马克思是“抵制任何资产阶级思潮和意向对国际侵袭的一道最坚固的壁垒。”当时有人造谣第一国际有大笔经费,但其实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从来没有一个组织,用这么少的钱,做成了这么大的事业。后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各民族国家内部相继成立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第一国际的组织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时的发展形势,后来于1876年解散。

美国《太阳报》记者约翰·斯温顿采访马克思:什么才是人生的最高法则?马克思想了一会,用深沉而严肃的语调回答:斗争!苏凝/画

1880年,美国《太阳报》记者约翰·斯温顿采访马克思的时候问了个问题:什么才是人生的最高法则?马克思想了一会,用深沉而严肃的语调回答:斗争!那个时候马克思已经62岁了。正像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他毕生的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恩格斯这番话,是在马克思葬礼上说的,它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马克思墓碑上的那句话: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作者简介

姓名:卢刚 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