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由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 联想历代科场舞弊的罪与罚

2020-11-23 13:30:01
相关推荐

近日,河南4名考生家长联名举报高考答题卡遭调包的事件引起社会的持续关注。虽然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作出回应称,经比对字迹、考号,答题卡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及时书面回复了考生及家长。但是此事件依然存在作文换题目、考生名字涂改、个人二维码不一致等疑点,群众对官方的回应似乎并不买账,尚待有关部门调查。

河南招生办公室回应

其实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本应神圣庄严选拔人才的考场,就掺杂了心怀私利不择手段的投机者。1990年代河南发生多起顶替学籍事件;同期江苏发生灌南县千人顶替学籍事件;2003年河南周口沈丘县王娜娜已被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却被张莹莹冒名顶替,并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甚至在并不远的2009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的罗彩霞正在四处找工作时才知道,第一次高考被同班同学王佳俊冒用她的名字和高考成绩,进入了贵州师范大学学习,而真正的罗彩霞却因身份被盗用而被吊销教师资格证······一系列事件不断损害高考的公平性,甚至有些当年的舞弊者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享受着舞弊带来的红利,难怪当出现考生家长举报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考生家长。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光明总伴随着黑暗。考场舞弊,自科举开创以来便如影随形。历代考生犹如一只只聪明的狐狸,有些聪明且守规矩,自不必监考官操心;但总有那么几只不老实的,想要钻空子,逼得监考官像熟练的猎人,练就一身捕捉投机取巧的狐狸的本事。

通观历史记载的科举舞弊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袖珍小抄

一是夹带小抄,这是最简单低级的方法,也最常用。考生将小抄藏在中空的笔管里、砚台底部、衣服里,甚至写在身上,要藏起来肯定要做得精致,现存博物馆的小抄并不是纸条,而是一本书,只有火柴盒大小,却囊括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全部内容和详尽注释,小抄制作技艺登峰造极。监考官要防止夹带作弊,便更新换代各种搜查方法。唐代时举荐考试者较多,搜查较为宽松。宋代开始贡院搜检。金代就不管汉族文人的繁文缛节了,开始让考生脱衣服检查,甚至连鼻孔、耳朵眼儿都查看一遍。到清代发展为专门的搜检制度,令搜检人役两行排立,士子从中鱼贯而入,以两人搜检一人,务令各士子开襟解袜。甚至规定了鞋袜、衣服、帽子必须是单层的,笔墨纸砚、水杯等的尺寸必须符合规定。一旦发现夹带舞弊,即取消先前功名,重者要戴枷3个月示众,杖责一百,最后发配到边疆充军。至于像上边提到的制作、销售袖珍小抄书的哥们儿,要被株连九族!

二是假冒籍贯。古代科举在各行政区设定录取人数,就造成了区域录取率的不一致,像江浙地区历代教育水平较高,读书人多,录取人数不变的话,录取率就低,云贵等边疆地区读书人少,录取率自然就高。所以有些考生就从人多的地方跑到人少的地方考试,名义上投靠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实际上是为了冒用此地的籍贯,获取科举的便利。大诗人白居易在洛阳考了多次都落榜,就投靠宣州的叔父,冒籍考试。冒籍考试对本地考生造成极大的损害,造成多起举报、冲突事件,并对移民造成不利影响。现代依然存在假冒籍贯现象,只是改名叫“高考移民”了。近年来山东人才大面积流失,迁往其他省份落户定居,其中高考压力就是一大原因,为下一代考虑,只能远走他乡。甚至有条件的家长会让孩子加入外国国籍,高考时享受华侨待遇,轻而易举考上名校华侨班。虽然历代以来直至今日,政府对科举移民和高考移民都明令禁止,但是结果屡禁不止。家庭富裕的考生可以随时享受高录取率地区的政策,寒门学子只能困在当地苦苦挣扎!

考室

三是枪手代考。古代的准考证叫浮票,但是没有照相技术,画像也不见得很像,于是就在准考证上填写籍贯、年龄、祖上三代信息、个人体貌特征,特别是哪里有颗痣,哪里有胎记等,还有担保人签名。入考场时,检查的衙役会根据体貌描述进行辨别,无法辨别的可根据浮票上的识认官印传唤识认官前来辨认是否考生本人。在乡试这种低级考试中还是有大胆的人找枪手代考。比较著名的是唐代温庭筠,受政治斗争牵连,屡试不第,一肚子墨水没地方倒,就开始了替考生涯,传说曾在考官眼皮子底下帮8个人作弊!还有清末的广东举人、国民党早期领导人胡汉民,乡试时替人答卷,竟凑足了六千两白银东渡日本。现代高考依然存在替考事件,2014年发生河南高考替考案,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2015年,南方都市报记着卧底报道了江西高考替考事件,人民网、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跟踪调查和报道,高考替考产业链浮出水面,引起教育部、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即使在科技水平发达的今天,替考这种最低级原始的舞弊方法依然大行其道。

清末顺天贡院

四是贿买考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关系社会,上层社会更是关系复杂,盘根错节,遇上科举考试自然要通融一下关系,以至于主考官府在开考前门庭若市。科举之初的唐代,行贿考官的风气兴盛,以至于金榜题名者都是官宦子弟,很多大文豪却屡试不中,如温庭筠、裴度、杜甫、白居易、韩愈等人考了多次,好歹白居易、韩愈、裴度后来都中了进士,李白干脆没去考。为了杜绝考官偏袒某些考生的可能,唐代武则天时实行了糊名法,就是把考生的姓名栏用纸糊上,到了宋代此法形成了例行制度,并发明了誊录法,把考生答卷抄写一遍,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的笔迹。此两种方法杜绝了大部分贿买考官的现象,但是历代仍有不死心的人前赴后继给考官送礼。仅清代就发生了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和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3场舞弊案,鲁迅的爷爷周福清就因舞弊案牵连坐了8年牢,自此周家衰落。古代凡发现受贿舞弊的考官,行贿成功的考生,无不斩首示众,以维护科举的公平和诚信。现代高考也存在行贿监考官现象,历次替考案频频牵涉到行贿监考官,2014年河南替考案发生时,监考官已经发现了替考者与准考证人员不符,并没有阻止。替考组织者、替考人员、被替考生、受贿监考官之间形成了默契的黑心产业链,幸得最后这个团伙被连根拔起。

对比古代科举舞弊,现代高考舞弊成本似乎很低,古代考生冒着杀头的危险拼一个前程,现在舞弊不成还可以自在地活着,一旦成功就是赚了!

高考舞弊,破坏的是高考的公平,损害的是社会的诚信,毁掉的是守规矩考生的受教育权,甚至是一辈子!

如果这次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被坐实,我们希望看到舞弊者被绳之以法,严厉制裁。如果这仅仅是考生为推卸责任而导演的一场闹剧,我们希望尽早戳穿。

无论如何,请还高考一个纯洁、公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篇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六一见闻作文500字 劳动的颜色作文范文 假期里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我的年度汉字作文8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600字 有真好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被表扬了作文300字 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暖作文6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 朝着阳光奔跑作文600字 端午见闻作文400字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端午节作文400字以上 挫折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爱在细微处600字作文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800字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600字 从那以后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的作文200字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500字 征文和作文有什么区别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800字 学会忘记作文600字 高二英语作文范文10篇 打女生阴部作文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炒菜作文400 今年高考四川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