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汪曾祺诞生100年:停课也停学 汪曾祺学到什么了?

2020-11-23 14:35:01
相关推荐

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家中(摄于1990年)

1920年的元宵节,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一个旧地主家庭。

江苏高邮,运河的旁边,一个江南水乡。

或许,正是因为故乡是水乡的缘故,汪曾祺的很多小说里都有水,《大淖记事》是这样,《受戒》也充满了水的感觉。

汪曾祺的祖父是清末文官,父亲是多才有趣的人,善绘画、喜弹奏、爱打拳、会烧菜、能治病……

书香门第,汪曾祺的多才多艺其来有自。

耳濡目染中,汪曾祺从小学习古文,能诗能画,小学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

十几岁汪曾祺就学会了抽烟喝酒,父亲喝酒时也给他满上一杯,抽烟时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儿子一根。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汪曾祺十七岁初恋,暑假时在家写情书,父亲就在一旁边看边瞎出主意。

多年以后,儿子汪朗写了一篇回忆父亲汪曾祺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

受父辈影响,汪曾祺养成了随性、乐观、淡泊的性格。

江苏高邮,汪曾祺文学馆

1937年,日本人占领江南,江北告急。正读高中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菁中学,并辗转借读于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以及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序都因战争而打乱。

汪曾祺就这样勉强读完中学。

后战事日紧,汪曾祺随祖父、父亲到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半年,这就是小说《受戒》里描写过的那个小庵。

年少时的这19年时光,如同月光,在他的人生底座上落了一层清亮的底色,从此,这股恬静贯穿他的一生。

1939年夏,汪曾祺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为什么汪曾祺报考西南联大?

现在很多人报考大学,都是看学校名气大不大,看专业是否好,看以后找工作是否容易。

可汪曾祺当时申请报考西南联大,考虑却是联大“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

他是冲着“吊儿郎当”去的,目的很不纯正。

19岁的汪曾祺带着一本《沈从文小说选》,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一路向西南,直奔远在昆明的西南联大。

在那里,有他崇拜的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等著名学者。

汪曾祺怎么上大学?

汪曾祺自己很诚实:“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

朱自清先生的课,他常逃课。朱老说,“他连我的课都不来上”;

皮名举先生的课,他不爱学。以至于期末考试左抄抄,右抄抄,才蒙混过关。

最让汪曾祺头疼的莫过于体育和外语。

体育课是西南联大的必修课。汪曾祺睡懒觉,不上体育课,也就没了成绩。

问题是体育没办法抄袭。

汪曾祺不爱学习外语,总是临时抱佛脚,结果考试的时候还睡着了。

汪曾祺这一点倒像个作家的样子,夜猫子,晚上不睡觉。

几乎每天晚上,不务正业的汪曾祺都去图书馆读书,随心所欲,抓到哪本是哪本,看书很杂。

“我差不多每夜看书,到鸡叫才回宿舍睡觉”。

以至于他和下铺的同学,几乎没有见过面。

多年以后,汪曾祺还兴致勃勃回忆自己看“肉蒲团”的经历。

1991年,汪曾祺在家乡高邮的芦苇荡里

汪曾祺自己也承认,当时西南联大中文系开的课,他是喜欢的上,不喜欢的就不怎么上。像闻一多先生、沈从文先生的课,他是听得很认真的,朱自清先生的课,有时就溜号,因为觉得朱先生上课一板一眼的,不太适应。

他大学肄业后,生计无着,中文系主任罗常培先生推荐他给朱先生当助教,朱先生不干,说“这个汪曾祺连我的课都不认真听,怎么给我当助教”。这下自己傻了眼。

文人相轻,汪曾祺狂傲。

汪曾祺欣赏的作家,现当代只有几位:鲁迅,沈从文,孙犁。

鲁迅当之无愧,沈从文是自己的老师,孙犁是同辈。

后来汪曾祺觉得自己和孙犁水平不相上下,就换成了废名。

汪曾祺看不起别的作家,自然也有别人也看不起他,汪曾祺不管这些,在文章里写到:

“栀子花粗粗大大,

又香得掸都掸不开,

于是为文雅人不取,

以为品格不高。

栀子花说:

’去你妈的,

我就是要这样香,

香得痛痛快快,

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但不愿意上课的汪曾祺却记得这些上课的老师们。

沈从文

我(汪曾祺)一九四六年到上海,因为找不到职业,情绪很坏,他写信把我大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

有一次,晚上,我喝得烂醉,坐在路边,沈先生到一处演讲回来,以为是一个难民,生了病,走近看看,是我!他和两个同学把我扶到他住处,灌了好些酽茶,我才醒过来。

有一回我去看他,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沈先生开了门,一看,一句话没说,出去买了几个大橘子抱着回来了。

老舍

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

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金岳霖

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

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朱南铣

他后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编辑,研究《红楼梦》。听说,他在咸宁干校,有一天喝醉酒,掉到河里淹死了。他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把关于《红楼梦》的独创性的见解都随手记在一些香烟盒上。据说有人根据他在香烟盒子上写的一两句话写了很重要的论文。

林斤澜

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笑翼的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时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这都是林斤澜搞的鬼。

夏尚质,周尚文,林尚怪。林斤澜被称为“怪味葫豆”,罪有应得。

雷海宗

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话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来,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皮名举

记得我在皮名举先生的“西洋通史”课上交了一张规定的马其顿国的地图,皮先生阅后,批了两行字:“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似乎这样也可以了。

刘文典

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刘文典先生讲了一年庄子,我只记住开头一句:“《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他讲课是东拉西扯,有时扯到和庄子毫不相干的事。倒是有些骂人的话,留给我的印象颇深。

闻一多

曾见过几篇老同学的回忆文章,说闻一多先生讲楚辞,一开头总是“痛饮酒熟读《离骚》,方称名士”。有人问我,“是不是这样?”是这样。他上课,抽烟。上他的课的学生,也抽。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讲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先生当为第一人。

唐兰

他讲“词选”主要讲《花间集》(他自己一度也填词,极艳)。他讲词的方法是:不讲。有时只是用无锡腔调念(实是吟唱)一遍:“‘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pass了。

参考文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 推荐一本书500字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400字 堆雪人作文300字 他笑了作文500字 写事的作文800字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 我的童年生活作文 我不想长大作文 第一次走夜路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500字 有家真好作文 我的乐园300字作文 高考微作文 关于桂花的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 小学生童话作文 初三优秀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 他陶醉了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 同桌的你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 戏剧作文 写海的作文 关于童话的作文 关于水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