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被嫌弃的30岁+(尴尬年龄如何破局?)

2020-11-23 15:15:01
相关推荐

01

三十岁是一个尴尬的年龄

三十岁所有人都在劝你,该去拼了,再不拼就老了。三十岁却又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年龄。

三十岁年轻人嫌你太老沉,中年人嫌你太稚嫩。

三十岁领导不敢用你,同事不敢信你。最后三十岁就成了一个只有三十岁的人才看得起的年龄。

回不去的青春,又显不出一丝老沉。嘴上依然没有毛,即使有担当,看起来也不像。

最后三十岁就只剩下感慨人生。

其实人生已经活得很用力,但希望却又很渺茫,思维有了很大的进步,结果却没太大的进步。人们开始不解,开始怀疑。甚至开始不相信自己。

但内心的热血还在,面对未来又还没有服输。平淡一时可以,让你平淡一世又不甘。所以三十岁的人开始做选择,然而一个不对又掉深渊。

为了破局,有人选择换工作,有人选择换行业,有人选择各类培训,还有人选择创业。但工作不易创业更难。

生活的压力还告诉自己输不起。家庭已经需要承担责任,孩子、父母,每个人都在注视着你。买房还房贷、买车加油。再加上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我有个朋友,孩子三岁。前两年还准备创业,最后却不敢了。

上班的地方离老家很远,母亲早逝,父亲另取成家。老丈人家还有个小舅子。这样的家庭结构,孩子谁也不来帮他带。

两个人上班,孩子没人管。一个人上班,经济负担大。关键的时候老婆怀上了二胎,是要还是不要成了问题,要就是压力,不要又不舍。

最后只好让老婆回老家养胎,带小孩。

自己一个人上班,退了大房子,坐公交挤地铁。省吃俭用,不敢乱花一分钱。

未来就这样输在了自己手上。

三十岁,要面对的不光是未来与现在的选择,还有太多必须的选择。

比如说是结婚还是继续单身;是买房还是继续租房;是要小孩还是不要。

还有尿布湿标准的选择、奶粉标准的选择、朋友标准的选择、商场标准的选择。

每一个选择都透着现实,想拼一把又被这些选择束缚。不拼又知道选择会更难做。拼吧又找不到方向。

换行业?想想还是算了,除了对现在这个行业熟悉一点,其它的行业更是没有勇气。万一要再重来一次,生活只会更糟。

换公司?想想也是算了,换过几次,突然明白,越换越难。

创业吗?项目呢?客户呢?人呢?钱呢?还有家人的支持呢?

02

改变难,不改变更难

最近刘强东的一句话在网上刷了屏,“我的开支并不大,全家加起来不到100万。”

再一次证明了,有钱确实可以胡说八道。

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对头,马云那句。“我对钱没有感觉。”

是的,只要一年有100万的开支,生活压力一定不会太大。也一定不会有生活负担。

谁不想追求轻闲,谁又不想活得轻松。但迫于生活的压力,由不得我们选。

听说过很多知足论,但这些知足论在我看来全是屁话。

你知足了,房价就不涨了吗?

你知足了,油价就不涨了吗?

你知足了,猪肉就回五块一斤了吗?

你知足了,公立幼儿园就可以想上就上了吗?

你知足了,同事就不排斥你了吗?

现实是,你知足了,你想看的电影还是一部接一部的上。

你想吃的自助餐也在一天一天的涨价。

还有那些挑逗你购买欲的手机、电脑、平板,当然了还有裙子、羽绒服,最主要是包、化妆品。

现实是不光土豆、酱油在涨价,一条内裤、一双袜子都在涨价。

知足?我只能说操蛋的知足论。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就取得很现实“《我不是药神》:买不起房痛,上不了学痛,但更痛的是生不起病”。

文章里面说:

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人穷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不要命。

人病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不要钱。

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其实挺大,虽然我们今天谈论的不是“穷”,但一定不能忘记这是一个逆水行舟的环境。

历史反反复复的证明:时代想要抛弃你,连个招呼都不打。

03

三十岁的我们没有拼过吗?

拼了。而且拼得不是一点半点。

我们想方设法跟着时代的步伐逆流而上,我们拼尽全力,在企业里呕心沥血,在职场中兢兢业业。

但时代还是准备抛弃我们。

几年前听罗胖的《逻辑思维》有一期讲80后,80后被罗胖称为夹缝中的80后。什么意思?

改革开放的春风没赶上,时代的步伐又跟不上。

70后只要会个打字,就能在企业里赚到便宜,80后在公司给人装了十年系统,屁也不是。

90年一出生就是智能手机、ipad、MAC,80后又嫌弃他们无斗志。结果别人却在新媒体经济时代迅速反超。

80后成了老的看不起,新的看不上。硬生生在夹缝中被抛弃。

80后的时代标签很快就过去了,比如说非主流、杀马特。你还记得住吗?那些爆炸的发型和男生打过的耳洞,现在自己想想都摇头吧。看似只有等着70后落幕,可等到他们谢幕的时候,我们也就50岁了。

当然了,再加上自己拼的方向也有问题。

我们即在学习70后的稳重老练,又在学习90后的新潮时尚。

就如同又在玩文玩,又在吃鸡。一个手吃着鸡,一个手还要给孩子喂奶粉。

结果自己看小鲜肉感觉稚嫩,看老腊肉又觉得油腻。

其实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反而是我们自己。

广场上看着滑板男,总是摇摇头。茶楼里看到一杯茶、一串佛珠、一桌地主,也是摇摇头。

而自己呢,只能在家里刷着抖音,把全网的电影看了个遍。

学习方面,看到这个也想试试,看到那个也适合自己。

一会儿是新媒体写作,一会儿数据库编程,一会是人力资源资格证,一会又是书法协会会员。

今天看的是《凡人修仙传》,明天又看《逻辑思维》。

《红楼梦》还没读完,又读起了何帆的《变量》。

《芳华》要看,《小时代》也要看。

葛优是偶像,杨超越也要了解。

回头想想,只有小虎队和 F4没了踪影。

职场交际要学、专业技能还要学,文化底蕴要有,热点剖析能力还不能丢。

就好像一个人,柔道会点、篮球会点、钢琴也会、一会儿忍者、一会儿《本草纲目》、一会儿听妈妈的话、一会儿告白气球。

但周杰伦毕竟只有一个。

个性?去 TM 的个性。

04

一堆自重,却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白岩松有一个演讲是这样说的:

在30岁之前要玩命的做加法,要去尝试。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种可能,你也不知道命运将会给你怎样的机缘,所以不试你怎么知道呢?但是有的人就在20多岁的时候拼命的试,做了各种加法,却忘了收,忘了到一定的时候要做减法。我觉得30岁左右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是“收”,30岁左右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处乱跑之后,要做一次减法的重要时间,否则就晚了。为什么要做减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该去做。八条线拴着你,你能跑多远?他可能会互相钳制。

如其言,也许这不光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只是这个问题在80后显得尤为显眼。

为什么?

有一次和几个90后年龄较小的朋友聊天,谈论到80和90后的差距,我当然要为80后找找面子,轮到他们评价80后的时候,却字字触目。

不可雕的朽木,错把自己当红木;

扶不上墙的烂泥,错把自己当红墙。

自视清高,自命不凡,然并卵。

这几句话弄得我差点没当场翻脸,朋友反反复复给我解释,没有针对我。

直到我冷静下来仔细想时,才发现这句刺耳的言论,又如此深刻的反映了80后的时代处境。

论知识面的广度,这个年龄敢说第二,谁敢说第一。然并卵。

可以说人、说国、说时代、说历史、谈科学、论哲学。然并卵。

90后叫你一声哥、姐,70后叫你一声兄弟,妹子。然并卵。

过于负重的人生,反而成了一种负担。找准自己人生的精准定位,把宽度演变为深度。摒弃那些无用的知识累赘。说说我自己吧。

今年三十三刚好过了三十岁的关键阶段。那个时候能够形容自己的除了有“煎熬、抓狂、迷茫”,还有“压力、负担和不甘”。

我从国企辞职出来创业,以为自己能够驾驭一切,却血本无归。

拼得满身伤痕本以为回到老家可以散散心。

才发现我和老家的亲戚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我说的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我又不感兴趣。

故乡的路太窄,支撑不起我的梦想,城市的路太宽又让我迷失了方向。

真正的体会到了: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

05

再艰难,青春也可重走

工作之余,我依然试图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做自媒体。

我用笔名“空仁先生”开通了公众号。刚开始本来是想当成随记草稿。身边的朋友知道了,劝我认真做,并且鼓励我,说我写得不错。

其实那个时候写得很屎。但自己不知道,别人鼓励我的话我却当了真。

身边的朋友关注公众号的越来越多,后来我才知道,更多的是同情,因为没有一个人转发。

有一次我在整理完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文章过后,打电话给一个朋友让他转发。结果他却认真的告诉我,还是算了吧,我觉得这篇文章 B 格不够。

这件事情确实打击到我了,但知道的熟人太多,现在放弃我可能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

所以硬着头皮继续写。却没有出过一篇爆文。

三十几岁了,如果真的下了决心,那再放弃也很难。

所以我告诉自己,要找方法。

一、从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开始。

把起床时间改成了早上五点。

我惊奇的发现早上5点到七点的学习效率出奇的高。并且治愈了这几年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果的失眠症。

当然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我在很多文章里都有分享过。但现在的状态已经是舍不得丢弃早上的两个小时。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件超过90天的坚持,刚开始我还是很骄傲。

当然现在已经是生活习惯就无所谓坚持之说了。

二、开始学习

在学习新媒体写作技巧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得出了一个学习有效性的内核驱动。

就是:量变永远不可能质变

企图靠量来提升自我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生活却永远没有变化。

就如同学习新媒体写作,有很多老师的书卖得很好,一节课卖了几十万份。

但大多数学者都是想方设法的提升学习量来改变自己的技能。却永远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我在学习写作技巧时,有一个关键点叫新媒体选题。每一本书在这个环节都会长篇大论,每一个有结果的新媒体培训老师也都会多次强调。

可学习的人没多少会重视。或者大多都是以为自己重视了、懂了。

我不小心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做思维导图,课程反反复复听,书本反反复复看。然后再反反复复练。

我的目的是要把框架的每个细节装在脑子里形成肌肉记忆。让这些东西在脑子里就像3*7等于21那么简单。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掌握了。这才是真真的质变。

所以我现在的学习,选择事实上比量重要,方法也比量重要。

三、不成功也许是脑子不够用。

我每天早上五点开始学习、写作、上班。在每天高强度的学习工作进程中,我发现自己脑子不够用了,不是装不下东西,而是装不进东西。

经常感觉头痛。效率也不高。

于是我开始寻找解决办法,就科学用脑这个问题,我开始找专家的书籍阅读。

做思维导图,反复练习。从饮食要求到饮食习惯再到生活习惯再到工作习惯,每一个细节都记录在自己的潜意识记忆里。

然后再次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这成了我坚持的第三件事。

现在脑袋怎么用更高效,或者说怎么让脑子更够用,对我来说也变成了得心应手。

四、习惯改变后的意外收获

一开始除了自己状态越来越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自己多多少少还是很希望能有收获。

可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失望过后,人还得活着呀。但写作的习惯却保持了下来,早起的习惯也保持了下来。

很多朋友打电话给我,给我提意见。说我很多观点和表达方式不对,我刚开始听到多多少少不舒服,可后来就舒服了。

为什么?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真的很烂的时候,人们多会鼓励你。但当你开始变得优秀了,才会有人打击你,因为也许你的成长触极了他的优越。

想通了这一点,我开始择其善者而从之。

时间终于证明了我是对的。

公众号还没混起来,头条和百家连连出爆款。百家号靠分成一个月挣了100多。很多人会笑,这也值得炫?

但你要知道百家的分成机制,就知道这100多有多不容易。公众号也有人经常打赏。

(在这里谢谢了,我的财主们。)

老板让我写公众号软文,我只好答应了。

自己的自媒体本是偷偷做,所以尽量不要把公司的文章写太好。

结果老板拿着放了水的文章依然很高兴。硬要给我每个月涨四千的工资,我只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就这样,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并且是朝我希望的方向在改变。虽然还不是自己希望的结果,比起以前的无头苍蝇,这却是一次质的飞越。

知道自己在变,只到自己离卓越的距离有多远,反而不着急了。

但很多人却因为优秀,难以卓越。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卓越,但我要时刻让自己走在通向卓越的路上。

这条路或许好长,这条路或许好难,但多一个人就一定会多一份力量。

所以你准备好点赞了吗?让我们一起为彼此的人生点赞。

空仁敬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