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10位央企一线员工的战疫日记

2020-11-23 15:20:01
相关推荐

"

他们是奋不顾身的逆行者

他们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是工匠、是建设者……

他们也是妻子、是丈夫是父母、是儿女……

一篇篇战疫日记

有温情、有心酸、有胜利、有失落

不变的是战胜疫情的信念

这个春天 平安就是幸福 坚守就是胜利

致敬,这些坚守战疫一线的央企人!

"

凌晨,我确诊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讲述人:廖钦文 航天科技一院北京航天总医院

时间:2月1日

地点:北京

“外边还有3个病人。”护士辛贺靖一边跟我说,一边拉开诊室门,安排下一位患者进来。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挂钟,23点 22分。熟练地往手上挤了快速手消毒液,一边揉搓着,我一边想着看完这3个患者,我一定得抓住机会,站起来好好活动活动早已僵直的腰背和肩膀,还得擦拭一下被雾气覆盖到视野模糊的护目镜。

于珊珊漫画《万里长城永不倒》 张欣作

“大夫,我发烧了。”患者 30 来岁,神情坚毅,衣着整洁,话语简练。从发热门诊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患者状态还不错,神志清楚,状态良好,呼吸平稳,无急性病面容。

“低烧6天了。”“有咳嗽,没痰。”“我老婆昨天也开始发烧了。”“家里还有个发烧的老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这应该是病毒感染。

“你最近14天有去过湖北或者接触过去过湖北的人吗?”这是此次疫情出现后,每一位发热患者都会听见的一句问话。

“我1月19号开车回湖北天门老家,24号开车返回,第二天就烧了,在老家没接触过发烧的病人。”

我一激灵,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新型冠状病毒”几个字像过电一样,刺激着我的每个神经细胞,防治指南里的诊断标准一遍一遍在我脑海里闪过。

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吗?我会不会过度敏感了?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湖北+发烧+传染性”3个特点坚定了我的判断:一是必须尽快完成血常规和肺CT检查。高度疑似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护!我必须立刻、马上、尽一切可能把医护检人员和其他患者的感染机会降至最低,等到确诊再防护,一切都晚了。

有了方向,我加快手上开单的速度,嘴也没闲着,用比平常快一倍的语速跟患者及家属交代他们俩人必须同时做检查,告诉他们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缴费、采手指血,怎样少走弯路到达放射科。再三叮嘱他们在医院就诊期间全程戴好口罩,去做检查,不要在其他地方逗留。夫妇二人情绪稳定,接受信息能力很强,这让我对处理好这个突发事件多了一份信心。

安排完这一切,我长出了一口气,快速回忆了一遍有没有什么遗漏,患者前脚离开诊室,我“噌”一下站了起来,往诊室门走去,这一刻似乎也感觉不到腰酸背痛了。

“打开窗户,开紫灯,尽快退到诊室外来。”我跟护士交代着,堵住了下一个患者进来的脚步。

“怎么了,大夫?”

“诊室每天例行消毒时间到了,我在外边跟您了解病情吧。”我撒了个善意的谎。

就这样,我以最快的速度询问完剩下两个发热患者的情况,独自返回诊室开出化验单及CT申请单,引导他们尽快离开了。紧接着,之前几个患者陆续回来找我看结果,还好都是普通感冒,交代好注意事项,他们也很快离开了。

时钟指针很快走到了2月1日零点,那对夫妇还没有回来,我和护士辛贺靖、检验员常晓鹏坐在没开紫外线灯的大厅里。大门开着,凛冽的空气扑面而来,很冷。空空的大厅有一种不真实的宁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吗?

“白细胞不高,淋巴比例降低,不太像普通病毒感染的血常规表现,甲流、乙流、支原体均阴性。”常晓鹏打破了平静,这结果预示着患者离疑似病例又近了一步,我忽然有点庆幸自己“绝不放过一个”的想法。

“铃铃铃……”电话铃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很是刺耳。我冲过去接起电话,是放射科值班大夫。经过放射科郑晓风主任紧急阅片,确定病人“双肺多发感染、呈磨玻璃灶、病变多位于胸膜下”。至此,最后一条诊断标准的符合,启动了航天科技一院北京航天总医院门急诊新冠肺炎的应急预案。

作为接诊的第一环,我立刻通知了感染科主任方蕾,然后加入了护士布置隔离观察室的工作。与此同时,方主任提请专家组会诊等后续工作也有序展开了。

等患者和家属回到诊室,专家组研判结果也出来了:确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我们立即安排患者进入收拾妥当的隔离观察室。由于患者家属肺CT目前为阴性,不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随后她驾车回家隔离。在诊室外处理完最后两名患者,我也彻底消除了所有的后顾之忧,发热门诊暂停接诊,消毒。

穿好“猴服”,加戴上护目镜、面屏、双层手套后,我需要蘸取患者咽部分泌物送检CDC进行核酸检测,这是整个诊疗过程中传染可能性最大的环节。

从刚接诊的犹豫,到后来一步步肯定了我的判断,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没有恐惧了,只怕操作不当辜负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

“加油!小心!”护士辛贺靖两句简单的话打消了我最后的顾虑,我精准快速地完成了曾经重复过千百回的操作。

然后,就进入了漫长而煎熬的守护和等待。为了减少人员感染的机会,我们3个人待命,通知了下一批值班人员暂不接班,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最终,经过焦急而漫长的等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回来,阳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以来,这是北京航天总医院第一例确诊患者。护送患者进入隔离病房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门诊完成终末消毒。闻着满屋的消毒水味儿,看着悠悠紫光笼罩下空无一人的诊室,我们仨关上了门,退出了发热门诊。3小时后,这里将再次迎来发热的患者。

这就是我,一名航天医生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欣慰自己不辱使命,做好了一名医务人员的职业坚守,说实话,身处其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感受恐惧。新的一天是我居家隔离的开始,也许那个时候我会后怕?但不管怎么样,这一班岗我站好了。

尽最大努力,不辜负“逆行者”这个名字

讲述人:周海燕 核工业总医院护师

2月28日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小雨

2月28日,小雨,春天将至,万物吐新,本该美好的一切因这场疫情,似乎将人们的生活按了暂停键。然而无论何时我们核工业总医院的伙伴,永远都是精力充沛,脸上都是充满了自信和坚强。

孙亦晖副院长是我们苏州医疗一队的队长,提出病房心愿墙上可以写下患者的心愿。在注重患者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也关心着患者的心理健康。是的,我们隔离的是病毒,但绝不隔离爱。

和我来自同一个科室的赵旭明副主任医师,第一次出舱后列出了穿脱防护服的很多注意事项,为我们还没进去过的队友们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作为联络员的方晨副主任医师,事无巨细帮我们每个人落实好各项事宜,我总是听到他说手机又没电了......

护士长王英每天她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不仅需要安排好一百多个护士的排班,协调好来自苏州不同医院的我们,让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还要协调物资、培训等。

我们医院的十位护理人员虽来自不同科室,可大家工作中磨合得相当顺利,分工协作,相互帮助,所以当我们面对所在病区首例气管插管,放置深静脉导管时没有慌张、没有害怕,顺利配合医生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

“逆行者”的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辜负这美丽的名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会更加努力,不让美好困在这个春天里。

“快递”一张宝宝照片 一场跨越两市三地的爱心接力

讲述人:施晓松 核工业总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

2月23日

武汉协和江南医院

今天下午16点,我和市立医院北区的王滢主任怀着愉悦的心情前往武汉协和江南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当天的督查工作。

是什么事情让我们如此高兴,这还要从前两天说起:当天我们在江苏医疗队在慰问过程中发现在呼吸与重症七病区住着几位特殊的患者,她们是刚刚生完孩子的新妈妈。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其中15床的李女士是十多天前住院的,刚刚生完孩子还没来得及看自己的孩子一眼,就住进了隔离病房,陪伴她的是同样患有病毒性肺炎的婆婆,而她刚刚生下来的孩子,一出生就转院到了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隔离观察,她说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看见自己孩子的照片,想知道孩子是不是健康! 她说:很想看孩子一眼,不知道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说的时候眼睛里噙着泪水。

听到年轻妈妈的请求,我们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因为我们在武汉也是人生地不熟,而且也不能随便外出。我们只是安慰她说我们来想办法!回到宾馆,我们商量了好几个方案,但都没有实现的可能。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们苏州儿童医院也有医疗队来湖北,他们在黄石对口支援,几经周折,我联系上了江苏赴黄石医疗队的张新星医生,当时他刚刚下班,听到这个请求,二话不说马上联系他在武汉儿童医院呼吸科的同学张李琼医生,爱心接力由此展开。

她联系上了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医生,拍到了孩子的照片!然后通过微信传到了黄石的张新星手中,他立刻发到了我的手机上!就是这样我们通过手机微信从江夏—黄石—武汉儿童医院—黄石—江夏,终于把拿到了孩子的照片,今天下午,我们带了一些水果到病房看望这位母亲,她的床边还有苏州市立医院栾诚送来的一些营养品,我们在床边把孩子的照片发给了她。一开始她也不敢确认,后来当看到孩子腕带上的名字时,她确定那就是她的孩子,她的婆婆也激动的把孩子出生的照片(这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孩子照片)找出来,放在一起看了又看,一直都舍不得放下。

这个特殊的时期,新冠病毒分开的是母子,分不开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医者仁心,我想我们不仅仅是治愈患者,更重要的是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这也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感谢苏州儿童医院援黄石医疗队的张新星战友,感谢武汉儿童医院的张李琼战友,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好心战友!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微不足道的爱心接力,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早日团聚!

只要战疫需要,任何时候我都会冲上去

讲述人:张虹萍 国家电网湖北武汉供电公司物资部的应急物资负责人

前方冲锋陷阵,后方弹药补给。自火神山、雷神山电力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张虹萍每天只休息4小时,两个手机、一台电脑,电话微信多方协调,白天黑夜不休不息,争分夺秒地落实物资保障,促进了武汉供电公司“两山”项目的快速推进。今天刊发张虹萍的“战疫日志”,从中能深刻体会到,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前方后方,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都在英勇奋战。

1月23日

今天是武汉宣布“封城”的第一天。由于疫情,湖北武汉供电公司宣布我们今日不用到岗,但我在家中一直关注着疫情情况。晚上八点多,我接到了郑主任打来的电话,他说武汉要建“小汤山”医院,公司的任务是3天内送电,必须立刻做好物资应急准备。放下电话,我内心中突然有一种气血在上升。随即我们立刻成立了“防疫电力应急物资小组”,由我来负责此次应急物资的统筹,朱亚静负责公司仓库内物资的调拨,乐军花负责供应商寻源,杜方超负责落实公司仓库物资情况,建了微信群方便联络。

晚上9点43分,我们收到了蔡甸公司发来的武汉小汤山医院建设的需求计划清单,大家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大家心里都明白,武汉小汤山医院电力建设工程是与新型肺炎病毒的赛跑,电力应急物资迅速到位是此次电力工程建设的基础,我们必须要争分夺秒地落实物资来源,为在建设前线的同事们备好这次“战役”的“粮草”,才能保证入场后三天内送电,取得这次建设“战役”的胜利。

到了凌晨1点58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摸清了应急物资的库存和供应商存货情况,还收到通知明天要去武汉小汤山医院开会,匆匆洗漱完,但我却睡不着了……

1月24日

一大早,我戴好了口罩,带上了资料,就赶紧开车出门,街上人很少,有些冷清。但是越往蔡甸走,车越多,到达火神山项目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番从没见过的景象,这才知道什么叫热火朝天。

我找到了湖北武汉供电公司搭建的临时指挥部,会议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会后,我理了理会议笔记,坐下来开始跟乐军花、杜方超、朱亚静打电话,由于现场情况条件限制,有些物资的需求计划发生了变化,得赶紧联系上他们才行。这时已是傍晚五点多,天色有些暗了下来,现场开始灯火通明。

回去的路上,道路两旁万家灯火闪烁,我想起了远在襄阳的父母。将车停到了路边,我给父母打了个视频电话。电话接通了,屏幕里映出爸爸妈妈和姐姐的脸庞,“虹萍,还在忙呢?要注意身体。”妈妈说道。我的鼻头一酸,妈妈长年被无缘由的神经性疼痛折磨,平日里我工作忙,无暇照顾,在本该一家团聚的时刻,自己却不能守在母亲的身边。“知道了,爸妈,您二老照顾好自己,呆在家里,别出门,今年我没法回家过年了,今天是三十,我给您拜个早年。”我对爸妈说。“虹萍,你放心忙你的吧,我会照顾好爸妈的,你记得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火神山建设需要你,我们会一直在背后支持你。”姐姐微笑着说道。没时间说太久,我不舍地挂断了视频电话,但心中一酸,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到了家里,我赶紧看了看微信群里的信息:第一批物资的来源,基本上落实了!我心里一阵激动,接下来,就是按时到货了,我赶紧嘱咐朱亚静做好物资配送安排。“湖北紫电已装车完毕,马上出发,预计3点到现场。”“汉南周转库8台箱变、4台环网箱和架空绝缘线已全部送到。”大家在微信群里直播着出入库情况和物资到货情况。我一直瞪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一条消息。直到快凌晨3点,物资都到的差不多了,我才躺上床。但我眼前浮现的还是火神山的场面: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一个个党员服务队队员忘我工作。自己作为公司物资战线的一名老党员,只要战疫需要我,任何时候我都会冲上去。

1月25日

上午,我接到了蔡甸供电公司小江的通知,他说火神山医院现场需要增补一批物资,我赶紧又给大家打了电话,自己也赶紧在台账里查找了起来,为了物资能够早点到位,大伙饭都顾不上吃。

终于寻源完成,这一天电话打下来,我是胳膊发酸、脑袋发麻,忙完歇下来,再抬头,发现已是深夜1点多,我跟乐军花互道了晚安,洗漱完刚准备休息,听见手机震动,点开一看,发现是江夏公司人员发来了雷神山的物资需求计划。我赶紧披起了外衣,爬了起来,又坐到了电脑跟前忙碌起来,直到这一批物资来源基本确定了,发到了微信群里,我才敢又躺下。

1月26日

“铃铃铃……”我睁开了眼,看了眼手机,已经七点了,尽管从3点多到7点,只睡了不到4小时,我也赶紧爬了起来,物资还有一部分需要寻找货源。

前期火神山已使用了一部分武汉供电公司库存物资,雷神山的一些物资需要从外地的供应商处配送到武汉来。由于武汉地区“封城”交通管制的缘故,物流运输成了一个大问题。眼下只有宜昌东明有合适的箱变货源,而宜昌的物流车辆和司机都已放假,我只有赶紧联系朱亚静,让他从武汉派车到宜昌,又给江夏公司负责人汇报具体情况,这才拿到了出城和进城的通行说明。

到了晚上8点,雷神山的物资基本到位,看着微信群里的消息,我才慢慢地舒了口气,今晚,总算可以略微放松地睡一觉了。回想这几天,自己就像上了一次真正的战场,只要看到新闻上不断更新疫情,不管有多累,内心中就不断催促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接到任务时,我最担心的是怕因为物资而耽误了前线的施工进度,所以时刻自我要求现场需要几点钟到货就必须几点到。

外卖小哥送我们一包水煮花生

讲述人:刘晋豫、杨雯丽、苏闪闪、王飞红、王阁(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黄河三门峡医院队员)

时间:2月21日

整理:冯少彬

地点:武汉

来武汉的几天,一幕幕历历在目。

2月15日,武汉天河机场,飞机落地,机长的声音再次响起“英雄的乘客您好,感谢你们挺身而出,驰援武汉疫情防控一线,西部航空会在这里等候大家,接大家回家!”。

“为你们服务是我们莫大的荣幸,保重,等着你们平安归来!”空哥空姐深躬为我们送行。

命令紧急,行也匆匆,到达酒店,当打开背包的那一刻,禁不住泪湿双目,这是母亲为远行的女儿准备的行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放心吧,我知道我是黄河三门峡医院的女儿,无论病毒多可怕,无论工作多艰辛,义不容辞奔赴前线就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2月16日,寒冬、顽疾,已经使这座美丽的城市摇摇欲坠,又是一场雨雪,原本就冷清的武汉街头更多了一丝寒意,下午医疗队的成员们驱车前往汉江方舱医院,由武汉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老师的带领我们提前熟悉工作场所及工作流程。

在回程等车的途中,一个外卖小哥的摩托车突然停在了骆瑞、赵萍和苏闪闪身边,我们心想是不是挡着小哥给医院人员送餐的路了,就往旁边躲了一下,谁成想,小哥从保温箱拿了一包花生塞给了我们。

“你们是从河南来的急救人员吗?”“是啊”“我买了一袋花生,送给你们,感谢你们不辞辛苦来武汉帮助我们!”

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小哥就骑着车已经疾驰而过!这是一包水煮花生,没有漂亮的包装,只是用简易的塑料袋装着、大约有两斤多。我们知道,小哥肯定不是早早就准备好的,武汉封城之下,是他们夜以继日的摆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每一家庭、为每一名医务人员送去必需品。这一包花生也许是你一天的干粮,也许是你给孩子带回家的一点零嘴,可你却毫不犹豫地给了我们……,一包花生一片温暖,这是武汉普通百姓的心声,谢谢你,小哥,谢谢你给我们满满的感动。加油,小哥,加油武汉。我们一起按下武汉的快捷键。

武汉地处长江沿岸,很少有集中供暖,由于疫情的影响,所有酒店的中央空调系统全部停止运行,可能是酒店日常被服的备品有限,每人只有一床被子,说实话在北方城市里生活习惯了的我们,晚上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住宿还真的有点冻得有点瑟瑟发抖,来武汉的第一夜大家都是和衣而眠。

当信息反馈给酒店,城市便捷酒店的钟经理立马回复:“已经给汇报上去了”“区管委会后勤今天会再给大家准备一床被子和换洗的床单,今天会到位的。”

送来的不仅仅是被褥,还有脸盆、内衣,还有苹果,他们说“苹果代表着平安!”。

同气连枝是央企,千里异乡有亲人。2月17日下午,中国电建所属湖北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驱车来到三门峡医疗队驻地,看望黄河三门峡医院队员。为我们送来了消毒喷壶、洗漱用品、水果等等一大批生活物资,2月18日晚,又为部分队员送来了羽绒服等御寒衣物。

放心吧,家乡的亲人,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也为尽全力完成这次光荣的任务,病毒不退,我们不退。

“方舱医院”上班第一天 提前体验白内障的感觉

讲述人:石磊,黄河三门峡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党员、临时党支部书记

2月15日晚,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黄河三门峡医院23名医务工作者,作为河南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顺利到达武汉。经过一天的紧张培训,2月17日,大家进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工作,石磊就是其中的一员,2月18日上午,石磊发出在方舱医院工作的第一天日志。

时间:2月17日

地点:武汉

到武汉后,经过1天的培训,初步熟悉了方舱医院的工作流程和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今天我与程小宪主任在医疗组第一批入住江汉方舱医院工作,因为经验总是需要尝试才能积累。

八点接班,要到两点下班,期间是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我在六点多就起床,洗漱完毕,泡了一包泡面,连汤也没敢喝。也是今天,平生第一次穿上了纸尿裤,为了今天的工作,尽管我相信自己的肠胃,但在前一天就没有进食生冷,因为关键时刻纸尿裤是兜不住粑粑的,穿上纸尿裤始终感觉怪怪的,家里的孩子已经六岁了,尽管当年经常给孩子换纸尿裤,可今天拿起纸尿裤,对于前后依然让我迟疑了半天,最终还是试对了,遗憾的是直到下班也没让它发挥作用。

七点钟,我们准时出发,我们住的地方离江汉方舱医院有半小时的车程。到了之后,实际情况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江汉方舱医院建在武汉会展中心,我们进入员工通道,在院子里搭了很多帐篷,这就是我们的更衣区域,周围有各种工作人员在穿梭,也有警察在执勤。在各个帐篷里,有许多已经到达的医务人员在穿防护服。我们也排队领到了隔离服,找了个帐篷开始穿防护服,尽管在之前已经培训过好多次,可穿起来依然不是很顺利。今天没有配备高腰的靴套,我们将防护服的包装袋套在鞋上,作为鞋套。在穿的过程中,市中心医院乔瑞云老师一直在看着,一遍遍地检查,我们再互相检查完毕后,通过通道进入方舱。就这样我们进入方舱还是迟到了二十多分钟。

左一程小宪,中间石磊(手机包裹塑料薄膜拍摄)

出现了很囧的问题,护目镜上的雾气影响我们的视线,提前体验了一把白内障的感觉。进入以后,里边工作的同仁们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护目镜上涂上碘伏来解决,虽然精细的东西看得不是很清,但是不影响大体的工作。交完班,我和程小宪主任负责5个舱,共100个病人。接下来开始查房,我们负责的方舱医院中区是建在会展中心一层大厅,人很多,但井然有序,也特别祥和。在大厅中由挡板隔起来,一个个空间就是方舱,每个舱住着二十个病人,他们的被褥也是崭新的,有24小时供应的热水,有wifi,也有专门的图书架。

虽然在方舱医院住的病人都是轻症,这100个病人,足足让我们花费了两个半小时,仔细地询问病人的感受,询问核酸检测的情况,解答病人的问题,并把需要处理和查询结果的都一一记录,虽然我的字写得不差,可今天记录的也只有我自己认识。接下来开始处理医嘱,因为看不清电脑,只能请武汉的老师来帮忙下医嘱,期间还要不断地来回答病人询问的化验结果和一些其他问题,因此效率十分低。下完医嘱,已经到了下午一点多,可以松一口气,仍不时有病人来询问,我们都一一解答。在忙碌的时候,也有一丝的汗,当汗落时,却有一种瑟瑟的冷。因为防护服挡着耳朵,交流的声音都比较大,也许是话说的多的原因,咽部时而有一些干痒。

水电十一局黄河三门峡医院援鄂医疗队在抗疫一线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两点,到了下班的时间,接班的同事却迟迟不到,想必也是像我们一样,第一次来,对于环境的不熟和穿防护服的时间显得过慢。等到他们来了之后,我们又仔细交代了方舱医院工作的情况,和需要交班特殊病人和需要追踪的检查结果,然后结束今天的工作。

开始脱防护服,对于我们来说脱防护服也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污染。在这里没有流动水洗手,更不用说洗澡。脱防护服的程序一步也不能少,只能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来做手卫生,每脱一步就洗一次手,前后洗十多次。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避免产生气溶胶,也要避免污染。

脱完防护服以后,又等了一段时间的班车,回到住的快捷酒店,已经将近五点。回去以后,把身上的衣服脱掉,用含氯消毒液泡了起来,然后冲热水澡。之后,给自己灌了两大瓶水。一会同事把热好的午饭端过来放在门外,我接住饭,还没吃完,晚饭又来了。我一连吃了两份盒饭。

今天的饭特别香甜!

从清洁区到隔离区 每道门的开合都像撞在心口上

讲述人:杨晓雨 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杨晓雨,成为中国铁建系统最早驰援武汉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之一。一转眼,杨晓雨已经在一线战“疫”十多天了,她的近况一直牵动着企业和员工的心。近日,趁着换班间隙,杨晓雨讲述了自己的工作日常。

时间:2月20日

地点:武汉

今天是2月20日,也是我援鄂抗疫的第11天。

上一次来武汉是2010年的春天,记忆中全是明媚的阳光和武大的樱花,一切是那么美好。一别十年,再次来到武汉,是因为这个城市生了一场“大病”,我要和战友们一起帮助她恢复到当初美好的样子。

做好防护准备进舱。(右一为杨晓雨)

我工作的地方是硚口武体方舱医院,这里分为ABC三个区,每区55张病床,收治着150多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每班护士需要进舱工作6个小时,加上穿脱防护服和全身消杀的时间,往往要超过10个小时。我们在舱内的主要负责测量生命体征、发药、医疗用物清点、评估和书写护理记录、发放三餐等,每个班都忙碌且充实。

杨晓雨在酒店为援鄂医疗队发餐

我们住在距离武体方舱医院20分钟车程的一家酒店里,这里住着来自山西省援鄂医疗队的179名医护人员,政府给我们配备了生活用品,志愿者也捐赠了很多食物。进舱前,我们就在酒店接受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人人必须考核过关才能进舱。另外,我们还需要负责酒店这边的测量体温、病毒消杀、发餐和回收垃圾等后勤工作。

陌生人的鼓励

上夜班的战友们乘车出发

方舱医院与酒店之间有专门的通勤车辆,有时候也会安排出租车接送。

2月11日晚第一次上夜班,司机大哥知道我是中国铁建派来的医护人员后,一路上忙不迭地感谢。“我妈妈就是得了这个病去世的,真的特别感谢你们大老远地来帮我们!”司机大哥眼中闪烁着泪光,“我一解除隔离就出来工作,很多人都不敢,但我不怕,因为我要为我的城市贡献一份力!”

“灵醒”的武汉战友

杨晓雨与夜班战友在一起

从清洁区到隔离区,每道门的开合,都像是撞在了心口上,让人却步。但每当我看到迎面而来的战友——凝满汗珠的护目镜后面全是弯弯的笑眼,就会感受到无比温暖。

我们看不清彼此的样子,只能相互挥挥手,勇敢如战士。前两天听说我的同事任志强主任和王瑞敏主任也来武汉了,我们在电话里相互鼓劲加油,现在武汉又多了他们,我感到特别踏实。

与治愈出院的患者合影

11岁的小女孩乐乐,和她的妈妈都收治在我们方舱医院。原本这里只接收16岁至65岁的病人,可小女孩的爸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家里只剩她和妈妈,医院就破例接收了她们,并专门安排儿科医生为小乐乐制定用药方案。

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小乐乐天性乐观,即使身患新冠肺炎,但小乐乐每天都在医院按时上网课、写作业、锻炼身体,她不光能照顾好自己,还经常给我们唱歌,为我们加油。小乐乐,我们的小公主,我们一定会拼尽全力守护你!

前几天,武汉下了好大的一场雪,长江两岸银装素裹。这几天雪后放晴,阳光普照在整座城市。

有人问我,你来武汉后悔吗?我的回答是绝不后悔!能奋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我无上的荣光!

患者阿姨问我怕不怕 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来谁来?

讲述人:黄菊娜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通用医疗三〇二医院小儿外科、胸外科护士

1月27日,我和我的队友们踏上了援鄂的征程,在这里我和战友们一同培训考核,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

但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们却从未一起吃过一顿饭,甚至连战友庄青的生日也只是群里发祝福,我想等到疫情结束,我们能聚在一起吃饭的日子还有很多很多。

正式进入科室以后我和胡漫、廖春山分在了鄂州二医院的重症组,我知道我们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但是肩负多大的责任使命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未曾忘记临行前父亲的嘱托,我一定努力认真护理好我的每一位患者。

每天我和同事们换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后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

输液、加药、翻身、吸痰、动脉血气分析、 去掉抽和仪、调试呼吸机,每一样操作都必须认真规范。

衣服汗湿了我们不知道、汗水同样模糊了视线,再加上厚厚的手套使我失去了熟练穿刺血管的感觉,只有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迅速地完成各项操作。

由于我们所在的鄂州二院不是中心供氧,而上呼吸机的病人氧气不能断的,所以氧气筒用完了需要自己去拖来及时给病人换上。

虽然我一米六的个子,搬氧气筒、拿起扳手更换氧气筒都不是事儿,再糟糕的医疗环境也抵挡不住我们想要战胜新冠肺炎的决心,管它什么输液打针,管它什么粗活累活,拿起扳手干就对了!

2月5日,因为有个患者要上CRRT做血透,原本应该下午1点下班的,我却拖到3点半才下班。但也是在这天,让我深深地觉得所有的坚守都是值得的。

黄菊娜日志

病房里一位阿姨告诉我在此之前听说贵州来的医疗队要到鄂州支援,病房的患者们很感动,能够舍弃自己的小家来支援湖北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

我说“我们都是自己报名志愿来支援你们的,我们贵州来了137人!”阿姨接着问我有没有小孩?我告诉她“我有小孩,今年6岁半了,读1年级了。”

阿姨又问我那你不怕吗?我告诉她我不怕!

阿姨说她的孩子还小,担心自己会不会死掉?

我告诉她“放心吧,没事的,一定都会好起来的!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来谁来?你们都放心,我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我们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是的,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不要怕,有我们保护你们。

虽然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打赢这场仗!

这个春节 我参与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讲述人: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胶带维修部副主任张雷

这个春节注定不平凡,在应对突发疫情的重大战役中,张雷从点到面,从上至下,从制度的落实到文件的传达,从防毒口罩的发放到各方人员的统计,他事无巨细。他说,一场战役中,战争能否胜利与总指挥息息相关,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既要打好疫情阻击战,又要做好安全生产、保外运工作,他要面对困难,顶住压力,多年的工作让他养成了记录工作日记的习惯。

1月23日

1#2次破碎更换环锤,正值腊月二十九,我带领检修人员勠力同心,在下午4点之前完成了环锤更换工作。

1月24日

装车仓1号溜槽裙子掉,我与机修队队长刘福军在最短的时间内商量了一个较快的检修方案,电、钳、焊工通力配合,仅用4个小时就完成了更换溜槽裙子、更换加热板及重新布线、接线工作。好开心!耶!

1月25日

110胶带机偷停,我刚为妻子和孩子做完红烧肉,接到电话用了22分钟赶到现场,经检查是1号AACM执行器故障,用时5小时完成更换执行器并调试。

1月26日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有些头昏,不想起床,电修队副队长王晓刚说103胶带机2号减速机温度高,“一、二、三,我为自己喊起了口号,我强撑起身体,我必须去现场看看!电工配合钳工检查减速机润滑油泵用时2小时。

1月27日

昨晚,我突然想起来消毒液已经发放了好几天了,各队应该用得差不多了,我要马上在群里喊一声,问问什么情况。又来电话了……儿子,爸爸答应你下五子棋只能再推到明天了!直接开路4号仓——4号仓406北侧溜槽插板75%位置限位开关故障,更换限位开关用时1.5小时。

今天我又连续加班了!1月27日晚,装车仓液压缸损坏,我与机修队联系好,立即组织人员更换油缸,因现场多重因素导致不好更换,我又出了个好主意,和装车调度联系好,利用装高的煤炭,站在高处处理故障又省时、又省力, 1小时后顺利装车。好开森呀!

1月28日

7点,装车站启机流程故障,影响装车外运,集控队长安乌云带领孙磊迅速赶到现场,让我遥控指挥,我还是不放心赶了过去,我到时,他们已经开始更换交换机和网线、网线接头、核心交换机的检查等工作。用时不长检修完毕,调度马上联系铁路人员进行装车试机,维修人员在装车过程中紧盯装车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各种信号均显示正常,故障排除,可以继续装车。

1月30日

我继续值班,装车仓1#溜槽紧急提升开关故障,电修更换磁开关用时1.5小时。

1月31日

今天我本应休息,但赵总和红旺书记还在隔离,我必须坚持到底。媳妇说我瘦了很多,看看多日不照的镜子里,我圆圆的下巴确实显尖了,偷偷地上秤一量,天啊,我比年前瘦了7斤多!

记完1月31日的日记 ,张雷发现自己除了年三十在家吃了一顿团圆饭,基本都是在单位参加抢修和做疫情防控工作中度过。此时,踏着渐黑的夜色,他戴好手套,打算巡视一遍现场,回家补上失约,陪儿子下场五子棋,吃一顿团圆饭。新的一天,再战斗。

一名河南“小汤山”建设者的10天10夜

讲述人:刘东平,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中原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总经理

郑州岐伯山医院也被称作河南“小汤山”,于2月6日正式验收移交,圆满完成任务的背后是广大一线建设者的拼搏和奋战,刘东平是这些建设者中的一员,他讲述了自己在河南“小汤山”十天十夜的征战之旅。

1月26日

1月26日,大年初二,早上9点,我接到公司领导电话,问有没有回老家,是否在郑州。我说没有,一直在郑州。 其实,我是准备回的,大年三十因为公司临时有事给耽搁了。晚上看春晚,看到白岩松等朗诵的那个节目,我才知道新型冠状病毒已经这么严重了。我老家在甘肃,车程差不多1600多公里,因为我回去给父母带去风险就得不偿失,何况还有孩子。和远方的父母说明情况后,他们都表示理解,只是特别担心孙子,一再嘱咐让照顾好他们的小孙子。当时,我想,要是父母在身边该多好啊。 既然不能回家了,既然能为抗击疫情做些贡献,我就毫不犹豫地说,我在郑州。尤其是听到工程局接受了郑州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任务,我顿时感到很光荣,很兴奋。坚定地回复道:“我30分钟内赶到公司。” 家里就老婆孩子,他们原本不同意,我跟爱人说照顾好家里,我先过去看看……现在想来,这一出去,连续十多天一直没回去过了。

到了现场,我才知道局里已经成立项目建设指挥中心,下午4点,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丁建民召集各单位开会。晚上六点钟,丁书记、局副总经理陈胜文再次召开部署分工会。因为时间非常紧,当天晚上就要所有施工图纸设计完毕。会上,给总承包公司也分配了任务,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太激动了,终于要参战了。

1月26日晚,近百名项目管理者火速赴郑,数十台大型土方设备连夜进场,构筑物拆除工作开始进行

连夜,总承包公司就召开了内部动员部署会,要求中原分公司作为主力部队要全力完成任务。我感觉责任重大,立即就组建了方案组、施工组、人员调配组、材料调配组、安全组、商务组、资金组、应急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10个工作小组。当晚就明确了每个小组的责任人,成员及具体分工,任务和时间。

1月27日

现在分公司已经有60多名管理人员到现场了。上午11点30分左右,我们四工区就率先开始平整场地。

工人也开始几十几十人到了现场。这让我很感动,昨晚跟分包分供负责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建设河南“小汤山”,他们都没有推脱。

后勤保障组全力以赴保障建设者食宿工作

下午1点30分,我们才顾得上吃中午饭,这是在“小汤山”施工现场吃的第一顿午饭。我开始很担心,春节加疫情,很多饭店都关门,这么多人能不能吃口饭,能不能吃上放心的饭?后勤保障组的同志非常用心,动员附近项目办公人员,召集几个项目厨师,全部在附近项目做好饭送到现场,让大家吃饱吃好。来了一波又一波工人,后勤保障部不仅安排好吃,还安排好住,让农民工兄弟也住上酒店,这是后勤人员的用心所在。战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后勤,是不会打胜仗的。

……

2月5日

2月5日,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现名郑州岐伯山医院)综合楼验收并交付,作为建设者一员,见证这一时刻,内心着实有几分激动。随后,我匆匆来到南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看见苦盼的钢结构柱子终于开始运进现场了,内心非常高兴。上午11点半,当第一根钢柱吊装完毕后,我激动得赶快进行了拍照留念。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建设工程综合楼竣工交付现场移交会

将近36个小时,我都在为钢结构构件从泰安运至曲阜加工、加工完毕从曲阜运至郑州的事情协调。这36个小时,我几乎每20分钟跟踪一次钢结构运输的进度,在晚上的时候,特别是2月4日晚,到凌晨1点还未确定运构件的车辆能否上高速,凌晨3点还在跟加工厂人员视频监督进展情况……

南院钢柱、钢梁吊装

时间就是生命,此时,对个人来讲,已经没有疲劳能赶得上焦急的期盼了。

2月6日

今天下午,站在改造的旧楼4层,盯着已经交付的北院项目和正在安装钢结构屋面的供应中心,我心中充满了感慨。想来这几天的经历,看着消毒供应中心屋盖即将施工完毕,我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怀念。这里很快就会由建筑的忙碌转向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忙碌,开始它新的使命,突然很留恋,很依恋这里。

激动之余,我赶回办公室,喊了此刻不忙的付晓宁、郑国勇、张博等同事,一起到在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拍照。想来人生不会有太多这样的经历,对我以及所有人来说,这个春节是最特别的。一个春节,虽然多了一些牵挂,多了一些疫情的紧张和街道的冷清,但在建设现场,没有一刻丝毫的滞缓,大家都在为“郑州小汤山”努力,希望它尽快实现接纳新冠肺炎病人的职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机遇作文800字 可爱的什么作文 新学期展望作文 剪窗花的作文 关于节日的英语作文 我眼中的美作文 挖笋作文 北京之旅作文 叙事作文45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题目 烟花作文300字 语文活动作文 勇敢作文600字 光阴的故事作文 敬畏生命作文 打赌打屁股作文 给予作文600字 自立自强的作文 家乡的变化英语作文 冬作文500字 要开学了作文 承诺作文600字 老师打屁股作文 重庆火锅作文 三年级观察植物作文 元宵节作文500 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调教作文 写景作文600字初中 给自己的一封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