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端午:粽香深处 是丝丝缕缕的人生滋味

2020-11-23 17:45:01
相关推荐

随着夏至的靠近,天气也越来越热。在一周繁忙的工作后,我们也终于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假期——端午。

据说,“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因与夏至时间相邻,也被称为“夏节”。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不仅没有湮灭,反而将多种民俗糅杂为一体,构筑了深邃而丰厚的文化内涵,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辟邪、沐兰汤、饮雄黄酒......各个地域端午风俗节气、起源虽各异,然而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却是四海皆一。

粽香深处,是丝丝缕缕的人生滋味。

我们小心翼翼地遵循着千年延续下来的习俗,我们勤勤恳恳地践行着古代先民们虔诚的仪式,这一切,只因为我们,在很认真地体味着生活,在很庄严地体悟着生命。

龙舟竞渡,感怀屈子

相传,端午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春秋命历序》有言:“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中国古人们为了探索宇宙天地的奥秘,遂演绎出了一套博大精深的星象文化。

在日复一日的观测中,他们发现,有七颗星可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便起名为“苍龙七宿”。而每到仲夏端午之时,苍龙七宿恰巧飞升于正南中天,此时七宿中的龙星处在“中正”之位,为大吉大利之象,《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

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人崇拜的对象,渐渐地,人们开始在每年端午举行盛大的图腾祭,以酬谢龙祖的恩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而其中一项活动便是十分热闹的赛龙舟。在作家沈从文描写湘西风俗的《边城》中,关于端午赛龙舟的场景,作家描写得生动详尽且深情。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锣鼓喧天中,一架架被雕刻成龙形的窄窄的独木舟被拖下水去。上方坐着十二到十八个年轻力壮的桨手,除带头的、鼓手和锣手外,每人皆持着一只短桨,随着鼓声缓促为节拍,将船尽力向前划去。

两船竞赛到剧烈的时候,鼓声如雷鸣,两岸人群呐喊助威的声音也便更大了。

那是沈从文记忆里的端午,以鼎沸喧嚣的人群的歌呼为背景,衬着那悠悠流淌的沅河流水,甜蜜中是淡淡的惆怅。

那时端午的滋味,想来是如清茶,甘甜之中不乏苦涩,苦涩之后仍有悠长的清香,怅惘也便淡了些许。

而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关于端午的起源也有了新的诠释。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历史人物纪念”的观点了。

在各地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的说法中,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观点,最为人们所赞同。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士大夫屈原一心辅导君王,渴望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让国家富强、人民安居。

然而楚王却听信馋臣奸佞的排挤诽谤,不仅对屈原加以冷落,更先后将其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屈原一生抱负无处施展,常披发行吟于江畔,感慨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见国破家亡、心如刀绞,遂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诗《怀沙》后,自沉汨罗江。

为了寄托对屈原的敬重和哀思,当地百姓每到这一天就会荡舟江河之上,追寻屈子遗迹。为了怕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人们纷纷归家拿来米团投入河中,后来便发展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以一死践明志向,那拳拳爱国赤诚借着文字流传千载,却仍旧动魄惊心。

端午(节选)(宋)文天祥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同样是爱国诗人的文天祥这样写道:荣华富贵只不过像风吹过罢了,唯有烈士的英灵,永不会随着江水的流逝而消失。年年今日,人们都会在江上祭奠屈原。他们不爱慕生者的荣华,只记得死者屈原的尊贵。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每一年端午,当我们吃着香甜的粽子,看着激烈的龙舟赛时,都会记得,千年前,有那样一位诗人,他虽死,而犹生。

那时端午的滋味,想来是如饮一杯醇酒了的,酒色虽清,然而饮入口中,却自有一种浓烈,于薄薄醉意里,感到一种悲凉与慷慨。

粽香深深,如人生百味丝丝缕缕

除了赛龙舟,端午必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吃粽子了。甚至于今时今日,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称,也要人叫端午节为粽子节。

历史上最早同粽子有关的文字记载,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到了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土记》里,已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角”取自粽子的三角形状,“黍”则描述的是粽子的馅料,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黄米。而粽子也正式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

从唐代开始,粽子的味道和品种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仅糯米替代黍米成为了粽子的主料,“甜党”与“咸党”的千年之争也由此拉开序幕。

此后,豆沙粽、枣泥粽、蛋黄粽、猪肉粽、棱角粽、栗粽等新口味也层出不穷,粽子们一路开疆辟土,领域不断扩大。

到如今,市面上可见的粽子已是琳琅满目,不仅式样别出心裁、形状各异,滋味更是清香有之、甘甜有之、酸辣有之、苦涩有之,像极了人生百味。

东北作家迟子建在《故乡的吃食》里说道:

“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提前把风干的粽叶泡好,将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开始了。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粽子里通常要夹馅的,爱吃甜的就夹上红枣和豆沙,爱吃咸的就夹上一块腌肉。粽子蒸熟后,要放到凉水中浸着,这样放个两天三天都不会坏。......吃粽子跟吃点心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拿着它们到门外去吃。门楣上插着拴着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一红一绿的,看上去分外明丽,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

作家回忆自己儿时过端午节时吃粽子的情景,可谓十分生动细腻了。迟子建一生扎根东北黑土地上,用自己手中一支笔,将爱、宽容与悲悯诉诸作品中,给人心以抚慰。

那时端午的滋味,想来是如喝了一杯甜甜的米酒了,初入口有微微的酸涩,之后却是长久的绵软醇郁的甘甜。因为虽已长大,然而故乡就在身边,端午的节令也便在家人的陪伴中,更觉温暖。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有些地方还有一些别的节令食物。比如,在我国江汉平原一带,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吃黄鳝。

端午时节的黄鳝,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也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至于一提到咸鸭蛋,许多人定会条件反射般地念出一个名字:汪曾祺。

在我们的初中课本上,正有一篇汪曾祺的文章:《端午的鸭蛋》。作者写及自己的家乡高邮,每到端午,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必定都是有的,而其中作者记得最牢的便是咸鸭蛋了。他深情地写道: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言语间有孩子般的骄矜与自豪。

菖蒲辟邪、雄黄除毒,迎祥纳福,四海皆一

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正是满树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的时节,一场细雨将杨柳打湿,枝叶低低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好粽子,煮熟后盛放在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端午时节,人们纷纷沐浴兰汤,好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喝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窗外黄鹂鸣啭声声,惊扰了纱窗中女子的美梦。

端午时节,一些地区会在门上悬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邪,这种传统其实由来已久。

南北朝梁宗懔(lin)的《荆楚岁时记》,主要编撰了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其中写道:“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艾草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香味特殊,蚊虫等最不喜,人们便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而关于菖蒲和艾草,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唐代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过之处,血流成河,人民纷纷退避。

一年五月,黄巢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在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时,遇见一位妇人,她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孩子,另一手却抱着一个年纪大的孩子。

黄巢很不解,就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

妇人悲痛道:“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后,深受感动,就对妇人说:“大嫂,你回去后,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半信半疑地回去了,还把消息传给了城里民众。第二天,正是五月端午,黄巢军队攻进城里,却发现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和艾草。为信守承诺,黄巢只好领兵离去,全城都得以幸免。

此后,为纪念这件事,以后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遍插菖蒲、艾草,流传至今。

而喝雄黄酒的习俗,在我国南方尤其江浙一带则十分流行。

雄黄在中医里,其实是一味名药,主要用来做解毒剂和杀虫药。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毒虫,因此人们常会把雄黄粉撒在蚊虫滋生处,以辟邪除病。

而在古代,五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因此五月又被视为毒月,五日是恶日,每年五月初五端午时节,五毒出没,时疫频发。

因此,每到这时,古人都会将雄黄制成雄黄酒,希望喝了后可以杀毒、辟邪。

而在流传至今的民间传说“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里,雄黄酒却差点导致了一场爱情悲剧。

许仙听信法海,在端午节时,哄骗白娘子喝下了一杯雄黄酒。白娘子喝下后,立即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

后来白娘子不惜自己性命、上天入地几番辗转,终于在昆仑山偷到起死回生的灵芝草,许仙方被救活。许仙醒后,意识到白娘子对他的深情厚谊,夫妻两人才重新和好,恩爱更甚往前。

在这里,雄黄酒成了一种爱情的试炼,白娘子用无畏的勇气和至真至纯的情感,通过了试炼,但最终迎来她的却是永不见天日的黑暗,和永不能相见的爱人。

那时端午的滋味,想来应是如饮了一杯黄连汁吧,万般苦涩堆积心头,却无处诉说,亦无法诉说。

端午的滋味,其实亦有如人生的百味。甘甜中常有苦涩,苦涩处亦不乏甘甜,人生的况味也便如此了吧,又甜蜜又凄凉,“叫你想想忍不住要哭,想想又忍不住要笑啊(曹禺语)”。

两千多年的时光里,岁月轮转、人事变迁,然而,总有一些东西会亘古留存着,随着人们一代代地传承、丰盈下去!

那或许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些不那样平常的日子,好好地过,精心地过,虔诚地过。

它告知我们时节的更替、岁月的轮转,教我们学着体味大自然;

它见证着我们在这个世界的辛劳,且辛劳得到回报;

它指引着我们如何在平淡生活里找到那些小确幸,如何在日复一日的奔忙中仍能葆有一颗热爱的心。

节日是一种仪式,敬奉着的是生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介绍闺蜜的作文 以六一为话题的作文 美食作文三年级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450字 改变从现在开始作文 小金鱼作文500字 未来的学校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小猫作文300字 河豚作文 关于合唱比赛的作文 英语作文初中50词 特别的作文600字 医学生作文 英雄的作文800字高中 写爱好的英语作文 作业多的烦恼 作文 负荆请罪作文200字 以汉字为话题的作文 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中考作文好开头好结尾 写老师讲课的作文 什么是我的责任作文 关于水帘洞的作文 关于踏青的英语作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青春阅读作文8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200 触动心灵的故事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一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