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既要“执着现在” 又要写好“实话”

2020-11-23 18:00:01
相关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就作家而言,通过笔端实现“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的要求,选择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形式是颇为有效而恰切的途径。

新世纪以来,随着文体意识的自觉和现代传媒手段的介入,传统的报告文学定义受到全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报告文学文体不断受到非虚构写作的冲击。非虚构概念的兴起在中国既有创意性,又有一定的悖论性。当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潮流时,就必须厘定各种纪实性文体的写作尺度与叙事边界问题,就必须区分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新闻价值、美学价值问题,就必须厘清真实性的尺度与文学描写的尺度问题。是以真实性感人,还是以文学描写感人?是以新闻的力量介入生活,还是以文学性的深邃来观照生活?这些都需要认真而科学地对待。

可以说,非虚构是一种创作态度与创作方法,它不是一种文体概念,而报告文学是一种纯文体概念。报告文学是一种有担当的文体,它必须倾注忧患意识与使命感,及时、准确、生动地报告真实的现实生活。它是具有新闻性、正义性、审美性的独立文体,凭借各种传媒手段,发出时代的先声,引领读者在社会中前行。

在这一定义中,强调新闻性而不再提及真实性,绝不是意味着要放弃真实性,而是因为新闻性本身就包含了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性的要义之一。新闻报道的新闻性专指材料真实与即时性,而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则包括了真实性、时代性、即时性、新奇性与新鲜性。应该指出的是,报告文学所需要的是真实的材料、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实是生命,追求真实的目的在于走向真理,并非泛泛的实话实说。有人主张报告文学必须绝对真实。而“绝对真实”是一个极限,只能无限趋近,但未必能抵达,因为耳闻目睹的东西也未必真实。报告文学所能达到的也只能是相对真实,而它绝对摒弃和反对虚假与编造。

用正义性取代战斗性,是因为如今对那种“急就章”的需求已经减弱了。作家可以从容地走出去,进行田野调查,坐下来认真思考、精心创作,向更深处挖掘,向文化底蕴中探求。正义性意味着报告文学创作要有一种正向的能量,要给社会输送精神的阳光,让读者感受到充沛的力量。

审美性重在强调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而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文学的本质是虚构”。用审美性取代文学性,似乎可以摆脱长期以来因“文学性”带来的是否允许虚构的伪问题。“文以载道,有道才有骨;寓教于乐,无乐不成艺。”报告文学的审美性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文学性。具体讲来,报告文学的审美性包括选题、结构、语言、细节、画面、场景等多个层面。

先说选题。小说的选题是作家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然后围绕这个“点”去构思和想象,以完成自己的创作。戏剧的选题是寻找戏剧冲突。而报告文学的选题借用鲁迅的话说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令人愕然或肃然的事件和人物。它要写出事件的全过程和人物的命运,借以完成社会批判和时代风尚的张扬。其他文学作品的选题更多的是寻找触动作者创作灵感的东西,不一定“主题先行”,而报告文学的选题往往要求主题先行。作者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要有明确的自主性与主体性,要有真正的学识、史识、胆识与见识。

和其他文艺形式一样,报告文学也要追求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而报告文学作家手中所能使用的“武器”并不多,他们更多地要在结构上下功夫。精心结构是报告文学审美的要义之一。通过顺叙、倒叙、插叙、闪回、蒙太奇、链接、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段,把材料巧妙地组合起来,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杜甫从山顶放眼是“一览众山小”,苏轼边走边看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一变,结构异也,效果妙也。

好的报告文学大多基于三个方面的优长。一是人物与事件确实具有震撼力,作者只要准确描述,便可获得轰动效应。二是以议论取胜,作者确实有独到的见解,能发别人之未能发、别人之未敢发的精辟议论,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三是以艺术描写取胜,也就是富有审美品位。当然,还有以知识取胜、以抒情取胜、以历史文化取胜,甚至以问题的归纳集合取胜等等。不管哪种取胜的方式,有一个前提应该是恒定的,那就是语言富有特色和韵味。小说、散文的语言在于写好“闲话”,报告文学的语言在于写好“实话”。以议论取胜的报告文学,可用长句,呈现出雄辩的逻辑、磅礴的气势,其他诸种应该以白描、克制、有味道为主,语言犀利、简约、节奏感强,有韵味,有魅力,富有生活化、口语化,让人爱读、耐读。一篇报告文学能不能成为经典,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语言是个关键。

说到报告文学的描写,看似与小说区别不大,但仔细品味,还是不一样的。小说描写不太需要与现实生活准确对接,而报告文学的描写必须与现实一一对应。小说可以天马行空,追求生动形象,而报告文学的描写是“戴着镣铐跳舞”,严防过犹不及。小说的情节可谓是无限的,作者可以在既定的逻辑框架下任意构思,“描写不够情节来补”,最担心的就是情节设计、构思得不够精彩和到位,或者描写、情节一起上,丰富而饱满。报告文学的情节是有限的,尽管报告文学是用脚走出来的,但挖掘再深也是有限的,它只能“情节不够描写补”。其他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可以进行“二度创作”,融入作家强烈的感受与思考,而报告文学的细节描写不存在“二度创作”,只是“一度创作”,有一说一,实实在在,不可添加过多的个人情绪,回旋空间比较小,只能尽量在细致、生动、感人上下功夫。

报告文学要求有画面感。强烈的画面感能让读者身临其境,画面感强才能让读者更好地追寻事实、受到启迪。小说要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便是“一地鸡毛”,场景也是作家有意而为的特定的典型环境。而报告文学是在场主义写作,历史的演化、环境的转移,都要求场景的准确。只有准确、生动的场景描写,才能充分展现人物与事件的真实面目,稍有差池,便会让读者产生怀疑,真实性便打了折扣。小说也需要以生活真实为基础,但可以虚化处理,一个“多年前”就解决了很多问题。而报告文学却无法虚化处理,必须还原历史,必须进行在场主义写作,必须有真实的场景描写。这又是报告文学的独特之处。但要注意,场景可丰富,却不能一味扩大,过多的背景材料反而会冲淡报告文学的功能和特点。

文学创作不是简单的生产制造,因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是需要一定高度和力度的。具有一定写作水准的报告文学作家,肯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做到“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应该问题不大,但“思想精深”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作家对时代缺少全面认知,对现实缺少充分了解,对理论缺少深刻把握,是很难做到“思想精深”的。

可以这么说,高远立意、人文情怀、文化韵致、深度挖掘、地域特色、个性语言、生动故事、感人细节,是一篇优秀报告文学的基本特质。

(作者:张宏图,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立国,为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执行副会长、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报告文学研究所所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玉兔之死高考作文 关于诸子百家的作文 我爱中秋节作文 重渡沟一日游作文 幸福就是现在作文 写事作文六百字 闯祸作文 最优秀的作文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英语暑假作文50词左右 老师的手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指导 合唱作文 变化作文500 触动心灵的爱作文 感谢父母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记叙文 我们心中的好老师作文 研学旅行作文 四百字写事的作文 关于导盲犬的作文 学生会感想800字作文 秋天的作文好词好句 筚路蓝缕的启示作文 写父母的作文 劝爸爸戒酒作文 家乡巨变作文 我会查字典作文 关于空气的作文 初一作文我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