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

2020-11-23 18:40: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师不敢惩戒学生的现象,近年来频频引发热议。日前,《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提出:“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对于以上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老师不敢惩戒学生的现象以及《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的内容来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现象,近年来老师不敢惩戒学生的现象频频引发热议,二是《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中明确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由此可知,材料的重心应在老师是否可以惩戒学生上,对此,考生可以认同材料中的做法,即肯定教师对学生的惩戒,可以从惩戒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方面入手分析,也可以对此表示质疑,即中小学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还可以辩证分析,即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参考立意:

教育需要惩戒,教育应该有惩戒,教师应该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惩戒”离不开爱和尊重;教师惩戒谁监督;惩戒应该有“度”;我们到底要不要惩戒;惩戒教育的利与弊。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惩戒应该有“度”》,明确自己的观点。文章开头先指出“惩戒”的价值,明确指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引出话题。正文主体部分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惩戒应该有“度”,接着从“尺度”“温度”“限度”三个方面分析论证“教育惩戒要有度”。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首尾圆和。

可用素材:

老师不敢惩戒学生,近年来频频引发热议。日前,《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提出:“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过去,教师享有很高的权威,惩戒学生乃天经地义。对于罚站、面壁等惩戒措施,学生、家长也理解、认可。一些家长甚至会“恳求”老师,孩子不听话就好好管。现在呢?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规细化,人们权利意识增强,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攀升,一些家长对学校惩罚的容忍度悄然变低,轻则挺身而出、讨要说法,厉害的会大动肝火、闹出大动静。如此一来,一些老师自然会“明哲保身”、谨言慎行。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的价值,绝不只是传播知识,更要塑造灵魂、培育新人,而适度的惩戒、管教至关重要。也因此,近年来,类似“把戒尺还给老师”的呼吁颇多,赋予老师合理的惩戒权几成共识。然而问题在于,这些“好意”教师们只能心领;没有法律撑腰,教师仍会心存顾虑。

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以法律的形式对管教权进行明确,属于为教师群体赋权,为他们“壮胆”、撑腰。这一尝试,不仅是对教师的保护,更是裨益学生之举。当然,能否把“戒尺”用好,还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可操作性。“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只有细化、明确化,才更有可操作性。比如草案明确指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那具体可以如何惩罚?“清单式”管理或许难以实现,但至少可以将一些原则性的内容予以明确,比如不能造成身体损伤,不能采取人格侮辱,不能影响学业,等等。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厘清边界,才能把握好尺度,才能将管教权落到实处。

二是“环境”。“戒尺”如何用、能否用,既是尺度问题,更是家校互动的问题。有些家长将老师的惩戒视为受“欺负”,甚至觉得上学是购买了教育服务而不是来受气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取得共识,才能为教育惩戒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为此,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对话沟通,让更多家长从内心深处明白管教的必要性,非常重要。

范文欣赏惩戒应该有“度”

惩戒是人生成长中的一味良药,它可以使人清醒,在歧途上止步。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戒应该有“度”。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把握惩戒的尺度与方法,明确惩戒的目的是使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泄私愤。惩戒应以良知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给予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

惩戒应该有“尺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戒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因此,在进行惩戒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尺度,切忌因一时冲动导致“惩戒过度”,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何把握惩戒的尺度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有效的惩戒经验。

惩戒应该有“温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惩戒,作为诸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要想真正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爱。真正有效的惩戒教育,不仅要有严格的“尺度”,更要有适宜的“温度”。单一的“物理惩戒”除了粗暴地给被惩戒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还极有可能在他们的内心播下仇恨的种子,这无疑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要超过尺度;二是惩戒结束后,必须做好关心、沟通工作,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也就是说,在实施惩戒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受到惩戒的原因,更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实施惩戒教育的根本目的,努力使惩戒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惩戒应该有“限度”。相对于其他教育手段,惩戒教育其实是一种“非常规”的方法。作为“非常规”的教育手段,其使用自然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从适用对象上看,应该进行一定的筛选,也就是说,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因此,一般来说,教师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使用惩戒手段,偶尔为之效果会更佳。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制度是对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机补充和完善。惩戒犯错的学生,不光在于教育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警示作用,让其他人引以为戒。惩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与错,并通过适度的外在压力使学生的内在因素发生作用,自觉抑制不良行为,产生对错误行为的趋避意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教育需要惩戒

我方认为教育需要惩戒,惩戒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有了规矩,就必须有违规后的惩戒,如果连承担这点的勇气和责任感都没有,今后又如何担负建设国家的责任?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因打碎邻家的玻璃受到了父亲的惩戒,用半年辛苦打工的钱来赔偿。他回忆说,父亲的惩戒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教育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它不是出自恨或虐待狂之心,而是出自博大而深沉的爱。曾获诺贝尔奖的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学时曾偷杀了校长家的狗,校长采取的惩戒手段是让他画出两张解剖图,这个包含理解、宽容的惩戒使其懂得了什么是爱并喜欢上了生物学。有时惩戒所起的作用比老师费尽口舌地摆事实讲道理要显著得多。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正反两方面的教育都必不可少。对于个别顽劣学生,对上不能依法律制裁,对下又缺乏教育感化力度,适度的惩戒就恨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实际上,教育惩戒已经渗透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各个角落。如:让犯错学生留校罚劳动是惩戒;对做作业或考试出错的学生让他们到办公室来重新改正也是惩戒;在班里做自我批评或写份检查等。

学生教育离不开惩戒。如果教育缺少了惩戒,我想请问:学生考试作弊,损坏公物、屡次旷课逃学时,该怎么办,如果陶行知的“四颗糖”对于任何学生都管用的话,为什么国家要制定“高考舞弊者三年内不得参加考试”、“损坏公物照价赔偿”、“无故旷课开出学籍”的惩戒措施呢?

所以,再次阐明我方观点——教育需要惩戒。

“惩戒学生”具有破冰意义

惩戒教育应该成为合法行为,不过,规定应该再细一些,教师惩戒权限应该再大一些,只要不滑入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深渊就行。因此,当务之急,应该是迅速制定更多的标准,让教师明白适当惩戒究竟允许如何惩戒,从而保证教师能够更有效的展开教育工作。

对学生实行惩罚的呼唤日盛,但纠结也日久矣。教师法以及诸多的教育法规都明确规定不允许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一旦有老师责罚学生就更能误入“禁区”的罪名而受到查处或家长的质问和投诉。作为老师而言,高处不胜寒,都宁可不触犯“红线”以求自保。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生抓住了老师的“软肋”,越发接受不了老师的“教育”,被教育宠着的孩子显得日益“放荡不羁”而难以成才。二是教师成了“弱势群体”,谁都可以指责,难以独立施教,甚至出现一些倒行逆施学生或家长向老师行凶的案例。老师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问题孩子”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教育将不教育,花朵也不是“花朵”了。

其实教育惩罚不等同于教育体罚,奖励与惩罚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甚至惩罚教育更能让学生快速成才也符合教育规律。说白了,惩戒学生就是对学生施行挫折教育、纠错教育、适应教育,让学生“长记性”,受磨练,有鉴别。光只捧着呵着,犹如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经受现实的风雨。古时私塾里的教鞭,父母的棍棒教育,其实也是很起作用的。凭心而问,没有哪个老师或父母会把孩子往死里惩罚,只会怀着善意与教育之心去责罚孩子望子成龙罢了。

在孩子被宠着的教育语境里,将惩罚教育以立法的形式首次提出来具有破冰意义。虽说目前只是青岛实行,相信很快会在全国通行。眼下要做的是:明确惩教育戒的操作细则,界定惩罚体罚的模糊区间。并且能很快出台一部全国通行的教育惩戒法。

其实国外早就施行教育惩戒法了。比如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美国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两个月。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还有日本、瑞士、新加坡等国都有相应的教育惩戒法,效果很好,值得我们借鉴。

“适当惩戒”离不开爱和尊重

近年来,有关教师惩罚学生失度的报道层出不穷,有幼儿园教师将孩子打成重伤的,还有中学教师惩罚学生,导致学生跳楼自杀的。之所以导致这些严重后果,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法律规定,且教师难以掌握其中的尺度。青岛市第一次将“惩戒”正式写入政府规章,既是对教育惩戒积极作用的肯定,也让教师在工作中有了“抓手”,并且将“惩罚”改为“惩戒”,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毋庸置疑,惩罚是教师对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当学生的言行举止影响和危害到同学、班集体乃至社会利益时,教师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负责任的表现。

不过,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应着眼于“戒”,而不是“惩” ,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惩戒不等于惩罚,更不等于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变相体罚和心罚,是通过“惩”,达到让学生戒除不良行为的目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把握好惩戒的时机。当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后,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其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产生的后果,针对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依据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地给予适当的惩戒,从而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产生痛改前非的强烈愿望。惩戒要及时,要就事论事,不可事过境迁,秋后算账,更不可揪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总是揭学生的“伤疤”。

二是惩戒要公平合理,对学生一视同仁,给学生营造一个既紧张又宽松的环境。只要惩戒公平合理,犯错误的学生是乐意接受教师惩戒的。如果教师对好学生所犯错误坐视不管,或轻描淡写,隔靴瘙痒,而对学习差的学生吹毛求疵,逢错必惩,就会让这些学生产生敌对心理,进而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以来,不仅达不到惩戒的目的,同时还可能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三是惩戒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惩戒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不一定非打即骂,关键是找准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为前提,有的放矢地实施惩戒教育。鞭挞儿童,是最不适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因为这样的惩戒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

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近年有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见诸报端,体罚当然不好,但是过度渲染,让老师对学生完全不敢教育,孩子一点儿挫折都不能受,这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如今,学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陈舒认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近年来,“爱的教育”之热潮席卷教育界,赏识教育成为主流。这固然与媒体导向有关,其根源却在“中国式家庭”。孩子是“掌中宝”“小皇帝”“2+4”模式的家长呵护,在家锦衣玉食、温言软语相伴。孩子一言不合,即成学校里的“熊孩子”“小霸王”。赏识教育、以人为本成为家长主张学生权利的利剑,老师不敢管、不能管,职业领域渐渐缩成了“授业”这一角天空。

教育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授书本知识、应对考试只能算是授业解惑,是排在教孩子为人处世的“传道”之后的。赏识也得有是非标准,人本更指尊重人格。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不相悖,奖惩分明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玉不琢,不成器”,璞玉雕琢的过程虽苦,成器之后却是熠熠生辉。北宋丞相丁谓衣锦还乡时特地看望授业先生,称“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梗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

当然,惩戒要有尺度、有爱意、有温度。尺度便是依法、依理;爱意是指惩戒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不能简单粗暴;温度是给予学生温暖,惩戒结束后的沟通和观察需要持续。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教师需要时刻警醒、更加理性,慎用惩戒权。

教学行为的效果需要师生共同作用,“教不严”固然可能因为“师之惰”,但如果变成“教得严,师之错”,那也不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听之任之,老师于心不忍;管之束之,家长于心不安。从何寻求一条平衡发展之路,社会、教师、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上须作出新的探索。

教育应该有惩戒

在当今中小学教育界,“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校出走、自杀,家长告状、索赔等负面新闻,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似乎不应该有惩戒。

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也符合教育的人文关怀理念,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唯一的、全部的方法。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古今中外,功成名就,大有做为者,在教育过程中受过惩罚者不计其数;在一片赞美声中成长的人,走向犯法犯罪,平平庸庸者也屡见不鲜。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戒同奖励、批评一样,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学生犯了错,或者不思进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固然十分必要,但对那些顽固不化,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非常必要。同时,要让学生懂得,犯了错就应该得到惩戒,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不推卸责任。如果连一点小小的惩戒都不能接受,又何谈生活中面对困难的勇气,何谈以坚强的意志面对人生的苦难与坎坷。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赏识、尊重、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导致了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形成一种畸形的保护,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不敢放手去管。长此以往,我们的下一代必将成为被宠坏的一代。

人各有性,性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教育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惩戒”和“赏识”,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赏识教育也好,惩戒教育也好,只要它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长的呵扩下长大,经受不了挫折,听不得批评。他们无视规则,天不怕地不怕,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一言不合,即成学校里的“熊孩子”“小霸王”惹是生非。对于这种孩子,赏识教育已经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必须实施必要的惩戒教育,只有应用惩戒教育才能挽救他们。如果今天不挽救他们,明天也许他们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法律来挽救他们。

教师应该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教育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我们呼唤教育惩戒,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犯错后,应该承担责任,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纪观念。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马卡连柯不仅将惩罚与学生的尊严感联系起来论述这一命题,而且在实践中也成功地实现了惩罚与尊重的统一。

教师应该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惩戒不等于体罚。体罚明显带有暴力化倾向,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摧残心灵和肉体的错误教育方式。它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心理、性格等主观因素,不讲究教育方式的科学合理,一意孤行,一味蛮干,只能给受教育者带来伤害和痛苦, 造成教育的失败。用惩戒的方法来教育,其目的是教育,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 而不是为了去伤害受教育者的尊严。

教师应该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误入岔道,步入歧途,都在所难免的。通过一定的惩戒手段,可以让学生铭记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哪些行为将会让人后悔一生。在违法和违纪之间,学校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教育手段则会让学生在边缘外止步。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近年有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见诸报端,体罚当然不好,但是过度渲染,让老师对学生完全不敢教育,孩子一点儿挫折都不能受,这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如今,学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陈舒认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宿老师教作文之一切知识、技能学习都要从道德品行出发

写作在线:这是一个喧嚣的世界,我们可以在内心修篱种菊

说说微作文:与论语有关

宿老师教作文之时不我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3-07 14:16老皓[福建省网友]IP:1731297372
    我认为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是保障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的重要举措。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多角度看问题作文 八年级英语作文80词 我的财富作文600字 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 义卖作文开头 游乐山大佛作文 四年级下册期中作文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 舍己救人的作文 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身边的文化遗产作文 六年级英语作文50词 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冰雪大世界的作文 什么我想对你说作文 写事作文600字大全 国庆见闻600字作文 礼物作文600字初中 捉迷藏的作文300字 教育的力量作文 作文我的好朋友200字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50词 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刷新着我的生活作文 考研英语小作文格式 上学路上作文600字 教师节作文100字 森林防火400字作文 第一次升国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