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把青春写在大地③|吉克阿优 拉玛伊祖:“打工诗歌”里 有我的习惯 我的责任

2020-11-23 19:35:01
相关推荐

写在前面:你是不是也被 B站的视频《后浪》刷屏了?视频里,资深演员何冰,代表老一辈向年轻一代致敬,“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他说,“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今天,我也想来说说被何冰致敬的这样一群年青人——4位非典型青年写作者。

他们有的是电力公司员工,有的是普通“杭漂”青年,还有的工作在流水线上……在本职工作之余,他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到创作中,观察社会,体味百态,产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写作、表达自我,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中,甚至可以说,是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

读那些文字,你能感受到“我手写我心”的真诚。让我感动之余,也踌躇满志。

我们用三篇报道记录了他们曾经和现在的写作现场。以此,在这个青年节,祝福所有正在奔向梦想的青年。你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相关阅读:

把青春写在大地① | 傅淑青:为劳动者写作,给予我勇气

把青春写在大地② | 徐衎:在写作中克服虚荣心,克制喜新厌旧

吉克阿优在火车上写作,来自纪录片《我的诗篇》

青年写作者③:吉克阿优,男,1985年生

开始写作时间:2001年

写作习惯:身上一直带着纸和笔,随时随地记录片段,一有空就整理。

曾在嘉兴做充羽绒的工作,现已离开

拉玛伊祖在武义的写作空间

青年写作者③:拉玛伊祖,男,汉语名张海东,1990年生

开始写作时间:2008年

写作习惯:没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在任何地方,灵感来了,马上用手机记下来。

现为浙江省金华市防盗门厂工人。

“好些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飘荡/从大凉山到嘉兴,我在羽绒服厂填着鸭毛/我被唤作‘鸭头’时遗失了那部《指路经》/好些年了,村庄在我的离去中老去。”这是彝族诗人吉克阿优的诗作《迟到》的开头。

这首诗中,吉克阿优记录了自己的乡愁。他曾在嘉兴平湖做鸭绒填充工,鸭毛满身,被工友戏称“鸭头”,而《指路经》是彝族祭奠亡者的经文,这里指民族传统。

眼下吉克阿优已经从嘉兴回凉山。但和他一样在以打工者身份在写诗的彝族青年,还有很多人。比如在金华武义某防盗门厂打工的拉玛伊祖。

【“好些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飘荡”】

2008年,在广东佛山燕京啤酒厂打工的吉克阿优,写了一首诗,被人朗读给工友听,大家觉得他写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是吉克阿优创作“打工诗歌”的开始。从那时起,他找到了一个发出内心呐喊声的渠道,他把诗歌当成“一种习惯,一种责任”。

“感觉自己有义务去关注除我之外百万彝族同胞的打工故事,这是对我的使命召唤。”他决定书写一个群体的生活境况,为一群人发声。

《我的诗篇》丛书,吉克阿优《所有归来的日子都是彝年》收入其中

但一度让吉克阿优苦恼的是,“打工诗人”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

“因为大部分人一看‘打工’两字,就主动联想到‘没文化’。自然而然地认为没有文化的民工写什么诗?写出来的诗又有多少内涵?”

与诗人芒克合影

2015年,媒体人吴晓波策划了纪录片《我的诗篇》,讲述六名打工诗人的故事,其中有轰动一时的许立志,也有彝族诗人吉克阿优。

《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解放日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新京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媒体相继报道。他也曾和芒克、欧阳江河、杨炼等人同台读诗,大大小小的奖拿了很多。

从2007年到2016年,吉克阿优在吉林、北京、内蒙古、广西、广东、浙江都打过工。他在嘉兴平湖待的时间最长,有7年。打工生活给了他很多创作的素材和激情,他创作了《无语的工厂》《一个彝族农民工的烦恼》《逃婚的彝族打工妹》《在城市,我是一只羊》《我的青春搁浅在鸭毛房》《麦子黄了的季节》等大量作品。

有人说“诗歌已死”,吉克阿优觉得不对。“受到不公平对待时,诗歌是唯一可以抵抗的武器。我可以拿诗歌鞭打冷漠,控诉那些没规没矩。”

【回到凉山创业,创作了关于嘉兴乍浦的小说】

2016年,凉山有家啤酒厂,邀请他回去工作。

这家啤酒厂一直在帮助凉山地区的贫困学子,吉克阿优觉得既可以推广家乡产品,又能做公益,非常好,便回去了,主要负责销售和推广。

吉克阿优在凉山创业

吉克说,自己走遍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十几个县,走南闯北,见识很多,吉克觉得家乡的市场很大,很多农产品值得推广,于是他尝试创业。

他组织村民,一起做蜂蜜和土鸡养殖。

老家很多人都养蜂群,“今年贷款比较容易,”吉克阿优想结合西式的养殖技术,购置一批设备带领村民一起尝试。但是村民大多想法比较传统,吉克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吉克阿优在家里写作

创业之余,他的主要休闲就是参加文化活动。“一直以来凉山比较重视经济建设,其实文化支撑也是需要的。”疫情期间,他写了十几首“抗疫”诗歌,感慨生命无常。

此外,吉克还完成了一部小说《乍浦之战》。

乍浦是浙江嘉兴的一个小镇,在嘉兴时,文联的一位陈老师分享给他一些资料,是1840年到1842年鸦片战争时期关于乍浦的故事。

查阅了大量史料后,他开始创作小说,中间因为电脑被偷,一度耽搁了一段时间。前不久终于完成了。

【从学汉字到写诗,大哥一直指引着他】

拉玛伊祖

吉克阿优的诗歌流传很广,被称为“第一位彝族打工诗人”,鼓舞了很多人,90后拉玛伊祖就是其中之一。

他很小就辍学去放牧,与羊群草地一起度过了7年的时光。在后来的诗中,大凉山的牧场,成了他的乡愁。

小时候,他去村里玩耍,有些人的家里有电视,他就跟着电视学识字。他听彝族制造、陈星的歌,跟着他们的歌词,又学会了汉字。直到今天,他喜欢的歌曲,除了旋律,更多是中意歌词的韵律。

听着“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陈星《流浪歌》)的小拉玛,大概没想到,有一天会离开凉山。

2007年,拉玛17岁,从凉山来到千里外的浙江武义,打工。一去就十几年。

至今,他一直都在武义居住,辗转做过很多工作。他在一家安防门企业待了7年,这是他做的时间最长的一份工,从车间装配到质检都做过。

大哥给拉玛伊祖寄来的书

拉玛伊祖家里排行老二,大哥拉玛伊佐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读博士,研究当代文学,今年夏天即将毕业。

弟弟小小年纪就跟父母一起打工养家,让大哥心里有些歉疚。知道弟弟喜欢文学,他就寄来自己喜欢的文学读物,杂志、书籍,还有导师和师兄的作品。这成了电视以外,拉玛伊祖接触文学的另一个途径。

“父亲送的酒,哥哥寄来的书,今夜我就不孤单寂寞了。”拉玛伊祖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文字。

《打工诗歌》等杂志

这么多年,大哥从本科读到博士,从成都到北京到美国。

大哥的这条求学路,和拉玛伊祖的文学路,在不同的空间里,并轨而行。

拉玛伊祖的朋友圈作品

【看了打工诗人纪录片,他找到了身份认同】

大哥拉玛伊佐与吉克阿优很早就相识。

2015年,拉玛伊祖看到了纪录片《我的诗篇》里吉克阿优的故事。相似的打工经历,让拉玛伊祖知道了打工诗人这个群体。尤其是吉克阿优的彝族身份,他诗中对乡愁、底层的书写,让拉玛找到了知音和榜样。

拉玛加了吉克阿优的微信,成为好友:“我想学习,成为那样的人。”

渐渐,拉玛也认识了很多打工诗人,研究打工文学以及彝族文学的学者。

拉玛伊祖的朋友圈

“我喜欢了文学。我用诗歌把日常生活记录下来,虽然是很朴素的写作,但是都是我、我们的真情实感。”拉玛伊祖说,很多彝族打工者都不识字,更不懂如何保护自己,他想为这些人发声。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诗歌,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用文字的力量启发跟我一样的打工者。”

几年来,看着作品登上刊物,变成一个个铅字,拉玛觉得很满足:“我是零基础开始创作的。”

他和我说了一个令人开心的消息是,他的诗集已经整理好,在与出版社接洽了。

【“文化混血儿”的回归之路】

拉玛伊祖的汉语名叫张海东,如果不说他是彝族人,你会以为自己和一个普通的汉族年青人在对话。

很多彝族的传统、上一代的生存方式,父母原本跟他讲的就不多。如今,6岁的儿子和1岁的女儿也起了汉族名字,他有些担心,自己的彝族身份在忘记,关于故乡的记忆只有那段放牧、唱歌的少年岁月:多年以后,我的下一代还是彝人吗?

他在诗作《从另一座山到另一座城市》里写到:“我是被大山扔下的孩子,我是流浪的山鹰,还是被抛弃的孩子。” 鹰是彝族的图腾,这是“山鹰”意象的由来。吉克阿优也曾说:作为鹰的后代,我们远离了家乡。

今天有大量的彝族年青人离乡,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诗歌里的“外出”、“返乡”、“思念亲人”,让他们很有共鸣。

民族文学学者邱婧说:“拉玛诗歌中有大量关于彝族的民俗学意象,他将这些与东部城市的日常生活并置。”

拉玛伊祖的朋友圈

今年,拉玛和妻子做了决定,妻子带着儿子、女儿回凉山。一方面经济压力会小一些,同时也让孩子有一段故乡成长的记忆。而父母和拉玛都继续在武义生活,他们已经与武义这个第二故乡,融为一体。

尽管做了这个决定,但精神上如何回到凉山、回到彝人家园,拉玛有些迷茫。

在《让我们回家吧》中,他写道:“今年我准备看望故乡,我留着祖辈一样的长发,不过也许我抵达之时,彝族的年猪都跑远,让我再一次拥抱那座大山。”

邱婧这样解读这首诗,“祖辈一样的长发”是现代与传统的撕裂,“跑远的年猪”和“那座大山”是乡愁。

吉克阿优表达了担忧,他说他已经是一个“文化混血儿”,工业化、城镇化、民工潮对彝族社会带来历史性的冲击,他身处其中,经历着痛苦、纠结与迷惘。

他希望用诗歌记录下这一切。

【对话】

小时新闻:能说说你们喜欢的作家吗?

吉克阿优:读高中时比较喜欢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惠特曼、普希金、雪莱;辍学后喜欢金庸;打工期间喜欢许强、罗德远、柳东妩、郑小琼、徐非、徐岚、吉狄马加、罗庆春、莫言。目前在读阿来、蒋蓝和牛放的著作。

拉玛伊祖:我最喜欢的作家是法国工人诗人鲍狄埃,他是《国际歌》词作者。

小时新闻:你们有什么写作习惯?

吉克阿优:打工期间,我写作比较随心所欲,因为没有固定写作时间,随时随地都在写,所以身上一直带着纸和笔,作品基本上以短诗为主。不加班的时候,写写散文或者评论(读后感)。目前,我写什么作品,都不会“一时冲动”。当然,偶然脱口而出几句自己感觉精妙的句子,发个朋友圈炫一下,若是觉得有待推敲,就保存在手机,空了翻出来仔细研究研究。我相信好作品是改出来,我没有随随便便就写出好诗的能力。

拉玛伊祖:我没有固定的写作地点和时间,也没有刻意去写一首诗,在工厂或其他地方,只要灵感降临了,就马上用手机记下来。

小时新闻:生活中还有什么爱好?

吉克阿优:喜欢喝酒和养蜂。李白酒后能妙笔生花,我喝醉了喜欢呼呼大睡。回川后,因酒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从不放弃写作,写作带给我的快感远胜于酒精,只是酒桌上的言语更能拉近两个人的情感。

2017年,我跟着凉山州养蜂协会会长杨万泽先生学习养蜂知识,受益匪浅。虽然很多人害怕被蜂子蜇伤,但小蜜蜂很可爱。我一开始也会被蜇得像猪头,但慢慢地也就不怕了,因为小蜜蜂不会轻易攻击人。它不会说话,却很聪明,只要细心观察,其实人可以与之交流沟通的,也可以知晓它的一切。再则,工蜂的寿命很短,但辛勤劳动,团队意识非常强,分工明确,一直鼓舞着我坚持创作。

拉玛伊祖:我喜欢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偶尔也吹吹竹笛和弟兄们一起烤肉饮酒。

小时新闻:在写作这条路上,有什么期许吗?

吉克阿优: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写作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写”,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非常苦恼。这条路上,每个作者都是孤独的,或许因为长期以来的孤寂,我所认识的作家都会饮酒。

我也做过规划,目前写东西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写几部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的作品,所以我选择了诗歌以外的文体。认识吉狄马加之后,他让我茅塞顿开,我对写作充满希望。听过阿来的课后,我又读了一遍他的《尘埃落定》,着手收集阿都土司的资料,想写一个关于阿都土司的长编小说《鱼水坡》(书名暂定)。而上过蒋蓝和牛放的培训课后,我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什么叫“文学来源于生活”。

我希望再过几年,人们再介绍我时,不再是彝族第一个打工诗人的称谓。

拉玛伊祖:最近的一个期待就是,希望我投给四川民族出版社的诗集《拉玛伊祖作品选》能够被顺利出版。长远的话,我希望我能够写出与生存经验相匹配的诗歌。

补充名片:

吉克阿优,被称为“第一个彝族打工诗人”,平湖市作家协会会员、凉山州作协会员、普格县作协副主席。

曾获2013年首届中国彝族诗歌新人奖,2014年浙江省农民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等。

出版诗集《打工的彝人》《所有归来的日子都是彝年》《工厂的黑夜》等。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解放日报》《文汇报》《凤凰卫视》等媒体报道过。

拉玛伊祖,自学汉字、诗歌写作,受到吉克阿优的鼓舞。曾在《佛顶山》《独立》《文昌文艺》《普格彝学》《打工诗歌杂志》等刊物发表作品。

【来源:钱江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9-14 17:18一如清茶(Joyce)[云南省网友]IP:3406719042
    这篇文章真的很棒,吉克阿优+拉玛伊祖的“打工诗歌”让人感到身份认同,而“把青春写在大地”的理念也非常值得我们去践行。同时,看到作者分享自己的习惯和责任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森林防火的作文 什么在我身边作文 思念作文500字 春节那些事作文 写物作文450字 myweek英语作文 最美的风景600字作文 我的科技梦作文 拜年作文100字 那次我流泪了作文 写亲情的作文600字 我错怪了他作文 后盾作文600字 描写人的作文400字 宿新市徐公店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600字 无言之美作文 以乐为主题的作文 打光屁股的作文 作品梗概作文六年级 扫地作文100字 关于家风家训的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400字 家乡美景作文600字 打脚心作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最喜欢的节日英语作文 有关成长的作文题目 开学了作文300字 元宵节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