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 原来我从未真正看懂《无声告白》

2020-11-23 20:05:02
相关推荐

文 | 鱼雁 原创

今天想再写写《无声告白》,一本我很喜欢的书。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或者说一本好的小说,它除了故事性,更重要的是要有更深层的可以去探索的背景与内涵。

你可以通过表面的故事去挖掘其深意,或者通过背后的底蕴去看见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思想伦理与逻辑推动。

比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米兰昆德拉表面上在写一段渣男与两位女子的“三角关系”,实则却在写哲学家想要表达的哲学深意,探究生命真正的“轻与重”、“灵与肉”,探寻责任与爱的联系,探寻生命的存在意义。

故事表面是看似并不复杂的人物关系,内里却藏着深奥的哲学秘密。

而《无声告白》传遍全球的成功,我想也一定离不开故事背后值得探寻的背景、文化与人物关系所折射的思想。

这本书的英文翻译其实更好理解,告白是指“说出口的秘密”,此题也就是指:那些我从来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书在开头就写到女儿莉迪亚之死,读过这本小说的朋友会深刻体会到,莉迪亚之死是因为父母不断施加的“期待”,最终这期待之重把女儿压死在了湖底。

因而,“那些我从来不曾说出口的秘密”很容易就会想到是指:莉迪亚并不想被种种期待所挟持,她假装听话她假装乖巧,只是因为——她爱自己的母亲。

但就像前面所说,好的故事一定能更深的探寻之处与研究意义。

我看到一个研究观点曾说,莉迪亚最后的悲剧不是偶然的,是社会背景下跨种族家庭的必然结果。

接下来,我希望通过《无声告白》来探析这种必然性,探寻少数族裔群体在美国社会变迁中的边缘处境,这种必然的客观的环境因素,对悲剧的影响之大。

我想,这也是身为少数族裔的父亲“詹姆斯·李”,不曾告诉他妻子与一家人的秘密。

这,是这个病态家庭中,属于父亲的“更加无声的告白”。

社会背景:美国社会的“二元对立”对少数族裔人群的压抑

当时美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种族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

各族裔之间,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尽管跨种族通婚得到了法律的支持,可表面的允许与人们“内化于心的接受”其实从来不统一,且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1966年,德里达发表演讲,被视为解构主义的开始,他批判“在场的形而上学”,打破二元对立。

此前的长期以来,整个西方的传统思想都是“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其最早发源于柏拉图。

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都与它的在场紧密相连,言语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语言优先于文字。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集中体现在等级森严的二元对立中,如言语 / 文字、意识 / 无意识、真理 / 谬误、主体 / 他者、在场 / 不在场,等等。

在每一项二元对立中, 两个对立项不是和平共处,而是处在一个鲜明的等级秩序中。即前者往往优越于后者,是更高层次上的存在,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且前者确立为中心、本质或者本原。

而后者相应地被定在边缘、次要与派生的地位,受到前者的压抑。

美国主流社会群体,与外来人员群体,在这种二元对立下,就有着天生的优势与弱势对立地位。

前者具有极高的优越感与崇高地位,后者属于弱势群体。

对这些群体而言,身份危机仍然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无声告白》的华裔作家,就用了这种独特的洞察力,将一个美国社会混血家庭中的脆弱人性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父亲詹姆斯:不理解与被歧视,美国少数族裔自卑心理的体现

《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父亲就是这样美国社会的少数族裔人。

父亲詹姆斯·李,一名出生在美国的华人,一直极力隐藏自己的华裔身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他跟随父母偷渡来到美国,在一所学校做着琐碎的工作。

他从小就面临着班级里所有人的特别注视,黑眼睛、黑头发、矮小黑瘦,尽管他成绩优异,但他始终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的生活。

他从不谈论父母卑微的工作,为了摆脱中国人的身份,他拒绝吃叉烧包;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毫无口音的英语;在衣着、谈吐方式上,詹姆斯尽可能模仿白人。然而,他的努力却总是徒然。

但是在这片土地里,他永远都是外人。

无疑,詹姆斯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是优秀的,学业有成、教授工作……可是,我们还是能从他的心理活动描写中,清楚看见他刻在骨子里的自卑。

这种自卑感从何体现?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展现,正是来自于他对优越感的追逐。

他想变成美国意义上被社会所认可的优越,也始终想让自己变得“平平无奇”。因为他自出生以来,什么都不用做,单单因为他的种族,他就很容易成为人群中最特殊的存在。

他惧怕这种特殊,他对这种“特别”避之不及。

目标实现保证优越感的获得,而人对优越感的追求源于人的自卑。詹姆斯的这种心理,正是美国少数族裔自卑心理的体现。

而他自己上辈的家庭,当然也是使他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源。

他的父母从不出门交际,也不在家请客, 没办过晚餐派对,没有桥牌牌友、猎友或者午餐会上 认识的哥们。

他们一家人,遇到各种因为身份产生的问题,且长期处于周围人的不理解与歧视中。

3.莉迪亚自杀的必然性:少数族裔的独特“期待”

詹姆斯与玛丽琳的婚姻之所以修成正果,其实也是因为她能够完美地融入人群。

正如小说中对玛丽琳的描写,她总是尽力让自己变得“特别”,她去当时还没有女子的科学实验室学习,她不想变成如母亲一般“一生泡在厨房,学习为丈夫和孩子烹饪”的平凡。

可是,正如文中所说:“她不过是一个漂亮白皙的平凡女孩而已,缺乏明显的特色……因为她能够完美地融入人群。”

詹姆斯为了改变自身 “他者”的遭遇,把期望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

父亲的过度干涉和期望使莉迪亚心理压抑许久,甚至喘不过气来。

毋庸置疑,莉迪亚的悲剧与其爸爸强行建立在她身上的改变“外来者”身份的期望息息相关。这也反映出以他们为代表的少数族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艰难的社会处境,及他们渴望被认同的“有声告白”。

他们渴望得到主流群体的身份认同,渴望顺其自然地融入生活中,渴望被一视同仁,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虽然莉迪亚出生成长在美国,并且继承了妈妈的蓝眼睛,但在白人眼里,她永远是一个“外国佬”,永远是外来者,永远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莉迪亚和她爸爸年轻时候的遭遇一样,没有真正的朋友,混血家庭的背景让她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身份问题一直让她迷惑而彷徨。

可身为父亲的詹姆斯,却不断给她施加期待——教她如何交友、如何沟通,希望她能在美国社会融入主流。

可一个父亲做不到的事、一代群体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莉迪亚就要做到呢?

可见,莉迪亚最后的悲剧是偶然的,是美国社会背景下跨种族家庭的必然结果。

我想,这就是这个病态家庭中,属于父亲代表的少数族裔人群的“更加无声的告白”。

除了表面上的莉迪亚对父母施加期待的无声告白,这更深层的无声告白,让人看到更加深重的悲剧。这是一个群体在社会环境之下,被迫而必然的心理悲剧。

作者简介:鱼雁,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洞见、读者等多平台作者。用文字让生活更有力量,欢迎关注鱼雁日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们是一家人作文 写一篇三百字的作文 我的端午节400字作文 克服困难英语作文 流鼻血作文500字 关于母爱的小标题作文 静候花开作文 作文800字大全 假如我变成了作文400字 环境的重要性作文 拨动我的心弦作文 生活启示作文 观察狗的作文 珍惜时间的作文题目 关于唠叨的作文 审视自我作文 感恩母亲节作文 三年级秋季作文 意想不到的收获作文 图文并茂的作文 我的故乡300字作文 我的作文集封面图片 窗外高中作文 原来这么简单作文600字 风波作文800字作文 高考全国卷英语作文 介绍乌镇的作文 以自由为题的作文 老师迟到了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400字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