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跟着教育部语文课标组专家学习小学阅读教学——文学性文章篇!

2020-11-23 21:10:01
相关推荐

1

文学性文章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审美能力。

在小学阶段,实用性文章主要有两类:叙事性作品和诗歌。

文学性文章的阅读对应的小学学段评价侧重点:

第一学段(1-2年级)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

第二学段(3-4年级)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第三学段(5-6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叙事性作品」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叙事性作品。

叙事性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

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小说、记叙散文、故事等都属于叙事性作品。

阅读叙事性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叙事性作品对应的小学学段阅读目标:

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和细节,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其貌”、“寻其味”、“悟其道”三个阶段的阅读过程。

3

第一,观其貌。

我们不妨借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瞻言见貌”的观点,将“瞻”指为在文本解读的初始阶段读者对文本进行审美感知的心理活动。

在阅读时,读者只有首先接触文本的语言文字,感知文本的外观形式和形象,才能由“瞻言”而“见貌”,从而最终把握文本外观形式所蕴含的内在情趣和韵致。这里化用先贤的观点,姑且把阅读叙事性作品的第一个过程称之为“观其貌”。

所谓的“观其貌”,就是让学生直面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叙事结构等进行审美感知和初步把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心智和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

由于叙事性作品是以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形象的,因此在感知文本的时候,还得依靠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的心理功能,将文本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内心的视觉形象,从而对文本进行间接的审美感知。

4

第二,寻其味。

叙事性作品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蕴藏着深远悠长的情趣和无限深邃的意蕴,在阅读时绝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表层,而要把审美的触角进一步向文本的深处延伸。这就要进入阅读叙事性作品的第二个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寻其味”阶段。

所谓的“寻其味”就是让学生潜心会文,自然涵咏于文本语言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用心体味、捕捉和追寻文本的情趣和意蕴。这是一个学生与文本反复耦合的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调动和发挥自己稳定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咀嚼玩味,反复吟咏文本的语言,以求得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把握。

5

第三,悟其道。

这是阅读叙事性作品的第三个过程。

所谓的“悟其道”就是学生在揣摩体会文本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所传达的内在生命结构之间产生的深层次的契合,从而使学生进入一种豁然开朗、心领神会、赏心怡情的境界。

它是一种瞬间的顿悟,学生在这一瞬之间不仅体味、捕捉到了文本微妙至深的情趣和意蕴,而且也实现了对文本“最高灵境”即“道”的把握。

这个“道”既包含工具性层面的东西,又包含人文性层面的东西。

从人文性的层面来看,这个“道”是指文章所要传达的一种生命意义,这种生命意义的获得,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

从工具性的层面来看,这个“道”是指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些表达方法的获得可以使学生的语感经验变得丰富,言语智慧变得灵动。

“观其貌”、“寻其味”、“悟其道”三个阶段是一个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真谛的过程;是一个由文本外部向文本内部,由浅层感知向深层领悟逐步深入的递进过程。

6

「诗歌」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

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诗歌教学要体现出诗歌的特点,要教出诗歌的味道来。

诗歌教学要教出诗歌的韵味,就得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复现或还原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从而获取诗歌的意蕴,体味诗歌的情感。

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诗歌对应的小学学段阅读目标: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7

对于诗歌的教学,特别关注的有两点。

第一,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这其实是由诗歌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因为诗歌的语言是凝练含蓄的,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所以,诗歌教学唯有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充分感受作品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这是其一。

其二,诗无达诂。有很多诗歌的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诗歌教学重要的不是老师的讲解如何精辟,教学技巧如何精湛,而是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诵读,在诵读中明晓诗意,在诵读中复现画面,在诵读中体悟感情,让诗情画意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流淌出来,流淌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第二,想象。诗歌教学需要想象的介入,要引导学生开展想象,进入诗的“境”,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这样,诗歌中的文字才会活起来,学生的眼前才会浮现出空灵高远的意境;诗歌中的情感才会流溢出来,学生的心灵才会与诗人的心灵相通相融。

8

阅读有方法,轻松学阅读!共勉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笑了作文200字 写陌生人的作文600字 写秋天景作文 最美的我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三百字 小学二年级 作文 西安高考语文作文题 森林防火作文600 燕子搭窝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珍惜水的作文 作文关于动物 垃圾分类作文400 理想600字作文 最好的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作文 骄兵必败作文 一件艺术品作文 热爱和平的作文 回报父母的爱作文 宝石花的作文 雾霾作文600字 科学小发明作文 书包作文300字 童话作文 关于桂林的英语作文 兴趣爱好作文300字 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文 妈妈的疼爱作文 作文怎么写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