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年赏雪:古今咏雪的佳作众多 为何这首未完的诗却被评为最佳?

2020-11-23 21:45:01
相关推荐

不经意间,我们就迎来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天地之间一片银装素裹,万物皆白。此情此景,总是让人诗兴勃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咏雪的名篇佳句。

长征中的毛主席感其壮阔,于是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些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每每读来总是让人激情澎湃。

唐代的岑参感其奇丽,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过后,人们脑海中最先涌现的恐怕就是这后两句了。

明朝的张岱感其淡雅,于是写下了意味隽永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寥寥数语,却描绘出一幅简约梦幻的湖山夜雪图。

谢安叔侄感其轻盈,于是发出“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赞叹,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陶潜感其轻淡,写下“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感其清幽,写下“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这四句堪称神来之笔,声色俱到却又痕迹全消,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

而唐代的祖咏感其缥缈,写下《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正是这一首《终南望余雪》,被清代王士禛评为与陶王四句并列的咏雪最佳之作。而在这首诗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较为有趣的故事。

据《唐诗纪事》记载,这是作者应进士考试时所作的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应试作文”。按照当时要求,应试诗应当为五言六韵十二句,但祖咏只作了四句就交卷了。考官问他为何不写完?祖咏只答了两个字:“意尽。”考官为此很不高兴,祖咏也因此未被录取。

虽然未被录取,但这首诗却流传了下来。从诗意来看,四句话的确写尽了终南余雪的景色。长安城与终南山遥遥相望,远远望去,终南山的北麓满是积雪,秀色可餐。起伏的峰峦高耸入云,那积雪就像漂浮在云端一般。临近傍晚,残阳余晖斜照在雪峰山林上,显得分外明亮,而城中则显得更加寒冷。

首句的“秀”字,二句的“浮”字,三句的“明”和“霁”字,用得十分传神,尽显终南余雪的缥缈秀丽。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最后一句则写望中所感,一个“寒”字使诗的意境瞬间变得深远,既使人感受到天气之冷,又使人感受到意在言外,蕴藉无穷。明代高棅在他的《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评道:“凛凛有寒色”。明代的徐用吾在《唐诗分类绳尺》写道:“结句有讽”。前三句描景如画,最末一句堪称神来之笔。写终南余雪,写到因望余雪而感其寒意,的确意尽了,无需再赘笔。更令人钦佩的是作者在科举考场敢如此不拘一格,确实难能可贵。

常人写雪,多摹其形,而这首诗却托笔写意,高下立见。无怪乎近代的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也说:“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员作文素材 写一篇关于游泳的作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对老师说的心里话作文 象征意义作文 校园窗外作文 关于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千人衣作文 myfuturelife英语作文 谈勤奋 作文 我的新邻居作文 英语作文高考 初中作文好句 一只流浪狗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150字 介绍景点的作文 暑假快乐生活作文 鲁迅传记作文800字 写考试失利的作文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500字 我的人生作文 我喜欢的同学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记叙文 留心观察的作文 遇见你很幸福作文 有关勇敢的作文题目 写春天的景色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300字 森林交响曲作文 五年级作文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