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要远离有「加班文化」的公司?

2020-11-23 23:20:01
相关推荐

关于加班话题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过:

前段时间有报道称,前华为、阿里员工跳槽到微软后,经常“比赛加班”,并“半夜在工作群互发消息”。这一波突如其来的“加班文化”惹恼了微软员工,他们认为,这是破坏规则,恶性竞争的表现,一时引起网络热烈讨论。

而去年,996话题成为热点。有的企业员工甚至吐槽说自己"岂止是996,简直是007,几乎连轴转没有休息”。

据说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司机都会在晚上10点左右去一些IT公司门口趴活,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候才是下班高峰……

一连串的事件过后,我们不由得思考,加班文化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本文中,管理的常识内容合伙人,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苏勇老师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他的看法。以下,Enjoy:

作者:苏勇,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01

为什么会有加班文化?

关于加班,有4个关键词需要理清:勤奋、敬业、榨取和内卷化。

1.勤奋

勤奋是中外文化中都认同的理念。

例如,韩愈便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鲁迅先生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蒙捷列夫也说过:“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加班一般被认为是勤奋的一种表现,员工为了将工作做得更好更快,在企业没有硬性规定的情况下主动加班,一方面体现了勤奋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业绩提升和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无论在中外都是被普遍认同的一种工作态度。

而且,在中国还有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勤能补拙”,勤奋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能力的欠缺,以时间的多付出来弥补业绩的差距。

2.敬业

敬业也是和加班联系最密切的一种认知。无论是在企业内还是社会中,加班往往都被看成是敬业的一种表现。

员工到点还不离开办公室忙着工作,在别人看来这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直观表现,被视为是员工奉献精神的一种体现。

为了工作多付出时间,一般总是会得到正面的评价。老板自然不用说内心窃喜或者当面肯定,一般而言也会得到同事和家人、社会的一种认可。

在日本,男性职员如果准时下班在住所附近出现,有时会被人看不起,认为是不敬业或者是不受重用。

说完两个正面的关键词,其他两个就不那么正面了。

3.榨取

去年那场关于996的讨论,自从马云那句“能够996是你们的福报”一出,网络上一片骂声,说资本家的嘴脸暴露无遗。这正应了马克思老人家的剩余价值学说。

恩格斯的重要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一是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二是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针对当时资本主义时代企业中的情况,指出企业员工在一定单位时间内创造出了和所获取报酬相称的那部分价值之后,在其余时间里创造出剩余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是被企业主无偿获取的,因此便有了榨取这一说。

马云是老板,自然而然站在老板立场,希望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更好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更多获取员工所创造的价值。

而对于加班,员工基本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所谓“端人的碗,受人的管,”大多是“敢怒不敢言”,以至于只能在网上吐槽。

4.“内卷化”

内卷化是近来出现的一个高频词,它起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吉尔茨的本意是指“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的现象。

而今这一概念被更多地用到其他方面,意指在某个领域,由于竞争或者其他因素,人们在某方面竞相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希望以此获得更多产出或者回报,但其实效果并不如人意未获得增长。

在员工加班方面,内卷化的现象也同样存在:

明明在上班时间内可以将工作完成,但因为加班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风气,因此有些员工上班时间三心二意,而将工作留到下班以后来做,以表示自己工作努力,甚至你加班到晚上7点,我就到8点甚至更晚,但工作效率并未因此而提高,大家只是在做表面功夫,以此形成一种“内卷”。

其实除了少数临时性突击任务之外,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在工作时间内心无旁骛,提高效率就完全能做好,根本不用加班。

加班现象的背后,也有其社会和文化根源。

在西方国家,工作和家庭界线泾渭分明。员工下班后便是私人时间,享受不受干扰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企业无权强求加班。即便加班都要付额外薪水,所以公司一般也不希望员工加班。

但在中国,我们长期宣扬的观念就是事业为重,甘于奉献,因此对于在工作时间以外加班,往往并没那么在意。一些企业领导也要求下属24小时开机,半夜也会布置工作,且认为理所应当。

笔者一个单身朋友,曾在某西方国家的银行工作,他告诉我说当时巴不得领导要求加班,一来是在家无聊,二来有加班工资进账。但老板就是不叫加班,还告诉他按时回家,工作明天再做。

但自从他回国之后,加班便成为家常便饭,但加班工资从未拿到过,甚至老板表扬都没有,因为在公司,加班已成为一种常态。

02

为什么不能让加班成为文化

我们要说的是:当今时代,莫让加班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其道理有三:

其一,996并不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出

早在多年以前,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作业方式,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思考和实践。

按理说,流水线作业,作业时间长一定导致高效率。但实践结果发现并不尽然。

劳动效率曲线虽然在一定时间段内随着时间延长会上升,但有其临界点。过了这个点之后,由于工人对工作的厌恶感上升,疲劳度增加,反而会导致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中国有一家著名企业多次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员工长期超时加班,以至于身心俱疲,心理出现问题而导致极端行为发生。

现代管理学研究中也多次提出员工“工作倦怠”和“情绪管理”等命题。

美国学者赫斯柴尔德早在1983年就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她认为“情绪劳动”可以跨越任何行业和职务。

如果一个员工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他会有良好的情绪表现,以至于对工作效率产生正面影响吗?如果他“人到了,心不到”,出工不出力,会有效率和效益产生吗?

其二,新生代员工更加重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当今企业,85后和90后员工已成为主力。

有研究表明,这些新生代员工和他们的前辈有很大不同,他们自我意识强,更加注重生活、工作中的个人感受,对于工作带来的个人体验更加重视,也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如果说,60、70年代出生的员工是“干一行、爱一行”,那是因为那个时代工作不能自己选择,所以社会提倡“螺丝钉精神”,把你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

而如今的新生代员工更多是“爱一行,干一行”,主动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可能为了对工作的喜爱而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但这更多地是个人的主观意愿,不具有普遍性,他们也不愿为此受到更多的强制。

如果一旦感受变差,他们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产生“反生产行为”,以至于跳槽走人。而这也是企业所不愿看到的。

所以在如今的企业,注重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帮助员工处理好这一问题,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其三,互联网时代,工作更注重“质”而不是注重“量”。因此加班不是提高产出率必不可少的一环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呈现出知识生产的性质。

且不说高科技企业,哪怕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其工作中的知识含量和创造性比重日益提高。

在当今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绩效以及创造的效益,更多来自于创意和创造而不是疲劳战。

早在多年以前,3M公司就深谙此道。

3M不仅不叫员工加班,反而给员工留出15%的余暇,让员工能够“仰望星空”,同时还能“忽发奇想”,由此诞生不少创意,创造出新产品给公司带来效益。

因此,如果员工能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创造出很好的效益,超时加班则有害而无益。

当今时代,企业更要紧的是将员工培养成聪明的员工,培养成高效能的员工,并更多地从管理来挖掘效益,给组织赋能,给员工赋能,而不是一味要求员工超负荷加班加点。

提升员工幸福感和获得感,才是企业领导者永恒的命题。

关于作者:

本文经作者授权“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梦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500字 照片里的故事500字作文 三年级作文桃花300字 我的理想作文450字 以坚持为话题的作文 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乡村风景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 有关梦想的作文 200字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400字 竹子的作文 云的作文 理解作文 中学生作文 一封信作文 观察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300字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 新年趣事作文400字 我爱我家作文300字 自我介绍作文400字 珍藏的记忆作文 关于消防的作文 我的一家作文 梦想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介绍自己 漫画老师作文 菊花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