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 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2020-11-23 23:45:01
相关推荐

元旦那天,闺蜜在朋友圈晒了她在2019年看过的100本书,还附了一本厚厚的摘抄笔记,朋友们都各种羡慕,励志要向她学习。

闺蜜去年参加了一个大咖的读书会,社群里面全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每年的阅读量都在100本以上,在这些人的激励下,她每天都会坚持阅读1-2小时,每当她累了想偷懒的时候,就会看看群里大咖们的分享,瞬间会动力满满,再累也会完成阅读任务。

看着她那么拼,我也是备受鼓舞,心想:“如果我也能有这么大的动力,每年阅读几百本书,该有多好!”

我问闺蜜:“一年读了这么多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闺蜜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拓宽了视野,看着厚厚的一本摘抄笔记,我就很有成就感,但不知道为什么,合上书以后很多内容都记不起来了。”

互联网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大咖,无数人都想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于是大家纷纷向大咖们学习,人家每年读100本书,他们也要读100本书,每天下班后熬夜看书学习,摘抄了很多名言警句,记录了大量的新知识,但到头来能记住的内容少之又少,自身能力也没有提升,工作生活还是一团遭。

为此,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概:“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多数人都以为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是正常现象,认为我们把知识内化成能力了。但是大家好像忽视了一个问题:记不住书中的每一个字不要紧,但是压根不记得书中说了什么,不记得自己从中收获了什么,怎么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作家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指出,看完书记不住内容,不是记忆力的问题,也不是将知识内化了,而是多数人都运用了低效落后的读书方法,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

一、“低水平勤奋陷阱”,就是对内容的简单标注和摘抄

从小到大,老师都教我们一个传统的阅读方法:看书一定要做标记,重点内容要划出来,好的语句、段落最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于是很多人就养成了划重点的习惯,他们会用笔在书中勾出重点内容,做各种标记,笔记上摘抄了很多新的内容,看似很认真地在学习,其实效果并不怎么好。

“低水平勤奋陷阱”就是摘记各种知识,看似很努力,其实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只是在重复低效率的学习动作。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上学的时候,他非常不喜欢在书上做标记,班里很多同学都用彩色笔在书上划了各种线,标注出不同的内容,一看就很用心,反观樊登,几乎每本书都和新的一样,就连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都没有标出来,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学渣”,没想到人家却是个大学霸,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那些认真做了标注的同学,无论怎么努力都考不过樊登,同学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樊登老师说:“我和同学们最大的差距就是,我学习是用心,他们只是在走过场。我没有在书上做标记,是因为重要的内容已经存储在我的大脑里,而且经过深入地思考,它们已经成为我知识库中的一部分了,无论怎么考,我都能灵活应对。而我的同学,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划重点上,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内化,学习效率自然也不会高。”

很多人都很好奇,樊登老师是怎么做到把每本书都读得那么透彻?为什么他合上书也能将内容讲得头头是道,还能结合工作、生活中的案例对知识进行延伸呢?

樊登老师分享了他的读书方法,他看书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在书上做任何标记,但是每次在看书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Mental flow)是指人们专注进行某个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处在心流状态的人,会忘记周围的一切,注意力会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大脑会高度兴奋,做事的效率也会非常高。

每读完一本书,樊登老师会立刻将书本合上,几天以后,再拿出一张白纸,凭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画出详细的思维导图,画的过程中,他常常会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这个理论能用哪些例子来论证,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又与哪些知识相关联……这时候,他的大脑就像一个快速运转的机器,很多知识都被调动了起来,并在大脑中快速整合,形成了一个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樊登老师说:“每一本书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和整合的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能力。”

多数人读书没效果,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他们习惯用战略上的勤奋,来掩饰战术上的懒惰,看似付出了很多努力,实际上只是在浪费时间。

二、学会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1.放慢读书速度,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攀比,更不是为了炫耀。如果想要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提高阅读效率,第一步就是要放慢阅读速度,真正消化、理解书中的内容。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的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一味的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如果没有深入思考,不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是一味地讲求速度,那么读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成甲老师说: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成功人士每年都会阅读几百本书,而且他们能迅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也效仿他们阅读大量的书籍,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并没有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

放慢读书的速度,将大脑、眼、手充分调动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知识和观点,书中的内容能够与哪些知识联系起来,记录哪些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哪些是新学到的知识,从中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等等,经过这些思考,我们会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的方法和规律,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样读书速度太慢了,但我想告诉大家,知识可以产生复利效应,认真学过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为我们创造更大的价值。

股神巴菲特说:“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而且雪球黏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放慢阅读速度,仔细思考书中的内容,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心得体会,看似很浪费时间,但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本书中的知识,而是一个主题,甚至是一个领域的知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会撬动多领域的知识,带给我们升职加薪、实现副业变现、拓宽人脉圈、实现自我价值、打造个人品牌等复利效应。

“慢慢来,比较快。”

开始阅读的时候速度慢一点,将知识和方法理解透彻,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更多的阅读方法,阅读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阅读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读书不在多,贵在精。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思考知识对自己有哪些帮助,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收获更大的成长,这样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地属于我们自己,属于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2.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每个知识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能将所有的结合起来,阅读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为什么摘抄、划线这种阅读方法效率很低,很容易忘记知识点?是因为我们只是将一本书中的知识当作了一个孤立的知识点,而记忆单独的知识点并不是我们的强项。

英国斯莱特大学通过实验来研究我们如何记住事情:他们让实验对象看了一些名人的照片,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研究对象看,当实验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中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也就是说大脑在看到新照片的时候,没有为其开辟新的空间,而是调用了以前的回忆,形成了新的记忆。

所以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方法是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很多人都看过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也知道“清单法”是一种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如果与以往的经验串联起来就会发现,原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在无意识地使用这种方法。

比如复习考试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写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在纸上列出每天的复习内容;或者工作之前,写下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逐项去完成;出行之前会列一个物品清单,按照清单准备东西就不会有遗漏;去超市购物的时候,避免忘买东西,我们会写一个购物清单……

看似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其实都与时间管理密切相关,只是我们以前不知道而已。如果能将新学的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并进行优化,列清单的时候根据“四象限法则”,按照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合理安排完成任务的顺序,相信工作、学习的效率会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升。

一年内完成麻省理工大学4年33门课程的“超级学霸”斯科特·扬,在他的著作《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将知识比作了一幢幢独立的房屋,房屋之间的道路就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道路越多,知识之间的联系才会越紧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越有效。

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出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归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便于在未来的工作中随时调用。

多数人宁愿花很多时间去读书,摘抄各种名言警句,也不愿意花时间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看似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实际上是捡了芝麻漏了西瓜,放弃了最重要的学习环节。

查理·芒格在普世智慧演讲中提到的第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3.进行主题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说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晦涩难懂的内容很想放弃;读完书以后记不起来书中的内容,很打击自信心;学了很多知识,依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多数情况下,我们看的书都是老师、同学、同事、行业大咖推荐的,阅读的过程是被动的,经常是看完书,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更别说将内容分享给别人,或者写读书心得了。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读书,才能变被动读书为主动学习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主题学习,针对一个问题,集中学习相关内容,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比如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们要学习“主题阅读法”,那么就要重点学习书中关于主题阅读的相关内容,思考这个方法有哪些好处?自己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努力?这个方法还能用在什么领域?学完以后有什么收获?

当学完了主题阅读的方法以后,我们会发现虽然没有把书从头到尾读完,但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比读完10遍书的人都要深入,不仅对知识进行了举一反三,而且总结出了这个方法的本质规律,还能够跨界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进行主题写作,针对同一个主题的内容,集中输入和输出,既能提高写作效率,还能大大节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完了主题阅读法,我们可以将其灵活运用到主题写作、主题学习、主题工作等领域,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主题阅读法就是一种临界知识。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指出:每一种临界知识,都是我们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这些临界知识可以频繁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中。

临界知识,是指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掉进了追逐速度的游戏圈套: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实际上只是在原地打转。要想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我们就要努力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主题式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更多的临界知识,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在20%的内容上,用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4.学以致用,将书中的内容用到实际工作中

将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能进一步检验学习的效果,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复盘总结,优化方法技巧,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就拿学习语文和英语来说,从小到大我们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记单词,学习语法,考试成绩也非常好,但能熟练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少之又少。相反,我们在语文课上花费的精力并不多,但是所有人都能说出流利的汉语,这是为什么?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实践。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花时间去练习口语,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存在哪些问题,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没有付诸实践,自然不懂得如何交流,更不要说熟练交流了。

但是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每天都要用它进行交流,在学习了新的成语、词语以后,我们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实践,体会它们使用的语境,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应该如何恰当地使用,在不断的总结复盘中,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度,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我们说话的水平会越来越高。

很多人都看过《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这本书,在时间被分割成了很多碎片的今天,番茄工作法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工作、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专注于每一个25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很多人每天都沉浸在各种信息中,工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玩手机,结果就是大量的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只能通过加班来补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强迫自己在番茄钟开始的时候,注意力只放在当下的工作中,完成25分钟的工作以后,休息几分钟,再开始下一个番茄钟……

实践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发现工作效率是有了很大的提升,专注力也在提升,但是番茄钟总是会被同事或者领导打断,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找一个安静的空间工作以外,还需要对每天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哪些时间段不容易被打扰,哪些时间段会有各种琐事找你处理,然后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不易被打扰的时间段,通过设定番茄钟去完成,其他时间段按照正常的节奏工作就可以了。

将番茄工作法用在实际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能够更快速地完成工作,通过解决问题对知识进行了举一反三,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将知识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既是对知识的检验,也能从实践中获得反馈,发现新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不但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其他领域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攀登人生的更高峰,而不是用来炫耀和攀比的工具。

自古以来,精英都是阅读高手,他们对书中的内容都有着非常深刻的领悟,并在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在多,贵在精。

学会放慢读书速度、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主题学习、学以致用4个方法,就能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成为阅读高手。

——END——

*作者介绍:大大的人儿,原500强国企员工,坚持早起、写作、学习,分享职场、成长干货。生活不易,成长还要继续,职场路上,我们一起精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干家务作文 初中精选作文 田园生活作文 幸福的作文800字 小学生600字作文 关于礼物作文 我的家园作文 感谢朋友 作文 写情感的作文 一节课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300 蝌蚪的作文 我的妈妈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写事500字 高中作文金句 勇敢面对作文 九年级上册作文 疫情作文高考 那一次我真作文 一篇想象作文 泡茶作文 优秀作文初二 作文感恩妈妈 秋天作文200字 春节的作文500 民风民俗的作文 作文冬天的雪 作文书有哪些 作文理想 作文秋天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