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对话书法名家 | 伦杰贤:我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

2020-11-24 00:05:02
相关推荐

文/牧云轩王百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伦杰贤先生曾先后荣获首届全国兰亭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一等奖、全国第四届书法展一等奖,三战折桂,遂名满天下,以其为代表人物的辽宁小行草书风,开始风靡全国。

三十年过去,作为中国当代书坛的标志性人物,步入花甲之年的伦杰贤先生,已不再为省书协副主席的工作以及全国各大展事的评审而奔波,节奏渐渐慢下来的伦先生在忙些什么?在思考着什么?

2015年7月,大连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贤者临风——伦杰贤书画展》。作为精心筹备的个人精品展,时年65岁的伦杰贤先生自称还属头一次。

此文即为展览前夕,我与伦杰贤先生进行的一次对话。

一,65岁才办展,只因一直不满意

伦老师您好,终于等到您的展览了。我有一点不理解,为什么一直拖到65岁,才决定办展呢?放眼书坛,办一次展览好像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

办展是不难,难在你的要求是什么。如果对付,我一晚上完成一百件作品也不成问题,但这样的展览办之何益?我觉得一名艺术家对艺术一定要真诚,任何时候不能放松标准。就是因为一直不满意,30年来才一拖再拖,自己也没有想到,六十多岁了才举办第一次展览。如果不是大连美术馆盛邀办展,且早列入全年计划无法再拖,这次展览也是没影儿的事。(笑)

看展览图版,了解到这次展览都是您近三个月来创作的近作。既然是首展,为何没有选一些中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这批作品您又是在怎样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展厅所限,这次只能展出大约80件作品,又是在大连展出,以前的作品大家也都熟悉,所以都是近作为主。几年后吧,争取再办一次更加全面一点的展览。本次展览以书法为主,加上少量画作和篆刻。尺幅也多在四尺对开以内,有的更是一平尺以内的小品。三个月来,我都是边看书边找感觉,感觉来了或行书或小楷,或书或画,不计形式,有感而发。

我对这次展览的名称“贤者临风”很感兴趣,知道您当年曾是经引领小行草书风的领军人物,贤者是您的雅号,临风又有何深意?

原来美术馆帮助拟定的是“贤者雅墨”,后来写展标时,感觉有点白,就换成了“贤者临风”。大连人习惯凭海临风,这种感觉很舒服。小行草书风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什么书风都不重要,我的态度都在我的作品里。

二,我宁愿败在前进的路上

伦老师,现在和全国一些书法同道谈起您的时候,大多对您当年不让古人的小行草赞不绝口,但对您近年来大刀阔斧、老辣纷披的前卫书风,常常表示不解,甚至看不懂。我也想知道您的这一转型,到底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书法家一生中会经历几个阶段,谁都无法躲避。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先是与古人合,讨得古人消息后,就要走自己路,寻找自己的语言。与古人离的阶段,是最危险的,没人保证一定能成功。但保守一定失败,让我选择,我宁愿败在前进的路上。古之成大家者,莫不如是。这个关口,考验书家的勇气,也考验书家的追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开始思变。当时觉得写再好,也不过是临摹得优秀一点而已,虽然借古人的壳儿很完美了,可以坐享其成,但纵向观察,还不能算是自我的真正创作。就像坛坛罐罐做得很完美了,但一看还是元青花,没有新意,就得敲碎、研成粉末,重新烧制。

您后来的突破幅度是相当大的,很多人不理解,您是否有过孤独感?这个追求自我的过程,您一直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

孤独是肯定的,因为理解的人太少。现在没人懂没关系,但慢慢会懂。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更知道目标在哪里。我一直认为点画形质是技术,点画分布是艺术。技术可以勤奋而得,但艺术是天分,是思想,是灵感,更是学养、气质、阅历等等,我选择的突破口,就在点画分布。老辣,通过生理岁数的积累都可以实现,但点画分布不行,你在书写的过程中,要尽量实现点画分布的合理性,即使把字写翻个儿了,点画也要追求合理。经历了平正,就要追求险绝。

我觉得您的险绝,已经快超过徐渭了。呵呵。

大师只有仰止,不能说超过。我可能还比较外露。这个阶段,不计工拙正侧。我觉得格高格低,可以先不考虑,重点是自我点画分布的合理性。

前些天看了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感觉书法家也都面临着一个下山、上山的哲学问题。正如孙过庭所说和平正与险绝的关系。下山是为求险绝,再上山就是复归平正。伦老师您是不是已经开始考虑重新上山了?

已经在路上了。近十年来,已经开始慢慢回调,努力追求平和一些,稳一点。这次展览中,就有一些篆隶和小楷作品。

伦老师,险绝和平正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不是绝对孤立的。所以,怀素的草书《自叙帖》飞动之中,更含安静,“鸟鸣山更幽”。

是这样的。怀素笔动但心安静,这是最难修成的。好比海浪,多出现在浅滩和礁石处,而静水深流,涌动无疑是最有力的。

这是您追求的目标吗?

早年与古人合的阶段告一段落后,我一直在与古人离中,痛苦地寻找自我。已经做到与古人不同了。但下一步要放到古人中,做到与古人兼容。今不同弊容易,古不乖时难。须不间断地肯定与自我否定的过程,如此反复多次,实际就是浴火涅槃的过程。

三,当年的小行草靠神韵打动人

对了,伦老师,您曾经用行草方法写了一段时间瘦金书,您是在寻找与众不同的突破,又感觉不合适才放下的吗?

不是的。我先感兴趣赵佶的画,才开始研究他的这个人,瘦金书谈不上研究,只是尝试而已。瘦金书很多人不太在意,我以前也不在意。但赵佶用这种书体题画,必然有他的道理。不写写不知道,我后来发现赵佶应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不热衷政治,所以他做不好皇帝。瘦金不瘦,而气象博大,与中国文化的博大气象是一致的,明白后便放下了。算是“得鱼忘筌”吧。

您作为当年辽宁小行草书风的代表人物,三十年后,当代书坛又有一股二王书风正在流行,前几天看丛文俊先生在一篇访谈文章中说,现在的“二王”离真正的“二王”很远,缺少“二王”的艺术精神。那么,我很想让您拿当年的小行草书风与现在的“二王”书风做个比较,能否分个孰高孰下、孰优孰劣?

我当年的小行草,有一个最大的优点,知其形而直取神韵,不追求克隆。靠神韵打动大家。现在的二王书风确实有千人一面的问题,但区别的关键,就看他是在简单复制“二王”,复制别人,还是以自己的理解,从精神层面去写“二王”。如此高下立见。当年的小行草和现在的“二王”书风不好比,也根本不用比,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好书法的标准是不变的。那就是要有古有今,有自己的语言。

四,书法要坚守中庸之道

您曾说:“学习书法就好比是手中握个鸟,用力太猛不行,鸟就死了;太松也不成,鸟就飞了。”这个度如何把握呢?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书法上的拿捏,哲学上,就是中庸之道。阴阳冲和,矛盾统一。书法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现在有人看我跑偏,好比单杠上,只看我在左面,没有看到我在右面。但想把握好这个度,着实不太容易。现在很多人,手里的早已无鸟,随便手里抓只什么,可能是块砖头,还在到处传经布道。这是很可悲的事情。书法家要对书法虔诚,心里没有书法,手上自然也就没有鸟在了。这只鸟是有灵性的,你骗不了它。

这个手与鸟的默契,是不是还有一个文化修为的作用?当年您连获大奖,一手古人的字曾名震书坛,有人甚至说您是书法天才,是最有可能成为当代大师级的人物,并说关键就看您以后的文化修为有多深。书法与文化的关系,您怎么看?

(笑)成不成大师,不是我关心的事情。中学时遭遇文革,后来下乡,再后来返城当工人,时代的原因,我也是无法选择的。米芾也曾评怀素“时代压之,不能高古”。但什么是文化?并不是经过学院学习后,就是文化人。齐白石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高,但是我心中真正的大师。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古人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悟性在个人,造化看天意。我只是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

伦老师,您的这次展览,很多书法爱好者早就期盼已久,大连书协李宴清主席也称您是一面旗帜,是大连书法高原的标志性高峰。最后问您一个问题,个人书法语言的打造比较好理解,但像大连这样的地域性书法语言如何来打造呢?

必须艺术思想高度统一。首先要敬畏经典,坚持学古人,再与古人离,最终实现与古人兼容。无论你写章草、今草,还是篆隶、楷书,殊途同归。与古人合的初级阶段,以我的经验,倘能得到正确学习方法,一夜之间便能得法。再在寻找即古又今的过程中,大家同一层面探索,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而书体风格各有千秋,但格调均统一在高水准后,这才是真正的地域性书风语言。

谢谢伦老师,祝您的首展圆满成功!

喜欢就请加关注!精彩就在《牧云轩聊书法》!————————————————王百会,网名牧云轩主人、庞坨子。辽西黑山人,现居大连,职业报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神贯注的作文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小学生作文范例 十一见闻作文 2021高考作文题目 父母的爱作文600字 王俊凯写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 雨中的故事作文 成功是成功之母作文 包饺子作文600字 缅怀革命先烈作文 母爱话题作文 关于写雨的作文 改变自己英语作文 秋天的快乐作文 写童年趣事的作文 安全伴我行作文 回忆往事的作文 中国梦英语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有关雨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 2022高考英语作文 感恩祖国的作文 作文素材高考版 初中作文网 六级作文模板万能 关于六一的作文 社会公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