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朱永新: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应注重四方面趋势

2020-11-24 00:40:01
相关推荐

朱永新(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早在20年前,一位小学生在以“梦想”为主题的作文中即 “我期待的2020” 中写道,“到了2020年,学生们都不用去上学了,在家里就能上课。”谁也没想到,在20年后的2020年,他的这个梦想实现了,只是它是以我们没有想到的方式被迫实现的。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很多国家的学校、校园关闭。不能正常上课世界上15亿左右的学生,中国2亿多的中小学生不得不在家里接受一场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毫无疑问,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互联网教育试验。基于我们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5月初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均浏览次数就达到了20亿,访问人次超过了17亿。

从高等学校来看,截止到5月初的统计也显示,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了线上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授了107万门课程,合计一共有1226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有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后疫情时代,网课的形式还会持续,教育因为网络的介入出现许多根本性的变化,这都在促使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做一个分析:

第一,后疫情时代,教师从传授知识到激荡心灵

疫情的一声令下,所有的教师都投入到在线教育中,给我们带来很多感人的故事,要想在后疫情时代走得更稳更远,我们需要总结更多的教训:

首先,疫情下的在线教育基本是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网络上。在教育形态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一个老师在教室里教30个孩子,在云课堂上仍然还是教那30个学生这样的网络教育并没有对教育形态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没有充分地发挥教师彼此之间协作的力量,也不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网络融合而产生的更好的教育效果。

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可以通过对教育形态的调整,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力量。

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主播的同时,能够让每一位教师呈现出自己最擅长的一面,为每个教师赢得更多的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促使老师在专业能力上进一步提升,让工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疫情下的在线教育中暴露出很多教师网络基本教学素养和技能有所欠缺。

在疫情期间,在网络教学上的基本素养和技能的匮乏出现了不少事故。从新闻上可以看见,有的老师全情投入讲了整整一节课,但是却没有打开麦克风,自己演出了一场默片,也有的老师不懂基本的软件操作。在网络卡壳以后退出直播间以后再次进入就不知道如何继续上课。

在后疫情时代,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用更多的网络技能武装自己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还不是以上两点,而是教师在互联网教学中,如何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心灵交流。

当教育发生在教室里,老师无论是给学生一个笑脸,还是走到学生边上拍拍肩膀,这些都能够迅速地 简单地同时又有效地进行双方的沟通。

但是当教育发生在互联网上,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心灵沟通和心灵交流的问题呢?

这也是我去年,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智能如何更好地互补?怎么样才能利用人工智能来促进人类智能,从而共同推进教育的发展。

好网课的标准需要教师有突出的表演,同时需要学生有突出的表现。我想这意味着传统的教师他需要成长,需要蜕变,需要成长为新型的教师。

后疫情时代的新型教师,应该和传统的教师有所区别。新型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为学生心灵搭建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新型教师的使命称之为“助学”。也就是说,他要更深刻地关注学生的心灵进行有深度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在学生和知识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庭之间等不同的关系中搭建沟通的桥梁。

说到教师,我们还不能忘记一个群体那就是社会教育机构,尤其是互联网社会教育机构。在这次疫情期间,互联网社会教育机构迅猛发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中来。

这个群体的从业者,也就是一群新型教师。这些教师过去在教育中的定位更多的是补习,是对教育知识的补充学习。

在这次疫情中,他们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了教育的主体,成为教育的主角,积极地拓展着教育的渠道实现着自我的价值。我们也希望这样一个教师的群体在后疫情时代不要回到补习的道路上去,而是能够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上继续地、努力地往前行,让这群老师成为整体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促成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教育资源的丰富化,从而进一步推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化发展。

第二,后疫情时代,学生将从被动应对到自主规划

对学生而言,疫情下的在线教育最重要的恐怕是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学生通过互联网是可以学习的。

一直到今天,虽然学生早已经是拥抱互联网的主力军,但是信息时代的网络原住民同时却是教师、父母特别防备的群体。甚至于在很多老师和父母心目中,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洪水猛兽。全社会习惯于把“网络”形容成罪魁祸首,导致了我们一方面在生活中依赖网络,一方面在教育中逃避网络。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现象,但是它却成为了我们教育中实实在在的现状。

这一次疫情逼迫我们开展在线教育,全社会才开始正视在线教育的利和弊。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成功的学习案例。比如说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江苏的海门实验区,他们也围绕着这次疫情中的网络教育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已经在相当部分达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标。他们一方面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地研发课程资源,精选具有点播、互动后台管理和错题库收集等功能全面的线上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告知家庭从而积极地进行家校互动各教学主体,认真地组织教师、教研员

适时进行线上辅导、作业批改、及时地反馈评价、进行答疑助学。如此多管齐下,

所以在2020年暑期的中考、高考的各项指标中,他们全面地超越了当地的历史最高水平,都是南通市第一名。所以新型教育的海门实验区也发现影响学生“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懂得自律、学习认真、尊重他人的学生,学习效率最高,在互联网上的学习收获最大。

所以,只要我们懂得运用教育的规律,那么在家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学习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这一次疫情导致的在线教育中,也不只是学生的优异表现,同样出现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比如说有的学生在电脑屏幕前,竖起一张自己的照片以此来蒙骗老师,还有的学生把摄像头关掉,假装自己的电脑出了问题以此逃避在线学习。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作为学习软件的钉钉在短时间内因为承担了网课教学的很多工作被无数的中小学生在网上打了低分,分数低到一度成为全社会的笑谈。

那么这样一些现象,也促使我们在思考,后疫情时代,在未来的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特别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让互联网学习取得优异的成果?

我想以下几种能力可能是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也是我们需要对学生特别重视加以培养的几种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学习对自己的意义,他才会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向上的动力,这种从内心生发的动力是源源不绝的。

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才会面对着诱惑仍然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控制自己并且在不断控制自己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最终形成真正的自律。

其次,学生需要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上,我要特别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当我们把更多的学习放到了云课堂里。一个孩子所面对的学习资料的理解、分析、研究的相关能力都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旦学生相关能力比较强就决定了他自身的知识背景比较丰富,也就决定了他从同一个老师同样的讲述之中能够立刻汲取的信息比较多,当他能够听懂并且深刻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就意味着他接下去有进一步的思考乃至创造,就有了“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最后,学生需要提升自我规划的能力

自我规划能力,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是拥抱着变化的,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

在我们的规划之中,并不是每一步都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想象进行。但是有了正确的规划,我们就可以保证学习的方向不会错误,学习的路径不会偏离。

第三,后疫情时代,国家如何从因地制宜到公平个性?

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曾经提出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这样一个教育理想。那么,这样一个美好的教育理念就像一轮明月,几千年来一直指引着我们在教育的路途上探索,一直到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可以说,孔子所提出的这样一个理想如今就不仅仅是一个梦想,而是可以触摸,甚至可以抵达的一个明确的目标。

无论是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层面,我们都可以明确地看到,在线教育它能够同时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个性的共同发展,也就是能够同时推动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真正落地。

从疫情下的在线教育来看,一方面我们可以很欣慰地说,在网络基建上,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尽管我们仍然从各种渠道发现,哪怕是在网络上仍然存在着偏僻地区、乡村地区等等网络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但从整体工作而言,我们的网络教育工作,尤其是在我们网络基建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从人们的实际需求来看,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依然是不够的。尽管我们有着中小学教育网络,包括中小学教育云平台,但是很多学校想要找到合适的资源仍然还很困难。所以政府需要从资源上,从新基建的角度,从制度上继续加强对于薄弱群体的辅助,包括对网络费用的补助等等,只有对互联网在线教育进行整体的谋划,立体的开展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有力的提高。

多年以来,我一直强调阅读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工具。如果说阅读是促进一个人由内而外,通过养成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推进教育公平,那么在线教育其实是建设一个由外而内的环境通过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推进教育公平。

这样的话,网络和阅读, 一内一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去推进教育公平。

第四,后疫情时代,父母从简单的配合到王者归来

应该说这次疫情之下的在线教育,让人最意外的是家庭教育。疫情让我们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长的一个寒假。疫情也一度让父母们在家里和孩子们朝夕相伴。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厮守了长长的时间。

从教育规律看,亲子陪伴的时间增加应该会改善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又是家庭教育的基石,由此会导致家庭教育效果的加强。但是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

疫情下的家庭,正是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陪伴的时间增加,反而导致了很多家庭关系紧张。数据调查表明,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下,学生无论是溺水身亡还是跳楼自杀的比例都比疫情之前要高得多。

这个让人悲哀的事实凸现出来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在为人父母的人群中,有为数不少的父母还并不懂得怎样和孩子正确地沟通和表达,也不懂得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更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所以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无论是社会关系,还是家庭关系都会发生深刻的改变。在未来,对于相当一部分父母来说,在家工作可能会成为生活的常态。我们完全可以预测,就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于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有更多的作为父母的员工进入到这样一种生活状态,这些父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陪伴。所以如何与孩子交往,如何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就成为后疫情时代父母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什么在疫情之下,亲子关系并没有因为面临生死的威胁,让一家人更亲密反而产生了如此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呢?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时至今日,我们的父母仍然把分数把考试放到了第一位,甚至于放在唯一重要的位置,父母们把上课看成是唯一的学习,把在生活之中进行各种技能、素养、习惯、人格等等提升全部视而不见,全然不顾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是把学习结果、得到高分作为唯一的目标。

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从教育的科学性来说,还是从父母自身的教育需求来说,还是要从学生成长的规律来入手,父母首先需要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改良。牢牢地记住一句话: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家庭教育不是复制学校教育,父母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辅导孩子写作文、写数学题,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家庭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协助孩子去树立理想、挖掘潜力。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当然要培养孩子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人上人,真正的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我,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帮助他人。

父母要想适应互联网下的教育,说起来很难,但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孩子共同成长,亲子共读、分享成长中的幸福。家庭生活本身就是家庭教育。高品质的家庭生活,就是家庭成员在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角度,还是以学生、教师、父母等不同角色都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完整,都能够在奋力进取中创造生命的奇迹。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创造的未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敬老爱老的作文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作文 祖国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我的姥姥作文200字 小学作文成长的烦恼 捉迷藏三百字作文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400字 月亮200字作文 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毕业季的作文 青春的英语作文 我理想的婚姻英语作文 温暖留在心里作文600字 我的傻爸爸作文 描写天气的作文100字 介绍东西的作文 全国劳动模范作文 关于徐霞客的作文 中国成立作文 学英语的经验英语作文 我爱吃什么作文 激动的泪水作文5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目 名胜古迹的作文400字 小学生清明节作文 作文白衣天使 烧烤英文作文 国庆作文高一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