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热的根源

2020-11-24 02:55:01
相关推荐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孔子学院”为象征和代表的中国文化也像“中国制造”的商品一样,影响到世界各地。现在全球已开力学院282所。国内更是传统文化大热,以解读《论语》而出名的于丹以年收入1103万和极高的媒体曝光率荣登《福布斯2008年中国名人榜》,排名第25位。海外“新儒家”思想更趋活跃,国内出现大量拥夏者,一些年轻学者力倡“从孔子到马克思”,提出传统文化改造中国 发展 模式,更改造世界的主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从国外到国内、从政府到民间、从学者到草根的全方位的“传统文化热”现象?我们究竟需要传统文化中的什么?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影响?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总是和中国的 现代 化道路紧密相关。从“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到“文革”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外“新儒家”的兴起到近来的传统文化热,中国传统文化走过了“传统中国时期的肯定一近现代中国时期的否定一当代中国某种意义的再肯定”这样一个辨证过程。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对中国文化进行整体反思的一个继续,是文化在完成自己对于现代化的使命。所以,这次持续的传统文化热现象背后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在恢复的文化自信力 08年我们成功举力、了奥运会,在紧接着爆发的全球性 金融 危机中,中国 经济 一枝独秀,实现了保八的增长目标,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有了宋晓军、王小东、黄纪苏、宋强、刘T印的从《中国可以说不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到《中国不高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等彰显中国主体性的一些著作。最近又有两本书,一本是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I2月),一本是摩罗的《中国站起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韩毓海在书中主要理清近代以来世界文化中的话语权问题,批判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摩罗在书中则极力倡导中国人在精神上要像经济上一样在世界站立起来。 20世纪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要全盘西化;一种是中体西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但是要引进西洋的科技、制度进入现代社会;一种是以新儒家为代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内圣开出新外王”,即传统文化资源里有合理内核,这些资源可以成为进入现代文明的文化路径,即所谓儒家资本主义。新加坡、韩国等儒教文化圈国家的崛起就是明证。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评判问题,一百年来我们总体上是负面评价过多,认为它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是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障碍,是必须抛掉的沉重包袱。传统文化当然有负面价值,但一个民族2000年来赖以安身立命的文明体系,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传统文化热潮的背后是正在恢复的文化自信力。 另外,坚船利炮输送来的西洋文化,让我们看到了更广博的世界。在最初的惊奇和盲目崇拜过后,我们也发现任何文化都有正负两面,而我们自己的幸福感必须与我们的文化立场相连,这使得我们在国家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机会冷静客观地反思自己文化传统正负两方面价值,可这个时候我们却痛苦地发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我们已经丧失太多。挖掘恢复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这次传统文化热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寻找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养育人的肉体,更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 历史 证明,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非常强烈。西方文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主体性,所有的好莱坞大片都在不遗余力地弘扬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自从中国开放引进国外大片以来,在中国获高额回报的都是西方文化的主旋律影片,包括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摄的诸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也是借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弘扬美国精神。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出版了一些文化丛书,那些书都不是“中国系”,而是“走向系”—“走向未来丛书”、“走向世界丛书”,都是没有主语的。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那个世界和未来究竟是哪儿呢?那个世界和未来显然不是索马里,不是坦桑尼亚。这话很奇怪,难道我们就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吗?难道我们是在世界之外吗?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与思考,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包括中国在内、具有中文化特色的现代化。 由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人们会在寻求生命价值意义时产生迷茫,社会价值观念的失范直接导致许多日常问题,比如传统家庭观念的解体、道德沦丧、人没有庄重感、廉耻感等等。此外,人需要生活在自己熟悉并认同的文化符号之中,从日常饮食、服饰衣着、人伦礼仪,到物质化可视的环境,而这些生存的文化质量很不理想。人们会发现解决穿衣吃饭问题之后并不必然导致幸福,幸福最终还要与精神相关。可是别人的精神总是与我们有隔阂之处,我们需要向内、向回寻找自己已经失落的价值灵魂。所以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化实践的角度上说,传统文化的存续与复兴在于整个社会和大众。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传统,中华文明是核心文明。我们每个人无论传统文化知识多么贫乏,对所谓国学了解有多少,只要还说中国话、拿着筷子,身上就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13亿人身上的基因是不能被忽视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尤其是首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就开始有了文化需求。而这种需求不是生硬贴上去的,必须与他们固有的文化基因相契合。传统文化热的兴起有社会发展和民众需要的内在原因,也是传统文化没有丧失生命力的证明。

第三,以史为鉴,确定中国文化的历史方位 中国历史有几个重要转折点,学界叫历史时刻,对未来走向有很大作用。今天的中国是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强盛,各种变革潮涌而来,处在重大转折时期,对这样的时刻进行研究与探索会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性格、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近代以来,从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在社会 政治 经济领域实现的变革不可谓不剧烈,但国际上少有中国的声音,世界话语的主导权始终不在中国人手里。所以面对今天这样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必须以史为鉴,发出中国人、中国文化自己的声音。中国近代的发展也是和不断的中西文化的辨析相伴随,在中西文化之争中,我们一直难以确定自己的文化方位。 中国人历来重视“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天的中国对世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的停留在物质层面,而且这种物质层面的影响产生的更多的是对中国政治经济的误读,因而有所谓“中国蒯办论”之说。如何让世界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中国?需要中国文化作出回应。其实,中国经济巨大成就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动因,这种文化动因就是十六届六中全会 总结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不仅让世界看到一个经济奇迹,更要贡献给世界一种文化价值体系,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存在是辩证统一的。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美轮美灸的奥运会开幕式,都是中国想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形象。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 科学 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历史方位,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坐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是围绕这一坐标的展开。

第四,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热潮推波助澜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发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一国的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经济活动中,文化价值和科技实力一样强大,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向人们输出一种生活价值观念,美国好莱坞向人们输出一种思想价值观念,导致中国人开始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追寻。现在西方的文化产业旱已超过传统的汽车、石油等产业,成为西方国家的第一大产业。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占经济的份额还很低,以电影为例,中国09年一年的电影产量是450部,票房接近六十亿!而美国一部大片《阿凡达》今年在中国的票房就突破了9亿元,占去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的近六分之一。所以这次文化热也有政府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汉学热,国内传统文化系书籍出版及热销,传统文化讲座、学习班,无不有着某种程度的利益驱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往年中考作文 一棵树作文300字 初二我来了作文 英语短篇作文 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悲伤的作文500字 我为班级献计策作文 善良的作文400字 对手是自己作文 500字游记作文 为你而歌作文600字 自我感受作文 二年级风景作文 游泰山的作文 我的恩师作文600字 法律作文400字左右 高中精益求精作文800字 关于刺猬的作文 窗外的花作文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400字左右 冬天的200字作文 我钦佩的人作文 楠溪江作文 窗外的校园作文 游科技馆作文500字 初二生活作文800字 未曾远去作文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什么刚刚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