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报北大考古女孩谈父母哽咽: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就是你在我身边

2020-11-24 04:10:01
相关推荐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

今天是中小学开学的“大日子”,身边的家长们都激动得不行。早早就给孩子准备好上学用的物品,打算今天送孩子去上学。

以往,很多家长都是让孩子自己坐校车。谁知道,今天,家长们竟然不约而同地亲自送孩子到校门口。

我有个朋友在疫情期间坚持减肥,他给出的理由竟然是“为了送孩子上学的时候,能够让其他同学都看见儿子有个如此漂亮的妈妈”。她说这才是“仪式感”。

还有个朋友,说送孩子上学其实是一种“弥补”。自己平时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只有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才会去送送孩子。

说起陪伴,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真的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要陪伴孩子,陪伴会让孩子的心理增加安全感,但是,说和做永远是两回事儿。

尤其是对于很多经济不是很富足的家庭来说,父母要外出打工,才能养家糊口,那么,就真的是“搬砖抱不了你,抱你搬不了砖”。

就在昨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学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再次登上热搜。大家不仅羡慕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更让人觉得佩服的就是,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一样可以考出好成绩。

好多人都说,“这就是别人家孩子,我家孩子天天看着,学习还是啥也不是”。但是,我想,如果可以,钟芳蓉一定是希望父母可以一直在自己身边的。报道中提到,在谈到父母的时候,钟芳蓉说,自己和父母一年才能见面一次,有时候看到父母,自己都不好意思叫他们。而钟芳蓉的妈妈说,女儿的孩子不会再成为留守儿童。近些年,留守儿童成为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群体。无论是他们的心理成长还是身体成长,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一切都与父母的缺席有莫大的关系。

父母的缺失,让留守儿童的身心都遭受了打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曾经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显示,到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绝大部分的儿童是由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照顾。

有些人觉得,大家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有些“小题大做”。就算自己没有外出打工,家里的孩子也是老人来照顾。

但是,老人是作为辅助者,还是作为主要抚养者,对孩子来讲,是完全不一样的。

平时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见老人说,“你爸妈一回来,你就嘚瑟了,有撑腰的了吧”。

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最自在的,他会感觉到更加放松。

但是,如果常年看不到父母,孩子就会“缺爱”,就像是一个空杯子一样,内心感到匮乏,从而难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且不说留守儿童在学校也别容易被欺负,他们自身的力量也非常弱。曾经就有媒体报道过,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常年缺乏父母的陪伴,承受不住压力,服药自杀了。

还有年仅11岁的留守儿童在10天的时间里,竟然在玩游戏和刷短视频的时候,打赏出去18万元。

这样的一大笔钱,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就给了出去,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看新闻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细节,一下子就觉得孩子这么做并不仅仅是因为贪玩。

在直播的时候,主播都会用微信或是平台私信与粉丝保持联系,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这名主播对孩子嘘寒问暖。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需要的就莫过于关心和爱护了。一旦有人让他感受到温暖,那么孩子会为对方做些什么,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比较于物质,孩子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爱

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也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毕竟,父母外出也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生活。有的父母也就是靠着这样的合理化信念,在对孩子感到愧疚的时候来安慰自己。

父母的初衷的确是好的,但是,父母更应该看到孩子更加需要的,那就是爱与温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成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基本需要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得以满足,而这个满足的过程也就是个体成长的过程。而缺乏了其中任何一种需求都有可能对个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家里的老人可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但是其他的需求就难以实现了,尤其是归属与爱的需求,是孩子未来成长最为重要的一种需求,当无法满足时,孩子就很难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之前,轰动一时的新闻“12岁男孩持刀弑母”,让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男孩就是一名留守儿童,不到1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来照顾,妈妈是近两年才回来照顾孩子。结果,因为妈妈长期不在身边,感情上就不亲密,再加上妈妈与老人的教育方式差别很大。孩子与妈妈经常吵架。

后来,因为孩子吸烟被母亲发现,孩子不满妈妈的教育方式,用刀将妈妈杀死。更让人心寒的是,即便杀死了妈妈,孩子并没有悔过之心,甚至觉得,“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因为妈妈的管教自己无法接受,就杀死了亲生母亲,如此暴力的处理方式,让人心惊胆战。这样的孩子就算没有做出这样的举动,也会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爆炸,伤了自己,害了他人。

可是,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我们却要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背后的原因。妈妈在生活中长期缺失,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更重要的是连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妈妈突然回到家庭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没有去补全过去的缺失,反而对孩子严厉,孩子就会将对妈妈以往没有尽到责任的怨恨与对妈妈现在管教的恨意叠加在一起。任何一点儿微笑的刺激都有可能导致孩子“爆炸”。

所以,如果可以,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也许会苦一些,也许会难一些,但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父母的笑脸,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这才是他们成长路上最需要的礼物。

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大学心理教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屠呦呦作文素材 我的姐姐作文400字 成长经历作文600字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社会实践活动作文 懂你作文600字 追逐作文600字 高考作文字数 劳动作文800字 作文600字优秀作文高中 回味作文800字 禁毒作文600字 写妈妈的作文300字 关于做家务的作文 漫画老师作文怎么写 作文包饺子300字 我心雀跃作文 关于苏轼的作文 读后感作文450字 什么的味道作文 惊喜作文500字 榜样作文400字 独一无二的我作文 人生作文800字高中 目光作文600字 写人作文350字 五年级下作文 小学生作文纸 整理房间作文 精选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