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越唠叨的妈妈 越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如何改变“唠叨”的习惯

2020-11-24 04:15:01
相关推荐

“浩浩,你怎么老是玩了玩具不知道收拾呢?”

“浩浩,叫你做作业,你怎么还不动?”

“浩浩,你看身上的衣服脏不脏啊,还不去洗澡换衣服?”

“浩浩,你把沙发弄那么乱,还不快收拾一下?”

“浩浩,看你的床,乱得像猪窝一样,猪窝都比你房间整洁。”

……

妈妈无数遍的催促,无数次的埋怨,妈妈的行为就是一个话痨,一个抱怨者。结果浩浩依然“我行我素”,从来不会主动收拾一下,甚至和妈妈顶嘴:“那是我的房间,又没影响到你,也不需要你收拾。”看来妈妈越唠叨,孩子越抗拒,越不愿意去改正。

妈妈为此也没少难过,但每次都是妈妈无可奈何的唉声叹气,不知道要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妈妈为什么爱唠叨、抱怨?

妈妈很时候,很多次的唠叨 ,不过是机械性的重复类似的话。在妈妈看来,唠叨是爱孩子的表现,想要孩子什么都能学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所有的期望都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这不会,那不懂,用一遍遍的重复的叮嘱,让孩子记住妈妈说的话。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许不是很适合教育孩子。

爱唠叨、抱怨的妈妈,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乐乐厌烦了妈妈的唠叨,天天就像是安排任务一样,要是速度慢了,就一会儿提醒一下,一会儿提醒一下。要是没做,就一次次的埋怨、抱怨,甚至抓住乐乐的缺点不放。乐乐有时就会故意的不做,或者是弄得更乱。

可以看出来,妈妈的唠叨让男孩烦不胜烦,一次次的抱怨,让孩子容易失去信心,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以乐乐的话:“妈妈就像一只‘苍蝇’一样,在耳朵边嗡嗡的响个不停。”这样下去,孩子不仅可能不听话,甚至还会更加叛逆。

有的妈妈还时常提及孩子缺点,一次次的放大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对比,更有的妈妈还冷嘲热讽的“刺激”孩子,妈妈想要一次来促使孩子进步,但这却更大可能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来说是“灾难”。

爱唠叨、抱怨的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样?

可可也有个爱唠叨的妈妈,她厌烦了妈妈的唠叨,希望每天都上学读书,那样就不会和妈妈待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也没什么话好说。回了老家,就说想和爷爷奶奶一起时生活,让妈妈自己回去。妈妈开始以为孩子是爱学习;喜欢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有爱心的表现。但可可每次都那么说,妈妈就感到不高兴了,抱怨孩子不爱自己,不和自己亲近,强制性的把可可带走。

原来,妈妈管教可可太严,而且什么事情都要说无数遍,提醒、催促、抱怨,让可可烦透了,更要命的是妈妈会抓住可可的缺点不放。妈妈总是不断的提醒和督促孩子,对于一个心智上不成熟的孩子来说,会给他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心生抗拒,从而“讨厌”妈妈。孩子心理产生强烈的抗拒、甚至是叛逆心理,又或者以沉默的态度,对抗妈妈,从而导致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恶化。

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对他好?

1、妈妈控制过度的关心,只做到必要的叮嘱

妈妈当然不能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然那就真的成了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也几乎没有哪个妈妈愿意那样对孩子。妈妈过度关心,又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甚至是反感这种行为,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小孩子,他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孩子做什么事情,妈妈只需说一两遍,点到即止,至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那就只有拭目以待了。也许孩子没有听妈妈的叮嘱要做作业,到了学校,老师检查的时候,他没有完成作业就会被留堂。比如天凉了,提醒孩子多穿衣服,他听见了而没那么做,感冒了也只有自己承担。慢慢的他就会发现,妈妈只说一两遍,如果自己不记住妈妈说的那些话,就会“吃苦”,也就会更加主动的去接受妈妈的“唠叨”。

2、不要过分关注,适当的忽略唠叨孩子

妈妈总是希望孩子每个方面都表现得优秀,希望自己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孩子,看看孩子有没有什么缺点的地方。妈妈过分的关注,无疑会把孩子的缺点全部找出来,看着孩子的缺点,妈妈怎么忍得住不唠叨呢?看着孩子表现不好,自己心情也不好,唠叨的几率就更到了。

教育孩子时,适当的忽略孩子,大部分时间给孩子自由发挥,只在一些时间里,和孩子来聊聊天,增进和孩子的亲近关系,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做一个“简单”的妈妈,妈妈轻松,孩子也会更轻松快乐,甚至因为妈妈的给孩子的“自由自在”,当妈妈再叮嘱他是,他反而坦然接受。

3、妈妈适当培养自己的兴趣,把专注孩子的精力分散一点

美美是独生子,妈妈是全职妈妈,为的就是全方位的照顾和教育美美,对美美的一举一动关注备至,美美因此而感到精神压力巨大,想要逃出“妈妈的手掌心”,平常也不怎么和妈妈交流,甚至不搭理妈妈。

妈妈听从了好朋友的建议,不要把专注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培养一点自己的兴趣,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妈妈抱了一个瑜伽班,除了照顾孩子必要的饮食起居以为,大部分时间就去研究和练习瑜伽了。孩子也因此而有了更多的自由,只要自己不过分,都不会受到责罚。美美感到开心,甚至在玩,在做作业的时候,还主动找妈妈帮助。和妈妈有了更多接触,不仅增进的亲子间的关系,孩子还能主动去学习了。

4、指责改为指导,命令的口气改成建议的口气

爱唠叨的妈妈,往往有强制孩子顺着自己意思做事的行为,是一种命令的口气,包含有指责,责怪的意思。孩子一般不愿意主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即使妈妈说的是正确的。孩子有他自己稀奇古怪的想法,那是因为他想通过各种方面去尝试,感受不同的经历。而妈妈命令似的口气是让孩子直接跳过经历去感受结果,孩子没有选择。

如果妈妈用指导和建议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孩子就有了选择权,他可以接受或者不接受,当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往往给孩子选择或强制要求他怎么样的的时候,他往往喜欢去选择。比如,我孩子做作业,我就会说:今晚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先做数学题,还是先做语文题呢?我建议先做语文,因为那个简单一点。他可能就开始在心里计划了:“那我先选数学吧,把难的先做了,做简单的速度更快。”

但在以前,我会说,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必须做完,不然留堂了别管我。孩子就会说:“那么多,我不想做那么多。”

这也是我在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总结出来的。

5、别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多提他的优点

阳阳的妈妈就像一个话痨,喋喋不休,对孩子一天有说不完的话,而且还经常提孩子缺点,在外人面前也是如此,这让阳阳很没面子。

妈妈觉得提出孩子的缺点,是想让孩子能尽快改正缺点。但是妈妈却发现孩子慢慢不爱说话了,也不怎么和自己亲近了。他因此还打骂过孩子,但最后的结果没变好,反而亲子关系变差了不少。

后来别人就给她举例,说:“你经常被别人说你不好的,你会高兴吗?”妈妈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来她改变了一下方式,把阳阳的优点能表扬的时候,都表扬。比如,我觉得你今天表现很好,居然能自己洗袜子了,必须表扬阳阳的进步。对于孩子的缺点,用包容的心态。比如:你这到题做错了,我觉得可能是你饿了,没有力气了才没看清楚的,我去给你拿吃的。孩子不会觉得心里难受,甚至会觉得妈妈对自己真好。两种态度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给还在感受不一样,这样能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情。

生活中,很多妈妈急于求成,想要孩子一下子就变得优秀,但所使用的方式又阻碍了孩子前进的步伐。别小看妈妈拿一句抱怨、那一句唠叨,你自认为是为孩子好的随口一说,但在孩子心理就是一块大大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要想孩子变得优秀,就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而不是只管自己发泄了情绪。孩子因父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而获得不一样人生,你还愿意用自己随心所欲的“唠叨”方式教育孩子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适度作文800字议论文 优秀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你温暖了我作文600字 作文上的红双圈批注 心得体会100字作文 值得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学会控制情绪作文800字 我心中的美作文600字 我为家乡代言作文400字 作文不期而遇的温暖 遇见为题的作文600字 51劳动节作文200字 生活中的老王作文600字 感恩父母作文500字左右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明月让我陶醉作文500字 一处风景作文600字 五官的作文500字 英语作文 我的英语老师 再见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心中的阳光作文800字 抵万金作文600字 这是我的选择作文600字 我心中的风景600字作文 禁止放烟花爆竹的作文 过端午节作文200字 我心中的诚信作文600字 端午节英语作文50词 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生春游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