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商隐:自蒙半夜传衣后 不羡王祥得佩刀

2020-11-24 05:05:01
相关推荐

李商隐,晚唐诗坛上的一个璀璨的明星。他写下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被众多名流大家所赞叹。他的一生更是留下了许多《无题诗》,让人至今难以窥探其深意。就是这样一位极负盛名却又神秘的大诗人,他的人生际遇更是扑朔迷离。李商隐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这个人的赏识和提携,李商隐一生可能一生碌碌,就如同浮萍中四处漂流。那么,这位对李商隐有提携之恩的人是谁?他又是如何与李商隐结识的呢?

中晚唐大诗人李商隐传世的诗歌非常多,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我自己读到一首非常特别,这首诗歌名字叫《谢书》,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这首诗歌把自己放得很低,而在诗歌里面把对方放得很高。大家一看这首诗就觉得奇怪了,李商隐是一个很骄傲的角色,他怎么会把自己放的那么低呢?而且低调的让人难以置信。这首诗的核心意思是说,我李商隐原来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也不懂,但是遇到对方以后,给了自己空前的一个自信。一个被李商隐看得形象如此高大的人,一定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而一个人能给另外一个人带来自信,那他一定是那个人生命中的贵人,尤其是对一个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这样的贵人越早出现越好。

李商隐早年志向高远,一心想在唐王朝的舞台上来实现在自己的远大抱负,当然觉得机会很渺茫的时候,也曾经很焦虑,很无助,甚至可以用忧心忡忡来形容他的这种无助的一种心态。他有一首《无题》诗是这样写的: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土踏青,芙蓉做裙钗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是写了什么呢?写了一个女孩子从八岁到十五岁的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女子呢?我们一句话来概括一下,那就是一个长得美又懂得美而且多才多艺的一个女子的成长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十五岁了,这个小女孩还没有嫁出去。李商隐当然不存在嫁不出去的问题,那么他通过这么一个女子来表达什么呢?来表达一个又忠臣又有才干的人却看不到被发现,被重视的一个希望。所以他满怀着焦虑的情怀,因为这种焦虑无时无刻不在,所以李商隐更渴望能够尽早地遇到一个能够赏识自己,提携自己的人。

李商隐“见市长之旅”得重视

李商隐为什么那么急于在政治舞台上来展现自己呢?因为李商隐这个人确实有才。在他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古文写得相当漂亮,在周围的圈子里面已经非常有名了。但是他就琢磨了我一个人把古人写的这么好,在周边的圈里有名,那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的东都留守,也就是当时的洛阳市市长,听说这个人文章写得非常漂亮。李商隐就琢磨了一个会写文章的“市长”,那跟一个不会写文章的“市长”肯定不一样。会写文章的“市长”对会文章的人会格外关注,我得去找他,让他认识到我的才华。

大概在大河三年,公元829年,李商隐精心挑选了自己写的文章就去拜见这位“市长”。这位“市长”倒也不会因为来的人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而怠慢了他。一边让他坐下,一边打开李商隐送来的文章,一气读完了五六篇。因为他读得太专注,都忘了旁边还有一个少年坐在那儿呢。这个市长说你可不是不才,不是有大才的人,以你的这种文章才华,你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那么这位“市长”是谁呢?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令狐楚。

令狐楚改变李商隐的写作方向

一直以来,出身寒门,才华横溢的李商隐一直想要实现理想与抱负,却苦于无人赏识,直到他遇见了令狐楚,自此后他不会再有“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那般怀才不遇的焦急,更不会有“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那般顾影自怜的愁苦,他终于迎来了自己仕途上的春天。那么令狐楚到底给予了李商隐怎样的指导和帮助呢?

令狐楚这个人自己也是一个不同凡响之人,在政治上他曾经当过宰相,在文章上他是一代高手。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份,令狐楚从东都留守调任天平军节度使。从三四月份到十一月份,跟李商隐近六个月的相处,他对李商隐的学问,人品,才华,有了充分的了解,所以李商隐就跟着令狐楚到了甜品军节度使府上去了。令狐楚聘他为幕僚,让让做巡官。巡官的位子比较地,也没有什么分管事情,令狐楚不过是把李商隐带在身边慢慢培养的意思,李商隐的人生从此就向着好的方向来发展。

在那个时候的令狐楚看来,比自己小的李商隐不过是一个晚辈,是一个学生,所以他也就按照老师来指导学生的模式来训练李商隐的成长,他首先觉得应该改变李商隐的写作方向。这话怎么说呢?李商隐是以写古文出名,但是令狐楚很清楚,唐王朝的各种公文,章表,奏折都是要写骈文的。什么叫“骈文”?骈文其实就是那种句法工整,讲究文采,讲究典故的这么一种文体。因为它的句式不是一句四个字,就是一句六个字,所以这种文体也叫“四六文”,当然更流行的说法叫“骈文”,和散文是不一样的。令狐楚觉得这么好的苗子,又会写古文,但是骈文写不好有什么用呢?如果不把才华放在章表这些骈文上面,那对李商隐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令狐楚就有针对性地来指导李商隐了。

每个月都给他布置几个题目,让他写骈文,写完之后,令狐楚一篇一篇地改,指出文章中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李商隐的骈文写作技巧得到了飞跃的提升,为什么这么快呢?第一李商隐本身就是有文学才华的,第二他的悟性很高,第三指导他的令狐楚是骈文的一代高手,又把自己的写作秘诀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李商隐,所以李商隐的进步可以用飞速两个字来形容。李商隐其实心里清楚,令狐楚教自己写骈文并不是纯粹地让自己来写一手漂亮的文章,而是指引一条在政治上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

第二年,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李商隐满怀着感激之情,写下了这一首《谢书》: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这就是文章的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那首诗歌,我们现在看看这首诗歌具体写了什么。“微意何曾有一毫”,“微意”就是很无知,很苍白,也就是说我原来是一个非常无知的人,就像一张白纸。“空携笔砚奉龙韬”,我自己准备了笔和砚来“奉龙韬”,“龙韬”涉及到一个典故,据说战国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做《六韬》,其中的第三卷叫《龙韬》,说的是周武王与姜太公两个人的对话,谈用兵作战的原则与方法。李商隐的意思就是说我好像一个对军事上一无所知的人,去听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去谈用兵的战略与方法,完全启迪了自己未知的世界。前两句李商隐把自己说的非常低调,低调是为了后面的郑重。

最后一句说的是“不羡王祥得佩刀”,这句话就更加自信了,其实可用骄傲两个字来形容。这里面也用到了典故,王祥是谁呢?王祥是晋朝人,他意外地得到了一把佩刀,制作精良,寒光闪闪。旁边的人说这把佩刀不是任何人能佩的,至少是三公才能佩啊。“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仅次于天子的地位,是辅佐王朝的重臣。李商隐的意思就是说令狐楚交给自己的这些骈文的迷局就好像王祥手上的这把佩刀, 不仅仅改变了自己的一个写作方向,而且为自己的人生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首诗歌在感谢当中有希望,在希望当中有自豪,因为骈文技巧的提升,李商隐满怀着喜悦希望之情。这个希望之情更多的是对未来政治的美好畅想。令狐楚本人其实也没有什么靠山,他一路升迁,最后到了宰相,靠的就是这一手骈文的绝活。将这一手骈文的技巧交给李商隐,也是让李商隐不要靠其他的手段来赢得自己的地位和名声,而是要靠真才实学。李商隐遇到了令狐楚,早年“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的焦虑之心就慢慢地得到了缓解。李商隐知道令狐楚就是那个深刻地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这个人。

走向成功的朋友圈

李商隐对于令狐楚来说,不仅仅是一位得意门生,更是一位亦师亦友的知己。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也见证李商隐的成长。当李商隐在文坛上越来越显示出强大实力的时候,令狐楚就把自己的朋友慢慢介绍给了李商隐。那么令狐楚都介绍了哪些人给李商隐认识?他对李商隐的未来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据说李商隐在还没与入幕之前,也就是在洛阳的时候,令狐楚就把李商隐介绍给了白居易。白居易初次见李商隐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据说白居易曾经对李商隐说自己年纪大了,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希望来生能够做你的儿子。这可能是一句调侃的话,意思就是他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钦佩,也希望自己有李商隐那样的才华。白居易和李商隐我现在来看都是大诗人,但是放在当时李商隐这么一个年龄段,李商隐还是一个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人,而白居易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令狐楚的苦心从这个地方看出来。白居易与李商隐的缘分假如没有令狐楚的牵线搭桥那也是不可能的。

入了令狐楚的幕之后李商隐的世界就被整个地打开了。无论是春秋佳日还是花朝雪夜,也无论是水池旁边还是菊花亭下,令狐楚总是跟自己的幕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写诗。但是李商隐如果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必须去考进士。令狐楚在解决了李商隐的生活问题之余,还两次资助李商隐进京赶考,虽然这两次都没有考上,但是令狐楚对于李商隐的一个提拔之意,提携之恩,那真是的无处不在。令狐楚如此用心地来栽培李商隐,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他就是觉得李商隐是一个未来对国家有大用的人才,所以他得为国家来发现,培养这么一个人才。

我们把令狐楚对李商隐的栽培简单地总结一下大概有三点。第一点就是无私地传授创作骈文的技巧,第二点经济上资助李商隐参加进士考试,写一篇好的骈文,是从政的基础,但是没有进士的资格,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尤其是令狐楚知道李商隐非常有上进心的时候,更是两次来资助他进京赶考。第三点,是令狐楚带着李商隐参加幕府的各种宴集,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为李商隐打造一个走向成功的朋友圈。

李商隐的“粉丝”见到本尊是啥表情?

经过几年的培育,李商隐渐渐地在圈内声名鹊起了。据说李商隐有一次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住在一个很小的旅馆里。当天晚上,旅馆的主人正召集一帮朋友在喝酒,看到一个形单影只的李商隐,就喊着一起喝酒。酒喝的差不多了,诗歌也差不多应该开始了。座中有一个朋友就写了一首《木兰花》诗。当中把这个诗念完,大家就觉得好诗,写诗的个人也觉得洋洋得意。这时候看到在一边不言不语的李商隐,就让他也写一首《木兰花》诗,为今天的宴会助兴。几番推辞之后,李商隐挥笔就写下了这一首《木兰诗》: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确实这首诗在不经意间写出了一种人生的状态,这句话怎么说呢?其实前两句我们一般看不出特别的味道,但是分析一下就能明白。“洞庭波冷晓侵云”这是写早上,洞庭湖因为秋意来了,水面就蒸腾出一种寒雾,寒雾就一直升起,好像一直到了云层,这说明秋天很冷了,“日日征帆送远人”,在这么一个清秋季节,每天都能看到船一艘一艘地出发,亲人来送别远人。我站在这个木兰树做的穿上几度望,发现我自己跟这个船也是一样啊,这个船东飘西荡,不知飘向何处,我李商隐也是左右探索,不知道最终有一个怎样的结果。所以这首诗歌写出了一种人生的漂泊无依的这么一种感觉,特别是在功名未立的时候这种迷茫感在这首诗里面就体现的比较充分了。

周边的人一看李商隐的这首诗,纷纷赞美说这诗写的真好。就想知道写诗的人是什么来路了,周边的人一听说这就是李商隐。此前江湖上已经听到他的名声,没见过这个人,没想到这个人就出现我们的面前,那是一种“粉丝”式的那种激动。所以李商隐在海没考中进士的时候,他的名气在江湖上已经如雷贯耳了,这一切与令狐楚的栽培是有直接关系的。

江湖上有名,并不等于考进士就能成功,事实证明李商隐一共考了很多次,一直到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李商隐才考中进士。而这一次考中进士也与令狐楚,令狐綯有关。当时的主考官叫做高锴,这个高锴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綯关系不错。后来李商隐就顺利地考中进士了,但是李商隐考中进士是不是因为令狐綯的推荐呢?我觉得不是,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令狐綯当时也只是一个候补之官,他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足以来决定李商隐能否录取。那么其决定性作用的是谁呢?是令狐楚。我们现在虽然找不到令狐楚是怎么向高锴来推荐李商隐,但是李商隐在进士录取之后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给令狐楚,来表达了感谢之意。这里面就有两句说:

幸忝科名,皆由奖饰

我很荣幸地考上了进士,都是由您的推荐,举荐,我才能获得今日的成果。所以令狐楚在李商隐考中进士这个事情上一定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阴阳两相隔

李商隐十六岁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八年时光似水流年,他在府中学习成长,广结天下名流。令狐楚待李商隐亦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倾囊相助,也想朋友一样慷慨相助。数载春秋已过,李商隐已从翩翩少年成长为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好男儿。不负众望考取功名后的李商隐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平生所愿了,他的脚步不再是蹈空凌云,他的文笔不再是高谈阔论。就在李商隐一心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李商隐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自己还沉浸在考取进士的兴奋之中的时候,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令狐楚生了重病,生命危在旦夕。李商隐此前曾经答应在中秋节前后到,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了。这一次他再次接到令狐楚的这么一个信息,心急火燎,他知道再也不能耽搁了,因为令狐楚重病的消息他已经听说了,所以他翻山越岭连夜飞奔,终于到达了兴元。到兴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皇帝上了一个表,希望能够让令狐楚进长安去治疗疾病。但是没有想到令狐楚当时年老体衰,已经禁不起旅途的颠簸了。

开成二年的十一月,令狐楚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向终点。他把李商隐召到自己的面前对他说,我感觉到魂快要飞走了,我也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我个人的情感,个人的事情而已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我对这个国家放心不下,我还要给皇帝写一篇文章把我最后的一些愿望向皇帝禀报。我担心我身体书衰弱,头目昏昏,可能写的言辞错乱,有失礼节,所以希望你能帮我完成这篇表。李商隐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朋友,而是在一生当中为一个一个值得终身托付的朋友。

我们可以看出令狐楚与李商隐关系演变的过程,一开始令狐楚把李商隐当做学生来培养,后来又把他与李商隐的关系调整为亦师亦友,而在令狐楚生命的终点,李商隐已经变成了令狐楚最好的朋友,这个过程非常之清晰。令狐楚去世以后,李商隐的命运也就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开成三年,也就是在公元838年初,又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王茂元一见李商隐很欣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李商隐认识了王茂元,又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这下子麻烦来了,麻烦在哪里呢?因为当时的宰相叫李德裕,李德裕对于将门之后的王茂元非常欣赏,但是李德裕对令狐楚很讨厌,很不喜欢,而这个李商隐现在虽然是王茂元的女婿,那可也是令狐楚曾经的得意门生以及后来最好的朋友,所以就对李商隐很排斥。

李商隐被夹在中间,日子很不好过,令狐楚去世, 令狐綯感觉也不好,因为父亲以前辛勤栽培的李商隐现在到了李德裕非常欣赏的王茂元的幕下去了,而且当了他的女婿。他就认为李商隐是背恩弃义的。据说有一次李商隐要求去拜见令狐綯,但是令狐綯拒绝见面。但是李商隐还是去了,到了令狐綯的家里面,在他的屏风上留下了一篇记,记后面有一首诗,诗的前四句是这样写的:

曾共山翁把酒卮,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山翁”就是指的令狐楚了,“阶墀”其实就是台阶的意思。就是说我当年与令狐楚在一起把酒言欢,满眼看去,台阶的周围都是白色的菊花。这里为什么要提白色的菊花呢?因为白菊是令狐楚的最爱,所以“霜天白菊绕阶墀”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很深的情感,包含了对当年在一起把酒言欢,共赏白菊的一个回忆。而现在令狐楚已经去世十年了,一点消息也没有,他多么想与令狐楚取得联系,了解他去世以后的一个情况,这当然是诗人的一种浪漫之思。所以“九日樽前有所思”,就是重阳节端着酒杯想到当年月令狐楚的这一段交往,真的是思虑万千。

从令狐楚与李商隐的故事,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叫不求回报的提携,也有一种有情叫无法回报的悲凉。毕竟相差了四十八岁,当李商隐有足够的能力去报答这份有情的时候,令狐楚已经长眠在地下了。他知道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来报答这份有情了,所以他就把这份感伤流露在自己的诗歌里面。

我们读李商隐的诗歌感伤就是一个主旋律。其实这不仅仅是李商隐一个人的感伤,也是那个时代的感伤。我突然想起李商隐有一首诗歌叫做《锦瑟》,最后两句是什么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人说这是写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写一段无法报答的友情。如果李商隐在个诗歌里面果然是要写一段情谊深厚的友情的话,会不会是写令狐楚呢?我觉得有可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读后感英语作文 假期作文500字 高中中秋作文 吃货的作文 读书的故事的作文 我我们作文 春游三年级作文 较量作文 家乡作文100字 作文友情 写鸡的作文 写人作文四年级 一年级100字作文 初三作文500字 打伞作文 奇妙世界作文 春天的小学作文 我们的家乡作文 读好书作文 平凡的我作文 电商作文 捡垃圾的作文 二年级作文图片 去海边的作文 苔 作文 变化作文400字 亲情的作文素材 快乐的人作文 写人作文初一 平凡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