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值多少钱?

2020-11-24 06:45:01
相关推荐

一 、“你去找工作吧”

前两个月,有位读者通过在行约我。他在一家公司待了10年,老板对他也不错,但最近夫妻俩有了宝宝,觉得这个收入很难给孩子优越的条件,所以想要改变现在的处境。

不过,他纠结在几个选择上了:

选择1:直接跟老板提加薪。毕竟是10年老员工,老板平时也很器重自己,应该会成功,只是不确定能加多少。

选择2:跳槽去同行业其它公司。这个不确定性很高,因为这10年没找过工作,而且为了钱跳槽,总感觉不是正确的选择。

选择3:彻底转行。目前在传统制造业,非常稳定,但未来可能没有大发展,考虑去其它新兴行业试试。

你们经常读我文章,不妨猜一猜,我是怎么回复他的。

你觉得我可能会:帮他梳理现状→找到目标→评估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选择。

但我当时的答案非常简单粗暴,我说:“你去找工作吧。”

他惊得下巴都掉了:“圈圈,我还没说现在公司的情况,为什么你就建议我跳槽了?”

我解释说:“我的意思是,你去找工作,找工作和跳槽是不一样的。就好比说,你出去相亲,但不是要立马跟对方谈恋爱、甚至结婚啊。”

他似乎有点明白过来。

其实,对于一个10年待在一家公司的人来说,他是很难判断自己的市场价值的。

但,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在市场上值多少钱,怎么能做出跳槽还是提加薪的决策呢?更何况,即便要求加薪,那么加多少算合适呢?

二、找工作是保持市场敏感度的方式

我自己创业之前,在前一家咨询公司待了8年多。但是在这8年多时间里,我几乎是在不停地转换。

开始在南京。待了1年之后,有一次到上海出差,跟当地同事交流,发现上海跟南京接触到的客户、项目完全不同——

在上海的顾问,都是为客户总部服务,对方的要求更高,但是水平也更高,所以学到很多;

而在南京,顾问都是为很多大公司的工厂、分公司服务,对方的决策权很小,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所以学到的也有限。知道这样的市场状况后,我就想办法调到上海了。

之后到了上海,所在的咨询业务线侧重外企。外企在跟咨询公司合作方面非常成熟,加之在上海,外企也代表了高大上,所以,当时团队非常稳定,我自己也感觉这个工作的价值很高。

但是,2年多之后,我出去找了一圈工作,发现了很大的问题:我这个背景,如果去外企甲方,给的薪酬还不错;但我非常喜欢咨询,不喜欢甲方。

而以我当时的背景,其它咨询同行能给我的薪酬,基本都只跟我现在持平。原因很简单,我没有任何大项目的经验。

外企看起来高大上,但在华都是分支机构,决策权很小,项目也很小。反而是国企或者民企,项目往往是集团性的管理体系搭建,难度高、挑战大,自然有此经历的顾问也更值钱。

市场愿意给到的薪酬,非常准确地代表了我的身价,也就意味着说:在未来,如果我要继续在咨询行业做的话,待在现在的业务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之后,我就又抓住机会,内部转换到另一条咨询业务线,面对国企和民企了。

转过去1年多,扛了两个大项目之后,就开始了每周接一个猎头电话的节奏,挖人涨薪都在40%起。

虽然后来我并没有跳槽,但如果我当时不去外面看看,可能不会意识到方向出了问题。

我们现在都知道,一家互联网公司要做个产品,不可能闷头开发个几年,然后憋个大招,一下就火,而是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的,所以你下载几乎任何一个app,会发现它总是不断在更新版本的。

因为一个产品没有在市场上验证过,他就无法知道用户是否会用、以及怎么用,所以闷头憋大招,会发现方向都错了。你得先做个最简单的版本出来,然后不断探测市场反应,不断调整,才有可能成功。

人才市场,其实是一样的。因为工作,本质上来说,就是你跟企业之间进行交换,你向企业卖出自己的脑力和体力的过程,这跟卖产品给用户没有任何差别。

如果一个人一直脱离市场,他就不知道行业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贵、什么样的人会被淘汰。最终努力方向可能就错了。

所以,找工作不等于跳槽,而是保持市场敏感度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市场价值VS.内部价值

话说回来,我在一家公司,也是跟公司进行交换,为什么这个价值就不是市场价值了呢?

首先,价值和价格是不一样的,这我们都能理解。谁都想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较高价值的产品,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在一家公司久了,价格一般会低于价值(注意,我说的是一般)。

其次,就算你的价格完全代表你的价值,实际上,它跟市场价值还是偏离的,因为它代表了你在公司的内部价值,不完全代表你在外部的市场价值。

所谓内部价值,是说:你对于所在的公司来说,价值在什么水平;而市场价值,是说:你在整个人才市场上,价值在什么水平。

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常常是不会等同的。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1)市场价值>内部价值,这种情况通常是个人不适合企业发展。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圈外如果挖来一个大公司的HR高管做我们人力资源总监,就会发现,他的市场价值的确很高,因为大公司的HR高管,再怎么着,也有百万年薪了。

但是,他在圈外的内部价值并不高,因为圈外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并不需要他的那些HR管理经验。

你能做三年人才战略?可我们连三年业务战略也没有,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你能设计完善的人才筛选流程?可我自己都是亲自面试每一个候选人、做出判断的。

所以,他在圈外的内部价值,是大大低于他的市场价值的,因为不匹配。

2)市场价值<内部价值,这种情况通常是在一个狭窄的行业,或者是自有一套管理体系的大公司。< p="">

打个比方说,你在一家大公司里面负责员工发票报销审核。

因为这家公司有自己一套跟别人不同的报销系统和审核标准,所以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做这件事,不希望这个人总是离职,否则公司就需要重新培训他、帮他熟悉这套复杂流程和标准。

所以,对企业来说,他为了让这个人稳定下来,以节省换人带来的培训成本、管理成本,他愿意支付略高于市场的价格。

但是,会使用这种特别的系统、理解这家公司特别的审核标准,对于别的公司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所以这个人自身的市场价值是低的。

如果他心里窃喜,以为自己做这点事情就能拿高工资,占了公司一点便宜,最终他会发现,自己的天花板很低,而且出了公司就找不到这样的工作。

对很多大企业来说,最优的人才策略,是让员工的内部价值高于市场价值,这样员工能够对公司有价值,而且还不会离开,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体制化”。(关于体制化:《有一种失败,叫企业定制化人才》)

好了,现在说回咨询我的那位读者,如果他不去找工作,而是直接向老板提加薪,会怎么样呢?有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1:他现在的工资跟他的内部价值是相似的,那么公司多半不会答应加薪。一家公司,给你的价格高于你的价值,只可能出现在一种情况:招聘应届生。

因为本来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学校的知识一点用都没有,没法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但公司招应届生本来就是冲着潜力股,所以愿意支付高于他现有价值的价格,期待未来能赚回来。

不过,那位读者已经工作10年了,没有哪家公司会为他的“潜力”付费。

可能性2:他现在的工资低于他的内部价值,那么公司权衡之后,应该会愿意加薪,但是幅度不会超过他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

无论如何,这个选择,多少有点坐以待毙。

但如果他去找工作了呢?也有两个可能性:

可能性1:找到的工作薪资还不如现在的薪资,那么证明他的市场价值是低于内部价值的。

这个时候,不是留不留的问题,而是应该警醒:为什么在这里的10年工作经验,到了市场上一点也不值钱?是因为行业太窄?还是因为公司管理切太细?

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分析原因,再决定下一步是跳槽、转行、内部转岗或是其他。而不是等到某一天,当前的行业/公司不需要自己了,再被扔到市场上去,中年失业,不是每个人都能重新站起来的。

可能性2:找到的工作薪资远远高出现在,那么证明他的市场价值是高的。

而工资低的原因,要么是公司觉得他很稳定所以没有给足,要么是公司没让他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提加薪或者跳槽,心里都更加有底。

你会发现,这个选择就更加主动,更重要的是,获知了市场的真实信息。

四、如何通过找工作,看清未来

实际上,人才流动总是能够反映行业趋势和市场状况。

5年前,Facebook如日中天的时候,很多优秀工程师从Google跳槽到Facebook,就像10年前他们从微软跳槽到Google一样。

没有找到最新的,但我找到了2011年的高科技公司人才流动图。箭头代表人才流动方向,箭头上面的比例代表从A公司到B公司的人数VS.反方向流动的人数:

我们现在当然都知道了这些公司的状况,但在6年前,人才流动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些顶尖的工程师,总是具备极强的市场敏感度。因为高科技领域的顶尖公司一直在轮换,所以他们也在不断流动。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人才流动的趋势,来看到一些趋势。虽然这并不能够预测趋势,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对趋势有市场敏感度,在趋势对自己造成重大影响之前,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所有人都身处在巨大的市场上,我们的身价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包括市场供需关系、未来行业走势,而不仅仅是自身的能力。

当然,即便只看自身能力,我们也得向外看看,什么样的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值钱。

比如前段时间,万维钢老师在他的得到专栏里面写了一篇文章《“文科生”的反击:软技能越来越值钱的时代》,提到新增岗位的90%都是软技能岗位,而非技术岗位,所以培养软技能很重要。这跟我此前多年为企业做人才管理咨询的结论一致,也跟圈外的理念不谋而合。

但如果我们没有保持市场敏感度,看不到这一点,很可能就把力气用错了地方。

所以,如何通过“找工作”来保持市场敏感度呢?

一方面可以真正去找工作,可以看看你的经历在市场上是否被认可、简历和面试通过的概率有多大、以及最后对方愿意为你支付多少薪水。

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期更新自己的简历,放在一些求职网站上,看有没有猎头或雇主来找你、以及找你的都是什么岗位。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尽可能获得以下的信息,思考以下这些问题,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未来:

个体抗不过趋势,就算你不想去外面,也需要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才能顺势而为。

本期的相关文章:

《有一种失败,叫企业定制化人才》

更多精华文章可以关注圈外孙圈圈(ID:iquanwai)回复“指南”获得一年来25篇精华文章合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代写 书信作文400字 春节300字作文 过年作文结尾 作文素材高中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 校园一角 300字作文 今天晚上让你桶个够的作文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300字作文 小小动物园400字作文四年级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300字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六年级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 以荣誉为话题的作文 杭州西湖一日游作文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300字 放风筝作文300字优秀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500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作文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 2010年高考作文 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600字 推荐一个好地方400字作文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一份满意的答卷作文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作文 以成功为话题的作文